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議和(2)
大明末年:我的快樂奮鬥史 作者:光陰的讚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崇禎15年3月初,京城
得到兩份奏折後,陳新甲突然有了好主意,即把消息泄露給“多爾袞”,讓他們擔心害怕,逼迫他們答應撤軍條件,這樣做還可以適當減少銀兩付出。
崇禎聽後,大喜!
崇禎認為:不管周鉉的話是真的,還是假的,也不管周鉉是否能夠真正在建虜腹地掀起波濤,隻要建虜真正撤兵就好,銀兩也是可以答應的。
於此情況下,那名大明官員再次被派出,他在晚間又見到了“多爾袞”;
可此時的“多爾袞”,已經躊躇滿誌,因為豪格的隊伍已經迴到了京郊。
合並後的隊伍合起來,一共有8萬餘人;其中,騎兵有接近2萬騎。這樣的實力,在如今的大明,任何陰謀詭計都當不住。
豪格對大明那可是“咬牙切齒”,特別是山東的那股大明騎兵,他前後搭進去1萬3千餘人,幾乎損失了他率領的入關兵力的四成;
“多爾袞”原本沒有多大的仇恨,但是這次“馳援京城行動”讓他損失了1萬多人,也讓他充滿了仇恨。
見麵後,豪格因為傷亡太大,與“多爾袞”爭辯膽氣也不足,兩人拋棄前嫌,決定對京城發動毀滅性的攻城行動,爭取早日拿下京城。
大明使者的到來讓“多爾袞”很不耐煩和瞧不起,如果不是看在訛詐的成分上,他根本不願意再見到這個大明使者。
可接下來大明使者的話讓“多爾袞”內心嚇一大跳,因為大明使者說大明將領已經率領1萬騎兵去了後金腹地,如果“多爾袞”不撤兵,那麽大明將領就會在後金呆著不走,四處搞破壞。
陳新甲原本教這名官員說,大明將領在後金腹地四處搶劫、殺人、放火、破壞。
可見到“多爾袞”後,這名官員不敢講得如此可怕,因為他擔心激怒了建虜頭領,讓自己丟掉了性命。
接下來,大明使者提出隻能給60萬兩銀子讓“多爾袞”退軍,這讓“多爾袞”很生氣,可他也不急。
在擔心和生氣中,“多爾袞”打了一頓大明使者,然後讓大明使者滾蛋。
大明使者的話讓“多爾袞”很是擔心,他認為這個消息可能是大明的欺騙。他原本想隱瞞這件事,為了他的野心,把京城打下來再說。
可是,他又擔心此事是真的,如果以後泄露出去,這將引發他與豪格、皇太極、以及所有所有滿清貴族之間的關係完全徹底惡化。
“多爾袞”內心很清楚:後金腹地騎兵數量很少,這次他三兄弟入關,再加上豪格阿巴泰入關,基本將後金的騎兵帶來了八成以上。
如果大明有1萬騎兵深入後金腹地,到處殺人放火搶劫,那還真的拿他們沒有辦法。對付遊動的大股騎兵,隻能用騎兵。
而“多爾袞”知道消息後,竟然隱瞞不報,更不派出騎兵救援,那豈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完全置後金皇帝、貴族和後金子民於不顧。
思考再三後,“多爾袞”很快叫來了豪格、阿濟格和多鐸,讓他們知道這件事。
聽到這個消息後,豪格首先是非常擔心,然後選擇了半信半疑;
阿濟格選擇了相信,因為他於2月22日在通州府武清縣附近聽說過這股大明騎兵;
當時,盡管最終沒有搜索到,但是先前追擊大明三股逃跑騎兵的二個後金都統告訴了他事情的全部經過;而且還反複說道,大明這股騎兵的數量非常多。
多鐸沒有參與2月21日的戰鬥,也不知道大明騎兵的狀況,他半信半疑,但是他想迴後金,畢竟出來都大半年了;同時,他也有點擔心這個消息。
看到眾人的神情,“多爾袞”覺得他的大計可能會受到影響。
於是,他幹脆又說出了大明使者派人過來“求和”,並隻要按照承諾撤出關外,可以拿到100萬兩銀子的消息。
“多爾袞”想以此來說明大明支撐不下去了,否則,大明不會派使者和“巨金”求和。
眾人商議半天,沒有結果。
3月1日,乾清宮
周鉉從山海關上奏的奏折也送達到了京城。
奏折上,周鉉在去遼東的路途上,援救了祖大弼總兵、周遇吉總兵和曹變蛟總兵。他們三位總兵在京郊一共殺敵4150名,建虜頭顱全部存放在山海關總兵馬科處。
戰鬥後,祖大弼總兵、周遇吉總兵和曹變蛟總兵合計隻剩餘2900騎,他們無力對付京郊的建虜騎兵,又想為皇上、朝廷分憂,還充滿了對建虜的仇恨,於是,三人決定加入周鉉的隊伍,一起去建虜腹地殺敵。
三人承諾到,即使是死,也要盡一切可能,也要讓建虜害怕,讓在京郊的建虜撤軍。
周鉉最後還提到,待順利完成任務後,再向崇禎皇帝捐銀20萬兩。
看到這封奏折,崇禎皇帝、文武百官再次燃起了熊熊希望!
都察院和少量官員想繼續抨擊或彈劾周鉉,但此時皇上和絕大多數大臣都很高興,他們也不敢頂風作案。畢竟,所有人的心情都不好,如今的主要問題是如何讓建虜撤兵,而不是周鉉。
得到兩份奏折後,陳新甲突然有了好主意,即把消息泄露給“多爾袞”,讓他們擔心害怕,逼迫他們答應撤軍條件,這樣做還可以適當減少銀兩付出。
崇禎聽後,大喜!
崇禎認為:不管周鉉的話是真的,還是假的,也不管周鉉是否能夠真正在建虜腹地掀起波濤,隻要建虜真正撤兵就好,銀兩也是可以答應的。
於此情況下,那名大明官員再次被派出,他在晚間又見到了“多爾袞”;
可此時的“多爾袞”,已經躊躇滿誌,因為豪格的隊伍已經迴到了京郊。
合並後的隊伍合起來,一共有8萬餘人;其中,騎兵有接近2萬騎。這樣的實力,在如今的大明,任何陰謀詭計都當不住。
豪格對大明那可是“咬牙切齒”,特別是山東的那股大明騎兵,他前後搭進去1萬3千餘人,幾乎損失了他率領的入關兵力的四成;
“多爾袞”原本沒有多大的仇恨,但是這次“馳援京城行動”讓他損失了1萬多人,也讓他充滿了仇恨。
見麵後,豪格因為傷亡太大,與“多爾袞”爭辯膽氣也不足,兩人拋棄前嫌,決定對京城發動毀滅性的攻城行動,爭取早日拿下京城。
大明使者的到來讓“多爾袞”很不耐煩和瞧不起,如果不是看在訛詐的成分上,他根本不願意再見到這個大明使者。
可接下來大明使者的話讓“多爾袞”內心嚇一大跳,因為大明使者說大明將領已經率領1萬騎兵去了後金腹地,如果“多爾袞”不撤兵,那麽大明將領就會在後金呆著不走,四處搞破壞。
陳新甲原本教這名官員說,大明將領在後金腹地四處搶劫、殺人、放火、破壞。
可見到“多爾袞”後,這名官員不敢講得如此可怕,因為他擔心激怒了建虜頭領,讓自己丟掉了性命。
接下來,大明使者提出隻能給60萬兩銀子讓“多爾袞”退軍,這讓“多爾袞”很生氣,可他也不急。
在擔心和生氣中,“多爾袞”打了一頓大明使者,然後讓大明使者滾蛋。
大明使者的話讓“多爾袞”很是擔心,他認為這個消息可能是大明的欺騙。他原本想隱瞞這件事,為了他的野心,把京城打下來再說。
可是,他又擔心此事是真的,如果以後泄露出去,這將引發他與豪格、皇太極、以及所有所有滿清貴族之間的關係完全徹底惡化。
“多爾袞”內心很清楚:後金腹地騎兵數量很少,這次他三兄弟入關,再加上豪格阿巴泰入關,基本將後金的騎兵帶來了八成以上。
如果大明有1萬騎兵深入後金腹地,到處殺人放火搶劫,那還真的拿他們沒有辦法。對付遊動的大股騎兵,隻能用騎兵。
而“多爾袞”知道消息後,竟然隱瞞不報,更不派出騎兵救援,那豈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完全置後金皇帝、貴族和後金子民於不顧。
思考再三後,“多爾袞”很快叫來了豪格、阿濟格和多鐸,讓他們知道這件事。
聽到這個消息後,豪格首先是非常擔心,然後選擇了半信半疑;
阿濟格選擇了相信,因為他於2月22日在通州府武清縣附近聽說過這股大明騎兵;
當時,盡管最終沒有搜索到,但是先前追擊大明三股逃跑騎兵的二個後金都統告訴了他事情的全部經過;而且還反複說道,大明這股騎兵的數量非常多。
多鐸沒有參與2月21日的戰鬥,也不知道大明騎兵的狀況,他半信半疑,但是他想迴後金,畢竟出來都大半年了;同時,他也有點擔心這個消息。
看到眾人的神情,“多爾袞”覺得他的大計可能會受到影響。
於是,他幹脆又說出了大明使者派人過來“求和”,並隻要按照承諾撤出關外,可以拿到100萬兩銀子的消息。
“多爾袞”想以此來說明大明支撐不下去了,否則,大明不會派使者和“巨金”求和。
眾人商議半天,沒有結果。
3月1日,乾清宮
周鉉從山海關上奏的奏折也送達到了京城。
奏折上,周鉉在去遼東的路途上,援救了祖大弼總兵、周遇吉總兵和曹變蛟總兵。他們三位總兵在京郊一共殺敵4150名,建虜頭顱全部存放在山海關總兵馬科處。
戰鬥後,祖大弼總兵、周遇吉總兵和曹變蛟總兵合計隻剩餘2900騎,他們無力對付京郊的建虜騎兵,又想為皇上、朝廷分憂,還充滿了對建虜的仇恨,於是,三人決定加入周鉉的隊伍,一起去建虜腹地殺敵。
三人承諾到,即使是死,也要盡一切可能,也要讓建虜害怕,讓在京郊的建虜撤軍。
周鉉最後還提到,待順利完成任務後,再向崇禎皇帝捐銀20萬兩。
看到這封奏折,崇禎皇帝、文武百官再次燃起了熊熊希望!
都察院和少量官員想繼續抨擊或彈劾周鉉,但此時皇上和絕大多數大臣都很高興,他們也不敢頂風作案。畢竟,所有人的心情都不好,如今的主要問題是如何讓建虜撤兵,而不是周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