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秦國的後勤補給方式,從陸路變成了水路,對於魏國來說,原先的拖延計劃全麵破產。


    所以,此時,魏國想指望秦國的後勤出現問題,從而被迫停止攻魏的行為也已經破產了。


    按理來說,此時的魏國,應該改變策略,放棄和秦國的全麵對峙。


    畢竟,秦國的後勤補給方式已經證明,持久戰對於魏國是不利的。


    魏國此時,應該改變策略,比如說,放棄和秦國大軍在邊境的長期對峙,轉而讓秦軍深入魏境 拉長秦國的補給線。


    雖然說,不知道秦國用什麽方式,把穀河徑從山路變成了水路,但是,在離開山脈地區以後,秦國的補給線依然是陸路,如果魏國可以做到堅壁清野,那麽,通過拉長秦國的補給線,魏國依然有機會粉碎秦國此次攻魏行動。


    但是,之前的錯誤情報,讓魏國做出了錯誤的戰略決定,此時,二十六萬魏軍,已經盡數堆積在了秦魏邊境綿延數百裏的邊境線上。


    魏國確實可以放棄和秦軍在邊境線的對峙行動,但是,這意味著,魏國需要在三十萬秦軍虎視眈眈的情況下,讓二十六萬魏軍,完成撤退行動。


    要知道,秦魏兩軍對峙的戰線有數百裏。


    不管魏國方麵是先集結大軍再撤退,還是直接從數百裏長的戰線上撤退,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秦軍不是傻子,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魏軍撤退。


    在兩軍互相對峙的情況下,一旦有一方主動撤退,那麽,另外一方必然會發動打擊。


    尤其是,此時的秦軍,不但在戰力上擁有優勢,在兵力上也擁有優勢。


    對於秦軍來說,他們如果想撤退, 那麽可以依靠比魏軍更多的兵力,比魏軍更強的戰力,將秦國大軍分成數個部分,然後各個部分的秦軍,再交替掩護撤退。


    魏國就算想要追擊,在秦軍斷後部隊的掩護下,魏國大軍很難占到什麽便宜。


    可魏國大軍想當著秦國大軍的麵,安然撤退,可就沒有那麽容易了。


    首先,秦軍在戰力和兵力上的優勢 不是白白存在的。


    魏軍如果想要當著秦軍撤退,那麽,秦軍一旦全軍壓上,魏軍安然撤退的可能性不大。


    公孫嫋預計,魏軍一旦撤退,秦國三十萬大軍,必定會直接壓上。


    三十萬對二十六萬,秦軍兵力比魏軍多四萬,如果算上秦軍的戰力優勢,秦軍擁有的優勢,實際上可不止隻是多了四萬人而已。


    要知道,秦軍三十萬,其中,戰兵的數量起碼在一半以上,而魏軍呢?


    二十六萬大軍,戰兵的數量隻有十萬 一名戰兵起碼可以等於兩名輔兵。


    所以,如果按照戰力來計算,秦軍的實際兵力優勢,足足比魏軍多出十幾萬。


    如此巨大的優勢,魏軍拿什麽保證在秦軍的追擊下安全撤退?


    靠如今秦魏邊境那修築時間僅僅隻有幾年的邊境長城?還是靠沿線少數幾座堅固的城池堡壘?


    說白了,在戰略上占據劣勢的魏軍,想要在兩軍對峙的情況下,取得戰場上麵的主動權,太難了。


    所以,現在的情況是,公孫嫋想撤,但是根本撤不了。


    而為了應對這場秦魏之間的戰事,魏國方麵,已經可以說是傾盡全力了。


    超過百萬人口在為魏國大軍承擔運輸任務。


    陸安此時,已經把魏國的國力用到了極限。


    當陸安得知,秦軍的補給居然是水路時,他也是大吃一驚,可就算陸安知道了這種情況,也沒什麽辦法改變。


    秦國之所以將穀河徑改造成為水庫 以滿足糧食運輸,除了穀河徑適合以外,還因為,穀河徑東端的出入口所在的位置,對於秦國有利。


    穀河徑東端出口,遠離黃河,這代表,不管是秦國還是魏國,都無法利用黃河進行水路補給。


    雖然說,魏國方麵因為是平原地帶,補給比山地容易,但是,秦軍在穀河徑東端和魏軍交戰,魏國同樣無法利用水路進行物資補給。


    因為,在秦魏兩軍對峙的戰場周圍,可以使用的水路運輸路線,最近的也有三百裏的路程。


    這代表,魏國的水路運輸隻能到達距離戰場三百裏的地方,然後就需要使用陸路進行運輸。


    三百裏的陸路運輸,足夠讓魏軍付出巨大的代價了。


    而魏國為了維持這三百裏的路程,已經調動了全國絕大多數青壯年。


    一些地方甚至已經將成年壯女編入到了補給部隊當中。


    不過,魏國依然在咬牙死頂。


    而秦魏兩軍在進行對峙的同時,秦國方麵,卻從三十萬大軍當中,抽調了數萬人,去幹一件事,那便是,挖掘河道。


    秦軍調動五萬人,從穀河徑東端出口的位置,沿著之前運輸糧食的甬道,開始進行挖掘。


    秦軍耗費大半個月的時間,挖掘出了一條寬兩丈,深一丈的水道,用來作為補給運輸的路線。


    盡管水道不算寬大,但是,用於走一些幾料的小船還是沒有問題的。


    而就算是幾料的小船,其的運輸能力,也超過了陸路的車輛運輸。


    通過挖掘水道,秦軍進一步減少了大軍的補給成本。


    而魏國方麵,因為國力差距,哪怕魏國也想學習秦國,挖掘水道 作為補給運輸方式 可是,國力的差距,讓魏國維持現有局麵,都已經是捉襟見肘了。


    那裏還能抽調出大量人力,學秦國挖掘水道。


    何況,想要挖掘運輸用的水道,除了人力,還需要大量的工具,別的不說 單單是挖掘需要的鐵製工具,就不是魏國可以負擔的。


    魏國有限的鐵產量,要優先供應前線大軍的消耗。


    畢竟,秦魏兩軍在邊境,可不是每天吃幹飯的,雙方互相射箭,派出騎兵什麽的,都會消耗鐵。


    而隨著秦魏兩軍的不斷對峙,時間慢慢的來到了冬天。


    而在進入冬天以後,秦魏兩軍之間的補給情況,變得更加嚴酷了。


    雖然說,在天氣變冷以後,秦國停止了派遣騎兵劫擊魏國補給線的行動。


    但是,魏國的補給運輸情況,並沒有多少好轉,秦國騎兵是不再騷擾魏國的補給隊伍了,但是,寒冷天氣帶來的影響,可比秦軍騎兵劫擊帶來的還要大,這讓魏軍的補給情況,和之前相比,變得更加困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係統,我和你有仇嗎?這樣玩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種土豆得西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土豆得西瓜並收藏係統,我和你有仇嗎?這樣玩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