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聯軍攻秦之戰的結束,秦魏展開和談,聯軍四國並沒有安穩下來。


    先是楚國,楚國在將秦楚邊境大軍撤走以後,並沒有解散數十萬大軍,而是直接調動二十萬楚軍北上,開始進攻魯國。


    以楚國此次出動的兵力和架勢來說,是不滅魯國誓不罷休的節奏。


    而擁軍不足八萬的魯國,自然清楚,麵對二十萬楚軍,魯國沒有正麵擊敗楚軍的可能。


    所以,在楚軍北上的同時,魯國方麵便已經開始堅壁清野了。


    魯國將全國軍隊,集中到了有限的幾座城池。


    然後收斂糧食物資,準備依靠少數幾座城池,進行死守。


    反正魯國不大,除了有限的幾座城池以外,其他地方對於魯國來說,並不算太過重要。


    而二十萬楚軍此次攻魯,可謂是想一戰滅國。


    二十萬楚軍,兵分四路,齊頭並進,自南向北,橫掃整個魯國。


    二十萬楚軍的北進之路,初期還是比較順利的,由於魯國的收縮戰略。


    楚軍在進入魯國初期,行進的非常快。


    畢竟沒有魯軍攔截,楚軍想不快都難。


    而且,魯國和楚國接壤,境內河流不少,楚軍完全可以依靠水路進行物資補給。


    不過,楚軍在抵達魯國準備死守的城池以後,便停止了前進。


    魯國兵力是不多,但是,以八萬軍隊,占據堅城死守,楚軍哪怕有二十萬,也沒能力快速拿下魯軍死守的城池。


    何況,楚國之前的快速挺進,讓楚軍沒有攜帶大量的攻城器械。


    缺少攻城器械的楚軍,自然無法快速拿下死守的魯國城池。


    於是,在經過了先期的高速挺進以後,楚國大軍被迫停止了快速前進,困於魯國堅城之下,開始了慘烈的攻城戰。


    同時,魯國向多國派出了使者,希望可以獲得救援。


    尤其是魏國,成為了魯國重點求援的對象。


    畢竟,魯國南麵便是魏國,讓魯國被楚國占領,便意味著,魏國和楚國的邊境線變長了。


    除了魏國,魯國的另外一個重點求援對象是鄭國。


    因為,魯國也和鄭國接壤。


    可是,此時不管是魏國還是鄭國,都沒有精力管魯國,因為,在此次聯合攻秦之戰慘敗以後,聯軍可謂損失慘重。


    魏,鄭,隨三國四十萬聯軍,在秦軍的進攻下,損失達到了二十萬。


    其中,隨軍的損失最為慘重,達到了八萬人。


    這是因為,李世鵬多次重點打擊隨國軍隊,造成隨軍損失最大。


    可是,如果按照兵力比例來算,鄭國損失才是最慘重的,鄭國在此戰當中,損失了七萬人。


    而此次,鄭國加入聯軍的軍隊不過才十萬而已。


    本來鄭國損失不會如此慘重,但是沒辦法,奇襲的聯軍當中,鄭軍人數最多,達到了三萬,而奇襲鄭軍的損失超過了兩萬兩千人。


    此次聯合攻秦之戰,鄭國完全可以算是元氣大傷,七萬兵力損失,已經快達到了鄭國全國可調動總兵力的一半了。


    在這種情況下,鄭國已經不可能有能力繼續支援魯國了,魏國損失雖然算不上嚴重,但是,此時,魏國主力正在對抗秦軍。


    在占據大片魏國領土以後,秦國停止了進攻,並將部分兵力迴調,但是,留在魏國的秦軍依然超過了二十萬,除去分駐各地,維持補給線的秦軍以外,秦國依然有十萬大軍在和魏軍對峙。


    魏國一麵要動用不少於秦國的兵力和秦國對峙,一麵還要修整防禦工事,加強魏國現有防禦線。


    更關鍵的是,秦魏此時正在進行和談。


    秦國和魏國的此次和談,已經可以肯定是秦國占據主導。


    哪怕秦國已經占據了魏國大片領土,可是,想要結束秦魏之間的戰事,魏國還要付出極其巨大的代價。


    在這種情況下,魏國不可能去理會魯國的求援。


    而隨國此時也沒有安安穩穩。


    盡管說,此次四國攻秦之戰,隨國損失的兵力是最多的,但是,除了一萬重甲步兵以外,隨國損失的其他兵力,都不算是精銳。


    八萬兵力損失,對於隨國來說,還算不上元氣大傷。


    畢竟,隨國人口也在千萬以上,軍隊動員能力達到百萬。


    八萬人對於魏國和鄭國來說,是巨大損失,但是,對於隨國來說,卻算不得巨大損失。


    也隻有一萬重甲步兵的損失,讓隨國有一些心疼。


    所以,在結束四國攻秦之戰以後,隨國便調動軍隊,發動了滅代之戰。


    本來,隨國滅代便是計劃好的戰略。


    而此時,魏國根本無力他顧,楚國忙著滅魯,秦國屬於鞭長莫及,可以說,隨國滅代,不會有其他國家阻止,正是隨國滅代的最好時機。


    所以,隨國此時,正在出動大軍和代國交戰,準備拿下代國,徹底打通隨國和草原的聯係。


    代國的軍事實力不弱,而且騎兵眾多,最關鍵的是,隨國滅代,最大的問題是補給線。


    代國軍隊不多,但是,國土麵積不小,屬於地廣人稀,加上代國半遊牧,半農耕的特點。


    隨國滅代的大軍,補給隻能完全依靠隨國本土,畢竟,代國的產出,能養活代國就不錯了。


    加之,滅代的隨國大軍,沒有水路支持,所以,隨國滅代的大軍隻能擰成一股繩,直撲代國都城,代王城。


    而由於補給困難,所以,隨國出動的大軍當中的大部分,都用來維持漫長的補給線了。


    三十多萬伐代大軍,真正作戰的隨軍隻有十萬左右。


    而且,就算隨國把大多數兵力都用來維持補給線了,隨軍的補給線依然時不時會遭到代國騎兵的騷擾。


    隨軍的補給經常會出現短缺甚至短絕的情況。


    隨國想要在短期完成滅國大戰,顯然同樣是辦不到的。


    如此,當初進行聯合攻秦作戰的四大國紛紛都無力再次進行聯合。


    而且,楚攻魯,隨伐代造成了另外一個嚴重的事情,那便是,天下諸多小國開始人人自危了。


    之前,各個小國可以在夾縫當中求生,是因為他們背後基本都有一個,甚至多個大國作為靠山。


    而此次四國聯合攻秦,打破了之前維持了許久的國際平衡,不管是出於開疆拓土,還是出乎恢複國力的考慮,大國吞並小國,已經是無法改變的局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係統,我和你有仇嗎?這樣玩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種土豆得西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土豆得西瓜並收藏係統,我和你有仇嗎?這樣玩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