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8號遠航艦。

    航行了400年的咖級考察艦開始更改航線,為期1000年的考察任務過去了幾乎一半。

    考察任務分為聯合舉辦,官方舉辦和民間舉辦三種類型。

    2078號屬於星際旅行集團,負責開辟新的行星景點,他們負責收集每個目標恆星的地表數據,元素組成,氣體成分,再將數據發送給工業部。富集的礦脈用於開采,地區風景達到標準的進入規劃流程。

    值班的艦員們聚集在遊戲室放鬆心情。

    他們剛完成兩個固態行星和一個氣態行星的數據收集工作,工作不算累。準確說,很少有體力勞動的工作,極限運動的教練除外。

    距離冬眠還有兩個月。

    主控室,臨時艦長計劃著下一個恆星係的探查順序,需要踩點的恆星係數量是固定的,隻要探察完清單上的恆星係就可以增加1000年的工作時間,與自己所花費的時間無關。簡而言之,早幹完早收工。

    誰不希望多個幾十年的假期呢?

    在休息的幾百年去考個證,進入管理層,就有時間組建家庭。

    運營層大都是遠程辦公,在家就能搞定一切,甚至可以在外出旅行時上班。

    “3個固態行星,可能具有一個小行星帶。小行星隻會浪費時間,就沒碰見幾個有價值的。”艦長嘟囔。

    “帆桅,這麽著急?我們那玩遊戲缺人,來不。”一個艦員將鰭架在艦長的肩膀上說。

    “離我遠點,礁岩。這味道!海知道你鰭上碰過什麽?”艦長一臉嫌棄。

    “這次就碰了些石頭,我洗了三遍。”礁岩強調。

    “上次你也是這麽說的。”艦長取出消毒劑。

    “算了,我找做菜的家夥去。”礁岩沉痛地說。

    “瘟神總算走了。”帆桅歎了口氣,“小行星帶,公司的解釋也太含糊了,影響哪有那麽大。”

    帆桅根據到達時各行星的位置計劃了探查路線和每個的分工,順便確保各儀器運行正常,他可不相信公司的維護人員。

    啟航前注入的燃料勉強夠用。如果發生意外,那就隻能等待官方的救援。

    “到飯點了。”帆桅看了眼時間,“吃什麽呢?”

    餐廳裏的總有幾個熱愛烹飪的人負責供應處理好的食物,帆桅選了最普通的斑魚,半熟的斑魚被放入低硫火中,帆桅除了工作外最擅長的就是控製烤焦的程度,魚鱗是最好的屏障,將火焰隔絕在外。

    幾十秒後,帆桅取出一條焦脆的斑魚,嚐了一口,口感剛好,隻是味道跟記憶中的有些不一樣,微苦,感覺是做飯的沒處理幹淨。

    迴艙的路上,帆桅迴憶著當天發生的事,突然響起那瘟神說的最後一句話。

    反胃感驟起。

    迴到房間,無力的帆桅關閉了天體物理的課本,他登艦的原因之一是3000年以上的航行經曆在學位考核中有加分。

    40年後

    恆星係露出了她的側臉。

    艦員們見過許多恆星係,她甚至談不上普通。

    遠航艦開始減速,所有艦員從睡眠中醒來。

    每個人看著自己的任務手冊,順帶迴憶有些生疏的操控技術。

    幾天後進入模擬艙開始繁瑣的工作流程。

    顯示麵板上投射著小行星帶的數據,體積小的可憐,密度也僅是平均水平。

    由於大幅減少的工作量,帆幃提前了兩個月完成工作。

    帆幃想不出有什麽原因能夠引起行星軌道發生微小的偏移。

    單調的恆星係,伴星不知疲倦的旋轉。

    如果把伴星移至恆星係外,換個角度,曾經有個大質量物體被恆星的引力捕獲。

    質量不能太大,那個物體的質量在不斷減少,最多隻能跟一個矮行星差不多。

    然後他因為一些原因脫離了恆星引力的束縛,這樣軌道的異常才會出現。

    但這沒道理啊,如何脫離?

    除非。

    一個十分大膽的想法出現在了帆幃的腦海中。

    所有飛船上都裝載了低能粒子探測器,隻需要修改數值就能探測到自己想要的粒子。

    這是一個碰運氣的旅程,帆幃隻有幾個星期的時間,卻要找到他存在的證據。

    空寂的宇宙中並不孤單,空間如沸騰的水飛濺。

    無用的數據如蝗蟲入境,啃噬著希望。

    在倒數第二天,一個孤零零的粒子落入陷阱。

    小到可以忽略的能量覆蓋了帆幃疲憊,自我懷疑的念頭。

    帆幃花了幾小時鎖定了那個環繞恆星運動的物體,他太小太小,質量不超過0.5克。

    重點是他的半徑數量級是-33,極度接近普朗克尺度。

    收集信息,上傳至聯合主機。

    這是帆幃唯一能做的。

    10分鍾後,數據進入白啟的緩存隊列。

    幾十納秒後,這份報告的優先度升至頂級。

    幾秒後,白啟控製的第一艦隊離港,進入加速階段。

    十幾分鍾後,帆幃看著自己的航行經曆升至5000年。幾分鍾過去,藍域文明天文科技學院的入學通知書下發。

    白啟的原則一直如此,眾生平等,區別眾生隻有他們對社會的貢獻。

    殘餘黑洞的屍體在星際間遊走。

    他們見證了那段輝煌歲月,如今,在時間中蒸發。

    那些處於臨界質量中的黑洞再無重現天日的可能。

    白啟整理著這些年對於極端天體的研究,從末日戰役後,九域文明的人口增長速度一直處於低迷期。

    許多學科已經無人繼承,隻有白啟一人在鑽研。

    不到500億人口的九域文明,明麵上科技發展依舊迅速。實際上,這都如泡沫,不知在哪天會被徹底戳破。

    在強引力扭曲技術中占了半壁江山的finsler幾何出現了其限製。盡管fensiler幾何可以引申至更高維,但廣義上講他依然起源於傳統理論。在極端天體上,不確定性被極度放大。

    此外,白啟急需一個穩定的黑洞來確定量子引力常數的範圍。這個不精確的數值一直阻礙著下一代材料技術的發展。

    唯一的好消息,這個數值或者範圍可以從殘餘黑洞的粒子隧穿概率中引出。

    這個黑洞將被命名為,鄧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搖籃中的科技文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空間撕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空間撕裂並收藏搖籃中的科技文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