趙曦在士林中的名望再一次被提升了。
這一次不是因為他的詩文,也不是因為他的才華,是因為他作為君王給士子們的公平。
沒有一個士子能將國朝所有的釋義都學到,這也不現實。哪怕是各州府的解元,在如今的境況下也是忐忑的。
官家這樣確定取中與否,著實讓整個士林感恩戴德。新學在南方影響深遠,我身處陝州,熟讀司馬相公的朔學,也一樣有高中的可能。就學於周敦頤,官不高,職不大,沒有撲中主考官是同門的可能,有官家這樣的取士方法,我一樣可以考中。
如果說國朝取士,在以前還有些許不公平的存在,如今這樣的方法就徹底解決了。
士子有一種行為,叫做遊學。可能有行萬裏路的想法,真正的原因還是各地各家學派對釋義的大不同造成的,士子們為能在東華門唱名,不得不遊學,以便自己能了解國朝名家的所有釋義......這太難了。
這也是國朝開科,經常出現某一地學子在某一科集中的原因。
當然,這也是有弊端的。比如,辭藻華麗者會有優勢;比如,批閱時能看出考生的地域等等。這些趙曦交給政事堂解決了。
自己什麽都做了,還要政事堂有何用?
再說了,有了前麵庭辯這事,相信政事堂會安排好閱卷人的......這麽多年的科舉,如何防止和杜絕各種意外,朝堂的臣工沒一個省油的燈。
以往的開科,考官和主考官的跟腳,基本就能確定取中的會是哪一類士子了。
現在,即便主考官有明顯的學派痕跡,一樣無法確定那一類或者那一地域考生會高中。
這一年的開科,終於能如期舉行了。朝臣們也相對安穩了許多……誰也不想稀裏糊塗的給管家的謀劃做嫁衣。
可惜,就有人沒這樣的覺悟。
應該是早就有準備的,也正好趕上這個節點了。
沒幾天,司馬光抱來了一冊他撰寫的史書——《通誌》,似乎對官家沒以他的學術為官學很不滿,這是準備以史為鑒,來讓官家明白什麽吧。
有句話說的,曆史就是一個被文人粉飾的小妞,具體長什麽樣,全在文人的心境。
這《通誌》……該怎麽說?司馬光確實熟讀史書。不知道是因為他那個通姓的前輩原因,還是他本來就對這感興趣……一輸《通誌》,確實有聲有色。
真實不真實先不說,最起碼大事件上盡量貼近了。
更讓人信服的是,他撰寫的史書,確實擯棄了所有陰謀和殘酷,隻從曆史事件中讓你去明辨對錯,知曉得失。
曆史真這樣嗎?隨便吧,除了自己經曆的,不管是聽聞還是被人奏報,又有多少是真實的?
最起碼司馬君實的史觀是積極向上的,是勸人向善的。
“司馬公精於史……”
趙曦沒說專於史,這是一種推崇。
甭管怎麽說,司馬光是個偉大的學者,是個純粹的文人。該有的尊重,趙曦是發自內心的。
“官家,臣少時便有此意,多年來不曾懈怠。”
官家這是讚賞,不管是不是達到自己的目的,對於這樣的評判,司馬光隻有受著,還是敬受。
“司馬公若有意著史,可抽調相公人,著手於此吧!若國朝能有皇皇巨著,也是我朝盛世年華的映像。”
趙曦不清楚《資治通鑒》的背景,既然現在有這個由頭,他有義務有責任推一把,也免得因為自己而讓後世丟掉傳世巨著。
……
盡管相信政事堂會處理好這一科考舉的事,趙曦還是有些忐忑。
讓王中正收集士林傳聞,包括庭辯之前所有官方組織辯經的評論,初步拉了一份名單。
趙曦帶著這份名單,在揭榜的那一天,由政事堂的部分相公陪著,在東華門外的一家酒樓上……
今天應該是這片區域各個酒樓茶坊生意最火爆的時候,可官家到了自家酒樓,就是虧買賣,掌櫃的也喜滋滋的……更別說內宦丟給自己的新幣,比滿客的收益還要多。
官家看揭榜…~多滑稽的事?或許是官家初即位吧。相公們倒也陪著來了,從心裏,他們也想感受一下這氣氛,就像迴到曾經一般。
獨占一家酒樓…~這事趙曦是真不想做。可在興師動眾,帶一幫軍卒和獨占一家酒樓之間選擇,他選擇了獨占酒樓。
隻要是有政事堂摻合,趙曦也知道甭想有自在的外出。
“要開榜了……”
恍如昨日,已經二三十年了,可再一次經曆這場景,自己考中時的感覺,還是引起了共鳴。
政事堂諸公都有點感謝官家生事。仕途繁忙,宦海無邊,多少年為官,倒是讓他們忘卻了曾經年少時的初心……
趙曦真不是讓諸位相公來迴味初心的。在開榜的那一刻,皇城司探知就開始忙碌了…~
“官家此為何意?”
看著一個個遞進來的小紙片,再看看官家對照著準備好的名單……政事堂相公們有種愕然。
“看看及第者與辯經的出入有多大。”
趙曦沒掩藏自己的目的,沒必要。
這是不信任嗎?可又不像。官家若是不信任,完全沒必要帶著政事堂諸公做這事。
官家做這事……似乎很坦蕩,就是有一絲不快,也沒理由發作。
就是這樣,一次次都是這樣。明明是謀算,可每一次官家都這樣擺在明處,讓人特憋屈。
“不是對主考官不信任。這一次不同往常,辯經導致士林對這次開科有了諸多猜想。”
“對照士林評判和朝廷取中,可做到有的放矢。若朝廷取中與士林推崇差別太大,有些反響是難免的。如此,便可以提前謀劃些對策……”
算個理由吧,還是替政事堂查缺補漏的理由。
這也是結果沒多大偏差,趙曦才這樣輕鬆的談論了,否則,將會是另外一次下狠手!
“咦……為何不見榜下捉婿?”
榜下捉婿是國朝開科的一大景觀,趙曦曾專門來看過。而今天,似乎沒看到……
“官家,朝廷組織辯經,知指今科取士,優劣成敗,在辯經之初已經初現端倪。恐怕選婿已經早早完成了。”
話說的平淡,但韓琦心裏還是有些怨言。說不清是因為官家來這的本意,還是對辯經的不爽。
怎麽說呢,反正韓琦不太喜歡現在朝廷想一出是一出,有點不穩當,有點難以掌控。
這不是一個宰相該有的境況。
這一次不是因為他的詩文,也不是因為他的才華,是因為他作為君王給士子們的公平。
沒有一個士子能將國朝所有的釋義都學到,這也不現實。哪怕是各州府的解元,在如今的境況下也是忐忑的。
官家這樣確定取中與否,著實讓整個士林感恩戴德。新學在南方影響深遠,我身處陝州,熟讀司馬相公的朔學,也一樣有高中的可能。就學於周敦頤,官不高,職不大,沒有撲中主考官是同門的可能,有官家這樣的取士方法,我一樣可以考中。
如果說國朝取士,在以前還有些許不公平的存在,如今這樣的方法就徹底解決了。
士子有一種行為,叫做遊學。可能有行萬裏路的想法,真正的原因還是各地各家學派對釋義的大不同造成的,士子們為能在東華門唱名,不得不遊學,以便自己能了解國朝名家的所有釋義......這太難了。
這也是國朝開科,經常出現某一地學子在某一科集中的原因。
當然,這也是有弊端的。比如,辭藻華麗者會有優勢;比如,批閱時能看出考生的地域等等。這些趙曦交給政事堂解決了。
自己什麽都做了,還要政事堂有何用?
再說了,有了前麵庭辯這事,相信政事堂會安排好閱卷人的......這麽多年的科舉,如何防止和杜絕各種意外,朝堂的臣工沒一個省油的燈。
以往的開科,考官和主考官的跟腳,基本就能確定取中的會是哪一類士子了。
現在,即便主考官有明顯的學派痕跡,一樣無法確定那一類或者那一地域考生會高中。
這一年的開科,終於能如期舉行了。朝臣們也相對安穩了許多……誰也不想稀裏糊塗的給管家的謀劃做嫁衣。
可惜,就有人沒這樣的覺悟。
應該是早就有準備的,也正好趕上這個節點了。
沒幾天,司馬光抱來了一冊他撰寫的史書——《通誌》,似乎對官家沒以他的學術為官學很不滿,這是準備以史為鑒,來讓官家明白什麽吧。
有句話說的,曆史就是一個被文人粉飾的小妞,具體長什麽樣,全在文人的心境。
這《通誌》……該怎麽說?司馬光確實熟讀史書。不知道是因為他那個通姓的前輩原因,還是他本來就對這感興趣……一輸《通誌》,確實有聲有色。
真實不真實先不說,最起碼大事件上盡量貼近了。
更讓人信服的是,他撰寫的史書,確實擯棄了所有陰謀和殘酷,隻從曆史事件中讓你去明辨對錯,知曉得失。
曆史真這樣嗎?隨便吧,除了自己經曆的,不管是聽聞還是被人奏報,又有多少是真實的?
最起碼司馬君實的史觀是積極向上的,是勸人向善的。
“司馬公精於史……”
趙曦沒說專於史,這是一種推崇。
甭管怎麽說,司馬光是個偉大的學者,是個純粹的文人。該有的尊重,趙曦是發自內心的。
“官家,臣少時便有此意,多年來不曾懈怠。”
官家這是讚賞,不管是不是達到自己的目的,對於這樣的評判,司馬光隻有受著,還是敬受。
“司馬公若有意著史,可抽調相公人,著手於此吧!若國朝能有皇皇巨著,也是我朝盛世年華的映像。”
趙曦不清楚《資治通鑒》的背景,既然現在有這個由頭,他有義務有責任推一把,也免得因為自己而讓後世丟掉傳世巨著。
……
盡管相信政事堂會處理好這一科考舉的事,趙曦還是有些忐忑。
讓王中正收集士林傳聞,包括庭辯之前所有官方組織辯經的評論,初步拉了一份名單。
趙曦帶著這份名單,在揭榜的那一天,由政事堂的部分相公陪著,在東華門外的一家酒樓上……
今天應該是這片區域各個酒樓茶坊生意最火爆的時候,可官家到了自家酒樓,就是虧買賣,掌櫃的也喜滋滋的……更別說內宦丟給自己的新幣,比滿客的收益還要多。
官家看揭榜…~多滑稽的事?或許是官家初即位吧。相公們倒也陪著來了,從心裏,他們也想感受一下這氣氛,就像迴到曾經一般。
獨占一家酒樓…~這事趙曦是真不想做。可在興師動眾,帶一幫軍卒和獨占一家酒樓之間選擇,他選擇了獨占酒樓。
隻要是有政事堂摻合,趙曦也知道甭想有自在的外出。
“要開榜了……”
恍如昨日,已經二三十年了,可再一次經曆這場景,自己考中時的感覺,還是引起了共鳴。
政事堂諸公都有點感謝官家生事。仕途繁忙,宦海無邊,多少年為官,倒是讓他們忘卻了曾經年少時的初心……
趙曦真不是讓諸位相公來迴味初心的。在開榜的那一刻,皇城司探知就開始忙碌了…~
“官家此為何意?”
看著一個個遞進來的小紙片,再看看官家對照著準備好的名單……政事堂相公們有種愕然。
“看看及第者與辯經的出入有多大。”
趙曦沒掩藏自己的目的,沒必要。
這是不信任嗎?可又不像。官家若是不信任,完全沒必要帶著政事堂諸公做這事。
官家做這事……似乎很坦蕩,就是有一絲不快,也沒理由發作。
就是這樣,一次次都是這樣。明明是謀算,可每一次官家都這樣擺在明處,讓人特憋屈。
“不是對主考官不信任。這一次不同往常,辯經導致士林對這次開科有了諸多猜想。”
“對照士林評判和朝廷取中,可做到有的放矢。若朝廷取中與士林推崇差別太大,有些反響是難免的。如此,便可以提前謀劃些對策……”
算個理由吧,還是替政事堂查缺補漏的理由。
這也是結果沒多大偏差,趙曦才這樣輕鬆的談論了,否則,將會是另外一次下狠手!
“咦……為何不見榜下捉婿?”
榜下捉婿是國朝開科的一大景觀,趙曦曾專門來看過。而今天,似乎沒看到……
“官家,朝廷組織辯經,知指今科取士,優劣成敗,在辯經之初已經初現端倪。恐怕選婿已經早早完成了。”
話說的平淡,但韓琦心裏還是有些怨言。說不清是因為官家來這的本意,還是對辯經的不爽。
怎麽說呢,反正韓琦不太喜歡現在朝廷想一出是一出,有點不穩當,有點難以掌控。
這不是一個宰相該有的境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