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測試結果,也是讓在場的人服氣,不管是鎳鈦記憶合金還是耐高溫鈦合金,所擁有的性能全部完爆市麵上的現有材料。

    起源所擁有的配比方式和生產工藝絕對是世界領先的。

    謝勇也是震驚的看著自己眼前的數據分析,這也太誇張了吧,完全顛覆了市麵上所有對於鈦合金的普遍認知,至於為什麽會這樣,他也是不清楚,隻知道,起源的工程師在自己麵前就這樣生產出來了。

    而且謝勇也讓自己集團的技術人員進行了技術還原,可是生產出來的成品卻是差強人意,不是強度達不到,就是完全燒廢了……

    人家將完整的配方和工藝交給了自己,自己卻不能完美的生產出來,還有什麽比這個更讓人難堪的麽?

    等測試結果全部出來之後,在材料學的領域,一股看不到的風暴正在醞釀。

    起源這次出手的三種合金實在太恐怖了,而且因為攀鋼還需要起源繼續進行技術上的教導,所以剛開始不可能有很大的產量。

    尤其一些精細零件,必須要設計定模之類的,產量更是小。

    反倒是起源公司需要的工程機械,因為都是大模塊生產,而且起源所有的設計方案都出來了。

    而且畢竟是起源公司貢獻出出來的配方和工藝,肯定要優先滿足人家的需要的。

    所以起源的工程機械配件反而能優先供應。

    當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許多人都是差點氣吐血了,這麽優秀的鈦合金,竟然給工程機械?這不是暴殄天物麽?

    不過氣歸氣,上麵也是發話了,必須優先供應起源的需要!

    不然人家以後還敢拿好東西出來啊。

    而合作的條件也是談好了,起源將獲得這三種鈦合金的36%的利潤比。

    現在攀鋼還處於消化技術的時候,等技術完全消化完畢,就可以大規模製取這三種鈦合金材料了。

    到時候產生的效益絕對讓人瘋狂,不說別的,就有軍方在討論用鈦合金完全製造潛艇的外殼。

    鈦及鈦合金是20世紀50年代發展起來的新型結構材料,具有強度高、密度小、無磁、耐腐蝕等一係列優點,受到海軍強國的青睞,在艦船領域中廣泛應用。

    潛艇外殼都是采用耐壓殼體的材料,一般的合金鋼殼體下潛深度為300-600米不等,而鈦合金可達到1000米以上。

    常規潛艇沒有能潛深超過400米的,至少目前還沒有。

    隻有核潛艇,現代戰爭核潛艇,一般都能在400~600米左右,最多也就,600米的深水區工作、作戰.

    但是“麥克”級攻擊型核潛艇核潛艇,於1988年服役,該艇采用雙殼體結構,外部耐壓殼體使用鈦合金材料厚板。

    艇上的反應堆采用壓水式反應堆,其發動機盤和轉子葉片、管道、閥及其配件、熱交換板材及管材均使用鈦合金材料。

    在試驗性運行過程中,該艇曾潛至1250m的深度,創造了作戰潛艇潛深的世界紀錄。

    華夏著名的蛟龍號可以安全下潛到7000米的深海。

    而噸位超過1000噸的軍用潛艇表麵積比蛟龍號大的多,因此受到的總水壓,就比蛟龍號大幾個數量級!

    這決定了軍用潛水艇的最大下潛深度,比蛟龍號小的多!到目前為止,軍用潛艇的最大潛深,還沒有超過海平麵下1300米!

    而蛟龍號的主耐壓殼就是由厚度在100毫米以上的瓜瓣型鈦合金焊接而成的超高強度金屬球。

    由於羅斯國在深海高強度鈦合金耐壓殼的加工技術上具有世界領先的經驗,蛟龍號的這個鈦合金耐壓殼是請羅斯廠家幫忙加工的。

    而現在起源的這款高強度鈦合金性能完爆市麵上的所有鈦合金材料,現在就完全可以自主生產了。

    實際上,製造潛艇的材料,屈服強度最大的,是馬氏體高強度鋼,而不是鈦合金。我們平時常見的“淬火”工藝,之所以能大大增強鋼材的強度,就是在鋼材裏產生了馬氏體。

    但是生產潛艇的用鋼,屈服強度大隻是其中的一個單項指標。

    特種鋼材的可加工性和可焊接性,比其屈服強度本身,重要的多!屈服強度超過1200兆帕的鋼材,目前還沒有被任何一個軍事強國用來製造軍用潛艇的耐壓殼,因為根本就焊接不好!

    內部產生馬氏體的鋼材,一旦再被變形加熱和焊接加熱,就會破壞馬氏體的結構而導致屈服強度迅速下降。

    因此超高強度鋼材的加工難度比生產它們的難度大的多!

    雖然我們已經有了2200兆帕級別的超級鋼材,並不能立即用來生產潛艇或者深海潛航器的耐壓殼。

    所以起源公司的高強度鈦合金就是未來最適合製造潛艇以及各種武器的最佳材料。

    而收到起源高性能鈦合金試驗成功的消息,最為興奮的應該算是正在焦頭爛額的長征五號主推進發動機設計部主任王彬了。

    研製十年的長征五號於2016年11月3日首次發射時,就發現異常,導致發射時間從原定的18時延遲至20時43分。

    當時長征五號遙一火箭助推上的產品出了一些小問題,經過專家討論認為不影響後麵的發射,檢查和討論過程占了一個小時。

    但在後麵的液氫加注過程中,芯一級的氫氧發動機在預冷過程中出現意外,溫度降不下來。

    就又耽誤了時間,最後按照發射時間窗口的後沿,把火箭順利發射升空。

    雖然這次看似是成功的,但是在熟悉的人看來,這次是有瑕疵的,並不是那麽完美,或者可以說問題其實很大!

    長征五號作為華夏起飛規模最大,技術跨度最大,運載能力最大的新一代運載火箭,這是華夏首次發射直徑達到5米,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的大運載火箭。

    標誌華夏航天邁向全新的時代。大家都是對長征五號抱有很大的期望的。

    長征五號補了華夏大推力無毒無汙染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空白。

    代表了華夏運載火箭科技創新的最高水平,為華夏新一代運載火箭係列化、型譜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是實現未來探月工程三期、載人空間站、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等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重大工程的重要基礎和前提保障。

    可是上次的發射隱患也正是讓大家擔心的一點,如果不能正確調整,就這樣趕鴨子上架終究會出大問題!

    ‘’快去找起源!‘’王彬當機立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起源之科技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禦府通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禦府通判並收藏起源之科技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