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偷襲珍珠港前的365天 作者:[日]實鬆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天,二月十八日,金梅爾在給海軍作戰部部長斯塔克的一份關於太平洋艦隊現狀的詳細報告中寫道:
“我認為,對珍珠港的突然襲擊(用潛艇或飛機,或兩者兼用)是有可能的。為使這種突然襲擊所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並重創來犯之敵,我正在迅速採取切實措施。”
一星期後,二月二十五日那天,斯塔克寫信給金梅爾,希望他在製訂太平洋艦隊作戰計劃時“不要忽視對容易起火的日本城市(表麵上是針對軍事目標)進行空襲這一問題的研究”。
同時,他說明了這樣的理由:
“這種襲擊將影響日本國民的士氣,也許能牽製日軍對‘馬來防線’的軍事行動。”
接著,斯塔克又補充說:“從利害得失看來,這種冒險也許被認為是不妥當的,但不管怎麽說(這是嚴加保密的),你和我或許會被命令去這樣幹。因此,希望你考慮一下這方麵的計劃。”
不用說,這樣幹,是要由陸海軍總司令——總統來“下令”的。
斯塔克所以在信中特意這麽說,可能是考慮到一月十六日羅斯福總統在關於美國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球戰略方針中提到了這樣一個問題:
“海軍應考慮對日本城市進行轟炸的可能性。”
此間,第一航空戰隊參謀源田中佐,自從第十一航空艦隊參謀長大西少將秘密委託他對山本司令長官的進攻夏威夷設想進行初步研究之後,就一直利用“加賀號”旗艦上的官兵就寢後的時間埋頭進行研究。到了三月上旬,他才好容易搞出了一個方案。於是源田前往鹿屋基地拜訪大西,並把方案交給了大西。
源田的方案是:為了取得進攻上的徹底勝利,一定要進行輪番轟炸,而不是一次轟炸。當時因為水平轟炸的命中率不高,再加上“淺水魚雷”(珍珠港水深十二米)的技術問題一時還未能馬上得到解決,所以由艦載轟炸機進行俯衝轟炸,以航空母艦為第一目標,以主力艦為第二目標。投入戰鬥的艦艇為“赤城號”和“加賀號”(第一航空戰隊)、“蒼龍號”和“飛龍號”(第二航空戰隊)等當時所有的大型艦空母艦。出發基地暫定為父島(小笠原群島)或厚岸(北海道)。
攻擊機隊待這些航空母艦駛近夏威夷兩百海裏時再行起飛。
書記員森村到達檀香山
三月八日,野村大使前往卡爾頓飯店的赫爾國務卿寓所拜訪赫爾,他們兩人單獨會談了兩小時。從這次拜訪以後,直到戰爭爆發的九個月時間裏,野忖與赫爾一共會談了四十五次(與羅斯福總統會談了九次)。
在赫爾眼裏,野村這位談判對手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赫爾在他的迴憶錄裏對野村這位人物作了這樣的評論:
“野村身材高大,魁偉健壯,寬闊的臉,麵容溫和,體格不同於一般日本人。他英語講得相當流利,但有時也表達得不夠確切。他的特點是態度嚴肅,雖然有時也作出不自然的笑容,但彬彬有禮。我相信,他是真心實意要避免日美之間發生戰爭的,並在這方麵作出了認真的努力。”
三月中旬,美國太平洋艦隊搜索部隊的巡洋艦群指揮官牛頓司令接到“返迴薩摩亞(南太平洋)待命”的密令後,便率領四艘重型巡洋艦和九艘驅逐艦駛出了珍珠港。他率領艦隊駛進薩摩亞港後,又奉命將艦隊一分為二:一隊駛往澳大利亞東岸訪問,一隊駛往紐西蘭訪問,然後再經蘇瓦駛迴珍珠港。
在這次航行中,各艦都作好了充分的戰鬥準備:裝載數量極多的炮彈、魚雷和深水炸彈,並卸下裝在魚雷上的訓練用彈頭,換上實戰用彈頭,等等。另外還禁止一切無線電發報,夜間航行實行燈火管製。
派遣這支艦隊出訪,完全是出於羅斯福總統想阻上日本南進這一政治意圖。後來(四月十四日),野村大使在同赫爾國務卿會談時曾對這個問題進行指責:
“這是一種煽動戰爭熱的行為。”
赫爾卻假裝糊塗地迴答說:
“不,這是應澳大利亞的要求。”
十二日,鬆岡洋右外相離開東京車站作訪歐之行。這次出訪的目的是為了締結日德意蘇四國同盟。關於這個問題,外相在一九四一年一月十日給陸海軍的《對德意蘇談判方案綱要》第一條中寫道:
“要使蘇聯接受德國外長裏賓特洛甫的初步方案,並要使蘇聯同意日、德、意三國打倒英國的政策,與此同時,調整日蘇兩國之間的關係。”
所謂裏賓特洛甫方案,就是在一九四○年十一月十二日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訪問柏林時,裏賓特洛甫所提出的日德意蘇四國條約草案。這是個以德日意為一方,蘇聯為另一方的條約,蘇聯承認三國同盟和三國的新秩序。締約國雙方不同另一方敵對國家或國家集團結成聯盟。另外,條約內規定雙方將來的勢力範圍如下:日本是南洋,蘇聯是伊朗和印度,德國是中非,義大利是北非。
鬆岡的設想是:縱然把日本從日俄戰爭中獲得的捕魚權和從西伯利亞事變(一九一八——一九一九年)中獲得的庫頁島北部(現在的薩哈林北部)的石油、煤炭開採權都出讓給蘇聯,也要把蘇聯拉進日德意三國同盟中來。特別是在攻占新加坡問題上,鬆岡似乎很想得到統帥部的允諾,然後把它作為一件禮物獻給希特勒。為此,鬆岡在大本營和政府聯絡會議上曾再三要求統帥部表態,但統帥部根本不予迴答。不,統帥部倒是以即使前往德國也絕對不提及此事為條件,才批準了鬆岡的《談判方案綱要》。
</br>
“我認為,對珍珠港的突然襲擊(用潛艇或飛機,或兩者兼用)是有可能的。為使這種突然襲擊所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並重創來犯之敵,我正在迅速採取切實措施。”
一星期後,二月二十五日那天,斯塔克寫信給金梅爾,希望他在製訂太平洋艦隊作戰計劃時“不要忽視對容易起火的日本城市(表麵上是針對軍事目標)進行空襲這一問題的研究”。
同時,他說明了這樣的理由:
“這種襲擊將影響日本國民的士氣,也許能牽製日軍對‘馬來防線’的軍事行動。”
接著,斯塔克又補充說:“從利害得失看來,這種冒險也許被認為是不妥當的,但不管怎麽說(這是嚴加保密的),你和我或許會被命令去這樣幹。因此,希望你考慮一下這方麵的計劃。”
不用說,這樣幹,是要由陸海軍總司令——總統來“下令”的。
斯塔克所以在信中特意這麽說,可能是考慮到一月十六日羅斯福總統在關於美國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球戰略方針中提到了這樣一個問題:
“海軍應考慮對日本城市進行轟炸的可能性。”
此間,第一航空戰隊參謀源田中佐,自從第十一航空艦隊參謀長大西少將秘密委託他對山本司令長官的進攻夏威夷設想進行初步研究之後,就一直利用“加賀號”旗艦上的官兵就寢後的時間埋頭進行研究。到了三月上旬,他才好容易搞出了一個方案。於是源田前往鹿屋基地拜訪大西,並把方案交給了大西。
源田的方案是:為了取得進攻上的徹底勝利,一定要進行輪番轟炸,而不是一次轟炸。當時因為水平轟炸的命中率不高,再加上“淺水魚雷”(珍珠港水深十二米)的技術問題一時還未能馬上得到解決,所以由艦載轟炸機進行俯衝轟炸,以航空母艦為第一目標,以主力艦為第二目標。投入戰鬥的艦艇為“赤城號”和“加賀號”(第一航空戰隊)、“蒼龍號”和“飛龍號”(第二航空戰隊)等當時所有的大型艦空母艦。出發基地暫定為父島(小笠原群島)或厚岸(北海道)。
攻擊機隊待這些航空母艦駛近夏威夷兩百海裏時再行起飛。
書記員森村到達檀香山
三月八日,野村大使前往卡爾頓飯店的赫爾國務卿寓所拜訪赫爾,他們兩人單獨會談了兩小時。從這次拜訪以後,直到戰爭爆發的九個月時間裏,野忖與赫爾一共會談了四十五次(與羅斯福總統會談了九次)。
在赫爾眼裏,野村這位談判對手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赫爾在他的迴憶錄裏對野村這位人物作了這樣的評論:
“野村身材高大,魁偉健壯,寬闊的臉,麵容溫和,體格不同於一般日本人。他英語講得相當流利,但有時也表達得不夠確切。他的特點是態度嚴肅,雖然有時也作出不自然的笑容,但彬彬有禮。我相信,他是真心實意要避免日美之間發生戰爭的,並在這方麵作出了認真的努力。”
三月中旬,美國太平洋艦隊搜索部隊的巡洋艦群指揮官牛頓司令接到“返迴薩摩亞(南太平洋)待命”的密令後,便率領四艘重型巡洋艦和九艘驅逐艦駛出了珍珠港。他率領艦隊駛進薩摩亞港後,又奉命將艦隊一分為二:一隊駛往澳大利亞東岸訪問,一隊駛往紐西蘭訪問,然後再經蘇瓦駛迴珍珠港。
在這次航行中,各艦都作好了充分的戰鬥準備:裝載數量極多的炮彈、魚雷和深水炸彈,並卸下裝在魚雷上的訓練用彈頭,換上實戰用彈頭,等等。另外還禁止一切無線電發報,夜間航行實行燈火管製。
派遣這支艦隊出訪,完全是出於羅斯福總統想阻上日本南進這一政治意圖。後來(四月十四日),野村大使在同赫爾國務卿會談時曾對這個問題進行指責:
“這是一種煽動戰爭熱的行為。”
赫爾卻假裝糊塗地迴答說:
“不,這是應澳大利亞的要求。”
十二日,鬆岡洋右外相離開東京車站作訪歐之行。這次出訪的目的是為了締結日德意蘇四國同盟。關於這個問題,外相在一九四一年一月十日給陸海軍的《對德意蘇談判方案綱要》第一條中寫道:
“要使蘇聯接受德國外長裏賓特洛甫的初步方案,並要使蘇聯同意日、德、意三國打倒英國的政策,與此同時,調整日蘇兩國之間的關係。”
所謂裏賓特洛甫方案,就是在一九四○年十一月十二日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訪問柏林時,裏賓特洛甫所提出的日德意蘇四國條約草案。這是個以德日意為一方,蘇聯為另一方的條約,蘇聯承認三國同盟和三國的新秩序。締約國雙方不同另一方敵對國家或國家集團結成聯盟。另外,條約內規定雙方將來的勢力範圍如下:日本是南洋,蘇聯是伊朗和印度,德國是中非,義大利是北非。
鬆岡的設想是:縱然把日本從日俄戰爭中獲得的捕魚權和從西伯利亞事變(一九一八——一九一九年)中獲得的庫頁島北部(現在的薩哈林北部)的石油、煤炭開採權都出讓給蘇聯,也要把蘇聯拉進日德意三國同盟中來。特別是在攻占新加坡問題上,鬆岡似乎很想得到統帥部的允諾,然後把它作為一件禮物獻給希特勒。為此,鬆岡在大本營和政府聯絡會議上曾再三要求統帥部表態,但統帥部根本不予迴答。不,統帥部倒是以即使前往德國也絕對不提及此事為條件,才批準了鬆岡的《談判方案綱要》。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