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秦楚兩軍的對峙,從春天延續到了夏天。


    在進入夏天以後,秦楚兩軍依然保持著原先的戰線,而雙方在互相對峙的三個月時間裏,幹的最多的事情,還是種田。


    不過,在進入夏季的時候,秦軍方麵,迎來了第一次豐收。


    秦軍的耕地種植的是蔬菜為主。


    而主要的蔬菜則是蘿卜。


    蘿卜的生長周期大約為三個月,所以春天播種的蘿卜,夏天就可以收獲了,而收獲大量蘿卜以後,秦軍並沒有再次種植主糧或者蔬菜。


    本來,六月份,如果抓緊時間的話,秦軍還可以種上一波粟米,這樣,在秋天,還可以收獲一波糧食。


    但是,秦軍卻沒有去種植粟米這樣的主糧,反而是把大部分剛剛收獲的耕地,用來種植另外一種東西——芝麻。


    秦軍大量種植芝麻,其實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那便是,通過芝麻獲得大量的油。


    油這種東西,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對於現代人來說,油不是一種好東西,很多人吃飯的時候,都強調少油 可是,在生產力不發達的時代,油可是好東西哦。


    要知道,賣肉的時候,肥肉的價格,可比瘦肉要貴。


    那是因為,肥肉產生的能量,是超過瘦肉的。


    現代人之所以希望少油,僅僅隻是因為吃飽了撐的。


    因為在現代,食物獲取難度比以前低太多了,而且,現代食物,往往有大量的糖,提供的能量比單純的主糧要大很多。


    外加現代人重體力勞動不多,消耗自然小。


    這造成,現代人以少油食物為主。


    首先,油的主要功能是儲存和供應熱能,提供人體無法合成的,又必須的脂肪酸、供給脂溶性維生素等。


    而且,吃飯的時候不攝取油,還會使得人的飯量變的很大。


    這也是為什麽一名士兵一天三斤主食,有時候依然不夠的原因。


    因為肚子裏沒有油,吃進去的食物消化過快,所以人會很快便感到饑餓。


    因為士兵作戰任務重,所以飯菜裏麵必須要加油。


    這也是為什麽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反而更喜歡重油重鹽的食物,因為不管是鹽和油,對於重體力勞動者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存在。


    對於軍隊來說,鹽和油同樣如此,而鹽這種東西還好解決。


    秦國可以通過大量的鹽湖鹽礦來加大開采解決。


    對於秦國大軍來說,糧食可能會缺,但是鹽是不會缺的,畢竟這種玩意兒可是保證士兵體力的存在。


    可油這種東西,就不是那麽好解決了。


    一般來說,油的獲取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動物油,一種是植物油。


    動物油的話,價格昂貴不說,數量還少,這個時代,沒有飼料,養殖的動物不但成長周期長,而且即使長大的動物也往往肥肉不多。


    所以,植物油便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選擇了。


    而在一係列植物當中,最適合作為榨油植物的,便是芝麻了。


    芝麻之所以適合作為榨油植物,是因為,芝麻的出油率非常高。


    常見的榨油植物有亞麻,菜籽,黃豆這些農作物。


    而眾多可以榨油的農作物當中,芝麻的榨油率可謂是一騎絕塵。


    芝麻的榨油率可以達到三分之一。


    也就是說,一百斤芝麻,可以榨油三十多斤。


    而像其他農作物,比如亞麻的榨油率大約是百分之十七點五,菜籽的榨油率則在百分之十二點五左右,黃豆的榨油率更低,隻有百分之七點五左右。


    盡管說,芝麻的畝產量不高,一畝芝麻大約也就產出五十斤的芝麻,可是,其他農作物的產出也不高啊。


    像黃豆,其的畝產隻有幾十斤,不比芝麻好多少。


    所以,目前為止,秦國最常見的榨油作物還是芝麻。


    秦軍將開墾的耕地當中的七十萬畝,都種上了芝麻。


    芝麻的成熟時間大約是三個月。


    也就是說,到了九月份,芝麻便可以收獲了。


    而按照一畝芝麻畝產五十斤計算,七十萬畝芝麻,到了九月份以後,可以為秦軍提供九萬六千多石油。


    分配到五十二萬秦軍身上,便是每一名秦軍可以分到二十二斤油。


    如果將其平均分配,那麽 一年時間,每名士兵每天擁有的食用油為三十克。


    而大量的食用油加入會讓秦軍的糧食消耗量減少很多,哪怕減少三分之一。


    那麽,一年下來,五十二萬秦軍,減少的糧食消耗也可以達到一百五十八萬餘石。


    少了那麽多的糧食消耗,可以讓秦國的運輸壓力減少很多很多。


    而由運輸壓力減少的民夫數量則會更多。


    而相比之下,七十萬畝耕地如果用來種植粟米這些主糧,效果則沒有那麽好。


    以一畝耕地產糧一石計算,七十萬畝耕地產糧七十萬石。


    連吃油節省的糧食的一半都不到。


    而且,每天三十克油,可以為秦軍士兵提供大量的熱量,尤其是在冬天的時候,這些油提供能量的方式和效率,遠超主糧。


    而在秦楚兩軍一邊對峙,一邊種地的同時,隨國方麵則依然在保持原樣。


    盡管期間,楚國多次派遣使者前來催促隨國發兵。


    協助楚國共擊秦國。


    但是,對於隨國來說,此時,秦國和楚國還沒有完全開戰,另外 別看秦國在楚國堆積了五十二萬大軍,可是,秦國依然還保有大量軍隊。


    此次攻楚,秦國出動戰兵二十五萬,輔兵二十七萬,而在秦隨邊境,秦國還有兵力達到十五萬的戰兵部隊,加上秦國內部的剩餘戰兵數量,秦國方麵,至少還可以拿出二十萬戰兵。


    外加同等數量的輔兵。


    四十萬人,阻擋隨國大軍一段時間還是沒有問題的。


    而如果隨國在秦楚徹底進入決戰之前發兵秦國 可能造成的結果是,秦國以部分兵力拖住楚國,然後,集中主力 先打垮隨國,再調頭麵對楚國。


    隨國的這種考量,不是沒有依據的 從五十二萬攻楚大軍,在突破楚國邊境以後,先瘋狂的修築防禦工事便可以看出,秦國方麵的戰略思想是,求穩。


    隻要我不打輸,那就算贏。


    有堅固防禦工事的支撐,哪怕秦國大軍大量調離,楚國方麵,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打垮秦國剩餘軍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係統,我和你有仇嗎?這樣玩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種土豆得西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土豆得西瓜並收藏係統,我和你有仇嗎?這樣玩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