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李謙將一份寫滿名字的單子交給了朱橚,“周王殿下,彈劾您的大臣就是這些了。”


    朱橚接過來一看,都城的六部、各寺、院等衙署一個都沒少,或多或少都有彈劾他的。


    “辛苦你了。”,他看著上道的李謙,心中很是滿意。如果讓朱橚自己整理這份名單,會很繁瑣。


    “學生該應該做的。”遲疑了幾分,李謙又說起了另外的事情,“周王殿下,有件事情學生不知道該不該說。”


    對於學生這個稱唿,朱橚沒有計較,“什麽事情?但說無妨。”,現在的他怎麽看李謙都覺得順眼。


    李謙聞言將朱橚請到了一旁的政事房內,奉茶看座後才緩緩說道,“周王殿下,最近心學在翰林院和朝廷的各處衙署已經傳開了,有人接受有人反對。


    這些實屬正常,可有一批人舉著程朱理學的大旗,說吾等都是離經叛道之學問,算不得儒學。”


    朱橚有點莫名其妙,“學問不就像書一樣,不喜歡不看就是了,總不能因為自己不喜歡就讓所有人都不看吧。”


    李謙長歎一口氣,“話雖如此,可如今都城的士子是議論紛紛,都在討論您的心學,甚至還傳到了山東那邊。


    有不少以程朱理學為圭臬的儒生,到處攻擊您的學問,什麽樣的話都出來了,是否要做些迴應?”


    朱橚擺擺手慵懶地說道,“不管他們!別人怎麽看無關緊要,想說就由他們說去,估計過陣子就消停了。


    你們喜歡看這些東西,待會兒我讓興安把後續部分給你們送來。”


    他不是文人士子自然也就不在乎所謂的名聲,現如今傳播甚廣的心學,不過是他隨手而寫。朱橚也沒當迴事,看李謙幫忙了就當送點好處。


    “是,先生。”,然而在李謙的眼中,朱橚的的不以為然就變成了對程朱理學的不在意和俯視。


    “好了,你接著忙吧,我先走了。”,覺得在此地無事的朱橚,就打算提前散班了。


    “先生慢走。”


    朱橚離開後,不少翰林都圍聚在李謙身邊,“先生怎麽說?要不要對那批人狠狠地反擊!”


    在場翰林眼中,他們才是走在正途的少數人,攻擊心學的人都是固步自封、頑固之腐儒,不肯接受新的東西。


    李謙看看周圍的翰林,隻是淡淡地說道,“一群跳梁小醜罷了,先生從未將他們看在眼中。”


    此言一出,眾人紛紛讚同不已,“不錯,周王對標的豈是所謂的儒生,而是孔聖朱聖!”


    從心學中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之後,不少像李謙一樣的翰林,就將朱橚快要擺到和朱熹一樣的高度。


    然有人搖搖頭說道,“還有,先生不把這群人看在眼裏再正常不過,可我們身為弟子總不能放任他們敗壞先生名聲。”


    這番話出口,在場的十來個翰林紛紛響應,“說得好,我們身為學生弟子,又豈能看著這群腐儒往先生身上潑髒水。”


    李謙看著周圍的人,鄭重地說道,“先生已經答應我們,待會兒將心學的後續送過來。吾等好好研習一番,就用上麵的東西來反駁他們!


    好讓他們知道,程朱理學已經是百年前的舊學問,心學才是當今的新學問!”


    打定主意後,眾人紛紛行動了起來。


    而朱橚被拿走了出宮的令牌,許久不離開皇宮,自然對此事一無所知。


    直到一個月後,李謙等人的行為傳到了山東,傳到了曲阜等地,引起了當地士子的一片嘩然。


    ……


    文華殿,朱元璋手裏拿著一份奏折,他看了一遍又一遍。


    “標兒,你覺得這個通政使司如何?”


    想起楊憲這段時日的匯報,朱標點點頭說道:“父皇,若不是您將楊憲安排到中書省,兒臣竟然不知道他們藏匿這麽多的奏折!


    若設置通政使司掌受內外奏章、敷奏、封駁之事,可更好的傳達聖意,政令更加下達。”


    朱元璋斟酌道,“中書省十年來做了不少事情,可他們手中的權力是大了一些,不可掉以輕心啊。


    通政使的職位不能太低,暫設為三品吧,左右通政兩個,四品。這些官職的人選,標兒心中可有數?”


    朱標聞言在腦海中尋找著人選,“父皇,曾秉正如何?”


    “曾秉正?”,朱元璋想著這個人選,“不錯,他是南昌人,為人算是當得起他名字的秉正二字。”


    “至於左右通政,左通政劉仁可。兒臣還建議父皇暫且先用他們,右通政可後續視情況甄選。”


    對於大臣的任命朱標越發的嫻熟,立刻就能想到合適的人擔任合適的官職,這讓朱元璋頗為滿意。


    三四月以來出自朱標的政令,幾乎沒有錯漏。


    “暫時就這樣吧,讓翰林院去擬旨。標兒你親自去找曾秉正,和他言說此官職的利害,讓他心中有數。”


    “兒臣明白。”


    兩人很快又說到了恩科北場,所謂恩科就是恩賜的科舉,體現朱元璋的聖恩。


    “父皇,兒臣觀楊憲此人的手段有點不凡,可以說雷厲風行,更有點狠辣。”


    朱元璋隻是一笑,“標兒,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楊憲的手段是直接了點,可正好用來對付庸碌混日子的大臣。”


    “兒臣。”,朱標欲言又止,還是略過這個話題,“如今都城中已然有四百六十多名北地考生,應該還會繼續增加。”


    朱元璋有點驚奇,“快五百人了,這麽多?往年科舉總人數也就這麽多吧。”


    朱標也奉承了兩句,“北地學子深感父皇聖恩,所以踴躍赴京參加科舉,可見北地士子沐浴皇恩之下,無不感激。”


    對方聽了隻是擺擺手,“標兒啊,這些話外人說說就是了,用不著奉承咱。不過是他們覺得今年招錄的進士多些,自己多些機會高中。”


    “父皇說的是。”,朱標繼續說道,“不過考生雖多,山東一地的那些有名的俊才卻未曾赴京。”


    “說不定,他們還在路上?”


    “父皇,還有十日就恩科北場了,兒臣認為這些人若有心,應該早就到了。”


    朱元璋皺皺眉頭,若是一兩個無心科舉的俊才也就罷了。可要是一大批小有名氣的山東俊才不參與科舉,此次科舉就不算完全成功。


    就在兩人思考解決之法的時候,一個消息傳了過來。


    當代亞聖朱守齋帶著一群大儒和年輕俊才赴京!


    一時間,都城所有士子學子的目光,都被亞聖所吸引。


    確認消息後數量眾多的年輕學子,朝聖般將朱守齋下榻客棧圍得水泄不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朱家小聖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自旋粒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自旋粒子並收藏朱家小聖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