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兢兢業業楊廷和


    從皇帝製度開始,把持朝政的就不止一批人。


    曆史上的皇帝失權的案例就不少,從最開始的宦官趙高,教胡二世指鹿為馬。到漢朝的外戚幹政,東漢獻帝架空


    其實獻帝並不昏庸,之所以被架空,原因實在是太多了。


    1.前朝曆代皇帝寵信宦官,外戚幹政。宦官,外戚,權臣,三股勢力不斷內鬥,導致上層建築分崩離析。


    2.獻帝即位年齡尚小,8歲就當皇帝了,伊始所能依靠的政治勢力也就是外戚,即董後這邊,本身外戚在西漢末年口碑就不咋滴。


    3.董卓亂政,淫亂後宮,想取而代之,導致諸侯群起,三國紛爭。


    4.曹魏挾天子令不臣。


    總之獻帝被架空是曆史發展的趨勢,群雄逐鹿,天子本身就是掌上玩物。


    有宦官,有外戚,有大臣,到了唐朝,還有自己兒子。


    太上皇李淵被架空


    曆史在發展,時代在變化,以前廢長立幼是大忌,但是秦王李世民功高蓋主,手下能人多,又手握兵權,為人有威信,權力結構放在那裏,如果李世民不爭奪皇權,估計底下跟他走馬打江山的人也不願意,一但建成當上皇帝,肯定會被清算。


    當然了,導致李淵被架空的導火索是兒子功勞太大,大到封爵封的無可再封,因此李淵允許李世民開幕府。這個幕府很厲害,相當於得到朝代合法授權,可以私設小朝廷。


    總之,李淵授權李世民開幕府,是誘發玄武門之變的重要原因,也是李淵被架空的根本原因,能人都到秦王手裏,不被架空才怪。


    但是說到高拱,他連楊廷和都不如,楊廷和人家當了多少年的首輔,皇帝都差不多是他任命的,而高拱才當幾年,但是心中沒有了敬畏之心,自然是當不下去這個首輔了。


    皇帝太後排斥你,司禮監的宦官排斥你,而背後還有一個同樣是內閣官員的張居正在後麵捅刀子,你說他怎麽當得下去。


    而楊廷和雖然被削職為民,但是其實是他自己不想當想退的,保全了自己的名聲。


    從知道朱厚熜也就是嘉靖看不得他的時候,楊廷和曾屢次上書請求退休,至後來更加堅決。他又因為興獻王稱考與否一事與朱厚熜產生矛盾,在奏章中透露自己的不平之氣。


    嘉靖三年(1524年)正月,朱厚熜聽任楊廷和離去,並責備他批評因為言語的不同歸咎於君上,不符為臣之道。不過仍然賜他加蓋玉璽的書券,照常例供給他車馬、錢糧、護衛人員,重申以前蔭封一子錦衣衛指揮使的授命。給事中、禦史紛紛請求挽留楊廷和,朱厚熜都不予答複。


    楊廷和離開後,朱厚熜才開始討論稱孝宗為“皇伯考”。此時,楊廷和的兒子、翰林修撰楊慎率領眾大臣跪在左順門外哭爭此事,遭到杖責,貶往雲南。


    過後,大臣王邦奇誣蔑楊廷和與其次子、兵部主事楊惇,女婿、修撰金承勳,同鄉人、翰林侍讀葉桂章與原兵部尚書彭澤的弟弟彭衝相互勾結、請托,上述諸人全被抓進詔獄中,經審訊沒有實據後,才被釋放。


    過年的時候,有些人好過,有些人當然是不好過的。


    今年由於戶部的支出眾多,迎皇帝,先皇帝喪事,天災嚴重,還有新皇上位赦免的一些稅負以及正德年間也就是朱厚照時期留下來的舊賬。


    這也就導致了戶部竟然拿不出什麽錢來給官員發俸祿。


    要知道的是,明朝官員的俸祿本來就少,而現在欠了大半年的俸祿也就等著今年年末了,領一些錢過年還債呢!


    明清兩代的官員俸祿是曆朝曆代中最低的,但相比於清代,明代官員的俸祿不僅更低,而且其俸祿結構和發放方式也更為複雜。


    事實上,我們都說清代的俸祿低,但自雍正以後,地方官實行養廉銀,京官實行雙俸製,其收入維持生活已經不成問題。


    明代的俸祿在不同時期都有一些變化,但最主要的還是集中在洪武時期。洪武以後,官員的俸祿製度大體形成定製,隻是在發放形式上麵有所不同。


    明代官員分為九品十八級,九品之外還有未入流的小吏,這些人組成了帝國龐大的官吏隊伍。朱元璋建國大明後,於洪武四年正月下旨擬定了文武官員的年俸標準:


    正一品九百石,從一品七百五十石;正二品六百石,從二品五百石;正三品四百石,從三品三百石;正四品二百七十石,從四品二百四十石;正五品一百八十石,從五品一百六十石;正六品一百石,從六品九十石;正七品八十石,從七品七十五石;正八品七十石,從八品六十五石;正九品六十石,從九品五十石。


    這是明代規定的第一個全國統一執行的俸祿製度,規定官俸給米,按月發,俸祿高低與品級相一致。


    到了洪武七年八月時,朱元璋又下令賜給文武百官公田,以保障各級官吏的生活供給。不過,賜給官員公田容易造成與民爭田的現象,於是又廢除了這項措施,重新發給祿米。


    洪武十三年是明初重要的一個年份,這一年朱元璋廢除了沿襲兩千多年的丞相製,並在俸祿製度上也做了一次較大的調整。規定:


    “正從一二三四品官,自千石至三百石,每階遞減百石,皆給俸鈔三百貫;正五品二百二十石,從減五十石,鈔皆一百五十貫。正六品一百二十石,從減十石,鈔皆九十貫。正從七品二百石,鈔六十貫。正八品七十五石,從減五石,鈔四十五貫。正從九品七十石,鈔三十貫。”


    這次俸祿的修訂,增加了各級官員的俸祿收入,還縮小了正從一品與正二品之間的差距。隻不過,這次增俸的重點主要集中在四品以上高官,四品以下的中下級官吏的俸祿依然偏低。


    洪武時期,官員俸祿主要是米、鈔兩部分組成,且主要是給米。永樂時期,開始全麵推行米折鈔的製度,規定:“一二品四分支米,六分支鈔;三四品米鈔各半;五六品米六鈔四;七八品米八鈔二。”


    此後的宣德、正統各朝,又有不同程度的調整,主要是米鈔的比例。不管是給米還是給鈔,對於官員們來講實際作用都是一樣的,並不會因為比例不同而受到經濟上的損失。


    然而,明代發給官員的俸祿卻有第二種方式,即米折物,主要是折成胡椒、蘇木、絹布、棉布等,這種米折物官方的叫法為“折色”。


    折色始於永樂時期,當時為了營建北京城,規定京官的俸祿三成給米,剩下七成則“春夏折鈔,秋冬則蘇木、胡椒”。


    胡椒、蘇木作為一種重要的藥物和染色物料,在當時主要作為奢侈品在宮廷使用。將這種奢侈品當作俸祿發放,且官方規定的折色價值低於市場價值,實際上就是降低了官員的俸祿。


    俸祿低是明代的一大特點,與唐宋相比,明代的俸祿標準低得離譜。唐代時一品月俸八千,另有職田,一品為六十頃。又有世俸錢,一品為二百萬(二千貫)。宋代的俸祿比唐代則更高,數據就不單獨羅列了。


    而明代的正一品月俸僅有八十七石,與唐宋相比較,簡直連零頭都不及。因此《明史》中說:“自古官俸製薄,未有若此者。”


    其二是官俸折色一定程度上又減少了官員的收入待遇。明代官員俸祿的發放,何時支付本色俸,何時支付折色俸,都是朝廷說了算,而從不考慮各級官吏的實際情況。而且折色的比例也是朝廷一言堂,具體是發什麽物品也是根據朝廷的現實需要發布。


    要想把明代官員的俸祿換算成銀子也不難,明代的一石米在不同時期折合銀兩數額也不同,豐年1兩銀可買12石,欠年7、8石不等,以每兩銀折10石算,那麽以正一品為例,月俸是87石,年俸則為1044石。折合銀則為104.4兩。


    而且這104兩銀子,到手的可能還不及二分之一(有折色,有拖欠),越是中下級官員實際拿到的俸祿越低。不難看出,明代官員的俸祿是曆朝曆代中最低的,就是和清代比也相差較大。


    官員俸祿低的結果也就導致了不得不從百姓身上撈錢,當然,這是普通地方官員,他們可是京官啊!


    下麵的人自然會給上供銀,還有一些小可愛也會給他們,就比如說前不久才造反的寧王,寧王是個好人啊!至少在大部分京官的眼裏是這樣的。


    寧王的模式是我給你錢,你也基本上不需要做什麽,隻要不說我的壞話,有人說我的壞話你攔一下就行。


    但是寧王現在也已經垮了,自然沒有人再送錢給他們了。寧王這個好人是傾江西一省的資源為朝廷養官員,這樣的親王能不好嗎?


    現在沒有寧王了,朝廷今年又比較窮,拖欠俸祿,當然是有貪官能活下來,但是很多人連貪汙的機會都沒有他們怎麽辦?


    於是一種新的借貸形式京債就出現了。


    最開始的京債其實是特指,特指那些剛當上官員的人,因為缺乏前趕路辦等,在京城科舉考完就要去其他地方赴任,這個時候就需要錢了。


    而京債就是那個時候發展起來的,而到了之後,連本地的官員也都借了。


    因為對於官員來說,他們是有穩定收入群體的這一部分人,隻要不出什麽亂子,大部分人都是還得上的。


    而要是遇到有些官員在這段時間連升幾級,那直接就免了,作為一筆投資了,當然也遇到那些官員們被誅殺貶值等情況,但是總是比放貸給普通人的風險低一點,所以也就願意借給這些官員。


    而現在的情況就是,一群所謂的清流因為朝廷不發工資,寧王那邊也沒有了“工資”,自然也隻能去借貸了,特別是一些清廉的部門,例如禦史。


    畢竟如果你禦史都做不到清廉,至少是表麵上清廉,那你有什麽資格或者自己都不好意思去噴別人。


    所以這一大部分的人都是想著借貸,先把眼前糊過去,想著等到過年的時候總要發俸祿吧,而過年也是那些放貸的收錢的時候,這個時候兩兩想抵,可能還能剩一些過一個好年呢!


    但是這些朝臣們萬萬想不到的是,朝廷現在連賑災都沒什麽錢了,還給他們發俸祿?


    今年朝廷支出最多的也就是平定寧王的戰亂了,而寧王的戰亂也導致了整個江南經濟的破壞,還是那句話,江南占到稅負可是全國最重的。


    今年江南都沒有收上來錢,那哪裏來的錢給他們發工資啊!


    到了發俸祿的,戶部尚書秦金(應該是後幾年才當上的,但是隻查到他,就用他了)這才開始感到非常的著急。


    最後還是內閣首輔楊廷和拍定了,四品以上的俸祿先不發,然後其他的則是少發。


    這樣的安排自然是不盡人意,但是最近也隻能是這樣熬過去了,畢竟現在大家都難。


    等到官員們去領俸祿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俸祿竟然比想的要少太多了,該發20多兩的東西,結果現在隻要5兩左右。


    連還債都不夠,這讓這群人怎麽願意啊!自然開始在戶部鬧了起來,隨後又是感覺在戶部鬧層次太低了,互相商量了一下,決定直指內閣了。


    一般官員們也不敢指責皇帝的錯誤,畢竟君父是沒有錯的,而且小嘉靖才上位幾個月,沒錢發自然就是內閣的問題了。


    而且上次楊廷和總攬大權的時候埋下的伏筆現在又顯露出來了,首輔可不是這麽好當的,現在出了事情自然是有人要擔責任,而我們兢兢業業的首輔楊廷和又是站在了風口浪尖之上了。


    畢竟發俸祿這件事情也是他拍板的,內閣這個家也是他在當,小嘉靖現在可還沒有總攬大權的,所以鍋自然也是由他來背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成範進,開局就中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夏洛克莫裏亞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夏洛克莫裏亞蒂並收藏穿越成範進,開局就中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