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偷襲珍珠港前的365天 作者:[日]實鬆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麽,《對南方的對策綱要》所以獲得通過的動機或理由是什麽呢?主要可以舉出下列三點:
第一,自一九四○年七月通過《時局處理綱要》到一九四一年四月為止,這段期間歐洲戰局出現了新的情況,英美的對日政策也發生了變化。也就是說,因難以使英國在短期內屈服,歐戰持久性的趨勢變得顯著起來;由於通過援外武器法案,美國參戰的可能性大起來了。另外,美英的對日政策已漸趨強硬;而在以新加坡為中心的東南亞則出現了一種形成為對日共同陣線的動向。
第二,在一九四一年一月到三月所作出的對國家物質力量的判斷是:“帝國的物質力量對完成同英美的長期作戰來說感到不安。”這個判斷給陸軍的積極派的論點潑了冷水。關於這個問題,參謀本部戰爭指導班的種村佐孝中佐在一九四一年三月二十六日的日記中這樣寫道:“昨天以來,陸軍省戰備課課長岡田大佐就假想對美開戰後的國家物質力量的變化情況,根據他的判斷及其研究結果,兩次向參謀總長所屬的領導部門作了說明。
“最近,陸軍省和參謀本部對南方採取對策的意向,似乎已趨一致,大勢已定。這樣一來,為‘不要誤了班次’的一時急躁情緒和要求所驅使,希望抓住良機向南方出擊的那種使用武力的輕率想法總算被肅清了。大家經過反覆研究,具體考慮了戰爭帶來的影響,估計了國家物質力量以後,很自然地傾向於穩健派的論點,最後不得不贊同穩健派的意見。”
第三,具有決定性的和最重要的原因是,以往爭論達一年之久的英美兩國可分不可分的問題,如今已得出了不可分的結論,因此認識到,不下決心對美作戰就不可能對南方使用武力。當陸海軍之間將《對南方的對策綱要》內定下來時,在華盛頓的野村大使(四月十六日)已經在華德門花園公寓同赫爾國務卿舉行會談。
赫爾說,他已經接到了那個解決日美間問題的非正式建議——日本人和美國人(日本朋友)製訂的所謂《日美諒解方案》。接著赫爾問道:
“聽說,你自己也參預了這個建議..”
野村迴答說:
“關於那個建議,我全都知道。雖然它尚未送交本國政府,但我認為政府也會贊同的。”
於是赫爾說:
“希望你設法取得日本政府的訓令,可以按此方案舉行談判。”
隨後,他又補充說:
“如果這一談判進行之後而遭到東京方麵的破壞,那麽美國政府的處境就會困難起來。”
於是,野村馬上把《日美諒解方案》電告東京。這份電報送到外務省的時間是四月十七日下午到十八日早晨這段時間。全文長達四千字,主要精神是:美國承認日本八紘一宇之理想,承認滿洲國;美國總統將有條件地致力於日中兩國之間的和平,而且在通商和金融方麵也給予援助;日本如採取和平手段獲取南方資源,美國也予以承認。這都是一些很好的內容。關於這個問題,野村在他的《出使美國》一書中寫道:
“對於那個《日美諒解方案》,早已在內部進行工作,並對美國方麵的誠意作了試探,大體上已能證實赫爾國務卿對此也無異議,所以我又就這個問題同大使館幹部、陸海軍武官以及岩畔大佐等人多次開會商量,經仔細反覆研究,又同各方麵進行了種種交涉,終於取得了成果。
“我大體上是按上任時的訓令精神行事的。我想這一《諒解方案》即使達成協議,恐怕也未必違反天皇對三國同盟問題所下達的詔書精神。這是維護太平洋和平的第一步。另外,我相信這也是他日日美合作重建歐洲和平的一塊基石,於是我馬上向東京拍電,並要求迴電。”
原來在這個《日美諒解方案》的背後有兩個神父在進行活動。
這兩個神父名叫華爾什和德勞特,都是屬於天主教美利諾修道院的。他們帶著紐約康·萊普公司經理施特勞斯的介紹信於一九四○年十一月底從美國悄俏地來到日本,要求同當年任財政官員時曾與施特勞斯有過一麵之交的產業工會中央合作金庫理事井川忠雄會麵。會麵後,他們兩人把美國熱心於對日美邦交打開局麵的實力人物的意向告訴了井川,並補充說:
“如果日本有意這樣做,他們也許會提供某些方便。,
這兩個神父還會見過鬆岡洋右、野村吉三郎、池田成彬和外務省美國局局長寺峙等人。另外,也會見了陸軍省軍務局局長武藤章。
井川和近衛首相關係密切,他在十二月七日把兩個神父來日後的情況詳細地向近衛作了匯報。兩個神父雖於十二月底返美,但以後一直同井川保持聯繫,最後終於導致了井川赴美。
另一方麵,野村在接受駐美大使這一重任時,痛感到有必要讓陸軍方麵派遣一名熟悉中國問題的人物前往華盛頓,因此,他委託參謀總長杉山和陸軍次官阿南物色一個適當的人選,結果選中了陸軍省軍事課課長岩畔豪雄大佐。
岩畔於三月二十日到達舊金山。他的合作者井川已先行一步,當岩畔到舊金山後,他馬上去拜訪了岩畔,並把有夫美國的情報告訴了他。其中主要一點是:先前來日的那兩個神父,他們的背後有郵電部部長弗蘭克·沃克,此人是一位天主教徒,曾任羅斯福總統競選辦公室主任達二十年之久。
</br>
第一,自一九四○年七月通過《時局處理綱要》到一九四一年四月為止,這段期間歐洲戰局出現了新的情況,英美的對日政策也發生了變化。也就是說,因難以使英國在短期內屈服,歐戰持久性的趨勢變得顯著起來;由於通過援外武器法案,美國參戰的可能性大起來了。另外,美英的對日政策已漸趨強硬;而在以新加坡為中心的東南亞則出現了一種形成為對日共同陣線的動向。
第二,在一九四一年一月到三月所作出的對國家物質力量的判斷是:“帝國的物質力量對完成同英美的長期作戰來說感到不安。”這個判斷給陸軍的積極派的論點潑了冷水。關於這個問題,參謀本部戰爭指導班的種村佐孝中佐在一九四一年三月二十六日的日記中這樣寫道:“昨天以來,陸軍省戰備課課長岡田大佐就假想對美開戰後的國家物質力量的變化情況,根據他的判斷及其研究結果,兩次向參謀總長所屬的領導部門作了說明。
“最近,陸軍省和參謀本部對南方採取對策的意向,似乎已趨一致,大勢已定。這樣一來,為‘不要誤了班次’的一時急躁情緒和要求所驅使,希望抓住良機向南方出擊的那種使用武力的輕率想法總算被肅清了。大家經過反覆研究,具體考慮了戰爭帶來的影響,估計了國家物質力量以後,很自然地傾向於穩健派的論點,最後不得不贊同穩健派的意見。”
第三,具有決定性的和最重要的原因是,以往爭論達一年之久的英美兩國可分不可分的問題,如今已得出了不可分的結論,因此認識到,不下決心對美作戰就不可能對南方使用武力。當陸海軍之間將《對南方的對策綱要》內定下來時,在華盛頓的野村大使(四月十六日)已經在華德門花園公寓同赫爾國務卿舉行會談。
赫爾說,他已經接到了那個解決日美間問題的非正式建議——日本人和美國人(日本朋友)製訂的所謂《日美諒解方案》。接著赫爾問道:
“聽說,你自己也參預了這個建議..”
野村迴答說:
“關於那個建議,我全都知道。雖然它尚未送交本國政府,但我認為政府也會贊同的。”
於是赫爾說:
“希望你設法取得日本政府的訓令,可以按此方案舉行談判。”
隨後,他又補充說:
“如果這一談判進行之後而遭到東京方麵的破壞,那麽美國政府的處境就會困難起來。”
於是,野村馬上把《日美諒解方案》電告東京。這份電報送到外務省的時間是四月十七日下午到十八日早晨這段時間。全文長達四千字,主要精神是:美國承認日本八紘一宇之理想,承認滿洲國;美國總統將有條件地致力於日中兩國之間的和平,而且在通商和金融方麵也給予援助;日本如採取和平手段獲取南方資源,美國也予以承認。這都是一些很好的內容。關於這個問題,野村在他的《出使美國》一書中寫道:
“對於那個《日美諒解方案》,早已在內部進行工作,並對美國方麵的誠意作了試探,大體上已能證實赫爾國務卿對此也無異議,所以我又就這個問題同大使館幹部、陸海軍武官以及岩畔大佐等人多次開會商量,經仔細反覆研究,又同各方麵進行了種種交涉,終於取得了成果。
“我大體上是按上任時的訓令精神行事的。我想這一《諒解方案》即使達成協議,恐怕也未必違反天皇對三國同盟問題所下達的詔書精神。這是維護太平洋和平的第一步。另外,我相信這也是他日日美合作重建歐洲和平的一塊基石,於是我馬上向東京拍電,並要求迴電。”
原來在這個《日美諒解方案》的背後有兩個神父在進行活動。
這兩個神父名叫華爾什和德勞特,都是屬於天主教美利諾修道院的。他們帶著紐約康·萊普公司經理施特勞斯的介紹信於一九四○年十一月底從美國悄俏地來到日本,要求同當年任財政官員時曾與施特勞斯有過一麵之交的產業工會中央合作金庫理事井川忠雄會麵。會麵後,他們兩人把美國熱心於對日美邦交打開局麵的實力人物的意向告訴了井川,並補充說:
“如果日本有意這樣做,他們也許會提供某些方便。,
這兩個神父還會見過鬆岡洋右、野村吉三郎、池田成彬和外務省美國局局長寺峙等人。另外,也會見了陸軍省軍務局局長武藤章。
井川和近衛首相關係密切,他在十二月七日把兩個神父來日後的情況詳細地向近衛作了匯報。兩個神父雖於十二月底返美,但以後一直同井川保持聯繫,最後終於導致了井川赴美。
另一方麵,野村在接受駐美大使這一重任時,痛感到有必要讓陸軍方麵派遣一名熟悉中國問題的人物前往華盛頓,因此,他委託參謀總長杉山和陸軍次官阿南物色一個適當的人選,結果選中了陸軍省軍事課課長岩畔豪雄大佐。
岩畔於三月二十日到達舊金山。他的合作者井川已先行一步,當岩畔到舊金山後,他馬上去拜訪了岩畔,並把有夫美國的情報告訴了他。其中主要一點是:先前來日的那兩個神父,他們的背後有郵電部部長弗蘭克·沃克,此人是一位天主教徒,曾任羅斯福總統競選辦公室主任達二十年之久。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