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鄉、大隊,這就是一個簡單的基層三級管理架構。
在滿清治下,縣官便是最基層的官員。
再往下也有裏長、保長這些基層管理人員。
但是縣裏麵對這些裏長並不實行直接管理。
裏長、保長通常都是由當地的士紳大戶兼任。這些人承包了地方上的稅收。
大戶掌握了收稅的權力,天然會將這些稅從自己的頭上轉嫁給百姓,這就是導致一個結果,那就是增加了百姓的負擔。
然後這些人再通過向無地的百姓發放高利貸,以達到兼並他們土地的目的,最終讓這些自耕農破產。
而華族的製度彌補了一些漏洞。
鄉鎮公所的官員也是華族的正式官員。他們對各個生產大隊有直接的管理權力。
他們通過委任生產隊長,將這種權力延伸下去。
另外華族恢複實物稅收,農民隻要等收獲之後,從收獲的糧食中取出一定的比例上交到鎮公所的糧倉中便可以了。
華族官府在每個鄉鎮公所建立糧倉,管理稅糧和地方上的救災糧食。
這也讓農村地區增強了抗災害的能力。
曾國藩還發現了一點。那就是華族的正式官員資格放低了下限。
通俗來說就是擴大了編製的範圍。
鄉鎮公所的官員成為了最低級別的官員,要是在滿清時期,這些位置頂多是由普通的吏員擔任。
而吏員是沒有什麽上升空間的。
華族的官僚體係給了這些人上升的空間。因此同樣的人,他們所掌握的知識沒有任何的改變。
但是這些人做事效率和行為作風卻有了極大的改善。
在任何時代,中下層的人失去上升空間都會產生災難後果。
黃巢、洪秀全都是落第的秀才。他們肯定是有真才實學的,要是能夠通過正常渠道成為國家的精英階層。
那麽黃巢可能會幫沒落的大唐解決掉藩鎮割據的問題。洪秀全也許會幫滿清開啟洋務運動。
正是因為這些人無法走上正常上升的渠道,他們才會走向另外一個極端,那就是打破既有的權力體係。
在俘虜營,曾國藩在理論上認識了華族。在老家的這段時間,他又從實踐方麵,深入了解了華族的基層管理模式。
通過直接管理,讓普通百姓免遭過多的不必要的盤剝。資源能夠更多的集中到國家的手中。
以前的百姓受到的剝削非常重,但是最後真正到國家手中的才有多少呢?
曆朝曆代都存在這樣的問題。想想當年的大明,偌大的國家,一個富裕到南方產生資本主義萌芽的國家,一年的貨幣稅收僅僅是幾百萬兩白銀。
還不如一個海商一年的流水。
就在曾國藩在家中閑來無事研究華族基層管理架構的時候。
上麵來人了。
來的人是他的曾經的幕僚李元度。
李元度三十幾歲,儀表堂堂,做人正派,喜歡研究學問,身上有很濃的書卷氣。
他與汪士鐸不同。在政治上,李元度主張輕徭薄賦,治理貪腐,與民生息。
他認為隻要百姓生活安定富裕了,國家自然會強大,也不會再出現匪亂。
他認為混亂的源泉在於官府的壓迫與剝削。
而汪士鐸則認為百姓是混亂之源,隻要減少人口便可以讓國家恢複安定。
汪士鐸這樣的人,華族也不敢用,因此在俘虜曾國藩之後就將其給放了。
這些人也就隻會動動嘴皮子,還沒有到犯罪的程度。
更何況,學術上有一些這樣極端特別的聲音,也不一定是件壞事情。
李元度則進入了華族的政府部門。他本就是湖南人。不過被安排到湘西沅州府做行政公署的副總長。
這次他是接受湖南行政總署的臨時指派來陪同曾國藩北上。
曾國藩實在想不到,自己這個時候被叫進京幹什麽。
他知道華族占領了京城,也早就預想到了這一天。
至於胡林翼,他早就已經是華族的人,也一直在等著去見董良。
左季高就不止一次讓他趕緊去找元首拜碼頭。
幾人一到京城就被安排進了原本的鴻臚寺。
這相當於滿清的國賓館了。現在是華族的北平招待所。
到了北平招待所,幾人才見到對方。
李鴻章本來就在京城,曾國藩是他的老師。
當年李鴻章科舉不利,他的父親將其推薦給自己的好友曾國藩。
李鴻章便跟隨在曾國藩的身邊學習,還曾經在湘軍做了一段時間的幕僚。
李鴻章一看麵前的全都是前輩,至少也是封疆大吏,一時間有些尷尬。
人家都是曾經的封疆大吏,被召集過來也就算了,自己算個嘛呀?
幾人甚至不敢坐在一起談這個事情,也不知道是不是犯忌諱的。
好在這樣戰戰兢兢的時間不長,人到齊之後,他們就被安排進了恭王府。
曾國藩、胡林翼和李鴻章都來過恭王府,這是整個京城最大的一座府邸。
和珅和慶親王都曾住在這裏。鹹豐繼位之後,也許是出於對弟弟的愧疚,將這座府邸賞賜給了恭親王。
曾經這裏也是京城貴人們趨之若鶩的地方。
什刹海上的畫舫據說四品以下的官員連入場的資格都沒有。
老謀深算的曾國藩心裏已經有了猜測。
不是他自負,坐在這間大殿中的人都算是漢官中的精英,包括他自己。
將這麽多的精英召集到一起來,董良的目的還不明顯嗎?
現在他心中倒是對董良這個人產生了好奇。
這些人中隻有駱秉章在投降之後到福州見過董良。
其他人都是一次都沒有見過董良。
幾人在銀安殿中落座,沒有人交頭接耳,偶爾會有眼神的交流。
嚴格來說這些人都算是湘軍一係,至少都與湘軍有一些聯係。
滿清中後期,湖南的實學之風在嶽麓書院的帶動下最為濃重。
這讓湖南出來的讀書人在能力上遠遠超過了其他地方的人。
董良沒有讓眾人等多久,他是一個時間觀念很重的人。
在堂下的眾人到齊之後,董良就立馬過來。
還是傅善祥跟在他的身後。董良最近在物色一個新的侍從室主任,不過還沒有合適的人選。
他上次在南洋的時候答應了傅善祥,讓她專心寫書。為此董良專門成立了元首府理論研究室。
準備一找到新的侍從主任就將傅善祥從繁瑣的政務中解脫出來。
見到董良過來,幾人都站了起來。
現在大清已經滅亡了,這些人也沒什麽好再矯情的,該有的禮數不能落下。
“諸位都坐下吧。”董良一直都是這樣幹脆利索,對人客客氣氣。
他坐在了上首,麵向眾人。
董良不喜歡銀安殿的這種配置,他的作位高出眾人,眼前又沒有什麽遮擋,這讓董良坐在那裏有些拘謹。
迴頭一定要將這裏改成圓桌會議室。
董良開門見山地說道:“諸位是前朝舊臣中能力最為出眾的,今天叫諸位過來,是想要給眾人的肩膀上加上一些擔子。”
果然,曾國藩、李鴻章等人露出了了然的神色。
不過他們還是站出來客氣一下。
“我等願為華族效力。”
“好……”董良抬手讓這些人坐下。
“有幾件事情跟幾位諮詢一下。第一件事情,是黃河。這幾年戰亂,黃河幾乎沒有得到任何的修繕,我們華族缺乏了解黃河的人才,諸位在朝為官多年,應該知道一些相關的信息。我覺得今年黃河很可能會決口,諸位有什麽建議。”
董良一上來就找眾人問策,這讓眾人有些措手不及。
曾國藩還在那裏給董良相麵呢。
他萬萬沒想到,董良真的跟照片上那樣年輕。
原本還以為那掛在各級官府大堂上的照片是用春秋筆法畫出來的呢。
這是慣例,要不流傳下來的皇帝畫像哪個不是帥哥啊。
不過他剛剛才看了一眼,便被董良打斷了。
這幾個人從沒有見過說話這樣簡單直接的上位者。
“張公,你在山東呆了兩年,應該對黃河有所了解。”
張亮基猛地抬頭,董良竟然先點了他的名字。
在座的幾人中,曾國藩的名氣可是比自己大多了,元首要問也應該先問曾國藩啊。
“迴元首,在下不擅長治水,但是這些年幾乎年年水災,元首的擔心確實可能會出現。今年春汛,黃河的水量並不大。泥沙的淤積將更加嚴重,等到夏汛,似有可能發生大決口,決口地點最有可能發生在河南東部。如果決口,山東西部、河南東部以及直隸,哦不,河北南部都將受到水災影響。”
張亮基還不習慣河北這個稱唿。
不過河北這個稱唿並不奇怪,乃是古稱,比直隸更加正統。
“現在組止修複堤壩可還來得及?”董良又問道。
董良雖然在與張亮基對話,但是其他幾人也都在全神貫注地聽著。
從這位年輕的元首陛下問話的語氣可以聽出他是那種聽得進勸的人。
至少不是那種剛愎自用之人。
“呃,元首,現在已經是六月初了,曆年的決口都發生在六七月份。”
六七月份正是北方雨水最集中的季節。
“那就是來不及了,唯一的辦法就是將人給撤走。”
“這是否可行?”董良依然在問張亮基。
“這……”
張亮基思考了一下說道:“元首,道光二十五年的時候曾經有一次大決口,是在怡鳳廳。當時河南境內黃河段水位驟然升高一丈以上。當年七月十六再次驟降大雨,水位升高,兩岸普律漫灘,一望無際,間多堤水相平之處。到十八日己危機四伏,除臨時修堤已無計可施。十九日,驚濤駭浪終於衝垮了這段堤段,二十日,全河奪溜。黃河決口後,黃河水從撕破的堤口中直衝而下,肆虐異常、幹裏平疇,頓成汪洋……”
張亮基到了山東之後專門補過治理黃河的課,因此對曆次水災的情況倒背如流。
“那次大水中受災的有東明、荷澤、郵城、郛城、巨野、金鄉、範縣、壽張等,大清河沿河的東平、平陰、東阿、長清、齊河、曆城、濟陽、惠民、蒲台、濱州、利津等縣亦被淹及,”
“采臣先生。”
董良連稱唿都改了,這個張亮基確實有能力。剛才他說不擅長治水,顯然是在謙虛。
“我這裏有一個大計劃。地圖拿來。”董良跟傅善祥吩咐道。
不一會兒,便有工作人員搬來一張貼著北方各省輿圖的屏風。.
dengbidmxswqqxswyifan</p>
shuyueepzwqqwxwxsguan</p>
xs007zhuikereadw23zw</p>
在滿清治下,縣官便是最基層的官員。
再往下也有裏長、保長這些基層管理人員。
但是縣裏麵對這些裏長並不實行直接管理。
裏長、保長通常都是由當地的士紳大戶兼任。這些人承包了地方上的稅收。
大戶掌握了收稅的權力,天然會將這些稅從自己的頭上轉嫁給百姓,這就是導致一個結果,那就是增加了百姓的負擔。
然後這些人再通過向無地的百姓發放高利貸,以達到兼並他們土地的目的,最終讓這些自耕農破產。
而華族的製度彌補了一些漏洞。
鄉鎮公所的官員也是華族的正式官員。他們對各個生產大隊有直接的管理權力。
他們通過委任生產隊長,將這種權力延伸下去。
另外華族恢複實物稅收,農民隻要等收獲之後,從收獲的糧食中取出一定的比例上交到鎮公所的糧倉中便可以了。
華族官府在每個鄉鎮公所建立糧倉,管理稅糧和地方上的救災糧食。
這也讓農村地區增強了抗災害的能力。
曾國藩還發現了一點。那就是華族的正式官員資格放低了下限。
通俗來說就是擴大了編製的範圍。
鄉鎮公所的官員成為了最低級別的官員,要是在滿清時期,這些位置頂多是由普通的吏員擔任。
而吏員是沒有什麽上升空間的。
華族的官僚體係給了這些人上升的空間。因此同樣的人,他們所掌握的知識沒有任何的改變。
但是這些人做事效率和行為作風卻有了極大的改善。
在任何時代,中下層的人失去上升空間都會產生災難後果。
黃巢、洪秀全都是落第的秀才。他們肯定是有真才實學的,要是能夠通過正常渠道成為國家的精英階層。
那麽黃巢可能會幫沒落的大唐解決掉藩鎮割據的問題。洪秀全也許會幫滿清開啟洋務運動。
正是因為這些人無法走上正常上升的渠道,他們才會走向另外一個極端,那就是打破既有的權力體係。
在俘虜營,曾國藩在理論上認識了華族。在老家的這段時間,他又從實踐方麵,深入了解了華族的基層管理模式。
通過直接管理,讓普通百姓免遭過多的不必要的盤剝。資源能夠更多的集中到國家的手中。
以前的百姓受到的剝削非常重,但是最後真正到國家手中的才有多少呢?
曆朝曆代都存在這樣的問題。想想當年的大明,偌大的國家,一個富裕到南方產生資本主義萌芽的國家,一年的貨幣稅收僅僅是幾百萬兩白銀。
還不如一個海商一年的流水。
就在曾國藩在家中閑來無事研究華族基層管理架構的時候。
上麵來人了。
來的人是他的曾經的幕僚李元度。
李元度三十幾歲,儀表堂堂,做人正派,喜歡研究學問,身上有很濃的書卷氣。
他與汪士鐸不同。在政治上,李元度主張輕徭薄賦,治理貪腐,與民生息。
他認為隻要百姓生活安定富裕了,國家自然會強大,也不會再出現匪亂。
他認為混亂的源泉在於官府的壓迫與剝削。
而汪士鐸則認為百姓是混亂之源,隻要減少人口便可以讓國家恢複安定。
汪士鐸這樣的人,華族也不敢用,因此在俘虜曾國藩之後就將其給放了。
這些人也就隻會動動嘴皮子,還沒有到犯罪的程度。
更何況,學術上有一些這樣極端特別的聲音,也不一定是件壞事情。
李元度則進入了華族的政府部門。他本就是湖南人。不過被安排到湘西沅州府做行政公署的副總長。
這次他是接受湖南行政總署的臨時指派來陪同曾國藩北上。
曾國藩實在想不到,自己這個時候被叫進京幹什麽。
他知道華族占領了京城,也早就預想到了這一天。
至於胡林翼,他早就已經是華族的人,也一直在等著去見董良。
左季高就不止一次讓他趕緊去找元首拜碼頭。
幾人一到京城就被安排進了原本的鴻臚寺。
這相當於滿清的國賓館了。現在是華族的北平招待所。
到了北平招待所,幾人才見到對方。
李鴻章本來就在京城,曾國藩是他的老師。
當年李鴻章科舉不利,他的父親將其推薦給自己的好友曾國藩。
李鴻章便跟隨在曾國藩的身邊學習,還曾經在湘軍做了一段時間的幕僚。
李鴻章一看麵前的全都是前輩,至少也是封疆大吏,一時間有些尷尬。
人家都是曾經的封疆大吏,被召集過來也就算了,自己算個嘛呀?
幾人甚至不敢坐在一起談這個事情,也不知道是不是犯忌諱的。
好在這樣戰戰兢兢的時間不長,人到齊之後,他們就被安排進了恭王府。
曾國藩、胡林翼和李鴻章都來過恭王府,這是整個京城最大的一座府邸。
和珅和慶親王都曾住在這裏。鹹豐繼位之後,也許是出於對弟弟的愧疚,將這座府邸賞賜給了恭親王。
曾經這裏也是京城貴人們趨之若鶩的地方。
什刹海上的畫舫據說四品以下的官員連入場的資格都沒有。
老謀深算的曾國藩心裏已經有了猜測。
不是他自負,坐在這間大殿中的人都算是漢官中的精英,包括他自己。
將這麽多的精英召集到一起來,董良的目的還不明顯嗎?
現在他心中倒是對董良這個人產生了好奇。
這些人中隻有駱秉章在投降之後到福州見過董良。
其他人都是一次都沒有見過董良。
幾人在銀安殿中落座,沒有人交頭接耳,偶爾會有眼神的交流。
嚴格來說這些人都算是湘軍一係,至少都與湘軍有一些聯係。
滿清中後期,湖南的實學之風在嶽麓書院的帶動下最為濃重。
這讓湖南出來的讀書人在能力上遠遠超過了其他地方的人。
董良沒有讓眾人等多久,他是一個時間觀念很重的人。
在堂下的眾人到齊之後,董良就立馬過來。
還是傅善祥跟在他的身後。董良最近在物色一個新的侍從室主任,不過還沒有合適的人選。
他上次在南洋的時候答應了傅善祥,讓她專心寫書。為此董良專門成立了元首府理論研究室。
準備一找到新的侍從主任就將傅善祥從繁瑣的政務中解脫出來。
見到董良過來,幾人都站了起來。
現在大清已經滅亡了,這些人也沒什麽好再矯情的,該有的禮數不能落下。
“諸位都坐下吧。”董良一直都是這樣幹脆利索,對人客客氣氣。
他坐在了上首,麵向眾人。
董良不喜歡銀安殿的這種配置,他的作位高出眾人,眼前又沒有什麽遮擋,這讓董良坐在那裏有些拘謹。
迴頭一定要將這裏改成圓桌會議室。
董良開門見山地說道:“諸位是前朝舊臣中能力最為出眾的,今天叫諸位過來,是想要給眾人的肩膀上加上一些擔子。”
果然,曾國藩、李鴻章等人露出了了然的神色。
不過他們還是站出來客氣一下。
“我等願為華族效力。”
“好……”董良抬手讓這些人坐下。
“有幾件事情跟幾位諮詢一下。第一件事情,是黃河。這幾年戰亂,黃河幾乎沒有得到任何的修繕,我們華族缺乏了解黃河的人才,諸位在朝為官多年,應該知道一些相關的信息。我覺得今年黃河很可能會決口,諸位有什麽建議。”
董良一上來就找眾人問策,這讓眾人有些措手不及。
曾國藩還在那裏給董良相麵呢。
他萬萬沒想到,董良真的跟照片上那樣年輕。
原本還以為那掛在各級官府大堂上的照片是用春秋筆法畫出來的呢。
這是慣例,要不流傳下來的皇帝畫像哪個不是帥哥啊。
不過他剛剛才看了一眼,便被董良打斷了。
這幾個人從沒有見過說話這樣簡單直接的上位者。
“張公,你在山東呆了兩年,應該對黃河有所了解。”
張亮基猛地抬頭,董良竟然先點了他的名字。
在座的幾人中,曾國藩的名氣可是比自己大多了,元首要問也應該先問曾國藩啊。
“迴元首,在下不擅長治水,但是這些年幾乎年年水災,元首的擔心確實可能會出現。今年春汛,黃河的水量並不大。泥沙的淤積將更加嚴重,等到夏汛,似有可能發生大決口,決口地點最有可能發生在河南東部。如果決口,山東西部、河南東部以及直隸,哦不,河北南部都將受到水災影響。”
張亮基還不習慣河北這個稱唿。
不過河北這個稱唿並不奇怪,乃是古稱,比直隸更加正統。
“現在組止修複堤壩可還來得及?”董良又問道。
董良雖然在與張亮基對話,但是其他幾人也都在全神貫注地聽著。
從這位年輕的元首陛下問話的語氣可以聽出他是那種聽得進勸的人。
至少不是那種剛愎自用之人。
“呃,元首,現在已經是六月初了,曆年的決口都發生在六七月份。”
六七月份正是北方雨水最集中的季節。
“那就是來不及了,唯一的辦法就是將人給撤走。”
“這是否可行?”董良依然在問張亮基。
“這……”
張亮基思考了一下說道:“元首,道光二十五年的時候曾經有一次大決口,是在怡鳳廳。當時河南境內黃河段水位驟然升高一丈以上。當年七月十六再次驟降大雨,水位升高,兩岸普律漫灘,一望無際,間多堤水相平之處。到十八日己危機四伏,除臨時修堤已無計可施。十九日,驚濤駭浪終於衝垮了這段堤段,二十日,全河奪溜。黃河決口後,黃河水從撕破的堤口中直衝而下,肆虐異常、幹裏平疇,頓成汪洋……”
張亮基到了山東之後專門補過治理黃河的課,因此對曆次水災的情況倒背如流。
“那次大水中受災的有東明、荷澤、郵城、郛城、巨野、金鄉、範縣、壽張等,大清河沿河的東平、平陰、東阿、長清、齊河、曆城、濟陽、惠民、蒲台、濱州、利津等縣亦被淹及,”
“采臣先生。”
董良連稱唿都改了,這個張亮基確實有能力。剛才他說不擅長治水,顯然是在謙虛。
“我這裏有一個大計劃。地圖拿來。”董良跟傅善祥吩咐道。
不一會兒,便有工作人員搬來一張貼著北方各省輿圖的屏風。.
dengbidmxswqqxswyifan</p>
shuyueepzwqqwxwxsguan</p>
xs007zhuikereadw23zw</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