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者太搞了。”
“依然好玩,本-斯蒂勒太逗了。”
“是啊,我就是衝著他來看的。”
“隻有我覺得沒有第一部精彩嗎。”
“部分搗蛋劇情有些難以接受,但總的來說還算是不錯。”
“......”
觀眾們散場討論的聲音裏摻雜著些許失望,利亞姆本以為隻是個例看不慣吵鬧惡搞喜劇的影迷,卻不想第二部的放映趨勢真的沒那麽樂觀。
從實時觀影群眾的抽查調研來看,有百分之83的觀眾給予肯定(評分b以上,及格線),看似表現不錯,口碑比起第一部的亮相驚豔給人的感覺就差了點味道。
分析來,分析去,卻是《博物館》係列遇到了很多續作相同的麻煩,即第一部的創意看著新奇,第二部延續前作的賣座元素後,很容易陷入“俗套”、“看著尷尬”等評價中去。
換句話說,當“新鮮”不再“新鮮”,就是巔峰已過,這就好比打怪升級文,頻繁換地圖但換湯不換藥的路線一定會被人詬病,雖然寫得好肯定還有讀者追著看,但想引入更多的追讀量可能就很勉強。
《博物館2》也是如此。
16日公映首日,3300家開畫院線,接近4950塊熒幕數額,單日收益卻隻有1430萬美金,雖然這已經是一月春季檔首日的最佳成績,與幾年前的《馬達加斯加》基本持平,而且對比《博物館驚奇夜》第一部獲得的單日票房1210萬美金,還多了220萬。
但要知道,續作能累計前作的人氣,這不到百分之17的票房上揚幅度比起很多熱門續作都要差勁。
再換算一下,第一部花了1.2億的製作費用,第二部漲到1.5億,租賃使用的場景更多、明星陣容更強大,像艾米-亞當斯、漢克-阿紮利亞、史蒂夫-庫根等喜劇演員的加盟所產生的增幅是肉眼可見的不夠看,起碼跟利亞姆預期的首日1600萬,少了170萬美金。
別小瞧這點票房,它象征著應有的高度,意味著後續走向的不穩定。
更別提,首日公映後,《博物館2》的媒體綜評隻有44分,也比第一部的57分少了許多,當然了,作為一部喜劇作品,評分低、口碑不夠堅挺,但如火如荼的圈錢風暴並不會因為這些刻薄評價有所收斂,最多是受了影響把本該更賣座的成績降低了公司眾人的期待。
果不其然,首周末過後,雖然《博物館2》輕鬆登頂,三日平均上座率也達到了百分之74,砍下整個1月檔期第一高的票房5030萬,單館1萬5千242美金,但爛番茄卻隻給了可憐的百分之54的新鮮度,毫無疑問的開局腐爛。
就連當初盛讚的《紐約郵報》都搖頭惋惜,“《博物館奇妙夜2》雖然隻有105分鍾,卻似乎放映了幾天幾夜,期間我看了很多次表,迫不及待想要離開,因為影片根本沒找到它的喜劇之本,可能孩子們會很喜歡,甚至了解到一星半點的曆史知識,但實在是畫蛇添足的續作。”
大批的唱衰聲音裏,也不是沒有正麵的評判,但很少,可能還是藍蝶影業聘請的公關公司在幫忙引導影片形象,不過相較於此,在比爛的時代裏,《博物館2》絕不是檔期最差的,相反還成績最好,觀眾最滿意,這很諷刺。
像成績高開低走的《匪幫說唱》,次周在螢火蟲、獅門的聯手絞殺下,直接跌了百分之53,隻入賬1166萬,排在周榜第三,上座率也遠遠未達預期,盈利空間瞬間縮小。
獅門新片《血腥情人節》則收獲2191萬,好評率百分之39,保持了低成本恐怖片一直小眾的水準——極爛的噱頭,俗透了的劇情,不過尺度相當之大,血腥刺激程度驚人,讓能看得進去這種血漿恐怖的觀眾視覺拉滿。
照此成績,拍攝係列又是議程之中的事情,獅門開年之作也打出了氣勢。
於是乎,與批評聲相反的是,本周電影市場大盤在幾部新作加入後,可以說是陷入到了一種良性循環中,號召了不少觀眾進入影院。
這麽說吧,本周top12名的電影總票房為1.68億美金,比上周上多了百分之31.6,大頭就是《博物館》,這也是1月以來最出色的單周成績,比去年同期高了百分之9。
稍稍遜色預期的首周過後,《博物館2》立馬又迎來23至25日的周末檔期,跟索尼、華納推出的新作戰至一團。
說起來,《博物館2》確實沒那麽亮眼,但也是大熱續作,口碑爛了,底蘊也擺在那。
萊曼不知道是不是被人看輕了,以為很好挑戰,《黑夜傳說3:狼族崛起》直接就撞了進來,放映之前,導演帕特裏克-塔特普洛斯甚至信誓旦旦的放言,能接過《博物館2》的位置。
但好笑的是,該係列一直屬於二線特效片,2003年和2006年推出的兩部,隻是讓索尼-哥倫比亞影業嚐到了把握性價比的好處,緊緊控製投資規模。
要知道,《黑夜傳說3》也隻花了3500萬,那是一個量級的嗎?
哪怕首周已過,該片就在1500家影院、2942塊銀幕登陸,單日收迴805萬美金,整體狀況比起前作隻少了215萬——第二部單日為1020萬美金,周末票房為2690萬。
再加上導演以為陣容的更換,把女主凱特-貝金塞爾換成了更年輕的羅拉-邁特拉,就能讓觀眾產生新意,激活市場、爆發一波,但事實證明他們想多了,影迷們並不買賬。
哪怕邁特拉的身材並不比凱特遜色多少,卻也不給麵子,影片好評率僅有百分之40,同樣被歸於爛片行列,最終首周拿下2070萬,也比前作下滑百分之29,單館7036美金的數據為該係列最糟糕,整個主創在宣傳期間不敢再吹噓如何如何雲雲。
最難的就是女主羅拉-邁特拉了,這位以“勞拉”模特出道的演員,在影壇上不能算大紅大紫,但還算是活躍,本人低調、內斂、實幹,雖然經常演些配角,但好歹沒出什麽岔子。
結果因為《黑夜傳說3》替換一事,先是被凱特-貝金賽爾的粉絲抵製,上映後又被觀眾吐槽套著皮褲沒有貝金賽爾那個漂亮誘惑的腿型,連這個都看不到,那還能看什麽,可以說是老倒黴蛋了。
人氣沒提升,還被人說是拙劣的模仿,失去了影片精髓,一副大黑鍋好巧不巧的砸在她頭上,掩蓋了劇組籌備時資方和導演、製片等核心團隊的失策。
就這樣,連最大威脅者都沒拿出漂亮戰績,《博物館2》順利延續榜單第一的名次,哪怕次周滑落百分之45,周末三天入賬2766萬美金,依舊是兩連冠,北美累計票房9216萬,海外4738萬,總成績1.39億,至於華納新作,更是成了眾人的笑柄......
“依然好玩,本-斯蒂勒太逗了。”
“是啊,我就是衝著他來看的。”
“隻有我覺得沒有第一部精彩嗎。”
“部分搗蛋劇情有些難以接受,但總的來說還算是不錯。”
“......”
觀眾們散場討論的聲音裏摻雜著些許失望,利亞姆本以為隻是個例看不慣吵鬧惡搞喜劇的影迷,卻不想第二部的放映趨勢真的沒那麽樂觀。
從實時觀影群眾的抽查調研來看,有百分之83的觀眾給予肯定(評分b以上,及格線),看似表現不錯,口碑比起第一部的亮相驚豔給人的感覺就差了點味道。
分析來,分析去,卻是《博物館》係列遇到了很多續作相同的麻煩,即第一部的創意看著新奇,第二部延續前作的賣座元素後,很容易陷入“俗套”、“看著尷尬”等評價中去。
換句話說,當“新鮮”不再“新鮮”,就是巔峰已過,這就好比打怪升級文,頻繁換地圖但換湯不換藥的路線一定會被人詬病,雖然寫得好肯定還有讀者追著看,但想引入更多的追讀量可能就很勉強。
《博物館2》也是如此。
16日公映首日,3300家開畫院線,接近4950塊熒幕數額,單日收益卻隻有1430萬美金,雖然這已經是一月春季檔首日的最佳成績,與幾年前的《馬達加斯加》基本持平,而且對比《博物館驚奇夜》第一部獲得的單日票房1210萬美金,還多了220萬。
但要知道,續作能累計前作的人氣,這不到百分之17的票房上揚幅度比起很多熱門續作都要差勁。
再換算一下,第一部花了1.2億的製作費用,第二部漲到1.5億,租賃使用的場景更多、明星陣容更強大,像艾米-亞當斯、漢克-阿紮利亞、史蒂夫-庫根等喜劇演員的加盟所產生的增幅是肉眼可見的不夠看,起碼跟利亞姆預期的首日1600萬,少了170萬美金。
別小瞧這點票房,它象征著應有的高度,意味著後續走向的不穩定。
更別提,首日公映後,《博物館2》的媒體綜評隻有44分,也比第一部的57分少了許多,當然了,作為一部喜劇作品,評分低、口碑不夠堅挺,但如火如荼的圈錢風暴並不會因為這些刻薄評價有所收斂,最多是受了影響把本該更賣座的成績降低了公司眾人的期待。
果不其然,首周末過後,雖然《博物館2》輕鬆登頂,三日平均上座率也達到了百分之74,砍下整個1月檔期第一高的票房5030萬,單館1萬5千242美金,但爛番茄卻隻給了可憐的百分之54的新鮮度,毫無疑問的開局腐爛。
就連當初盛讚的《紐約郵報》都搖頭惋惜,“《博物館奇妙夜2》雖然隻有105分鍾,卻似乎放映了幾天幾夜,期間我看了很多次表,迫不及待想要離開,因為影片根本沒找到它的喜劇之本,可能孩子們會很喜歡,甚至了解到一星半點的曆史知識,但實在是畫蛇添足的續作。”
大批的唱衰聲音裏,也不是沒有正麵的評判,但很少,可能還是藍蝶影業聘請的公關公司在幫忙引導影片形象,不過相較於此,在比爛的時代裏,《博物館2》絕不是檔期最差的,相反還成績最好,觀眾最滿意,這很諷刺。
像成績高開低走的《匪幫說唱》,次周在螢火蟲、獅門的聯手絞殺下,直接跌了百分之53,隻入賬1166萬,排在周榜第三,上座率也遠遠未達預期,盈利空間瞬間縮小。
獅門新片《血腥情人節》則收獲2191萬,好評率百分之39,保持了低成本恐怖片一直小眾的水準——極爛的噱頭,俗透了的劇情,不過尺度相當之大,血腥刺激程度驚人,讓能看得進去這種血漿恐怖的觀眾視覺拉滿。
照此成績,拍攝係列又是議程之中的事情,獅門開年之作也打出了氣勢。
於是乎,與批評聲相反的是,本周電影市場大盤在幾部新作加入後,可以說是陷入到了一種良性循環中,號召了不少觀眾進入影院。
這麽說吧,本周top12名的電影總票房為1.68億美金,比上周上多了百分之31.6,大頭就是《博物館》,這也是1月以來最出色的單周成績,比去年同期高了百分之9。
稍稍遜色預期的首周過後,《博物館2》立馬又迎來23至25日的周末檔期,跟索尼、華納推出的新作戰至一團。
說起來,《博物館2》確實沒那麽亮眼,但也是大熱續作,口碑爛了,底蘊也擺在那。
萊曼不知道是不是被人看輕了,以為很好挑戰,《黑夜傳說3:狼族崛起》直接就撞了進來,放映之前,導演帕特裏克-塔特普洛斯甚至信誓旦旦的放言,能接過《博物館2》的位置。
但好笑的是,該係列一直屬於二線特效片,2003年和2006年推出的兩部,隻是讓索尼-哥倫比亞影業嚐到了把握性價比的好處,緊緊控製投資規模。
要知道,《黑夜傳說3》也隻花了3500萬,那是一個量級的嗎?
哪怕首周已過,該片就在1500家影院、2942塊銀幕登陸,單日收迴805萬美金,整體狀況比起前作隻少了215萬——第二部單日為1020萬美金,周末票房為2690萬。
再加上導演以為陣容的更換,把女主凱特-貝金塞爾換成了更年輕的羅拉-邁特拉,就能讓觀眾產生新意,激活市場、爆發一波,但事實證明他們想多了,影迷們並不買賬。
哪怕邁特拉的身材並不比凱特遜色多少,卻也不給麵子,影片好評率僅有百分之40,同樣被歸於爛片行列,最終首周拿下2070萬,也比前作下滑百分之29,單館7036美金的數據為該係列最糟糕,整個主創在宣傳期間不敢再吹噓如何如何雲雲。
最難的就是女主羅拉-邁特拉了,這位以“勞拉”模特出道的演員,在影壇上不能算大紅大紫,但還算是活躍,本人低調、內斂、實幹,雖然經常演些配角,但好歹沒出什麽岔子。
結果因為《黑夜傳說3》替換一事,先是被凱特-貝金賽爾的粉絲抵製,上映後又被觀眾吐槽套著皮褲沒有貝金賽爾那個漂亮誘惑的腿型,連這個都看不到,那還能看什麽,可以說是老倒黴蛋了。
人氣沒提升,還被人說是拙劣的模仿,失去了影片精髓,一副大黑鍋好巧不巧的砸在她頭上,掩蓋了劇組籌備時資方和導演、製片等核心團隊的失策。
就這樣,連最大威脅者都沒拿出漂亮戰績,《博物館2》順利延續榜單第一的名次,哪怕次周滑落百分之45,周末三天入賬2766萬美金,依舊是兩連冠,北美累計票房9216萬,海外4738萬,總成績1.39億,至於華納新作,更是成了眾人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