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朝很富,朝廷很窮。因為朝廷養富了士大夫,也養富了商賈,更是不限製土地兼並,讓富者愈富,窮者更窮。
每逢災年,顛沛流離的百姓,丟棄自己的耕田,到處找尋吃食,而地主們,配合著糧商,把糧食價格一路炒高,從而使那些貧寒的人,即便是有些積蓄,也為了有口吃食而返迴赤貧。
而朝廷,這個大家的朝廷,卻被地主和士大夫們掌控者,坐視不管,待那些原本自足的黎民,將耕田出賣後,便攛掇著朝廷,一次又一次的轉民為軍……
趙曦翻看過國朝自開國以來,所有的朝議詔令,也對照過國朝自開朝以來的編年記錄。
很不幸,他看到的隻有錯誤,而沒有正確,看到的隻是一個個為私利而短視,置朝廷於不顧的嘴臉。
這又是一次大災年,他都能想象到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此時該是如何的歡喜……
甚至就是自己護衛營的這些骨幹核心,估計家裏也準備著分享這又一次的饕餮盛宴。
沒辦法,他不能也做不到一個人麵對整個朝堂,麵對整個無恥而貪婪的士大夫階層。
從兒時拉攏六家做食品,到後來拉攏一大群人做銅鐵礦,拉攏一大群人做毛線,做石炭,做鋼鐵,做那些有別於土地收益的事,就是想讓他們轉一下眼,漲一點見識,別老盯著那些苦哈哈的那點土地。
隻是趙曦擔心自己高估那些人的智商,低估人們對土地的依賴。所以,不得不做一些準備……
沒讓他太失望……
“曦兒,汝在護衛營所謀,娘舅家傳話了,所有行動以東宮為首,步調一致。”
曹皇後專程到東宮這裏來說的,她知道,要說守密,內苑比不了東宮。
雖然她還不大清楚兒子到底謀劃了什麽,娘家人傳話也是這樣雲裏霧裏的,但她知道應該是需要保密的。
不是傳話的不清楚,就是曹霖也不清楚,隻是將太子殿下所做的安排敘述一下。
然後,家主就把曹祥喚迴去,並帶來了這些話。
“三哥,爹爹也傳話了,高家與東宮一致。”
說是都說完了,可都是一臉的疑問。
“京兆府、河北大旱,勢必在青黃不接時,此兩地糧價會暴漲,甚至會有大量流民湧到開封府。”
“一旦糧食漲價,流民就會變成貧民,乃至亂民。吾隻是做些預防……”
“帶個話吧,讓在京兆府和河北道的自家商鋪,或者是糧商的,把所有倉庫騰空,然後準備接收糧食。”
“若有可能,再營造些庫房,最好在國道的周邊……”
對於同一戰線的,趙曦不介意為他們提前布局。
這一次為大旱付出,得讓他們在以後有所收獲,更何況都是自家人。
眼看就要到栽種時節了,老天仍然沒有一點要下雨的意思。
筒車的灌溉,對於整個中原大地,根本就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太多的土地挨不著河流了,靠天吃飯才是農事的現狀。
老爹已經求雨三次了,老天爺壓根不搭理這個所謂的天子。
受天人感應的影響,臣工已經讓老爹下了三次罪己詔……一樣沒用。
讓開放常平倉的朝議不是一次兩次了,可在朝堂上嚷嚷了多半個月,還是沒定下來。
汴梁城裏打米價,已經從三十文漲到了五十文一鬥……
“陛下,臣奏請朝廷著令汴梁錢監製幣,以緩解子民無錢購糧之困境……”
這誰呀?趙曦都不知道人家這想法是怎樣形成的。
沒搭理,沒法搭理,跟這樣的人爭辯,都會拉低自己的智商。
“陛下,太子殿下曾言,糧豐多製幣,糧欠少製幣。劉侍郎所言荒繆,製幣會致新幣貶值,同時推高糧價。萬萬不可!”
有跟傻冒一般見識的。
“陛下,臣奏請朝廷開放常平倉,以每鬥三十文米價出賣,從而解決如今米價上漲之勢,也讓汴梁子民無缺糧之憂,防恐慌之勢。”
不管是不是別有用心,最起碼理由是充足的,道理也說得過去。
趙曦從來不單從字麵上去考慮這群朝臣,因為他們沒一個單純的人。
反倒是那個傻冒有可能是最單純的。
“此言差矣!如今鬥米五十文,並未到子民恐慌之地步。”
“汴梁有漕運,年運力六百萬石,如今漕運已開,新糧即將上市。汴梁子民,何人不知?何人不曉?”
“京兆大旱,河北道大旱,此兩地並無漕運之便利,也無年入六百萬石之糧食。如今大旱,勢必導致流民無數湧致汴梁。”
“常平倉所備,乃應對三地之流民。如今開放常平倉,待流民至,以何物安置?還望陛下三思。”
多少次了,來來迴迴,反反複複,就這麽幾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而相公們不表態,老爹也就不定奪,也沒法定奪。
王中正和李憲迴來時,帶來了安南的國書,那是給政事堂。而給曦兒的書信,趙禎是看到了的,
也知道曦兒為今年的旱情做了準備……隻是一些典籍,外加新幣。
這時候,沒有比糧食更重要的事了。
隻是趙禎沒想到,安南居然三五文就一鬥米……
如今,在漕運還沒運到糧食時,兒子這邊已經有糧食進城了。
隻是兒子說不到時候,趙禎也隻能等。不過,在心中有底時,看臣工們嚷嚷,確實是種享受。這兩年,這樣的感覺越來越多了。
軌道運行開始,原本走蜀道的那些運輸隊伍,趙曦直接調配到了河北道和京兆府,在糧食到了汴梁後,迅速的分派下去,運送到所有有旱情的州府郡縣。
正如朝堂上所言,汴梁城有漕運,每年有六百萬石的糧食進城,每鬥五十文,並沒有引起多大的恐慌。
而京兆府,河北道,據皇城司所報,已經到了每鬥百文的程度。
每鬥百文,這是趙曦擬訂的承受極限,倘若超過這個極限,他必須得有所行動,否則恐慌將會蔓延。
唉,有時候是沒辦法的事,有些錢即便不想賺,也不得不去賺。
就如現在,趙曦不可能在一開始就將米價打到每鬥三十文,一是儲備還不足,還有就是,整個災情還沒到最危機的時候。
可他又不想任由米價上漲,就需要拿出一部分糧食出賣,以此來緩解米價的漲勢。
每逢災年,顛沛流離的百姓,丟棄自己的耕田,到處找尋吃食,而地主們,配合著糧商,把糧食價格一路炒高,從而使那些貧寒的人,即便是有些積蓄,也為了有口吃食而返迴赤貧。
而朝廷,這個大家的朝廷,卻被地主和士大夫們掌控者,坐視不管,待那些原本自足的黎民,將耕田出賣後,便攛掇著朝廷,一次又一次的轉民為軍……
趙曦翻看過國朝自開國以來,所有的朝議詔令,也對照過國朝自開朝以來的編年記錄。
很不幸,他看到的隻有錯誤,而沒有正確,看到的隻是一個個為私利而短視,置朝廷於不顧的嘴臉。
這又是一次大災年,他都能想象到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此時該是如何的歡喜……
甚至就是自己護衛營的這些骨幹核心,估計家裏也準備著分享這又一次的饕餮盛宴。
沒辦法,他不能也做不到一個人麵對整個朝堂,麵對整個無恥而貪婪的士大夫階層。
從兒時拉攏六家做食品,到後來拉攏一大群人做銅鐵礦,拉攏一大群人做毛線,做石炭,做鋼鐵,做那些有別於土地收益的事,就是想讓他們轉一下眼,漲一點見識,別老盯著那些苦哈哈的那點土地。
隻是趙曦擔心自己高估那些人的智商,低估人們對土地的依賴。所以,不得不做一些準備……
沒讓他太失望……
“曦兒,汝在護衛營所謀,娘舅家傳話了,所有行動以東宮為首,步調一致。”
曹皇後專程到東宮這裏來說的,她知道,要說守密,內苑比不了東宮。
雖然她還不大清楚兒子到底謀劃了什麽,娘家人傳話也是這樣雲裏霧裏的,但她知道應該是需要保密的。
不是傳話的不清楚,就是曹霖也不清楚,隻是將太子殿下所做的安排敘述一下。
然後,家主就把曹祥喚迴去,並帶來了這些話。
“三哥,爹爹也傳話了,高家與東宮一致。”
說是都說完了,可都是一臉的疑問。
“京兆府、河北大旱,勢必在青黃不接時,此兩地糧價會暴漲,甚至會有大量流民湧到開封府。”
“一旦糧食漲價,流民就會變成貧民,乃至亂民。吾隻是做些預防……”
“帶個話吧,讓在京兆府和河北道的自家商鋪,或者是糧商的,把所有倉庫騰空,然後準備接收糧食。”
“若有可能,再營造些庫房,最好在國道的周邊……”
對於同一戰線的,趙曦不介意為他們提前布局。
這一次為大旱付出,得讓他們在以後有所收獲,更何況都是自家人。
眼看就要到栽種時節了,老天仍然沒有一點要下雨的意思。
筒車的灌溉,對於整個中原大地,根本就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太多的土地挨不著河流了,靠天吃飯才是農事的現狀。
老爹已經求雨三次了,老天爺壓根不搭理這個所謂的天子。
受天人感應的影響,臣工已經讓老爹下了三次罪己詔……一樣沒用。
讓開放常平倉的朝議不是一次兩次了,可在朝堂上嚷嚷了多半個月,還是沒定下來。
汴梁城裏打米價,已經從三十文漲到了五十文一鬥……
“陛下,臣奏請朝廷著令汴梁錢監製幣,以緩解子民無錢購糧之困境……”
這誰呀?趙曦都不知道人家這想法是怎樣形成的。
沒搭理,沒法搭理,跟這樣的人爭辯,都會拉低自己的智商。
“陛下,太子殿下曾言,糧豐多製幣,糧欠少製幣。劉侍郎所言荒繆,製幣會致新幣貶值,同時推高糧價。萬萬不可!”
有跟傻冒一般見識的。
“陛下,臣奏請朝廷開放常平倉,以每鬥三十文米價出賣,從而解決如今米價上漲之勢,也讓汴梁子民無缺糧之憂,防恐慌之勢。”
不管是不是別有用心,最起碼理由是充足的,道理也說得過去。
趙曦從來不單從字麵上去考慮這群朝臣,因為他們沒一個單純的人。
反倒是那個傻冒有可能是最單純的。
“此言差矣!如今鬥米五十文,並未到子民恐慌之地步。”
“汴梁有漕運,年運力六百萬石,如今漕運已開,新糧即將上市。汴梁子民,何人不知?何人不曉?”
“京兆大旱,河北道大旱,此兩地並無漕運之便利,也無年入六百萬石之糧食。如今大旱,勢必導致流民無數湧致汴梁。”
“常平倉所備,乃應對三地之流民。如今開放常平倉,待流民至,以何物安置?還望陛下三思。”
多少次了,來來迴迴,反反複複,就這麽幾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而相公們不表態,老爹也就不定奪,也沒法定奪。
王中正和李憲迴來時,帶來了安南的國書,那是給政事堂。而給曦兒的書信,趙禎是看到了的,
也知道曦兒為今年的旱情做了準備……隻是一些典籍,外加新幣。
這時候,沒有比糧食更重要的事了。
隻是趙禎沒想到,安南居然三五文就一鬥米……
如今,在漕運還沒運到糧食時,兒子這邊已經有糧食進城了。
隻是兒子說不到時候,趙禎也隻能等。不過,在心中有底時,看臣工們嚷嚷,確實是種享受。這兩年,這樣的感覺越來越多了。
軌道運行開始,原本走蜀道的那些運輸隊伍,趙曦直接調配到了河北道和京兆府,在糧食到了汴梁後,迅速的分派下去,運送到所有有旱情的州府郡縣。
正如朝堂上所言,汴梁城有漕運,每年有六百萬石的糧食進城,每鬥五十文,並沒有引起多大的恐慌。
而京兆府,河北道,據皇城司所報,已經到了每鬥百文的程度。
每鬥百文,這是趙曦擬訂的承受極限,倘若超過這個極限,他必須得有所行動,否則恐慌將會蔓延。
唉,有時候是沒辦法的事,有些錢即便不想賺,也不得不去賺。
就如現在,趙曦不可能在一開始就將米價打到每鬥三十文,一是儲備還不足,還有就是,整個災情還沒到最危機的時候。
可他又不想任由米價上漲,就需要拿出一部分糧食出賣,以此來緩解米價的漲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