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一個貝斯手,在現場演出時能夠得到的最高待遇。
當然,大多數正式的職業樂隊,至少在大型演出的時候,一定會給貝斯手這樣的待遇。
兩個麥克風實際上會合並為一條音軌,因此本質上來說還是雙軌拾音。
在試音的時候,要做的倒是比鼓輕鬆很多,過程也不會那麽漫長。
每根弦分別彈一遍,然後正常的指彈來一段,p來一段,如果需要特殊的效果,再把每種效果拉出來單獨來一段。
在調音的時候,調音師會要求貝斯手或者吉他手調整輸出電平的大小,這個時候就要注意一點,在調音時確定的輸出電平是多少,演出的時候就是多少。
有的樂隊中,吉他手和貝斯手互相惡性競爭,會在試音環節藏著點,然後在正式演出的時候偷偷把輸出擰大,試圖壓過對方的聲音。
但是這是很不理智的做法,無論是對樂隊,還是對個人,都不會有絲毫的好處,隻會將演出搞成一團糟。
murphy樂隊沒有鍵盤或者其它樂手,鼓、貝斯和吉他結束之後,所有樂器的調音也就結束了。
接下來就是人聲的部分了,這倒是沒什麽好說的,就是對著麥克風唱就完事。
唯一要注意的,就是走位不能靠近其它音箱,以免出現嘯叫的情況。
通常,調音師都會對主唱的走位做出嚴格的限製,絕對不允許出現在不該出現的位置。
所有的樂器和人聲都試完了以後,就輪到返送係統了。
返送係統和觀眾沒有任何關係,純粹是播放給舞台上的樂隊聽的。
在大型戶外演出中,由於擴音器位置的關係,如果沒有返送係統,樂隊的成員通常會聽不到,或者隻能聽到很小的聲音。
這就是一件很恐怖的事了。試想一下,你在舞台上演出,然後什麽都聽不到,然而下麵的觀眾聽到的卻是正常的聲音,你卻不知道,然後拚命加大聲音……
這個效果,想想就會覺得很酸爽。
返送係統有用返送音箱的,也有用返送耳機的,反正隻要能讓樂手聽到聲音就是了。
一般來說,返送音箱的效果要好一些,也是搖滾現場最常用的返送方式,但需要對主唱的走位限製的更加嚴格。
返送耳機的效果要差一點,而且也不夠美觀,但是卻足夠的省事,成本也更低。
當然,如果時間再向後幾年,隨著無線通訊技術的發展,幾乎所有的樂隊都會用耳機來做返送,而不是音箱。
如果隻有一路返送,那麽整個樂隊所有人聽到的返送都會是同一個聲音。
而如果有多路返送,互相之間則不會存在任何幹擾,各是各的。
一般大型一點的演出,至少都會有一路返送,如果級別較高的音樂節,甚至會給每一位樂手安排單獨的返送係統,並且還有專門的返送調音師。
比如murphy樂隊就是如此。
由於返送係統播放的聲音,和觀眾聽到的聲音沒有任何聯係,因此可以對返送調音師做出細節上要求。
比如說你可以直接要觀眾聽到的聲音,也可以告訴調音師:我隻想聽到吉他和鼓的聲音,不要給我人聲和貝斯。
或者要求調整不同樂器的返送音量等等,比如將貝斯的音量調高,壓過其他樂器的聲音。
這一點根據個人習慣和愛好,可以隨意一些,反正觀眾也聽不到。
一般情況下,調音師也會滿足這些要求。
當返送係統也調試完畢之後,就可以整個樂隊一起,來上一段完整的演奏。
如果在這個環節也沒有再發現任何問題,試音工作就算是完成了。
接下來,隻要在排練的時候,讓助理記錄下每一件設備、每一個環節的參數,並確保演出時使用的參數沒有錯誤。
這件工作在技術上沒有任何難度,但如果記到紙上,不但記起來很麻煩,演出當天對照參數也同樣麻煩。
因此,助理采用的是最簡單,也最省事的方式——給每一件設備的參數拍下照片,並在照片上標記上對應歌曲的名字。
對於一場演出而言,調音師的工作非常的重要,但樂手們的表現,同樣也很重要。
即使是同一套設備、同一個調音師團隊,兩支不同的樂隊演奏出來的效果也可能天差地別。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調音雖然是調音師的工作,但樂手本身能夠為調音師提供什麽樣的素材,也是非常關鍵的。
打一個比方,如果將調音比喻成做菜,調音師做的就是廚師的工作,但提供什麽樣的食材,卻是由樂手來決定的。
如果你提供給調音師的是一坨翔一樣的音色,難道還指望調音師能夠把這坨翔做成好吃的翔嗎?
隻有樂手們給出足夠出色的素材,調音師才能將這些素材完美地整合在一起,為觀眾們奉上一場饕餮盛宴。
其實做好這一點,除了合格的設備、出色的技術之外,最為重要的內容,是溝通與配合。
一個好的樂隊,每一個人都應該知道,自己的樂器應該是什麽樣的音色,在哪一個範圍的頻段。
然後按部就班,嚴格按照樂曲的需要來演奏。
絕對不會出現隻顧自己出風頭,想要壓倒隊友的情況。
即興發揮當然可以有,這也正是現場演出的魅力所在。
但即使是即興發揮,也是有跡可循的,而不是肆意妄為。
如果出現電吉他的音色低沉,貝斯手認為自己是主音然後一路走高,那演出效果絕對會是一場災難。
當然,也有marcus和flea這樣的貝斯大師,可以將貝斯當做是主音,並且演繹得非常出色,令人印象深刻。
但無論是常見的,還是特殊情況的個例,樂隊首先必須是一個整體,而非樂手個人搶風頭的舞台。
即使是紅辣椒樂隊這樣大多數時間裏突出貝斯、一定程度上忽略其它樂器,甚至是忽略主唱的樂隊,那也是因為樂隊的整體風格需要這樣。
而不是某些人認為的,flea淩霸樂隊,搶走了隊友所有的風頭。
在試音和排練的過程中,所有歌的主唱依然是喬治。
關於最後一首歌換人唱的事,樂隊的三人很默契地選擇了對其他人隱瞞,等到演出的那天,再造成既定的事實。
至於後果,隻要演出效果出色,有誰會在乎?
當然,大多數正式的職業樂隊,至少在大型演出的時候,一定會給貝斯手這樣的待遇。
兩個麥克風實際上會合並為一條音軌,因此本質上來說還是雙軌拾音。
在試音的時候,要做的倒是比鼓輕鬆很多,過程也不會那麽漫長。
每根弦分別彈一遍,然後正常的指彈來一段,p來一段,如果需要特殊的效果,再把每種效果拉出來單獨來一段。
在調音的時候,調音師會要求貝斯手或者吉他手調整輸出電平的大小,這個時候就要注意一點,在調音時確定的輸出電平是多少,演出的時候就是多少。
有的樂隊中,吉他手和貝斯手互相惡性競爭,會在試音環節藏著點,然後在正式演出的時候偷偷把輸出擰大,試圖壓過對方的聲音。
但是這是很不理智的做法,無論是對樂隊,還是對個人,都不會有絲毫的好處,隻會將演出搞成一團糟。
murphy樂隊沒有鍵盤或者其它樂手,鼓、貝斯和吉他結束之後,所有樂器的調音也就結束了。
接下來就是人聲的部分了,這倒是沒什麽好說的,就是對著麥克風唱就完事。
唯一要注意的,就是走位不能靠近其它音箱,以免出現嘯叫的情況。
通常,調音師都會對主唱的走位做出嚴格的限製,絕對不允許出現在不該出現的位置。
所有的樂器和人聲都試完了以後,就輪到返送係統了。
返送係統和觀眾沒有任何關係,純粹是播放給舞台上的樂隊聽的。
在大型戶外演出中,由於擴音器位置的關係,如果沒有返送係統,樂隊的成員通常會聽不到,或者隻能聽到很小的聲音。
這就是一件很恐怖的事了。試想一下,你在舞台上演出,然後什麽都聽不到,然而下麵的觀眾聽到的卻是正常的聲音,你卻不知道,然後拚命加大聲音……
這個效果,想想就會覺得很酸爽。
返送係統有用返送音箱的,也有用返送耳機的,反正隻要能讓樂手聽到聲音就是了。
一般來說,返送音箱的效果要好一些,也是搖滾現場最常用的返送方式,但需要對主唱的走位限製的更加嚴格。
返送耳機的效果要差一點,而且也不夠美觀,但是卻足夠的省事,成本也更低。
當然,如果時間再向後幾年,隨著無線通訊技術的發展,幾乎所有的樂隊都會用耳機來做返送,而不是音箱。
如果隻有一路返送,那麽整個樂隊所有人聽到的返送都會是同一個聲音。
而如果有多路返送,互相之間則不會存在任何幹擾,各是各的。
一般大型一點的演出,至少都會有一路返送,如果級別較高的音樂節,甚至會給每一位樂手安排單獨的返送係統,並且還有專門的返送調音師。
比如murphy樂隊就是如此。
由於返送係統播放的聲音,和觀眾聽到的聲音沒有任何聯係,因此可以對返送調音師做出細節上要求。
比如說你可以直接要觀眾聽到的聲音,也可以告訴調音師:我隻想聽到吉他和鼓的聲音,不要給我人聲和貝斯。
或者要求調整不同樂器的返送音量等等,比如將貝斯的音量調高,壓過其他樂器的聲音。
這一點根據個人習慣和愛好,可以隨意一些,反正觀眾也聽不到。
一般情況下,調音師也會滿足這些要求。
當返送係統也調試完畢之後,就可以整個樂隊一起,來上一段完整的演奏。
如果在這個環節也沒有再發現任何問題,試音工作就算是完成了。
接下來,隻要在排練的時候,讓助理記錄下每一件設備、每一個環節的參數,並確保演出時使用的參數沒有錯誤。
這件工作在技術上沒有任何難度,但如果記到紙上,不但記起來很麻煩,演出當天對照參數也同樣麻煩。
因此,助理采用的是最簡單,也最省事的方式——給每一件設備的參數拍下照片,並在照片上標記上對應歌曲的名字。
對於一場演出而言,調音師的工作非常的重要,但樂手們的表現,同樣也很重要。
即使是同一套設備、同一個調音師團隊,兩支不同的樂隊演奏出來的效果也可能天差地別。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調音雖然是調音師的工作,但樂手本身能夠為調音師提供什麽樣的素材,也是非常關鍵的。
打一個比方,如果將調音比喻成做菜,調音師做的就是廚師的工作,但提供什麽樣的食材,卻是由樂手來決定的。
如果你提供給調音師的是一坨翔一樣的音色,難道還指望調音師能夠把這坨翔做成好吃的翔嗎?
隻有樂手們給出足夠出色的素材,調音師才能將這些素材完美地整合在一起,為觀眾們奉上一場饕餮盛宴。
其實做好這一點,除了合格的設備、出色的技術之外,最為重要的內容,是溝通與配合。
一個好的樂隊,每一個人都應該知道,自己的樂器應該是什麽樣的音色,在哪一個範圍的頻段。
然後按部就班,嚴格按照樂曲的需要來演奏。
絕對不會出現隻顧自己出風頭,想要壓倒隊友的情況。
即興發揮當然可以有,這也正是現場演出的魅力所在。
但即使是即興發揮,也是有跡可循的,而不是肆意妄為。
如果出現電吉他的音色低沉,貝斯手認為自己是主音然後一路走高,那演出效果絕對會是一場災難。
當然,也有marcus和flea這樣的貝斯大師,可以將貝斯當做是主音,並且演繹得非常出色,令人印象深刻。
但無論是常見的,還是特殊情況的個例,樂隊首先必須是一個整體,而非樂手個人搶風頭的舞台。
即使是紅辣椒樂隊這樣大多數時間裏突出貝斯、一定程度上忽略其它樂器,甚至是忽略主唱的樂隊,那也是因為樂隊的整體風格需要這樣。
而不是某些人認為的,flea淩霸樂隊,搶走了隊友所有的風頭。
在試音和排練的過程中,所有歌的主唱依然是喬治。
關於最後一首歌換人唱的事,樂隊的三人很默契地選擇了對其他人隱瞞,等到演出的那天,再造成既定的事實。
至於後果,隻要演出效果出色,有誰會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