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離開這個區域後不久,終世界安靜地執行了休眠,整體弱存在化就像堅冰融於溫暖的洋麵,隻有稍低的水溫能在短期內證明堅冰的存在,我不經懷疑終世界有沒有脫離弱存在的辦法。終世界給的資料缺了一部分,找一個平庸的區域就能將其補全,但需要時間。這段時間過後,終世界將徹底融於相對真空的背景裏,沒有一絲跡象能證明他們的存在。
之後的數年,我追上九域,開始用終世界的知識挑戰大宇宙的第一道障礙,終極普適學。弱存在化是終極普適學的一個分支,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抹去物體的存在,就像用相對真空淹沒沒有篩選功能的區域。它也分為可控與不可控,終世界隻給了我不可控的那部分知識。
最簡單的不可控弱存在化武器不算複雜,利用四維體營造出一大片特殊的微型區域,微型區域包裹常規區域,破壞暗膜的篩選功能,剩下的讓相對真空解決。理論上講,這種方式適合於較小的常規區域。其實所有不可控的弱存在化都以破壞暗膜的篩選功能為核心,剩下的部分,就像燃燒彈的發展史,缺什麽加什麽,特殊情況特殊分析。
經全體九域的同意,我們用不完善的技術淹沒了一個隻有0.002均值單位的數淵域,沒有所謂的弱存在“光芒”,整個數淵域在數十年內消散。
在終世界給予的獨立技術中,最有用的是接觸麵內的虛粒子操控,這是一種以虛粒子為跳板,讓思維體影響宏觀世界的辦法。這比爆破四維體製造神諭或寄生原住民溫和得多,因為我們仍在相對真空中的原因,具體實施需要進入最近的區域。
--
這是一個非常平庸的世界,一個大約出現於四十億年前的1.2個均值單位的年輕區域。這裏必須提一句,在之後的旅行裏,我見過一個誕生在區域中的區域,一個很有意思的世界,一群很有意思的文明,晚些會講。
借助簡單的偵察,我們沒有發現太過超前的文明。進入這個區域時,我們的虛粒子操控能力並不強,適用於終世界的技術並不完全適用於九域,我們需要時間對其進行優化。為加快進度,直接控製一個文明是最優解。
在九域和超天中,有一個團體熱衷於製造殘缺的可寄生思維體,它屬於強智能思維體,簡單講,就是一個具有寄生功能的記憶體,自帶可控智能的那種。他們從九域和超天中收集被拋棄的智能,簡單地思維化後,投放到原始文明中。
上述行為在超天的普適實驗中最為常見,大部分情況下,此團體隻給予理論框架,因為他們也不清楚細節,剩下的由被寄生者負責。行為沒有延後普適實驗的進度,雖不符合規矩,但不必錙銖必較。更有趣的是,思維體上傳的日誌經過藝術加工後,成為了九域和超天在無聊時打發時間的東西,畢竟大部分九域和超天沒有經曆過原始生活。是的,你應該猜到了,那東西叫係統。
好像偏題了,總之,那個團體自以為已抵達藝術巔峰,不會再有比被寄生者更誇張的存在,直到九域進入這個區域。
我們對終極普適學的期待促使了後續的群體寄生事件。按邏輯是這樣的,我們的倫理選擇了毀滅區域的新前提,也就是說,隻要有足夠的理由,比毀滅區域稍輕的事都是能做的,更別提控製一個區域中最強大的文明。
後續的故事有些乏味,那個文明的生物總數不夠所有的九域瓜分,不,是寄生。總之,整個文明都是我們的人,每人都有一套係統,沒有無意義的壁壘豎在發展道路上,那個團體瞬間覺得他們的事件庫在曆史麵前是多麽蒼白。
我們用三個世紀的時間抵達超天曾觸及的巔峰,第五個世紀,我們觸及終極普適學,當我們以終世界的角度觀看大宇宙時,一切都是那麽波瀾不驚。遠足,好像根本沒有意義。
數淵域,懸掛於終極普適學之上的烏雲,變得有意思起來。
呃,我還沒想好數淵域的設定,其實根本沒想過,有那麽點慌,不如鴿到下周吧,咕。
之後的數年,我追上九域,開始用終世界的知識挑戰大宇宙的第一道障礙,終極普適學。弱存在化是終極普適學的一個分支,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抹去物體的存在,就像用相對真空淹沒沒有篩選功能的區域。它也分為可控與不可控,終世界隻給了我不可控的那部分知識。
最簡單的不可控弱存在化武器不算複雜,利用四維體營造出一大片特殊的微型區域,微型區域包裹常規區域,破壞暗膜的篩選功能,剩下的讓相對真空解決。理論上講,這種方式適合於較小的常規區域。其實所有不可控的弱存在化都以破壞暗膜的篩選功能為核心,剩下的部分,就像燃燒彈的發展史,缺什麽加什麽,特殊情況特殊分析。
經全體九域的同意,我們用不完善的技術淹沒了一個隻有0.002均值單位的數淵域,沒有所謂的弱存在“光芒”,整個數淵域在數十年內消散。
在終世界給予的獨立技術中,最有用的是接觸麵內的虛粒子操控,這是一種以虛粒子為跳板,讓思維體影響宏觀世界的辦法。這比爆破四維體製造神諭或寄生原住民溫和得多,因為我們仍在相對真空中的原因,具體實施需要進入最近的區域。
--
這是一個非常平庸的世界,一個大約出現於四十億年前的1.2個均值單位的年輕區域。這裏必須提一句,在之後的旅行裏,我見過一個誕生在區域中的區域,一個很有意思的世界,一群很有意思的文明,晚些會講。
借助簡單的偵察,我們沒有發現太過超前的文明。進入這個區域時,我們的虛粒子操控能力並不強,適用於終世界的技術並不完全適用於九域,我們需要時間對其進行優化。為加快進度,直接控製一個文明是最優解。
在九域和超天中,有一個團體熱衷於製造殘缺的可寄生思維體,它屬於強智能思維體,簡單講,就是一個具有寄生功能的記憶體,自帶可控智能的那種。他們從九域和超天中收集被拋棄的智能,簡單地思維化後,投放到原始文明中。
上述行為在超天的普適實驗中最為常見,大部分情況下,此團體隻給予理論框架,因為他們也不清楚細節,剩下的由被寄生者負責。行為沒有延後普適實驗的進度,雖不符合規矩,但不必錙銖必較。更有趣的是,思維體上傳的日誌經過藝術加工後,成為了九域和超天在無聊時打發時間的東西,畢竟大部分九域和超天沒有經曆過原始生活。是的,你應該猜到了,那東西叫係統。
好像偏題了,總之,那個團體自以為已抵達藝術巔峰,不會再有比被寄生者更誇張的存在,直到九域進入這個區域。
我們對終極普適學的期待促使了後續的群體寄生事件。按邏輯是這樣的,我們的倫理選擇了毀滅區域的新前提,也就是說,隻要有足夠的理由,比毀滅區域稍輕的事都是能做的,更別提控製一個區域中最強大的文明。
後續的故事有些乏味,那個文明的生物總數不夠所有的九域瓜分,不,是寄生。總之,整個文明都是我們的人,每人都有一套係統,沒有無意義的壁壘豎在發展道路上,那個團體瞬間覺得他們的事件庫在曆史麵前是多麽蒼白。
我們用三個世紀的時間抵達超天曾觸及的巔峰,第五個世紀,我們觸及終極普適學,當我們以終世界的角度觀看大宇宙時,一切都是那麽波瀾不驚。遠足,好像根本沒有意義。
數淵域,懸掛於終極普適學之上的烏雲,變得有意思起來。
呃,我還沒想好數淵域的設定,其實根本沒想過,有那麽點慌,不如鴿到下周吧,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