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斯探照燈舉行的例會上,一份院線報表讓在座的高層表情微妙。
既有歡喜,又有惱怒,複雜得難以言表。
歡喜的是他們在1月9號推出的傳記電影《匪幫說唱傳奇》首周末就拿下2150萬,為後續放映開了個好頭,單館入賬9772美金,惱怒的是如此成績雖說場館會從2200家升至2450家,但排班反而“邊緣”化,實在另人不舒服。
要知道,為了拍攝這部電影,有些激進的媒體人直接把劇組冠以“吃人血”的名頭,又因為放映期間多家影院發生槍擊案,探照燈頂了不少壓力。
為什麽會這樣?
因為該片講述的是克裏斯托弗-華萊士(就是那位24歲東海岸說唱領軍人)的生平,而且當年的那場引發東西海岸爭鬥的槍擊案,至今都被某些歌迷釘在心裏,再加上影片相比《8英裏》、《要錢不要命》等說唱題材的作品,頗有些不那麽客觀的色彩。
在notoriousb.i.g.宛如“內心舞台”一般的自述和令人心潮澎湃的人山人海演唱場麵之間,看上去就像是一個來自社會底層窮小子在命運洪流中宛若華彩的努力,整部影片的影調低迷沉重,把notoriousb.i.g.乃至hip-hop音樂根植的社會環境烘托的刻骨銘心。
但問題是,你這樣拍,考慮過彼岸死敵tupac歌迷的感受嗎(這貨先被槍殺,且最大矛盾來源於利益,沒過半年,b.l.g.也被槍殺,至今沒有公論)。
於是乎,影片一上映,幾乎就是在挑逗雙方懷舊歌迷漸漸遺忘的過去,聲勢雖然打響,但被罵也不是沒有道理。
更尷尬的是,哪怕就是奔著類似的效果去,一條鯊魚卻竄進了1月檔期,頓時吸引了大部分影迷的視線。
也就是說,探照燈搞了這麽多,還順應潮流親近黑人,撈取的好處可能不會有想象中的那麽多......
再看院線商們的態度,更懸了。
這個螢火蟲......
探照燈的高層討論來討論去,找不到合適的方法。
沒法競爭了啊。
......
2009年1月16日,就在昨天美國還發生了一場墜機事故,但向來熱鬧的好萊塢電影市場卻迎來了《博物館驚奇夜》第二部的上映。
同檔期的新片裏,獅門也發行了一部《血腥情人節》,算是合作之外又有競爭,雖說萊曼不覺得有什麽威脅就是了,因為喬恩-費勒梅專門打電話說起過,何況影片對準的市場還是恐怖側,《博物館》走得是全民喜劇,雙方沒啥重合。
不過據利亞姆分析,該片除了是獅門一貫的低成本恐怖製作,但用來實驗的3d效果可能會是一項比較突出的市場競爭手段。
當然了,就算如此,兩者也不再一個量級上,《博物館》在院線那裏爭取到了3300家開畫影院,排片份額高達百分之38,而《血腥情人節》才不到2100家影院,百分之16的排片,想以低成本超過投資接近2億的大熱續作(包括前期宣傳花銷),根本就是一種奢望。
在這樣的前提下,信心滿滿的利亞姆對《博物館2》的目標當然是以碾壓的方式奪得冠軍,最好直接延續個2、3周。
去年的時候,曼恩傳媒僅項目產出這一項比拚業績總量的話,連獅門都沒打過,雖然公司的利潤迴報率高,但奈何頂不住有了海外渠道後,獅門出品、發行的電影08年一年就有19部,是螢火蟲的三倍。
從這方麵來講,獅門隱隱又有那種五大之下第六人的感覺——賺得沒螢火蟲多,可業績總量上去了,公司運營成本肯定會下降。
所以兩家雖然是盟友,但不意味著萊曼不想超過獅門,反正去年螢火蟲也隻比獅門差了3.2億的項目業績。
估算一下,也就是少一部《鋼鐵俠》——隻計算票房。
3.2億這個數字嗎,說多真不多,三個小目標而已,如果螢火蟲能穩住勢頭,拚一拚,邁過去,也不是不可能,而《博物館2》,正是開年的王牌項目之一,隻許勝,不許敗。
熱熱鬧鬧的宣傳之下,本-斯蒂勒帶著主創在各州奔波於電台之際,影片的首映禮上,媒體、影評人、影迷觀眾、捧場嘉賓齊聚一堂。
本作導演傑伊-羅奇自是心情美妙,他是真沒想過自己的導演生涯已經接近尾聲的情況下,接連遇到《拜見嶽父大人》和《博物館》兩部受觀眾喜愛的係列。
更是讓他自己對於“螢火蟲出品,必屬佳品”的廠牌唿聲對於影迷的信心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
別的不說,有了穩定的觀眾簇擁,對製片廠那可真是幸事,就好比“家庭團圓”之於迪斯尼,如果家長要帶孩子看電影,迪斯尼的作品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最合適的選擇,這就是廠牌文化。
不過,螢火蟲的票房號召力有沒有同期的迪斯尼強,那可沒到那種程度,好歹人家都經營了2、30年,才把這一理念深深的印在觀眾心裏,當然,也多虧了皮克斯被他們收購了。否則,九十年代之後的20年皮克斯才會成為家庭向題材的王者。
“華納那邊怎麽樣了?”
萊曼坐在前排靠角落的位置,與鄰座的諾蘭、喬納森閑聊著。
“還沒理清,什麽都想往裏摻和。”諾蘭皺著眉頭道:“他們想讓蝙蝠俠帶動其他角色ip的價值,從容變現,但我覺得,沒有作為合適切入點的背景,可能會是一場災難。”
“什麽都想要,就什麽都要不了。”喬納森補充道。
“是嗎,那可就有得拖了。”萊曼笑笑。
原時空,第三部完結篇的籌備就是非常拖遝,華納高層當然不是蠢,隻是他們看到了布魯斯-韋恩的帶動效果,才會如此糾結角色的搭配。
這麽說吧,漫威的抱團策略,真不是第一個實施者,早就《範海辛》中,環球就搞出過大雜燴式的角色亂燉。
狼人、科學怪人、吸血鬼......這可都是環球過往塑造的經典銀幕形象,其結果大家也知道了,因為沒有很好的劇情串聯,顯得亂糟糟的,直接就讓主演休-傑克曼的轉型之路變得曲折。
換句話說,有序的巨頭發力,角色介入,緩步抱團,才是漫威領先於其他製片廠的製作理念,隻不過在沒點透之前,就連坐擁dc的華納都隻是覺得漫威的套路很普遍,無非就是開發足夠有價值的角色——dc一直以來都是這麽幹的。
超人、蝙蝠俠,超人、蝙蝠俠......仿佛不斷的輪迴。
“不管他們了,我們最近在完善另一個靈感。”諾蘭看看喬納森,“等劇本出來了,我們在談。”
這一年裏,諾蘭也不是完全閑著。
《黑暗騎士》的登頂,除了讓他更有壓力——指拍出更優秀的作品,不讓支持的影迷失望,他也在找尋下一個拍攝題材,正好,他對《記憶碎片》裏所呈現的感官錯亂有了更好的注解......
聽到這話,萊曼若有所思,但很快又把注意力投向大銀幕。
諾蘭現在跟螢火蟲處得不錯,有了新的創意當然第一選擇是螢火蟲,萊曼並不擔心。
藍蝶光點的廠牌動畫一過,本-斯蒂勒那副平凡中帶點詼諧的銀幕氣質又開始引動著觀影群眾的心。
歡聲、笑語,此間氣氛尚佳。
既有歡喜,又有惱怒,複雜得難以言表。
歡喜的是他們在1月9號推出的傳記電影《匪幫說唱傳奇》首周末就拿下2150萬,為後續放映開了個好頭,單館入賬9772美金,惱怒的是如此成績雖說場館會從2200家升至2450家,但排班反而“邊緣”化,實在另人不舒服。
要知道,為了拍攝這部電影,有些激進的媒體人直接把劇組冠以“吃人血”的名頭,又因為放映期間多家影院發生槍擊案,探照燈頂了不少壓力。
為什麽會這樣?
因為該片講述的是克裏斯托弗-華萊士(就是那位24歲東海岸說唱領軍人)的生平,而且當年的那場引發東西海岸爭鬥的槍擊案,至今都被某些歌迷釘在心裏,再加上影片相比《8英裏》、《要錢不要命》等說唱題材的作品,頗有些不那麽客觀的色彩。
在notoriousb.i.g.宛如“內心舞台”一般的自述和令人心潮澎湃的人山人海演唱場麵之間,看上去就像是一個來自社會底層窮小子在命運洪流中宛若華彩的努力,整部影片的影調低迷沉重,把notoriousb.i.g.乃至hip-hop音樂根植的社會環境烘托的刻骨銘心。
但問題是,你這樣拍,考慮過彼岸死敵tupac歌迷的感受嗎(這貨先被槍殺,且最大矛盾來源於利益,沒過半年,b.l.g.也被槍殺,至今沒有公論)。
於是乎,影片一上映,幾乎就是在挑逗雙方懷舊歌迷漸漸遺忘的過去,聲勢雖然打響,但被罵也不是沒有道理。
更尷尬的是,哪怕就是奔著類似的效果去,一條鯊魚卻竄進了1月檔期,頓時吸引了大部分影迷的視線。
也就是說,探照燈搞了這麽多,還順應潮流親近黑人,撈取的好處可能不會有想象中的那麽多......
再看院線商們的態度,更懸了。
這個螢火蟲......
探照燈的高層討論來討論去,找不到合適的方法。
沒法競爭了啊。
......
2009年1月16日,就在昨天美國還發生了一場墜機事故,但向來熱鬧的好萊塢電影市場卻迎來了《博物館驚奇夜》第二部的上映。
同檔期的新片裏,獅門也發行了一部《血腥情人節》,算是合作之外又有競爭,雖說萊曼不覺得有什麽威脅就是了,因為喬恩-費勒梅專門打電話說起過,何況影片對準的市場還是恐怖側,《博物館》走得是全民喜劇,雙方沒啥重合。
不過據利亞姆分析,該片除了是獅門一貫的低成本恐怖製作,但用來實驗的3d效果可能會是一項比較突出的市場競爭手段。
當然了,就算如此,兩者也不再一個量級上,《博物館》在院線那裏爭取到了3300家開畫影院,排片份額高達百分之38,而《血腥情人節》才不到2100家影院,百分之16的排片,想以低成本超過投資接近2億的大熱續作(包括前期宣傳花銷),根本就是一種奢望。
在這樣的前提下,信心滿滿的利亞姆對《博物館2》的目標當然是以碾壓的方式奪得冠軍,最好直接延續個2、3周。
去年的時候,曼恩傳媒僅項目產出這一項比拚業績總量的話,連獅門都沒打過,雖然公司的利潤迴報率高,但奈何頂不住有了海外渠道後,獅門出品、發行的電影08年一年就有19部,是螢火蟲的三倍。
從這方麵來講,獅門隱隱又有那種五大之下第六人的感覺——賺得沒螢火蟲多,可業績總量上去了,公司運營成本肯定會下降。
所以兩家雖然是盟友,但不意味著萊曼不想超過獅門,反正去年螢火蟲也隻比獅門差了3.2億的項目業績。
估算一下,也就是少一部《鋼鐵俠》——隻計算票房。
3.2億這個數字嗎,說多真不多,三個小目標而已,如果螢火蟲能穩住勢頭,拚一拚,邁過去,也不是不可能,而《博物館2》,正是開年的王牌項目之一,隻許勝,不許敗。
熱熱鬧鬧的宣傳之下,本-斯蒂勒帶著主創在各州奔波於電台之際,影片的首映禮上,媒體、影評人、影迷觀眾、捧場嘉賓齊聚一堂。
本作導演傑伊-羅奇自是心情美妙,他是真沒想過自己的導演生涯已經接近尾聲的情況下,接連遇到《拜見嶽父大人》和《博物館》兩部受觀眾喜愛的係列。
更是讓他自己對於“螢火蟲出品,必屬佳品”的廠牌唿聲對於影迷的信心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
別的不說,有了穩定的觀眾簇擁,對製片廠那可真是幸事,就好比“家庭團圓”之於迪斯尼,如果家長要帶孩子看電影,迪斯尼的作品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最合適的選擇,這就是廠牌文化。
不過,螢火蟲的票房號召力有沒有同期的迪斯尼強,那可沒到那種程度,好歹人家都經營了2、30年,才把這一理念深深的印在觀眾心裏,當然,也多虧了皮克斯被他們收購了。否則,九十年代之後的20年皮克斯才會成為家庭向題材的王者。
“華納那邊怎麽樣了?”
萊曼坐在前排靠角落的位置,與鄰座的諾蘭、喬納森閑聊著。
“還沒理清,什麽都想往裏摻和。”諾蘭皺著眉頭道:“他們想讓蝙蝠俠帶動其他角色ip的價值,從容變現,但我覺得,沒有作為合適切入點的背景,可能會是一場災難。”
“什麽都想要,就什麽都要不了。”喬納森補充道。
“是嗎,那可就有得拖了。”萊曼笑笑。
原時空,第三部完結篇的籌備就是非常拖遝,華納高層當然不是蠢,隻是他們看到了布魯斯-韋恩的帶動效果,才會如此糾結角色的搭配。
這麽說吧,漫威的抱團策略,真不是第一個實施者,早就《範海辛》中,環球就搞出過大雜燴式的角色亂燉。
狼人、科學怪人、吸血鬼......這可都是環球過往塑造的經典銀幕形象,其結果大家也知道了,因為沒有很好的劇情串聯,顯得亂糟糟的,直接就讓主演休-傑克曼的轉型之路變得曲折。
換句話說,有序的巨頭發力,角色介入,緩步抱團,才是漫威領先於其他製片廠的製作理念,隻不過在沒點透之前,就連坐擁dc的華納都隻是覺得漫威的套路很普遍,無非就是開發足夠有價值的角色——dc一直以來都是這麽幹的。
超人、蝙蝠俠,超人、蝙蝠俠......仿佛不斷的輪迴。
“不管他們了,我們最近在完善另一個靈感。”諾蘭看看喬納森,“等劇本出來了,我們在談。”
這一年裏,諾蘭也不是完全閑著。
《黑暗騎士》的登頂,除了讓他更有壓力——指拍出更優秀的作品,不讓支持的影迷失望,他也在找尋下一個拍攝題材,正好,他對《記憶碎片》裏所呈現的感官錯亂有了更好的注解......
聽到這話,萊曼若有所思,但很快又把注意力投向大銀幕。
諾蘭現在跟螢火蟲處得不錯,有了新的創意當然第一選擇是螢火蟲,萊曼並不擔心。
藍蝶光點的廠牌動畫一過,本-斯蒂勒那副平凡中帶點詼諧的銀幕氣質又開始引動著觀影群眾的心。
歡聲、笑語,此間氣氛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