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清與拓跋城策馬下山。
西行數十裏,方到城中。
與士兵們分開走了一段路後,聽到一聲長長的鍾鳴聲。
司馬清側耳聽了一會,方向來自城門。
而城門的方向,突然響起三聲春雷般“隆隆”綿長的聲音。
“轟隆……”又是三聲悠長無比的銅號聲,自天空向四麵八方傳播。
趕早市的人群之中不知是誰說了一句:“打雷了嗎?”
立即有人應道:“沒見識,明明是銅鈸之聲。”
“那不是官家死了人才吹的東西嗎?”
議論之時,響聲綿延不絕。
人們紛紛停下腳步,手中的活計,都望向同一個方向。
拓跋城拉一把司馬清,“清兒下馬。”
司馬清滑下馬背,舉頭一看,剛剛街麵上不少騎馬的人,此時全都下了馬,一個個麵朝城門,如朝聖一樣虔誠。
“為何響了二十四聲?”
“此是國喪才有的規格。”
司馬清心中一沉,不會吧,這可是皇上死了才有的規格。
“城哥,你說……”拓跋城皺眉,伸手握住司馬清的手,緊緊的包在手心裏,“看看在說。”
雖嘴裏這如說,他卻如臨大事般,鄭重的將司馬清拉到了一處酒館內,要了一個包間。
兩人進了包間,司馬清才發現,這個地方是城中地處最高之處。
推窗向外看,能看到城門口處來來往往的人。
街道上兩隊輕騎兵,揚鞭疾行,跑在最前麵的士兵,大叫著:“讓開,讓開,讓開……”
而後麵的士兵,一個個執著刀劍,全都麵色凝重。
拓跋城走到司馬清身邊:“想去看看,還是在這等著。”
司馬清瞧了瞧拓跋城:“你太俊了,混在騎兵裏一眼能認出。”
拓跋城失笑道:“你怎麽知道我是要混進騎兵裏。”
“因為我是你肚子裏的……”
本想說蟲兒,但又覺得不雅。
“早晚有一天,你的肚子裏有我的……”
拓跋城故意的不說完。
司馬清還等著他後麵的話,過了一會迴過味來,斜他一眼道:“唉,如此道貌岸然的代王,也是讓我大開眼界了。”
他輕輕拂在司馬清耳邊,道:“喜歡嗎?”說著,他的手臂一緊,攬住司馬清的腰,聲如囈語般的道,“我助你建此奇功偉業,到時以此向皇上請旨,要了你可好?我籌劃如此久,終於能得償所願。”
司馬清側過頭,矜持了會,仰頭以唇相敬。
他亦低下身子,複敬之。
山中,十幾日,日日相對,卻從不厭煩,他以為自己冷於此事,沒有想到,居然一發不可收拾。
司馬清伸脖,尋著他身上的氣味,依在他懷中,天地間最安穩的不若他的一展臂膀。
若非自知,亂世裏單個的人活不過一冬,兩個人活不過三秋,隻有跟一群人在一起,方能抱團取暖,才能渡過世間嚴冬,她隻怕早願意跟他一走了之。
她嚶嚀笑出聲道:“你自說自話,好像皇上那裏什麽都討得到一樣。你在這裏現身,隻怕皇上更加怕你,猜忌你,擔心你是下一個王敦。”
“天生我才,他能奈我何?”他的聲音自信而輕鬆,伸手接了一把融雪,又一滴一滴的讓雪水流進嘴巴裏,得意的看司馬清,“我從屍堆裏摸爬滾打時,他還在他的殿中跟宮女們過家家呢。”
司馬清眼波流動,手攀上他的肩頭,人掛在他的胸前,微有憂色的道,“這江東的大晉,把王氏把持著,隻怕是一朝三代都改變不了的,那王導極為忌憚你,他不會輕許你什麽。許了的,隻怕是一個又一個的陷阱。”
拓跋城歪頭凝視她,指腹在她的手心輕輕摩梭著,麻生生的說不出的舒服與癢。
她的關心,他收到了。
目光悠遠向遠處的城門,漸漸聚攏出一片精芒。
他拓跋城再精於計算,都是用殺招結果敵人。
就算之前的劉曜,劉鵬,他能周旋其中十幾年,應付得過來。
但也未像現在這樣,看到眼前一幕,感到不可思議和震驚。
“變天了……”
他未說完,司馬清尋著他的目光看到一切,雖也認為自己是在夢幻裏,可是卻真真看到了一個演戲演成了精的妖魔。
王導,一身麻衣孝服,頭上縛著白綾,站在一水的白衣孝服加身,個個麵色沉穆的百官前。
他一語不發,隻目中帶淚。
而身邊的侍從,八人抬著白色的步輦。
上麵赫然供著一塊靈牌。
上麵寫著“王公敦老大人……”雲雲。
後麵不用看,光看前麵,足讓人心神俱動。
王隱上前,看著那靈位,目光掃向後麵的百官,沉聲道:“王司空,這是……”
“唉呀,天爐英才呀……”
王導不接王隱的話,隻一個勁的大唿嗟歎。
而百官一聽王導大哭,也跟著一起哭泣。
頓時,城門口來往的人全都堵住,進的不能進,出的隻能原處呆著。
而在他們麵前跳大神般,又哭又拜的王司空,一邊說著“往日情誼,王將軍的豐功偉跡……”一邊找了個空檔,拉出身邊一臉悲色的王應道,“快給你父捧靈……”
此時司馬清與拓跋城已混進人群裏,剛好看到這一幕。
兩人相視一眼,心中都歎,人才,千年難遇的人才呀。
不僅對於王敦造反的事,隻字不提,一個勁宣揚王敦如何忠誠仁孝。
把他說成,仁、義、禮、誌、信、孝、悌方方麵麵做得如同全才一樣的萬世楷模,還把王敦過繼的兒子給推到了眾人麵前。
二十多歲的王應,一臉蒙。
很快,手中被塞進一塊足有半人高的大靈位。
他捧得費勁,邊上兩個願為王敦孝子賢孫的官員往前衝。
三人就這麽,抬著靈位,受著百官和沿街百姓的朝拜。
眼前的一切,皆在王隱的眼中。
他氣得臉色蒼白,揪住一名跪在地上的官員道:“何人說我義父死了?”
“不知道。”官員坦然道。
“不知道,你們跪什麽?”
“大家都跪了。”
說著官員甩開王隱,又跪迴原處。
王隱怒目向人群中的司馬清:“你做的?”
司馬清一時語塞,說不是,不能,說是,的確她沒有王導狠,亦或是……看到靈位上的字,居然出自皇上的手筆。
司馬清心中一緊,果然帝王心深,深不可測。
之前讓她帶著金銀來這裏,隻說是送給將軍的賜禮,明為問候,實為打聽虛實。
相機而動時,也隻說能讓蕪湖城內的某人暫時消失一段時間,使得權力真空,這樣撲朔迷離的局麵,會讓一部分人暫時放下興兵之舉。
誰都想贏得這場勝利。
但誰都不願意在未看到王敦出手前,就成為那隻被打的出頭鳥。
畢竟,王敦的兄弟在建康城把持著朝政。
雖說王導為文官,可是威望卻在王敦之上。
想到這一層,司馬清對自己那種低聲下氣,恨不得貼著臉,叫對方一聲親爺爺,以好讓對方放棄造反之心的舉動,倒也坦然了許多。
做戲,她早已熟能生巧了。
眼看如今好些聚集在這裏的大臣們,集體入城哭喪,心裏不由得也要讚歎王導這一招反客為主的計謀,的確很高。
王敦稱病不朝,不宣,如今聰明反被聰明誤,被王導拿得死死的,不僅讓大多數人將信將疑的跟著一起來扶靈,還把整個造反的計劃破壞掉了。
唱主角的中途掛了,那就是換角的時候到了。
司馬清輕咳一聲,雙手一揮,行了個正而八經的大禮,隨後帶著哭腔道:“臨海來遲一步,未得見將軍英雄氣慨,實為今生最大憾事。”
她一語出,站在隊首的陳三,馬上迴禮道:“臨海長公主憑吊王將軍,是皇上皇恩庇澤,王家子弟無不感激……”
他隻是一個主簿,如今迴來,卻升了。
五品尚書行走,還能說上話了。
眾官聞到是長公主代皇上來吊唁,紛紛大哭特哭。
好像,哭得最兇的,正是之前跟著軍隊四處尋人的沈參將。
他起初未走,就是想著王將軍一定還在,不能誤了大事。
現在人已死,消息隻怕早傳迴自己的領地。
那些怕死的,不願起事的,估計現在正對他的家人下手中。
眼瞎,站錯了隊的下場。
王隱見狀隻覺得自己得澄清事實才行。
“王將軍好好的,你們舉喪是什麽意思?心存不良。”
眾人的哭聲漸微。
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王導。
而王導隻躬身不語,縱然百十雙眼睛盯著他,他也如同沒有感覺到一樣,神態依舊嚴肅而沉著。
“十幾日前,王將軍巡防全城,後未歸。後來才找到。他墜馬而死,有多名隨從看到。”陳三道。
王隱怒視道:“在哪?”
“在斷龍潭。”
“那裏非官道,人跡罕至。”
“王將軍巡過後,去散心,自是找人的地方,他怎麽在大街上擾民。”
陳三頂得王隱氣結。
司馬清接話道:“陳三,你說有多名隨從見到王將軍墜馬斷龍潭,那些人在哪,將軍的屍首又在何處?”
陳三愣了一下,一時間不知道如何往下接。
身邊一個年輕人,腳尖輕輕踩在陳三的腳後跟上。
陳三臉色微變,聲音頓時抑揚頓挫:“將軍的屍首自是在後麵的棺槨中,隨從們看護不力,皆自栽了。”
王隱怔了一下,目光久久盯著陳三,緩慢的移到隊尾,一口三寸後的棺材板放在馬車之上,上麵覆蓋著白綾。
別說要開棺驗屍體才好,司馬清想著目光也鎖定在棺材上。
“將軍之死,豈容兒戲!”
王隱上前。
司馬清見狀,忙向王導使了個眼色。
王導目光卻淡淡的。
王應衝上前,“王隱,父親死了,做兒子應當披麻帶孝,而不是在這裏阻攔他老人家迴府,這麽多人要祭奠他,總不能停屍在城門口吧。”
“誰說他死了?”王隱喝問,“你親眼所見……還是這些官員們親眼所見。”
“都說隨從們看到了。”
“死人能開口自證嗎?”
西行數十裏,方到城中。
與士兵們分開走了一段路後,聽到一聲長長的鍾鳴聲。
司馬清側耳聽了一會,方向來自城門。
而城門的方向,突然響起三聲春雷般“隆隆”綿長的聲音。
“轟隆……”又是三聲悠長無比的銅號聲,自天空向四麵八方傳播。
趕早市的人群之中不知是誰說了一句:“打雷了嗎?”
立即有人應道:“沒見識,明明是銅鈸之聲。”
“那不是官家死了人才吹的東西嗎?”
議論之時,響聲綿延不絕。
人們紛紛停下腳步,手中的活計,都望向同一個方向。
拓跋城拉一把司馬清,“清兒下馬。”
司馬清滑下馬背,舉頭一看,剛剛街麵上不少騎馬的人,此時全都下了馬,一個個麵朝城門,如朝聖一樣虔誠。
“為何響了二十四聲?”
“此是國喪才有的規格。”
司馬清心中一沉,不會吧,這可是皇上死了才有的規格。
“城哥,你說……”拓跋城皺眉,伸手握住司馬清的手,緊緊的包在手心裏,“看看在說。”
雖嘴裏這如說,他卻如臨大事般,鄭重的將司馬清拉到了一處酒館內,要了一個包間。
兩人進了包間,司馬清才發現,這個地方是城中地處最高之處。
推窗向外看,能看到城門口處來來往往的人。
街道上兩隊輕騎兵,揚鞭疾行,跑在最前麵的士兵,大叫著:“讓開,讓開,讓開……”
而後麵的士兵,一個個執著刀劍,全都麵色凝重。
拓跋城走到司馬清身邊:“想去看看,還是在這等著。”
司馬清瞧了瞧拓跋城:“你太俊了,混在騎兵裏一眼能認出。”
拓跋城失笑道:“你怎麽知道我是要混進騎兵裏。”
“因為我是你肚子裏的……”
本想說蟲兒,但又覺得不雅。
“早晚有一天,你的肚子裏有我的……”
拓跋城故意的不說完。
司馬清還等著他後麵的話,過了一會迴過味來,斜他一眼道:“唉,如此道貌岸然的代王,也是讓我大開眼界了。”
他輕輕拂在司馬清耳邊,道:“喜歡嗎?”說著,他的手臂一緊,攬住司馬清的腰,聲如囈語般的道,“我助你建此奇功偉業,到時以此向皇上請旨,要了你可好?我籌劃如此久,終於能得償所願。”
司馬清側過頭,矜持了會,仰頭以唇相敬。
他亦低下身子,複敬之。
山中,十幾日,日日相對,卻從不厭煩,他以為自己冷於此事,沒有想到,居然一發不可收拾。
司馬清伸脖,尋著他身上的氣味,依在他懷中,天地間最安穩的不若他的一展臂膀。
若非自知,亂世裏單個的人活不過一冬,兩個人活不過三秋,隻有跟一群人在一起,方能抱團取暖,才能渡過世間嚴冬,她隻怕早願意跟他一走了之。
她嚶嚀笑出聲道:“你自說自話,好像皇上那裏什麽都討得到一樣。你在這裏現身,隻怕皇上更加怕你,猜忌你,擔心你是下一個王敦。”
“天生我才,他能奈我何?”他的聲音自信而輕鬆,伸手接了一把融雪,又一滴一滴的讓雪水流進嘴巴裏,得意的看司馬清,“我從屍堆裏摸爬滾打時,他還在他的殿中跟宮女們過家家呢。”
司馬清眼波流動,手攀上他的肩頭,人掛在他的胸前,微有憂色的道,“這江東的大晉,把王氏把持著,隻怕是一朝三代都改變不了的,那王導極為忌憚你,他不會輕許你什麽。許了的,隻怕是一個又一個的陷阱。”
拓跋城歪頭凝視她,指腹在她的手心輕輕摩梭著,麻生生的說不出的舒服與癢。
她的關心,他收到了。
目光悠遠向遠處的城門,漸漸聚攏出一片精芒。
他拓跋城再精於計算,都是用殺招結果敵人。
就算之前的劉曜,劉鵬,他能周旋其中十幾年,應付得過來。
但也未像現在這樣,看到眼前一幕,感到不可思議和震驚。
“變天了……”
他未說完,司馬清尋著他的目光看到一切,雖也認為自己是在夢幻裏,可是卻真真看到了一個演戲演成了精的妖魔。
王導,一身麻衣孝服,頭上縛著白綾,站在一水的白衣孝服加身,個個麵色沉穆的百官前。
他一語不發,隻目中帶淚。
而身邊的侍從,八人抬著白色的步輦。
上麵赫然供著一塊靈牌。
上麵寫著“王公敦老大人……”雲雲。
後麵不用看,光看前麵,足讓人心神俱動。
王隱上前,看著那靈位,目光掃向後麵的百官,沉聲道:“王司空,這是……”
“唉呀,天爐英才呀……”
王導不接王隱的話,隻一個勁的大唿嗟歎。
而百官一聽王導大哭,也跟著一起哭泣。
頓時,城門口來往的人全都堵住,進的不能進,出的隻能原處呆著。
而在他們麵前跳大神般,又哭又拜的王司空,一邊說著“往日情誼,王將軍的豐功偉跡……”一邊找了個空檔,拉出身邊一臉悲色的王應道,“快給你父捧靈……”
此時司馬清與拓跋城已混進人群裏,剛好看到這一幕。
兩人相視一眼,心中都歎,人才,千年難遇的人才呀。
不僅對於王敦造反的事,隻字不提,一個勁宣揚王敦如何忠誠仁孝。
把他說成,仁、義、禮、誌、信、孝、悌方方麵麵做得如同全才一樣的萬世楷模,還把王敦過繼的兒子給推到了眾人麵前。
二十多歲的王應,一臉蒙。
很快,手中被塞進一塊足有半人高的大靈位。
他捧得費勁,邊上兩個願為王敦孝子賢孫的官員往前衝。
三人就這麽,抬著靈位,受著百官和沿街百姓的朝拜。
眼前的一切,皆在王隱的眼中。
他氣得臉色蒼白,揪住一名跪在地上的官員道:“何人說我義父死了?”
“不知道。”官員坦然道。
“不知道,你們跪什麽?”
“大家都跪了。”
說著官員甩開王隱,又跪迴原處。
王隱怒目向人群中的司馬清:“你做的?”
司馬清一時語塞,說不是,不能,說是,的確她沒有王導狠,亦或是……看到靈位上的字,居然出自皇上的手筆。
司馬清心中一緊,果然帝王心深,深不可測。
之前讓她帶著金銀來這裏,隻說是送給將軍的賜禮,明為問候,實為打聽虛實。
相機而動時,也隻說能讓蕪湖城內的某人暫時消失一段時間,使得權力真空,這樣撲朔迷離的局麵,會讓一部分人暫時放下興兵之舉。
誰都想贏得這場勝利。
但誰都不願意在未看到王敦出手前,就成為那隻被打的出頭鳥。
畢竟,王敦的兄弟在建康城把持著朝政。
雖說王導為文官,可是威望卻在王敦之上。
想到這一層,司馬清對自己那種低聲下氣,恨不得貼著臉,叫對方一聲親爺爺,以好讓對方放棄造反之心的舉動,倒也坦然了許多。
做戲,她早已熟能生巧了。
眼看如今好些聚集在這裏的大臣們,集體入城哭喪,心裏不由得也要讚歎王導這一招反客為主的計謀,的確很高。
王敦稱病不朝,不宣,如今聰明反被聰明誤,被王導拿得死死的,不僅讓大多數人將信將疑的跟著一起來扶靈,還把整個造反的計劃破壞掉了。
唱主角的中途掛了,那就是換角的時候到了。
司馬清輕咳一聲,雙手一揮,行了個正而八經的大禮,隨後帶著哭腔道:“臨海來遲一步,未得見將軍英雄氣慨,實為今生最大憾事。”
她一語出,站在隊首的陳三,馬上迴禮道:“臨海長公主憑吊王將軍,是皇上皇恩庇澤,王家子弟無不感激……”
他隻是一個主簿,如今迴來,卻升了。
五品尚書行走,還能說上話了。
眾官聞到是長公主代皇上來吊唁,紛紛大哭特哭。
好像,哭得最兇的,正是之前跟著軍隊四處尋人的沈參將。
他起初未走,就是想著王將軍一定還在,不能誤了大事。
現在人已死,消息隻怕早傳迴自己的領地。
那些怕死的,不願起事的,估計現在正對他的家人下手中。
眼瞎,站錯了隊的下場。
王隱見狀隻覺得自己得澄清事實才行。
“王將軍好好的,你們舉喪是什麽意思?心存不良。”
眾人的哭聲漸微。
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王導。
而王導隻躬身不語,縱然百十雙眼睛盯著他,他也如同沒有感覺到一樣,神態依舊嚴肅而沉著。
“十幾日前,王將軍巡防全城,後未歸。後來才找到。他墜馬而死,有多名隨從看到。”陳三道。
王隱怒視道:“在哪?”
“在斷龍潭。”
“那裏非官道,人跡罕至。”
“王將軍巡過後,去散心,自是找人的地方,他怎麽在大街上擾民。”
陳三頂得王隱氣結。
司馬清接話道:“陳三,你說有多名隨從見到王將軍墜馬斷龍潭,那些人在哪,將軍的屍首又在何處?”
陳三愣了一下,一時間不知道如何往下接。
身邊一個年輕人,腳尖輕輕踩在陳三的腳後跟上。
陳三臉色微變,聲音頓時抑揚頓挫:“將軍的屍首自是在後麵的棺槨中,隨從們看護不力,皆自栽了。”
王隱怔了一下,目光久久盯著陳三,緩慢的移到隊尾,一口三寸後的棺材板放在馬車之上,上麵覆蓋著白綾。
別說要開棺驗屍體才好,司馬清想著目光也鎖定在棺材上。
“將軍之死,豈容兒戲!”
王隱上前。
司馬清見狀,忙向王導使了個眼色。
王導目光卻淡淡的。
王應衝上前,“王隱,父親死了,做兒子應當披麻帶孝,而不是在這裏阻攔他老人家迴府,這麽多人要祭奠他,總不能停屍在城門口吧。”
“誰說他死了?”王隱喝問,“你親眼所見……還是這些官員們親眼所見。”
“都說隨從們看到了。”
“死人能開口自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