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雲樓,夫子廟內最高的建築之一。


    站在樓頂正好可以將廟宇和孔子雕像前的景象收入眼中,可以清楚地看見雕像前分列兩旁的翰林和儒生。


    朱元璋向四周眺望,除了孔子雕像周圍的辯論之地,其他地方都聚集了不少讀書人,翹首以盼辯論的內容。


    他撫撫自己的胡須道,“誰說讀書人不喜歡湊熱鬧,這不都來了?咱看看著,比廟會的時候還要熱鬧幾分。”


    一旁的朱標隻是笑著解釋,“父皇,若隻是翰林和山東儒生的辯論,倒也不至於聚集這麽多人。


    底下的士子們還是想要親眼見識亞聖出場,好奇他和五弟會辯論什麽內容。”


    李謙等翰林多是以南方人士居多,和北方儒生的較量,在很多人看來頗有南北文運之爭的意思。


    “皇爺爺,怎麽沒看見五叔啊!”,朱雄煐趴在欄杆上,睜大了眼睛找尋著朱橚的身影。


    可看來看去,就隻有李謙等穿著士子服飾的翰林。朱橚的皇子服飾應該很顯眼,一眼就能認出來。


    “應該快來了吧。”,朱標稍有點疑惑,為何朱橚不和翰林站在一起。


    “他不是比咱離宮還早嗎?怪了,這小子總不是怕了吧?”,朱元璋為了今日的辯論還特意給翰林多放了一天假,自己則是帶著朱標和朱雄煐早早地等在青雲樓上。


    “父皇,五弟應該不至於怯戰吧。據說辯論分為兩場,一場五個翰林輪番上陣,二場才是他和亞聖辯論。


    說不定五弟還在準備,第二場的時候才會出來。”,朱標稍有點遲疑了,可他隻能等著。


    青雲樓下,不時地有機靈之人跑過來,想要登樓以觀看辯論現場。雖然辯論內容會源源不斷從裏麵傳出,可總沒有親眼看著真實。


    “散開!”


    可他們無一例外都被門口的禁衛所阻攔,隻能灰溜溜地離開。


    倒是散班過來的李善長等朝臣,猜出裏樓裏是什麽人,通報之後得以進去觀看辯論現場。隨後有不少過來的大臣,照模學樣地進去。


    孔子雕像之前。


    第一場辯論的第一輪辯論,剛開始就達到了白熱化。


    “聖人無錯?非也,聖人偶爾不慎。”


    出戰的翰林舉出《大學》中,朱熹對某個句子的注釋,明明白白地告訴對方,朱熹標注有問題!


    山東儒生立刻反駁,“親民,改為新民,何錯?新者,自我更新者,乃自新之民。使民更新,教民向善。孔傳曰,居順天命,為民日新之教。”


    孔傳乃南宋右朝議大夫,孔子第四十六代孫,此處用的是《尚書·周書·康誥》:弘王道,安殷民,亦所以惟助王者,居順天命,為民日新之教。


    出戰的翰林隻是自信地搖搖頭,“非也,新者雖不至於謬誤,可含義卻差了許多。


    先生曾教導過在下,此親者,乃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更是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


    正如孟子所雲,親者乃是仁之,教化百姓有君臣之義、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親者,教化、養育之含義缺一不可,如此看來朱聖之新者,含義便覺偏了。”


    此言出口,對戰的儒生便啞口無言了,並非是他無法應對。而是他從來不會以聖人出錯來思考,隻覺得自己思考地不夠深入,不理解聖人的意思。


    這番話很快傳出廟宇之外,讓所有的讀書人陷入了短暫的寂靜,隨後就是沸騰不已。


    聖人也會出錯?


    在很多讀書人的心中,何嚐不是和那個儒生一樣的想法。聖人是不會錯的,若是含義模糊,定然是自己理解的不夠透徹。


    今日翰林舉出朱橚教導他們的例子,明明白白地告訴夫子廟的所有人,聖人也是會出錯的!


    聖人的標注不說錯漏,總歸是不合理的!


    消息一路傳到青雲樓,頂樓的朱元璋隻是高興地拍拍欄杆,“好!說得好!聖人也是人,憑什麽不會出錯?”


    朱元璋立朝之初聽從文臣的建議,禮待曲阜孔家和江西朱守齋。可對方卻隻是應付了事,讓朱元璋很是不滿。


    身為皇帝的他,總是不願意自己的頭頂多個什麽亞聖聖人的存在壓著的。


    “父皇,這麽多年並非沒有人質疑聖人,可從沒有一個像今日這樣,在如此正式的場合質疑。”,朱標聽完頓覺得朱橚解釋地更好一點,親民的含義更全一些。


    “咱這個皇帝都會偶爾犯錯,聖人也是人,肯定是一樣的。”,朱元璋擺擺手,更期待接下來的辯論。


    第一輪就如此精彩了,可以想象當朱守齋這個亞聖出場辯論後,內容該多麽精彩絕倫!


    孔子雕像之前,山東儒生做了些抵抗,可還是讓翰林輕鬆取得了第一場的勝利。


    士氣正盛的翰林們,立刻派出了第二輪辯論的人。


    “至善隻求諸心,恐於天下之事事理不能盡也。”


    世間萬物有萬物的道理,若隻是在心中去追求至善的境界,恐怕是不夠的,不能探究得完。


    第二輪山東儒生抓住心學的漏洞,開始猛攻!


    翰林的應對也十分地巧妙,拿出了第一輪辯論的論據,“事君之忠、事父之孝、交友之信、治民之仁。雖不能一言解釋之,可皆是出此心,皆是天理,何能求得一原因?”


    他的迴應是對君王的效忠、對父親的孝心、對朋友的信用等,都是發自內心的,是天地間自然的道理。


    不需要尋求效忠君父的理由,不需要尋求對朋友信用的理由,憑著本心盡忠盡孝盡信就是。


    應戰的山東儒生,心中準備的萬千道理忽然說不出來了,張張嘴欲言又止。


    他總不能說非要去尋求一個盡忠盡孝的理由,才能去效忠君王和孝順父親。若是反駁了翰林的言語,那他就是不忠不孝之輩!


    “非也。”,學富五車的他還是側麵反駁,可多少顯得有點無力,因為他不敢觸碰忠孝這樣敏感的論據。


    第二輪辯論,依舊是心學的翰林一方獲勝。


    短暫休息一盞茶後,下一輪辯論開始了,山東儒生上前接招。


    就在他有點招架不住的時候,朱守齋忽然在後麵提點了一句,恍然大悟的儒生立刻反擊。


    在亞聖提點後,之後的儒生如有神助,接連贏下了第三輪和第四輪辯論,將連勝的翰林打地節節敗退!


    形勢急轉直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朱家小聖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自旋粒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自旋粒子並收藏朱家小聖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