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隻問你一句話,你妹妹在哪?她是不是被你弄死的。”
“不是我,不是我,不是我。”二狗開始哭泣,他嘴裏永遠保重複這一句話。
司馬清有些氣結,她在逼供這一方麵的確不內行。
她求助的看向拓跋城。
拓跋城隻是撫了撫額頭,沉思了一會,道:“清兒平陽城內的事,你不要攪進來。”
“拓跋城,他們已經向我下手了,我還等著讓姓溫的來殺嗎?何況我要知道是誰想殺我。”
“你知道又能怎麽樣?”
是的,知道又能怎麽樣?她在心底裏也問過這個問題,但她什麽都不做,像母親在長安城裏一樣,永遠等著劉曜的照顧,如果劉曜不在了,她幾乎肯定母親會比被廢後更加的慘痛。
她有三個兒子,每一個的生命都依靠的劉曜在維係著。
司馬清有她的想法,她不能再有閃失,讓母親失去她的支持。從她堅持入城開始,她便再也迴不了頭。
昔日裏,心底裏的那一股純情與善良,已隱藏入心,再也不肯隨便示人。
“你剛才吃的餅子裏下了藥的,吃下去後,會腹脹難受,不消一個時辰,裏麵的毒藥會破肚而出,等你死了,就扔去喂大貓。聽說大貓不會先咬死食物,隻會一天吃條腿,一天再吃手,讓你活著看著自己的手和腳一點一點沒有。”
司馬清說這些時,二狗已經腹脹不已,心理上的恐懼加上司馬清說得神秘又真切,好像真有那隻大貓在啃骨頭。
之前在他逃跑一瞬間,大貓咬著妹妹的脖子時,親眼看到妹妹的眼睛裏充滿了驚恐,隨後血肉模糊成一片。
他打了個哆嗦按著肚子靠在桌邊,大口吸氣,小口唿出,司馬清的手指握在他的喉嚨上收緊,看到他不知反抗的全身顫抖。
他盡全力讓自己平靜下來,然而妹妹的死前的眼睛卻一直盯著他看。
“不……”他大唿一聲,號啕大哭,“我不想害她我從不想害她。是她們說宮裏收養小孩子,我抱著妹妹進了宮,後來被送進了那裏……唔唔唔……”
二狗再也說不下去,隻一味的哭喊,哭到最後沒有力氣了,他縮成一團,環抱著一條桌腿,像當初抱著妹妹進宮一樣。
他幻想著如果當時他不鬆開手,妹妹就不會被搶走,可是他太害怕了,野獸的眼神,尖利的牙齒,一口將成年大腿咬斷的畫麵,逃跑時絆倒他的血腥屍骨,每個記憶都讓他發抖,尖叫,不可迴憶。
這一夜,他都保持著這個姿勢,眼睛盯著某處不斷的流淚到天明。
……
光極殿。
年節來臨。
各地送的貢禮,悉數入庫。
入宮的美人,在內宮的宣極殿內,由內侍一手調~ 教宮庭禮節。
一言一行,坐臥行走都有規矩。
司馬清出身大晉皇族,對這些禮儀已經習慣成自然,不需多教便會。
因而在眾多女子,被女官們責罵時,她倒是一臉無聊的看著那些人。
有時眼見教習的人,都不及她懂得多,有些悻悻的,也少不得招來一頓罵。
入宮三日後,教習的段姓宮女,把她單獨招到一處僻靜之地。
司馬清見四下無人,想著是不是要拿些銀錢打發眼前這個說話行事嚴厲得緊的老宮人。
正摸著袖子裏,尋思還有一些銀子,給了她,好行個方便。
段宮女開口:“你找什麽?”
“銀子。”司馬清也不囉嗦,直接摸出一錠碎銀,“這個成色不錯,從長安城裏帶來的。”
段宮女按下司馬清手中的銀子,盯著她耳朵瞧了半天:“你耳上的藍彩珍珠墜子哪來的?”
“我以前的一個宮女的。”
“宮女?”
“一個鮮卑族奴婢身上的。”
“不可能,除非是那個奴婢死了,她怎麽會送人?”段宮女眼神嚴厲,大有她不說真話,能立即脫下去打死之嫌。
司馬清心思活絡起來,段宮女看起來也不像漢人,或是胡人的後裔也說不定,便半真半假的道:“是一個男子讓我戴上的,他說我戴這個好看。”
反正是拓跋城給她挑的,她便一直戴著。
聽陳媽與崔喜恩說起過,王族男子會去采珠贈給心愛之人,一生隻送一次。
當時她心想,這拓跋城也太不地道了,珠子不是他采的,撿了個現成的讓她戴上,誠意打了折扣不說,還是別人耳朵上摘下的。
為此事,她一直耿耿於懷,隻是不方便說罷了。
不料,段宮女聽到她的話後,並不做多問,隻淡淡說一句:“珠子既然是別人所贈,就好生戴著吧。聽說你以前是大晉的公主,禮儀之事比起我們還要熟悉。你不想學,我也不為難你,可是記著,現在來了平陽城,你就隻是一個宮奴,明日太後和皇後要去城門施粥給流民。你記得小心些。”
司馬清麵上並無多大表情,隻是垂首聽著,一如她進宮時低調。
段宮女湊近到她的耳邊:“我是殿下的人,姑娘以後有事盡可來找我。”
司馬清心中一怔,拓跋城早在平陽城內安插了族人,這女官一看在宮裏少說呆了十年,那時的拓跋城不過十五六歲,怎麽會有如此心思。
難道籌謀這一切的,不止他一個人,還有比他更高階的鮮卑族人。她想了一圈,也不知道誰有如此心智和影響力。
再抬頭想問一問,身邊早已空無一人,好似剛才與自己說話的人根本就沒有出現過。
那一句話不過是她的幻想一般,她深吸一口氣向著深雲化不開的天空,何日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何時她與拓跋城才能擺脫困境,平凡的做一迴普通人。
……
說是施粥,其實跟米湯相比就是多了幾顆米。
幾個太後裏,溫太後年紀最輕,此事她擔了大頭。
坐在車上的她,看到司馬清一身宮女服,立在一群宮女的最後麵,特意道:“有個叫司馬清的,讓她去布粥。”
眾宮女們皆迴首偷偷看她。
司馬清手縮在衣袖裏,根本沒聽。
直到段官女走到她麵前,低聲道:“快去施粥。”
司馬清才如夢方醒的“哦”了一聲,低頭跟著出去。
當她舀了一瓢子米湯般的粥剛要倒進碗裏時,聽到耳邊傳來:“天寒地凍的,你施粥時,如果後麵的吃的是涼的,那可是對欺負災民,要重罰。”
她說這話時,嘴角亦是帶著笑,眼底卻是深刻的怨毒之色。
司馬清眼見煮粥的大鐵鍋從城門之內抬出,走上二三十步,方到城外的粥場。
外麵天寒地凍,不消一柱香的功夫,這粥隻怕馬上就涼透了。
她向溫婷道:“粥吃冷的,如同喝冰水,奴婢自當盡力讓所有饑民都喝上熱的。”
溫婷:“好,但有一人碗裏的粥上不冒熱汽,我就把你給煮了。”
司馬清揚揚眉毛,什麽也不再說,快步從城樓上下到城門之外。
她迴首,看到溫婷,站在城樓間,正死死盯著她。
就如金墉城那一日,羊獻容站在城樓上看著她一般。
隻是羊獻容希望她活下去,而溫婷隻想叫她死。
司馬清對抬粥的人道:“抬迴去。”
“抬迴去?”
“對,把鍋放在灶上,可以保溫,也能讓災民能進到城內避避風雪。”
“這不行。”
“施粥的場子明明設在城內,為何要抬出來施粥?年底寒冰刺骨,就算是給口水喝,也得給人家一碗熱的才對吧。”
“這不關我們的事。”
司馬清見兩人為難自己,也不多說,向跟在一旁的段宮女道:“叫災民進城來。”
說完使了個眼色,轉身跟幾個宮女一道,將大鍋抬了迴去。
民以食為天,災民都跟著粥走。
很快擠在城外的人,排成兩隊,捧著碗,伸脖看著前方冒出的白汽,每一個的眼睛裏透著生的希望。
施粥足足弄了三個時辰,方才到尾聲,溫婷笑著從城樓上下來,慢慢走向司馬清。
司馬清身邊的小琪小嫿手中各自著鐵勺,眼神冷冷的盯著對方。
白汽在司馬清和溫婷之間嫋嫋上升,她看到的是一張挑釁的雙眼。
溫婷撫了撫脖間的銀狐圍脖,眼尾都不曾掃過那些擠在角落裏,正在舔著已沒有粥的空碗的災民們,一臉雍容的道:“司馬清,今日的事,你可曾熟悉?”
司馬清淡淡的道:“我也喝過粥,你們溫家的粥。”
眾太妃、後妃、美人們聽聞,都露出驚訝之色。
溫婷得到了她想要的效果,小指指尾挑起司馬清額頭一縷發,繞在指間把玩道:“果然是當日當過流民的人,對施粥這事做得是得心應手。以後進到後宮裏,以你之姿得陛下寵愛隻不過是一夕間的事。你可不要忘記,我曾是你的恩人,現在的太後。”
那些太妃們本與溫婷地位相當,隻是沒有想到溫婷出城尋迴太子,讓太子順利登基,是以劉粲一直對她另眼相看。
如今宮內,之前先進宮的那些皇後也全熬成了太後,可她們聯起手來,也都不及這個溫太後有權力,如今的宣極殿,一眾後妃都以溫婷馬首是瞻。
“不是我,不是我,不是我。”二狗開始哭泣,他嘴裏永遠保重複這一句話。
司馬清有些氣結,她在逼供這一方麵的確不內行。
她求助的看向拓跋城。
拓跋城隻是撫了撫額頭,沉思了一會,道:“清兒平陽城內的事,你不要攪進來。”
“拓跋城,他們已經向我下手了,我還等著讓姓溫的來殺嗎?何況我要知道是誰想殺我。”
“你知道又能怎麽樣?”
是的,知道又能怎麽樣?她在心底裏也問過這個問題,但她什麽都不做,像母親在長安城裏一樣,永遠等著劉曜的照顧,如果劉曜不在了,她幾乎肯定母親會比被廢後更加的慘痛。
她有三個兒子,每一個的生命都依靠的劉曜在維係著。
司馬清有她的想法,她不能再有閃失,讓母親失去她的支持。從她堅持入城開始,她便再也迴不了頭。
昔日裏,心底裏的那一股純情與善良,已隱藏入心,再也不肯隨便示人。
“你剛才吃的餅子裏下了藥的,吃下去後,會腹脹難受,不消一個時辰,裏麵的毒藥會破肚而出,等你死了,就扔去喂大貓。聽說大貓不會先咬死食物,隻會一天吃條腿,一天再吃手,讓你活著看著自己的手和腳一點一點沒有。”
司馬清說這些時,二狗已經腹脹不已,心理上的恐懼加上司馬清說得神秘又真切,好像真有那隻大貓在啃骨頭。
之前在他逃跑一瞬間,大貓咬著妹妹的脖子時,親眼看到妹妹的眼睛裏充滿了驚恐,隨後血肉模糊成一片。
他打了個哆嗦按著肚子靠在桌邊,大口吸氣,小口唿出,司馬清的手指握在他的喉嚨上收緊,看到他不知反抗的全身顫抖。
他盡全力讓自己平靜下來,然而妹妹的死前的眼睛卻一直盯著他看。
“不……”他大唿一聲,號啕大哭,“我不想害她我從不想害她。是她們說宮裏收養小孩子,我抱著妹妹進了宮,後來被送進了那裏……唔唔唔……”
二狗再也說不下去,隻一味的哭喊,哭到最後沒有力氣了,他縮成一團,環抱著一條桌腿,像當初抱著妹妹進宮一樣。
他幻想著如果當時他不鬆開手,妹妹就不會被搶走,可是他太害怕了,野獸的眼神,尖利的牙齒,一口將成年大腿咬斷的畫麵,逃跑時絆倒他的血腥屍骨,每個記憶都讓他發抖,尖叫,不可迴憶。
這一夜,他都保持著這個姿勢,眼睛盯著某處不斷的流淚到天明。
……
光極殿。
年節來臨。
各地送的貢禮,悉數入庫。
入宮的美人,在內宮的宣極殿內,由內侍一手調~ 教宮庭禮節。
一言一行,坐臥行走都有規矩。
司馬清出身大晉皇族,對這些禮儀已經習慣成自然,不需多教便會。
因而在眾多女子,被女官們責罵時,她倒是一臉無聊的看著那些人。
有時眼見教習的人,都不及她懂得多,有些悻悻的,也少不得招來一頓罵。
入宮三日後,教習的段姓宮女,把她單獨招到一處僻靜之地。
司馬清見四下無人,想著是不是要拿些銀錢打發眼前這個說話行事嚴厲得緊的老宮人。
正摸著袖子裏,尋思還有一些銀子,給了她,好行個方便。
段宮女開口:“你找什麽?”
“銀子。”司馬清也不囉嗦,直接摸出一錠碎銀,“這個成色不錯,從長安城裏帶來的。”
段宮女按下司馬清手中的銀子,盯著她耳朵瞧了半天:“你耳上的藍彩珍珠墜子哪來的?”
“我以前的一個宮女的。”
“宮女?”
“一個鮮卑族奴婢身上的。”
“不可能,除非是那個奴婢死了,她怎麽會送人?”段宮女眼神嚴厲,大有她不說真話,能立即脫下去打死之嫌。
司馬清心思活絡起來,段宮女看起來也不像漢人,或是胡人的後裔也說不定,便半真半假的道:“是一個男子讓我戴上的,他說我戴這個好看。”
反正是拓跋城給她挑的,她便一直戴著。
聽陳媽與崔喜恩說起過,王族男子會去采珠贈給心愛之人,一生隻送一次。
當時她心想,這拓跋城也太不地道了,珠子不是他采的,撿了個現成的讓她戴上,誠意打了折扣不說,還是別人耳朵上摘下的。
為此事,她一直耿耿於懷,隻是不方便說罷了。
不料,段宮女聽到她的話後,並不做多問,隻淡淡說一句:“珠子既然是別人所贈,就好生戴著吧。聽說你以前是大晉的公主,禮儀之事比起我們還要熟悉。你不想學,我也不為難你,可是記著,現在來了平陽城,你就隻是一個宮奴,明日太後和皇後要去城門施粥給流民。你記得小心些。”
司馬清麵上並無多大表情,隻是垂首聽著,一如她進宮時低調。
段宮女湊近到她的耳邊:“我是殿下的人,姑娘以後有事盡可來找我。”
司馬清心中一怔,拓跋城早在平陽城內安插了族人,這女官一看在宮裏少說呆了十年,那時的拓跋城不過十五六歲,怎麽會有如此心思。
難道籌謀這一切的,不止他一個人,還有比他更高階的鮮卑族人。她想了一圈,也不知道誰有如此心智和影響力。
再抬頭想問一問,身邊早已空無一人,好似剛才與自己說話的人根本就沒有出現過。
那一句話不過是她的幻想一般,她深吸一口氣向著深雲化不開的天空,何日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何時她與拓跋城才能擺脫困境,平凡的做一迴普通人。
……
說是施粥,其實跟米湯相比就是多了幾顆米。
幾個太後裏,溫太後年紀最輕,此事她擔了大頭。
坐在車上的她,看到司馬清一身宮女服,立在一群宮女的最後麵,特意道:“有個叫司馬清的,讓她去布粥。”
眾宮女們皆迴首偷偷看她。
司馬清手縮在衣袖裏,根本沒聽。
直到段官女走到她麵前,低聲道:“快去施粥。”
司馬清才如夢方醒的“哦”了一聲,低頭跟著出去。
當她舀了一瓢子米湯般的粥剛要倒進碗裏時,聽到耳邊傳來:“天寒地凍的,你施粥時,如果後麵的吃的是涼的,那可是對欺負災民,要重罰。”
她說這話時,嘴角亦是帶著笑,眼底卻是深刻的怨毒之色。
司馬清眼見煮粥的大鐵鍋從城門之內抬出,走上二三十步,方到城外的粥場。
外麵天寒地凍,不消一柱香的功夫,這粥隻怕馬上就涼透了。
她向溫婷道:“粥吃冷的,如同喝冰水,奴婢自當盡力讓所有饑民都喝上熱的。”
溫婷:“好,但有一人碗裏的粥上不冒熱汽,我就把你給煮了。”
司馬清揚揚眉毛,什麽也不再說,快步從城樓上下到城門之外。
她迴首,看到溫婷,站在城樓間,正死死盯著她。
就如金墉城那一日,羊獻容站在城樓上看著她一般。
隻是羊獻容希望她活下去,而溫婷隻想叫她死。
司馬清對抬粥的人道:“抬迴去。”
“抬迴去?”
“對,把鍋放在灶上,可以保溫,也能讓災民能進到城內避避風雪。”
“這不行。”
“施粥的場子明明設在城內,為何要抬出來施粥?年底寒冰刺骨,就算是給口水喝,也得給人家一碗熱的才對吧。”
“這不關我們的事。”
司馬清見兩人為難自己,也不多說,向跟在一旁的段宮女道:“叫災民進城來。”
說完使了個眼色,轉身跟幾個宮女一道,將大鍋抬了迴去。
民以食為天,災民都跟著粥走。
很快擠在城外的人,排成兩隊,捧著碗,伸脖看著前方冒出的白汽,每一個的眼睛裏透著生的希望。
施粥足足弄了三個時辰,方才到尾聲,溫婷笑著從城樓上下來,慢慢走向司馬清。
司馬清身邊的小琪小嫿手中各自著鐵勺,眼神冷冷的盯著對方。
白汽在司馬清和溫婷之間嫋嫋上升,她看到的是一張挑釁的雙眼。
溫婷撫了撫脖間的銀狐圍脖,眼尾都不曾掃過那些擠在角落裏,正在舔著已沒有粥的空碗的災民們,一臉雍容的道:“司馬清,今日的事,你可曾熟悉?”
司馬清淡淡的道:“我也喝過粥,你們溫家的粥。”
眾太妃、後妃、美人們聽聞,都露出驚訝之色。
溫婷得到了她想要的效果,小指指尾挑起司馬清額頭一縷發,繞在指間把玩道:“果然是當日當過流民的人,對施粥這事做得是得心應手。以後進到後宮裏,以你之姿得陛下寵愛隻不過是一夕間的事。你可不要忘記,我曾是你的恩人,現在的太後。”
那些太妃們本與溫婷地位相當,隻是沒有想到溫婷出城尋迴太子,讓太子順利登基,是以劉粲一直對她另眼相看。
如今宮內,之前先進宮的那些皇後也全熬成了太後,可她們聯起手來,也都不及這個溫太後有權力,如今的宣極殿,一眾後妃都以溫婷馬首是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