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便是,此時的沮授已經不受袁紹喜歡了。


    沮授是袁紹的監軍,在袁紹內部的主要職責是監統內外、威震三軍。


    這個權力在袁紹這裏,不可謂不大。


    因為,袁紹自己的官職也不過是大將軍,冀州牧而已。


    由於沒有漢獻帝,袁紹不可能隨便給自己手下封官,一些小官無所謂,可一些品級高的官,袁紹根本就封不了。


    所以,監軍的權力是非常大的。


    而袁紹之所以會不喜歡沮授,是因為之前沮授的不正當發言。


    在開戰前,袁紹詢問了對曹操的戰略,沮授講究打持久戰,而袁紹選擇了速通。


    而沮授在袁紹不采納他的意見以後 說了什麽呢?


    沮授說:“兵義無敵,驕者先滅,曹氏迎天子安宮許都,今舉兵南向,於義則違,且廟勝之策,不在強弱,曹氏法令既行,士卒精練,非公孫瓚坐受圍者也,今棄萬安之術,而興無名之兵,竊為公懼之!”


    這話什麽意思呢?


    就是說“救亂誅暴的,那是義兵;恃眾憑強,那是驕兵,義兵無敵,驕兵先滅,曹操迎漢獻帝安宮許都,如今舉兵向南,是在違反義理。況且,廟勝之策,不在強弱,曹公法令暢通,士卒精練,非公孫瓚等人可比也。如今,放棄萬安之術,而興無名之兵,我實在是為袁公感到憂懼。”


    沮授這話說的其他太過激了。


    袁紹討論滅曹戰略 不同人之間有不同意見,這是非常正常的,就好像,三五好友在一起,討論去外麵吃飯,是吃燒烤還是火鍋都要爭辯一下,何況是打曹操這種大事。


    對於,有分歧,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沒什麽好意外的。


    可沮授幹錯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袁紹不采納自己的意見以後,沮授說出的話,先是否定了自己這邊的合理性,又是狠狠地抬高了曹操,貶低了袁紹。


    沮授將曹操這邊定性為義兵,這相對應直接說袁紹是亂臣賊子。


    此時東漢朝廷盡管已經名存實亡,漢獻帝都成吉祥物和蓋章工具了,但是,大漢四百年,不能那麽容易就完蛋的,尤其是,對於講究名正言順的華夏來說,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你袁紹去打曹操的目的肯定是為了爭霸天下,滅掉曹操,但是,這是目的 是不能明著說出來的。


    因為天下人都在看著呢!


    結果現在,仗還沒開打,你沮授這位袁紹的監軍,先跳出來說曹操是義兵。


    自己這邊是亂臣賊子!


    這話是能明著說的?


    要知道,此時對於袁紹和曹操來說,大義名分是非常重要的。


    大義名分有多重要呢?


    還記得劉表為什麽沒空夾擊曹操嗎?


    劉表被張羨拖住了。


    張羨為什麽好端端的要和劉表開戰呢?


    因為一個叫桓階的人,桓階是什麽人?


    桓階早年當過郡守的功曹史,太守孫堅推薦他為孝廉,後被朝廷任命為尚書郎。


    桓階因父親去世返鄉奔喪,正趕上孫堅在攻打劉表時戰死,桓階便冒著生命危險前去拜見劉表,請求為孫堅送喪,劉表被他的義氣所感動,就把孫堅的屍首、靈柩讓他帶走了。


    可以說,在官渡之戰之前,桓階和曹操根本不認識,桓階的恩人是孫堅。


    可是桓階勸說張羨的理由是什麽呢?


    “夫舉事而不本於義,未有不敗者也。今袁氏反此,而劉牧應之,取禍之道也。明府必欲立功明義,全福遠禍,不宜與之同也。曹公雖弱,仗義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討有罪,孰敢不服?”


    意思是說,凡是行事不以道義為本,沒有不失敗的。如今袁氏違背道義,而劉牧響應他,這是走向災禍的道路啊!明府您如果一定要建立功業、闡明大義,保全福祉、遠離災禍,就不應該與他們同流合汙。曹公雖然勢力較弱,但他秉持正義起兵,拯救朝廷於危難之中,奉天子之命討伐有罪之人,誰敢不服從呢?


    看到沒有 人桓階勸說張羨反叛劉表,不是因為拿了曹操的好處,而是為了大義名分,為了大漢朝廷。


    從這個例子就足夠看出大義名分的重要性了。


    現在,沮授直接否定了自己這邊的大義名分。


    而且 沮授還說袁紹不如曹操,要知道 你沮授是袁紹麾下的謀士啊。


    我估摸著,當時袁紹聽到這話,指不定已經氣是火冒三丈了,要不是沮授一族在河北屬於超級大族,袁紹殺了沮授的心都有了。


    忠言逆耳這種事情的前提是,這話真的有用 沮授的話對於袁紹來說,不但沒用,傳出去還會動搖軍心。


    畢竟,其他人一聽,哦,監軍都說我們是造反的,曹操是正義的,那我們不是亂臣賊子了?


    有這樣一個員工,你是老板你會喜歡嗎?


    所以,袁紹才會如此不理會沮授。


    袁紹決定,全軍壓上。


    沮授見自己的建議再次不被袁紹采納,於是,心中有氣。


    沮授在袁紹大軍渡河的時候,召集了族人,散盡家財,對他們說道:“完了,都是要死的人了,錢留著已經沒用了。”


    相比於沮授的悲觀,其族人卻打算和袁紹一起,於是紛紛說道。


    “曹操實力遠差於明公,為什麽要如此悲觀?”


    沮授立刻對自己的同族反駁道。


    “以曹兗州之明略,又挾天子以為資,我雖克公孫,眾實疲弊,而將驕主忲,軍之破敗,在此舉也。”


    “以曹操兗州之明略,其智慧和謀略如同星辰般璀璨奪目,他挾天子以為資,掌握著無上的權力和資源。然而,我們雖然戰勝了公孫瓚,但軍隊實際上已經疲憊不堪,士氣低落。而且將領們驕傲自大,君主傲慢自負,這種情況下,軍隊的破敗就在這一舉動之中。”


    如果說,之前沮授在開戰前研討會時說的話,隻要不傳出去,問題不大。


    可現在沮授是在大軍渡河的時候,不是戰前研討會,是大庭廣眾,眾目睽睽之下啊。


    旁邊有成千上萬的袁紹軍士兵看著呢?


    你沮授當著大軍的麵這樣搞,這已經是妥妥的禍亂軍心了。


    畢竟,這次,不是少數人關起門來討論,而是當著大軍的麵直說。


    就是想遮掩也遮掩不住。


    所以,沮授不被袁紹喜歡,不是沒有道理的。


    而沮授之所以如此,事實上和袁紹內部的黨爭有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係統,我和你有仇嗎?這樣玩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種土豆得西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土豆得西瓜並收藏係統,我和你有仇嗎?這樣玩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