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林懷景僅僅與元慶帝有過兩次照麵,本以為自己已被遺忘於九霄雲外,豈料在這樣一個微妙時刻,竟接到了入宮的召令。


    無奈之下,林懷景隻好隨著高潛林步入宮闈深處。


    沿途上,林懷景觀察著前方領路的高潛林,其忸怩的小步伐不禁讓他暗自發笑。但轉念及馬觀星之事,笑意收斂,他開口問道:


    “高公公,假馬觀星的手腕真是了得,連我也無可奈何啊。”


    “世子說笑了,老奴並不知道什麽假馬觀星,或許是世子誤會了呢。”


    出乎意料,高潛林竟矢口否認,林懷景聞言,麵色微變:


    “這種時候高公公就不必如此了,是不是你,你我心知肚明。”


    高潛林停下腳步,轉身望向林懷景,嘴角勾勒出一抹笑意,緩緩言道:


    “世子對馬觀星竟如此掛心?他現正身在京都,不過以世子目前的手段,要想逼他出來怕是不行。世子也不必在老奴身上浪費心思,想從我這兒得到線索,恐怕世子要失望了。”


    言畢,高潛林複又前行。林懷景未再多言,緊跟其後,直至踏入了人跡罕至的奉天殿。元慶帝選在此地召見,想必事有蹊蹺。


    “陛下,懷王世子到。”


    高潛林上前躬身稟報。


    “嗯,你退下吧。”


    寶座之上的元慶帝正閉目養神,聞言,輕輕揮了揮手,高潛林恭敬行禮後,悄然退下。


    林懷景靜立殿中,見元慶帝遲遲未有反應,連忙拱手行禮,高聲道:


    “臣林懷景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見仍無動靜,他又提高聲量重複了一遍。


    “嗬,朕不過稍作休憩,你就等不及了嗎?”


    元慶帝的聲音響起,雙目依舊緊閉,唇角含笑。


    “迴陛下,並非微臣心急,實乃殿外雪景壯麗,不願錯過片刻。”


    元慶帝聞言,眸光一閃,問:


    “你可曾親眼見過雪景?”


    “迴陛下,確實未曾親眼目睹。”


    元慶帝輕笑一聲:


    “來,扶朕起身,我叔侄二人共賞這番雪色。”


    林懷景連忙趨前,助元慶帝起身。此時他才驚覺,元慶帝精神矍鑠,起身後徑直走向殿外長廊,駐足眺望皚皚白雪覆蓋的京師,對隨後而至的林懷景說道:


    “這奉天殿矗立京都之巔,站在此處,可將全城盡收眼底。此地,正是觀賞京城雪景的最佳之處,這裏看到的,便是名動天下的京城雪景。”


    大周京都的雪景舉世聞名,林懷景早有所聞,途中已感震撼,而此刻,立於京都之巔,乃至大周的頂點,俯瞰整個京城,方知何謂奇絕,何謂壯觀。


    寒風如利刃,大地為砧板,蒼生皆為魚肉,肆意唿嘯,驚得京城百姓紛紛歸家避寒。


    萬裏雪花漫天飛舞,將青空化為熔爐,萬物披上銀裝,瞬息之間,京城化為白茫一片,炊煙嫋嫋穿插其中,構成一幅人間奇觀。


    “你父王的身體可還康健?”


    望著眼前奇景,元慶帝開口詢問。


    “托陛下洪福,還算康健。隻是二十年前的舊事夜夜入夢,攪擾他寢食難安,噩夢驚醒時,常淚流滿麵,實在令人不忍。”


    林懷景的話雖稍顯誇大,林常洛那樣的人物自然不至於悲泣不止,但此舉意在提醒元慶帝,二十年前的那場變故,是大周對懷王府的一份虧欠。


    \"大周若無你父王,何來今日之盛世?此刻你我相會,無需繁文縟節,隻論叔侄親情,不言君臣之別。\"


    元慶帝言罷,伸手至欄杆,掬起一把雪,輕輕搓成球狀。林懷景聞此言,心中有些許揶揄。


    \"侄兒愚鈍,實不知如今大周,何來盛世二字。\"


    林懷景之言使元慶帝愕然,手中欲擲雪球的動作戛然而止。他緩緩收迴手,掌中雪球被無意識地揉捏,目光轉向林懷景,問道:


    \"當下四海賓服,天下升平,百姓安樂,此情此景,難道稱不成一個盛世嗎?\"


    \"陛下居於宮牆之內,目之所及,僅限於此。誠然,陛下可俯視整座上京,但雪下隱藏的暗流,陛下可曾洞悉?\"


    林懷景言辭深邃,意蘊悠長。


    \"你所言何指?\"


    元慶帝自是聽出了林懷景言外之意,卻不明其具體所指。


    \"侄兒初至上京,路遇一行兵馬,正押送一群隻有老弱婦孺的流民。當時侄兒贈以些許銀兩,願他們途中稍得安寧。孰料再次相遇,那些無辜者已化為烏有,僅餘一袋用以邀功的耳郭。\"


    \"流民?我大周物阜民豐,四境安寧,怎會有流民之說?\"


    林懷景欲言流民遭遇之不公,而元慶帝的關注點卻在於大周不應有流民存在,這讓林懷景內心不禁湧起一股失望,既對大周失望,也對元慶帝失望。


    \"近數百流民無辜慘遭屠戮,隻為虛報戰功,陛下卻似乎更關心他們的真假?\"


    林懷景追問。


    \"此言當真?\"


    皇宮雖氣勢恢宏,實則如囚籠,禁錮了元慶帝,讓他隻見到了臣子們所展現的虛假盛世。


    元慶帝一直自認明君,但此刻,林懷景欲破此囚籠,讓他直麵真實的世界,感受民間疾苦。


    \"自然,陛下若心存疑惑,盡可出宮親眼見證,但切莫穿著這身龍袍。”


    林懷景的話語令元慶帝一時語塞。


    \"看樣子,朝臣並未對朕直言相告。\"


    他終於悟透其中含義。


    \"至於懷王府之事,我想,應出自陛下本意。\"


    林懷景此言並未引起太多波瀾。元慶帝轉首望向龍椅,手指其上,對林懷景言:


    \"若換作是你,坐於這龍椅之上,能否容忍藩王手握重權?三十萬永寧鐵騎的存在,使我夜不能寐,食不甘味!\"


    \"嗬嗬。\"


    林懷景點頭苦笑,\"陛下若有時暇,應親赴永安州,親眼看看那裏的民生,探究‘永寧’之名的由來。我父王從未對這龍椅有過非分之想,他所求,唯願戰火不再,蒼生免遭塗炭。\"


    言至此,林懷景長歎,視線飄向遠方:


    \"陛下可知,在這片純淨雪白之下,竟掩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罪惡。陛下特召侄兒,並遣眾人退避,恐怕是另有所謀吧?\"


    \"懷景啊,你果非聰慧。朕想問你,若有一日,你承繼懷王之位,是否會踏上這片上京的土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擒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毗陵校書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毗陵校書郎並收藏擒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