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的鐵運出去了,銀子帶迴來了,就剩迴府衙複命一件事。
鍾鳴岐如釋重負,鄧知府渡過了難關,或者說平陽府緩過了一口氣。
鄧兆恆殫精竭慮治理平陽,且大多數官吏滿兩個任期都未動,足見朝廷對他的特殊看待。
鍾鳴岐覺得跟著鄧知府,為平陽府好好幹幾件大事,也不枉為官一迴。
他和夫人育有兩女一子,除了俸祿和出官差補的夥食銀,無人給他送過一壇酒。
曾與夫人笑談,“歸休之後,迴應天府,我教三、五孩童,夫人陪我書聲朗朗裏度日如何?”
夫人笑對,“以老爺學問,當是個書院裏的好先生。”
鍾鳴岐笑著搖頭,“時下書院亦非夫人言中書院,算是半個官場,隻有教孩童才算完全歸休。”
鍾鳴岐的淡泊勤懇、鍾夫人的溫柔賢良,鄧兆恆隻偶爾見了一、兩迴便記住了。
他想提攜鍾鳴岐,但此人有些過於坦率,所謂君子坦蕩蕩,是王公貴族家的說法,在官場行不通。
莫耀祖能得官家補銀四百多兩,張德柱二百多兩,都是二人從未有過的一筆財,也是心情舒暢。
路上,三人三匹馬,邊走邊天南地北地聊。
鍾鳴岐調侃,“耀祖,這迴得了一大筆銀子,當迴城再娶個小娘子。”
莫耀祖雖瘦了不少,卻仍是大臉、大骨架,眼笑成一條縫兒,“迴大人,我再開家布店。一家專營棉花、棉紗,一家專營布匹。邊收邊賣,不出幾年,我讓全平陽府的布上個等級。”
張德柱追了一句,“耀祖是打算銀子掙得多多的,一下娶幾個小娘子。”
鍾鳴岐笑著扭頭道:“德柱為何還不娶個娘子迴家?”
張德柱紅著臉嘿嘿笑著不說話,鍾大人一句話,又讓他想起那個大眼睛女子。
由於押著大筆銀子,三人和一隊軍士沿途隻宿官驛。
見所有驛站都燒石炭,鍾鳴岐道:“我們動身前,鄧大人到處挖窯卻不見石炭,想來這一年半間,已挖到大片石炭了。”
這一日後晌到達平陽城。
經過東外城,莫耀祖遠遠望了自己棉紗店一眼,正有人自店內往牲口上放貨,心裏一暖,“有大哥在,他沒什麽不放心的。”
鄧兆恆剛與幾位屬下議事罷,老何來報,鍾副主事迴來了,正候在衙門外。
三步兩步到府衙門口,見三輛馬車撂滿木箱,一隊軍士兩邊守著,鍾鳴岐、莫耀祖、張德柱馬前而立。
天氣已熱,鍾鳴岐和莫耀祖還穿著羊皮襖,敞著懷,滿麵風塵,正躬身作揖。
一時麵紅耳熱,“我平陽的賢良迴來了,本府一不敲鑼打鼓,二不鳴鞭響炮,隻作一個揖以表感謝”,說完站在台階上大大作了個揖。
在外客廳,鄧兆恆依然高聲大嗓,“鳴岐、莫、張二位,跋山涉水,曆經辛苦,扭轉了我平陽的境況,實是可嘉。”
鍾鳴岐道:“大人,下官率莫、張二位經略經理鐵務,現蒲州冶鐵所積壓已全部售出,經營通道亦皆由我平陽公差駐守。此次收迴白銀一萬兩千兩。我與莫經略講好,赤祼地去,赤祼地迴,除了官家的,身上不帶一兩銀。”說完命莫耀祖將背上包裹解下。
鄧兆恆擺擺手,“先不說這些”,起身似在自言自語:“好想去汾河邊走走,放鬆一下。”
扭頭見幾人有些發愣地看著他,笑道:“估計墨林此時已等得心急了。貨銀入了庫,你們都先去歇息兩日,第三日都來見我。”
貨銀入完庫,莫耀祖與張德柱先行告退。
鍾鳴岐又來見鄧知府。
“鳴岐,還有何事?”鄧兆恆問著,心裏暗自點頭,若在往常,鍾鳴岐會依自己的吩咐,銀子入完貨便迴家了,自己不喚他便不再來。
鍾鳴岐:“大人,此次西行,屬下察得,河南、陝西乃我平陽獲利重地,當委得力之人長期經營。此次莫、張二人與我隨行,張德柱專守風陵渡貨場。我與莫耀祖向西,過十數府、州、縣,到隴西蘭州後折返。期間謀劃都甚周全得當。冶鐵所積壓雖已售盡,但屬下覺得此二人不宜就此解職。”
鄧兆恆點頭,“我與天野議過此事,大體與你一致,但如何布排,還是要聽你的想法。”
鍾鳴岐:“屬下看,張德柱仍常駐風陵渡,他與客商交往已熟,一年給府庫入五、六千兩當不難。陝西沿途貨場宜派府裏官員,定期巡察方可穩妥。隻是莫耀祖非在冊官吏,難當巡察之職,如何用他屬下還沒主意。”
鄧兆恆嗯了一聲,“平陽的棉紗賣不動了,我聽說有紡織戶虧了本兒,不得已賣了地。牽一發動全身,我等剛把紡織搞起來不易,百姓手裏剛有了點碎銀,不能這麽廢了。”
鍾鳴岐:“莫耀祖開著東外城最大的棉紗店,我盡快與他商議。”
鄧知府:“你倆先搞清楚,平陽的紡織究竟困在何處,有了對策我也想聽聽。”
二人議了會兒紡織,鍾鳴岐又說:“大人,再說鐵。隻鐵一項,必是逐年減少,冶鐵所當下規模或能維持三年,當另尋它策,以保庫銀不減。”
鄧兆恆歎口氣,“是啊,一把刀能用幾十年,哪有年年換刀的道理。”
莫耀祖與張德柱出了衙門,張德柱直接雇了個二人抬迴東外城去了。
莫耀祖沒著急,順著南關買些糕點、熟肉、酒之類。
說是半年,卻一走一年半,他想著腳店,心裏充滿著渴望與溫暖。
午後的斜陽,把南關大街上的青石板路分成了陰陽兩半,他眯眼望望高大的南城門,心裏默默道:“玉環、兒子,我迴來了。”
腳店裏沒有客人,玉環和老兩口兒逗弄兒子的聲音聽得很清晰,兒子的聲音聽來已有些陌生,他眼睛一熱,站在門口,讓淚花潤進肚子裏。
這時關鎖從客房出來抱柴草,看見莫耀祖便喊:“叔,迴來了。”
莫耀祖扭頭笑笑,舉起一包綠豆糕放在窗台讓他過來拿。
向著屋裏喊:“爹、娘、玉環,我迴來了。”
邊喊邊進到裏屋,給二老磕頭。
袁大叔和袁大嬸高興得語無倫次。
兒子正坐著玩銅鈴鐺,被突然闖進、跪在地上的大個子嚇到了,丟了鈴鐺大哭。
玉環抱起大哭的兒子舉到莫耀祖跟前讓叫爹。
走了這一年半,他想兒子想壞了,本想逗弄幾句,眼角還是溢出淚來。
親爹、親兒子,哭了不一會兒,兒子便不再怕他。
老兩口兒你一言、我一語搶著問這問那,莫耀祖說起走過的地方和一些老兩口兒能聽懂的事。
袁大嬸歎道:“堯帝爺啊,走那麽遠,光聽道古的人說過,沒想到女婿真去了,那楊玉環住的地方你去過?”
莫耀祖笑答:“沒顧上。若想去,有官老爺帶著自然能去,以後再說。”
袁大嬸:“我與你爹一輩子沒幹過害人的事,凡住店遇到那活不下去的,能幫一碗粥就幫一碗粥,幫不了一碗粥說幾句寬心話,陪著掉幾滴淚,都是老天有眼,堯帝爺保佑。我那去了的兒若在,想必也讓耀祖與兩個幹哥相幫著過好了”,袁大嬸說著,又掉起淚來,被袁大爺嗆了幾句。
玉環說自去年下半年,娘漸漸下炕少了,眼下除了讓她扶著去茅房,整天便是炕上坐著,坐累了便躺著。
夜裏,玉環肚子上臥著熟睡的兒子,躺在莫耀祖的臂彎裏。
莫耀祖說:“你瘦了不少,想是我不在多了操勞。”
玉環道:“你瘦得更多,也黑了不少。”
莫耀祖:“那邊風沙大,風也硬,人去不了幾天臉就變粗了。”
玉環:“你們怎的跑那麽苦寒的地方去賣鐵?”
莫耀祖:“算不得苦寒,那川比平陽府大,沒風的時日城裏也挺光鮮。西安城比平陽城氣派多了,等銀子再多賺些,我還想去那裏開買賣呢。”
玉環道:“耀祖,我跟你說件咱家棉紗店的事,你聽了不能急。”
莫耀祖身子一歪,支起胳膊肘,“棉紗店出了何事?”
玉環道:“你看,你急成這樣,我如何跟你講。”
等莫耀祖躺下,手又摟住自己肩膀的時候,玉環慢慢地把被騙的經過說與他。
莫耀祖幽幽地說:“三百兩,可真不少哩,真就追不迴了?”
玉環:“大哥、二哥想盡了辦法,聽說刑捕的兩位官爺帶人追到了霍州和風陵渡,也沒見個影兒。大哥為此一直悶悶不樂,怕爹娘著急,我也沒敢與爹娘講。等見了大哥你勸他幾句,別讓這事總壓著。得虧失的是銀子,若那天陽兒有個三長兩短,我們該如何承受得住。”
莫耀祖:“還好,這一年半官家能給咱補四百多兩,堵上失損的還有餘。明日我去看看大哥、二哥”,說著歎了口氣,“唉,我正想開家布店哩,再說吧。”
第二天一早,莫耀祖到了東外城自己的店鋪前,見門還鎖著,便蹲在台階上等。
日頭照見西麵房頂的時候,王進福大踏步走過來。
莫耀祖起身,呲著板兒牙,“大哥。”
王進福高興的眼睛發亮,又有些凝重,“耀祖,你何時迴的?……。”
王進福邊開鎖進店邊說:“這幾日客商搶地盤爭得厲害,怕生出鬥毆事來,等他們安頓下來,這幾日開店門遲些。想必玉環已說了被騙的事。”
莫耀祖道:“玉環囑咐我勸大哥,丟便丟了,既然找不迴,就當沒有過它,人沒事就好。”
王進福笑了笑,三百多兩的損失壓在他心頭,哪是輕易放得下的。
莫耀祖笑道:“大哥,兄弟給你解解心寬。說是走半年,官家補我的買賣,結果一走一年半,鍾大人說補我四百多兩。你看,比被騙的還多一百兩。”
王進福愣愣地呆了半天,銀子在莫耀祖這裏跟變戲法一般,一會兒幾百兩沒了,一會兒幾百兩又有了,這世道變得讓他有些陌生了。
莫耀祖哈哈笑著,他不能讓大哥看出心裏的遺憾,“大哥還得替我看半日,我看二哥去。過兩日咱三家娶一娶,給大嫂與陽兒壓壓驚。”
王進福:“你先別急。棉紗被騙估算三百四十四兩,那爛棉花你二哥給賣了三十兩,又墊了二百兩做周轉,生意倒是沒停過。大略我都讓陽兒紙上記著,你自己算”,說著櫃上拿出一撂紙。
莫耀祖:“不用算了,好歹都是咱一個鍋裏。過兩日先把我二哥的二百兩還了,一切照舊。”
王進福歎了口氣,“好吧,聽你的,不想了。就是趙儉前晌估摸不在家,後半晌應該早迴,他家裏也出了些事……。”
張德柱迴到家,塵土已是老厚,打掃得能吃飯、睡覺了,便去找郎玉台。
郎玉台這樣的小吏,鍾鳴岐多半不知他姓甚名誰,張德柱卻已是今非昔比,自然對張德柱張口一個賢弟,閉口一個愚兄。
而張德柱也並無什麽事,一是迴來點個卯,再是他在東外城,除了莫耀祖已沒什麽能說會兒話的人了。
飲酒間,郎玉台講了東外城盜搶案和莫耀祖棉紗店被騙的事。
張德柱心裏替莫耀祖惋惜,“怎的一下失了這麽多?”
郎玉台道:“說得是哩。對賢弟你直講,愚兄沒想到,他短短幾年,居然積攢了幾百兩的本錢,更沒想到它一夜間便又沒了。”
張德柱聽出他語氣裏有些幸災樂禍,有些故意給郎玉台不痛快,“這次隨鍾大人經理鐵務一年半,走時府裏大人允諾,凡店裏少進的利一概由官家補償。”
郎玉台:“多少?”
張德柱:“一年二百兩,一年半;此外還有雙倍的工食銀。”
郎玉台酸酸地道:“那又是一百多兩。”
張德柱:“應該吧。卻也不易,最後翻山越嶺跑到隴西那苦寒的地方。”
郎玉台喝得有些索然無味,張德柱一想既然請人家來,怎麽也要圖個高興。
“郎兄,兄弟自獄中劫難之後,多虧你關照,才慢慢有了衣食。曾與兄相約苟富貴,勿相忘。而今還是這句話,這杯酒也祝兄長早日飛黃騰達。”
說得郎玉台又滿麵笑容,“飛黃騰達的是賢弟你哩,愚兄怕是猴年馬月了。你我且今朝有酒今朝醉。”
第二日,張德柱想要去做身衣裳,又覺得趕不上,幹脆到估衣鋪淘了件八成新的杭緞大袍。
想起莫耀祖也該來店裏了,便遛遛達達往北關來。
見莫耀祖正在收紗,“耀祖兄弟,好生意啊。”
莫耀祖抬頭苦笑了一下,“張兄也忙起來了,你且坐。稍後與你沏茶。”
二人說了會棉紗店被騙的事,張德柱見莫耀祖還有事,便約定後日一起去府裏見大人。
鍾鳴岐如釋重負,鄧知府渡過了難關,或者說平陽府緩過了一口氣。
鄧兆恆殫精竭慮治理平陽,且大多數官吏滿兩個任期都未動,足見朝廷對他的特殊看待。
鍾鳴岐覺得跟著鄧知府,為平陽府好好幹幾件大事,也不枉為官一迴。
他和夫人育有兩女一子,除了俸祿和出官差補的夥食銀,無人給他送過一壇酒。
曾與夫人笑談,“歸休之後,迴應天府,我教三、五孩童,夫人陪我書聲朗朗裏度日如何?”
夫人笑對,“以老爺學問,當是個書院裏的好先生。”
鍾鳴岐笑著搖頭,“時下書院亦非夫人言中書院,算是半個官場,隻有教孩童才算完全歸休。”
鍾鳴岐的淡泊勤懇、鍾夫人的溫柔賢良,鄧兆恆隻偶爾見了一、兩迴便記住了。
他想提攜鍾鳴岐,但此人有些過於坦率,所謂君子坦蕩蕩,是王公貴族家的說法,在官場行不通。
莫耀祖能得官家補銀四百多兩,張德柱二百多兩,都是二人從未有過的一筆財,也是心情舒暢。
路上,三人三匹馬,邊走邊天南地北地聊。
鍾鳴岐調侃,“耀祖,這迴得了一大筆銀子,當迴城再娶個小娘子。”
莫耀祖雖瘦了不少,卻仍是大臉、大骨架,眼笑成一條縫兒,“迴大人,我再開家布店。一家專營棉花、棉紗,一家專營布匹。邊收邊賣,不出幾年,我讓全平陽府的布上個等級。”
張德柱追了一句,“耀祖是打算銀子掙得多多的,一下娶幾個小娘子。”
鍾鳴岐笑著扭頭道:“德柱為何還不娶個娘子迴家?”
張德柱紅著臉嘿嘿笑著不說話,鍾大人一句話,又讓他想起那個大眼睛女子。
由於押著大筆銀子,三人和一隊軍士沿途隻宿官驛。
見所有驛站都燒石炭,鍾鳴岐道:“我們動身前,鄧大人到處挖窯卻不見石炭,想來這一年半間,已挖到大片石炭了。”
這一日後晌到達平陽城。
經過東外城,莫耀祖遠遠望了自己棉紗店一眼,正有人自店內往牲口上放貨,心裏一暖,“有大哥在,他沒什麽不放心的。”
鄧兆恆剛與幾位屬下議事罷,老何來報,鍾副主事迴來了,正候在衙門外。
三步兩步到府衙門口,見三輛馬車撂滿木箱,一隊軍士兩邊守著,鍾鳴岐、莫耀祖、張德柱馬前而立。
天氣已熱,鍾鳴岐和莫耀祖還穿著羊皮襖,敞著懷,滿麵風塵,正躬身作揖。
一時麵紅耳熱,“我平陽的賢良迴來了,本府一不敲鑼打鼓,二不鳴鞭響炮,隻作一個揖以表感謝”,說完站在台階上大大作了個揖。
在外客廳,鄧兆恆依然高聲大嗓,“鳴岐、莫、張二位,跋山涉水,曆經辛苦,扭轉了我平陽的境況,實是可嘉。”
鍾鳴岐道:“大人,下官率莫、張二位經略經理鐵務,現蒲州冶鐵所積壓已全部售出,經營通道亦皆由我平陽公差駐守。此次收迴白銀一萬兩千兩。我與莫經略講好,赤祼地去,赤祼地迴,除了官家的,身上不帶一兩銀。”說完命莫耀祖將背上包裹解下。
鄧兆恆擺擺手,“先不說這些”,起身似在自言自語:“好想去汾河邊走走,放鬆一下。”
扭頭見幾人有些發愣地看著他,笑道:“估計墨林此時已等得心急了。貨銀入了庫,你們都先去歇息兩日,第三日都來見我。”
貨銀入完庫,莫耀祖與張德柱先行告退。
鍾鳴岐又來見鄧知府。
“鳴岐,還有何事?”鄧兆恆問著,心裏暗自點頭,若在往常,鍾鳴岐會依自己的吩咐,銀子入完貨便迴家了,自己不喚他便不再來。
鍾鳴岐:“大人,此次西行,屬下察得,河南、陝西乃我平陽獲利重地,當委得力之人長期經營。此次莫、張二人與我隨行,張德柱專守風陵渡貨場。我與莫耀祖向西,過十數府、州、縣,到隴西蘭州後折返。期間謀劃都甚周全得當。冶鐵所積壓雖已售盡,但屬下覺得此二人不宜就此解職。”
鄧兆恆點頭,“我與天野議過此事,大體與你一致,但如何布排,還是要聽你的想法。”
鍾鳴岐:“屬下看,張德柱仍常駐風陵渡,他與客商交往已熟,一年給府庫入五、六千兩當不難。陝西沿途貨場宜派府裏官員,定期巡察方可穩妥。隻是莫耀祖非在冊官吏,難當巡察之職,如何用他屬下還沒主意。”
鄧兆恆嗯了一聲,“平陽的棉紗賣不動了,我聽說有紡織戶虧了本兒,不得已賣了地。牽一發動全身,我等剛把紡織搞起來不易,百姓手裏剛有了點碎銀,不能這麽廢了。”
鍾鳴岐:“莫耀祖開著東外城最大的棉紗店,我盡快與他商議。”
鄧知府:“你倆先搞清楚,平陽的紡織究竟困在何處,有了對策我也想聽聽。”
二人議了會兒紡織,鍾鳴岐又說:“大人,再說鐵。隻鐵一項,必是逐年減少,冶鐵所當下規模或能維持三年,當另尋它策,以保庫銀不減。”
鄧兆恆歎口氣,“是啊,一把刀能用幾十年,哪有年年換刀的道理。”
莫耀祖與張德柱出了衙門,張德柱直接雇了個二人抬迴東外城去了。
莫耀祖沒著急,順著南關買些糕點、熟肉、酒之類。
說是半年,卻一走一年半,他想著腳店,心裏充滿著渴望與溫暖。
午後的斜陽,把南關大街上的青石板路分成了陰陽兩半,他眯眼望望高大的南城門,心裏默默道:“玉環、兒子,我迴來了。”
腳店裏沒有客人,玉環和老兩口兒逗弄兒子的聲音聽得很清晰,兒子的聲音聽來已有些陌生,他眼睛一熱,站在門口,讓淚花潤進肚子裏。
這時關鎖從客房出來抱柴草,看見莫耀祖便喊:“叔,迴來了。”
莫耀祖扭頭笑笑,舉起一包綠豆糕放在窗台讓他過來拿。
向著屋裏喊:“爹、娘、玉環,我迴來了。”
邊喊邊進到裏屋,給二老磕頭。
袁大叔和袁大嬸高興得語無倫次。
兒子正坐著玩銅鈴鐺,被突然闖進、跪在地上的大個子嚇到了,丟了鈴鐺大哭。
玉環抱起大哭的兒子舉到莫耀祖跟前讓叫爹。
走了這一年半,他想兒子想壞了,本想逗弄幾句,眼角還是溢出淚來。
親爹、親兒子,哭了不一會兒,兒子便不再怕他。
老兩口兒你一言、我一語搶著問這問那,莫耀祖說起走過的地方和一些老兩口兒能聽懂的事。
袁大嬸歎道:“堯帝爺啊,走那麽遠,光聽道古的人說過,沒想到女婿真去了,那楊玉環住的地方你去過?”
莫耀祖笑答:“沒顧上。若想去,有官老爺帶著自然能去,以後再說。”
袁大嬸:“我與你爹一輩子沒幹過害人的事,凡住店遇到那活不下去的,能幫一碗粥就幫一碗粥,幫不了一碗粥說幾句寬心話,陪著掉幾滴淚,都是老天有眼,堯帝爺保佑。我那去了的兒若在,想必也讓耀祖與兩個幹哥相幫著過好了”,袁大嬸說著,又掉起淚來,被袁大爺嗆了幾句。
玉環說自去年下半年,娘漸漸下炕少了,眼下除了讓她扶著去茅房,整天便是炕上坐著,坐累了便躺著。
夜裏,玉環肚子上臥著熟睡的兒子,躺在莫耀祖的臂彎裏。
莫耀祖說:“你瘦了不少,想是我不在多了操勞。”
玉環道:“你瘦得更多,也黑了不少。”
莫耀祖:“那邊風沙大,風也硬,人去不了幾天臉就變粗了。”
玉環:“你們怎的跑那麽苦寒的地方去賣鐵?”
莫耀祖:“算不得苦寒,那川比平陽府大,沒風的時日城裏也挺光鮮。西安城比平陽城氣派多了,等銀子再多賺些,我還想去那裏開買賣呢。”
玉環道:“耀祖,我跟你說件咱家棉紗店的事,你聽了不能急。”
莫耀祖身子一歪,支起胳膊肘,“棉紗店出了何事?”
玉環道:“你看,你急成這樣,我如何跟你講。”
等莫耀祖躺下,手又摟住自己肩膀的時候,玉環慢慢地把被騙的經過說與他。
莫耀祖幽幽地說:“三百兩,可真不少哩,真就追不迴了?”
玉環:“大哥、二哥想盡了辦法,聽說刑捕的兩位官爺帶人追到了霍州和風陵渡,也沒見個影兒。大哥為此一直悶悶不樂,怕爹娘著急,我也沒敢與爹娘講。等見了大哥你勸他幾句,別讓這事總壓著。得虧失的是銀子,若那天陽兒有個三長兩短,我們該如何承受得住。”
莫耀祖:“還好,這一年半官家能給咱補四百多兩,堵上失損的還有餘。明日我去看看大哥、二哥”,說著歎了口氣,“唉,我正想開家布店哩,再說吧。”
第二天一早,莫耀祖到了東外城自己的店鋪前,見門還鎖著,便蹲在台階上等。
日頭照見西麵房頂的時候,王進福大踏步走過來。
莫耀祖起身,呲著板兒牙,“大哥。”
王進福高興的眼睛發亮,又有些凝重,“耀祖,你何時迴的?……。”
王進福邊開鎖進店邊說:“這幾日客商搶地盤爭得厲害,怕生出鬥毆事來,等他們安頓下來,這幾日開店門遲些。想必玉環已說了被騙的事。”
莫耀祖道:“玉環囑咐我勸大哥,丟便丟了,既然找不迴,就當沒有過它,人沒事就好。”
王進福笑了笑,三百多兩的損失壓在他心頭,哪是輕易放得下的。
莫耀祖笑道:“大哥,兄弟給你解解心寬。說是走半年,官家補我的買賣,結果一走一年半,鍾大人說補我四百多兩。你看,比被騙的還多一百兩。”
王進福愣愣地呆了半天,銀子在莫耀祖這裏跟變戲法一般,一會兒幾百兩沒了,一會兒幾百兩又有了,這世道變得讓他有些陌生了。
莫耀祖哈哈笑著,他不能讓大哥看出心裏的遺憾,“大哥還得替我看半日,我看二哥去。過兩日咱三家娶一娶,給大嫂與陽兒壓壓驚。”
王進福:“你先別急。棉紗被騙估算三百四十四兩,那爛棉花你二哥給賣了三十兩,又墊了二百兩做周轉,生意倒是沒停過。大略我都讓陽兒紙上記著,你自己算”,說著櫃上拿出一撂紙。
莫耀祖:“不用算了,好歹都是咱一個鍋裏。過兩日先把我二哥的二百兩還了,一切照舊。”
王進福歎了口氣,“好吧,聽你的,不想了。就是趙儉前晌估摸不在家,後半晌應該早迴,他家裏也出了些事……。”
張德柱迴到家,塵土已是老厚,打掃得能吃飯、睡覺了,便去找郎玉台。
郎玉台這樣的小吏,鍾鳴岐多半不知他姓甚名誰,張德柱卻已是今非昔比,自然對張德柱張口一個賢弟,閉口一個愚兄。
而張德柱也並無什麽事,一是迴來點個卯,再是他在東外城,除了莫耀祖已沒什麽能說會兒話的人了。
飲酒間,郎玉台講了東外城盜搶案和莫耀祖棉紗店被騙的事。
張德柱心裏替莫耀祖惋惜,“怎的一下失了這麽多?”
郎玉台道:“說得是哩。對賢弟你直講,愚兄沒想到,他短短幾年,居然積攢了幾百兩的本錢,更沒想到它一夜間便又沒了。”
張德柱聽出他語氣裏有些幸災樂禍,有些故意給郎玉台不痛快,“這次隨鍾大人經理鐵務一年半,走時府裏大人允諾,凡店裏少進的利一概由官家補償。”
郎玉台:“多少?”
張德柱:“一年二百兩,一年半;此外還有雙倍的工食銀。”
郎玉台酸酸地道:“那又是一百多兩。”
張德柱:“應該吧。卻也不易,最後翻山越嶺跑到隴西那苦寒的地方。”
郎玉台喝得有些索然無味,張德柱一想既然請人家來,怎麽也要圖個高興。
“郎兄,兄弟自獄中劫難之後,多虧你關照,才慢慢有了衣食。曾與兄相約苟富貴,勿相忘。而今還是這句話,這杯酒也祝兄長早日飛黃騰達。”
說得郎玉台又滿麵笑容,“飛黃騰達的是賢弟你哩,愚兄怕是猴年馬月了。你我且今朝有酒今朝醉。”
第二日,張德柱想要去做身衣裳,又覺得趕不上,幹脆到估衣鋪淘了件八成新的杭緞大袍。
想起莫耀祖也該來店裏了,便遛遛達達往北關來。
見莫耀祖正在收紗,“耀祖兄弟,好生意啊。”
莫耀祖抬頭苦笑了一下,“張兄也忙起來了,你且坐。稍後與你沏茶。”
二人說了會棉紗店被騙的事,張德柱見莫耀祖還有事,便約定後日一起去府裏見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