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資料顯示,在明清時期的中國城市中,人口規模超過100萬的有3個,分別是北京、南京和蘇州,另外還有十個左右的區域性中心城市的人口規模在50至100萬之間。與之相比較,早期西方城市的人口規模要小得多。一直到14、15世紀,阿爾卑斯山脈以北的整個西歐地區,隻有巴黎、科隆和倫敦三座人口超過5萬的大城市。那些著名的工商業中心城市,如布魯塞爾、紐倫堡、盧貝克、斯特拉斯堡等,都不過隻有兩三萬人。


    市場化、工業化推動了現代城市規模的發展。公元1500年,倫敦的人口不過5萬,1600年人口增至20萬,1700年增至70萬,18—19世紀,倫敦人口突破百萬,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和貿易中心。1900年,倫敦的人口增加到200萬。20世紀60年代倫敦人口曾達到800多萬。


    進入20世紀,人類開始出現超過千萬人口的特大城市,1000萬是個什麽概念?要知道,秦統一六國後,全國的人口隻有2000萬。美國獨立戰爭時期,英國總人口是1100萬,美國隻有200萬。即便到了現在,世界上人口超過1000萬的國家也隻有80多個,超過5000萬的隻有30多個。1950年,全球僅有紐約和東京兩個人口超過1000萬的特大城市。1975年,上海加入特大城市的行列。2004年,特大城市的數量飆升到22個,世界最大城市東京人口已經達到3500萬。


    目前世界的趨勢是人口越來越集中化,除了個體城市的發展,城市正在進入“群時代”。在發達地區,原本是一些相鄰的城市交織在一起,彼此蔓延成一個整體。一個城市群其實就是一個更大的城市綜合體。比如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從波士頓到華盛頓,包括波士頓、紐約、費城、巴爾的摩、華盛頓等,人口6500萬,占美國總人口的20%。在中國的珠江三角洲,香港、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珠海、澳門等城市已經連接在一起,人口超過5000萬。


    未來,世界上大多數人將會住進世界主要的都市群中,而大陸內部的廣袤地區將變得更加人煙稀少。城市化就會引發城市病,比如交通堵塞、環境汙染等。但我們不能就此否定這種趨勢。因為在治理好的大城市群內部,資源更能被集約利用,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教育科研水平更高。城市是文明的根據地,人類從荒野走進農田,從農田走進城市,再從小城市移民到大都市群,這是人類進步必然要經過的過程,是人類社會結構變革中的一個重要線索。經過了城市化的洗禮之後,人類才能邁向更為輝煌的時代。


    神奇的力量


    關鍵詞:世界七大奇蹟、永動機、蒸汽機、能量守恆、工業革命


    人類古代有很多偉大的工程,如:埃及金字塔、巴比倫空中花園、希臘帕特農神廟、中國萬裏長城、古羅馬鬥獸場等。我小時候,有的科普書上說長城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其實是錯誤的。因為最早提出“世界七大奇蹟”說法的是前3世紀的旅行家昂蒂帕克,實際上隻包含了西亞、北非和地中海沿岸的七處宏偉的人造景觀,那已是那個時代作為一個西方人眼中的全部世界,而中國的長城距離他們太遠了。而且除了埃及金字塔依舊巍然屹立在沙漠中以外,其它六處都已經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這些被稱為世界奇蹟工程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都耗費了大量的勞動力和時間。比如胡夫金字塔建於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統治時期(約公元前2670年)。塔底周長920米,塔高米,占地萬平方米,相當於一座40層摩天大樓。塔身用230萬塊平均重約噸的石料堆砌而成,塔的總重量約為684萬噸,它就像一座幾乎實心的巨石。建造它耗用了10萬人,30 年的時間。


    這些奇蹟是人類偉大的見證。因為除了自身的體力,智慧的人類可以科學分工,驅動牲畜,運用數學、地質、氣象等知識,發明輪子、槓桿等工具。比如明代修建北京紫禁城,為了運輸所用的巨石,工匠們先在京西幾十公裏外的門頭溝的山中採集好石料,然後在通往城中的沿路鑿井,等到冬季滴水成冰的時候,從井中汲水潑出冰道,用兩萬多人、一千多頭騾子前拖後撬,花上一個月把那些巨石拖拽到城中。


    作為今人,我們驚嘆於古人的聰明才智。但作為古人,他們困惑於自身的力量,他們多麽希望像故事裏的神仙一樣擁有拔山之力、千裏之速。直到蒸汽機冒著白煙笨拙的拱開了神奇的大門……


    蒸汽機與能量守恆


    其實,世界上蒸汽機的鼻祖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古希臘數學家希羅(hero of alexandria)發明的汽轉球,它利用蒸汽噴出產生的反衝力,帶動球體旋轉。也許希羅先知已經看到了神奇力量的曙光,但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那個裝置隻不過被別人當作一個玩具而已。


    17世紀,英國的採礦業已發展到相當的規模,許多礦井都遇到了嚴重的積水問題。為了解決礦井的排水問題,當時一般靠轉動轆轤來排除積水,單靠人力、畜力已收到成本的限製,而現場又有豐富而廉價的煤作為燃料,現實的需要促使許多人致力於“以火力提水”的探索和試驗,所以早期的蒸汽機就是被用來從礦井抽水的。其實,早在1601 年,義大利物理學家包爾塔設計過一種利用蒸汽提水的機器,利用蒸汽對水麵的壓力和蒸汽冷凝產生的真空,把水從低水位通過 管子吸引上來。根據這種原理,17世紀末,薩弗裏製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實用的蒸汽提水機,它依靠蒸汽冷卻產生的真空吸力直接從井中汲水,但汲水深度不能超過六米。後來,紐可門及其助手發明了大氣式蒸汽機,它引人了*裝置,用一根連接杆驅動井中獨立的提水泵,這種蒸汽機在歐洲被迅速推廣,但氣缸加熱和冷卻過程中能量損耗嚴重、熱效率低。英國的儀器修理工詹姆斯?瓦特在修理紐可門機的基礎上,對蒸汽機做了重大改進,它將冷凝器與汽缸分離,發明曲軸和齒輪傳動以及離心調速器等,使蒸汽機的熱效率成倍提高,煤耗大大下降。瓦特的創造性工作使蒸汽機迅速地發展,並使原來隻能提水的機械,成為了可以普遍應用的蒸汽機。瓦特從1769年開始取得一係列專利,為紀念瓦特的貢獻,功率的單位名稱以其姓氏命名。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文明的種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吳彥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吳彥鵬並收藏文明的種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