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逃跑的嚴貢生
穿越成範進,開局就中舉 作者:夏洛克莫裏亞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現在的範進卻還不知道自己已經落了一個急公好義,仁義無雙的名聲了,不過即使他知道了他也不會覺得很高興,畢竟範進最想維持的基本人設還是大孝子。
中國古代是以孔孟的儒家思想為思想基礎,而忠孝文化又是儒家最為推崇的思想。所以維持大孝子的人設也會讓範進以後不說平步青雲,也不會落人口實。
在明朝萬曆年間,內閣首輔張居正當年在變法時期父親去世,而張居正就被群臣攻擊,要求他迴去守製,雖然當時萬曆下令不許提此事,但是再到張居正死了之後,他又被人拿出這件事情來鞭撻。
所以這就是古代孝道的重要性。
又過了幾日,迴民這個事情了了之後,範進就想要迴家去了,這次的事情對他的打擊還是比較大的,所以他想迴去奮力苦讀,準備三年之後大展拳腳。
然後範進找到張靜齋說到:“世兄,如今我二人出來也有好幾天了,吾乃帶孝之身,在外有所不便,卻是想家得緊。”
張靜齋聽了後,帶著歉意對範進說:“倒是忽略了世兄的感受,也罷,待為兄先去差人安排車馬,待明日你我二人便迴去。”
範進聽到後,對張靜齋表示了感謝,二人就商量著告訴湯知縣一聲,也好感謝他這幾天對二人的照顧。
範進和張靜齋前往湯知縣處,卻聽小廝說老爺去上早堂還沒有迴來。
範進和張靜齋就覺得奇怪了是,因為湯知縣一般上早堂基本就是去摸魚的,兩人在這邊幾天,也未見過湯知縣如此的敬業。
然後二人也沒在家中等候,而是跑到衙門前,準備進去一探究竟。
二人便進去拜見了湯知縣。
還沒等幾人說幾句話,就看見有兩個人進來,開口就是喊冤,然後湯知縣讓人將其待上來問其故。
一一詢問二人之後才知道一個是被嚴貢生搶了豬,而且腿也被打折了,另一個則是被嚴貢生強行討要利息。
範進和張靜齋聽了二人的話之後麵麵相覷,範進想到的是當時嚴貢生的小廝來通知他有人來討豬的事情
張靜齋則是想到了前幾天剛來的時候嚴貢生接待二人的時候對二人說的話:“為人率真,在鄉裏之間,從不占別人半點便宜,所以曆來的父母官都蒙相愛。”
都說知人知麵不知心,張靜齋本來也是個官場的老狐狸了,但是前幾天硬是沒有看出來那個嚴貢生是那樣的人。也是二人接觸的太少,而且嚴貢生又是送飯又是說好聽的表示對二位的尊崇,所以也讓張靜齋對嚴貢生的感官很好。
而範進之前就知道他是個什麽人,也沒有過於驚訝這件事。
知縣聽到後卻是大怒,說到:“好歹他還是個貢生,每日卻魚肉鄉裏,不僅不為鄉裏做事,而且還欺壓百姓,如此騙人實在可惡。”
然後將告狀二人的狀子全部批下,讓那兩人現在就在此地等待。
在湯知縣審判時候,就有人通風報信,將衙門上發生的事情都告訴了嚴貢生。
嚴貢生知道以後,心裏卻是慌亂如麻,因為這些事情都是自己做過的,若是自己到衙門走上一圈,不僅得賠錢與那兩位,而且要是傳了出去,自己的貢生名額都可能被削掉。
嚴貢生想了想:“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然後收拾了行李,往省城跑了去。
而湯知縣這邊並不知道嚴貢生已經跑掉了,若是知道現在去追也還來得及。
湯知縣一聲令下,差了兩個人去嚴貢生家將他捉拿歸案。
待衙役到了嚴家,卻發現那嚴貢生早已跑掉了。
在古代信息閉塞,基本上不具備跨區域抓人的條件,而且嚴貢生犯的也是小事,畢竟也沒有出人命,湯知縣聽到衙役迴來匯報嚴貢生已經跑路了,也拿他沒什麽辦法,這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在衙門退堂之後,張靜齋找到湯知縣問道:“這嚴貢生不是與世叔有些交情嗎?為何如此?”
湯知縣氣還沒消,懨懨的對張靜齋說到:“我與他有勞什子交情,也就當時他兒子被我點了秀才,他拿了一些禮物登門拜謝了一下,其餘時間我與他見過幾次?”
張靜齋自知觸了黴頭,尷尬的笑了笑,望了望範進然後對湯知縣說到:“前幾日我與世兄來此,見您出去未歸,於是我二人到關帝廟稍作歇息,就遇見了那嚴貢生,他告訴我二人您與他是一見如故,還專門點了他兒子的秀才。”
湯知縣一聽心中更是惱火,卻也無可奈何,身旁也隻有範進和張靜齋二人在,也不好對二人發脾氣。
湯知縣又看著範進二人,問道:“你們二人來此作甚?”
張靜齋迴答道:“我二人在此幾天,多虧世叔盛情款待,奈何範兄因守孝製,離家太久怕也不好,所以特來向世叔告辭。”
湯知縣一聽張靜齋的話,心中頓時一鬆,即使剛剛因為嚴貢生生的氣也都消得差不多了,心裏麵想到:“這二人終於是要走了!”因為湯知縣以為範進和張靜齋收了錢也就走了,結果二人還留在此幾天,他最開始還懷疑自己是不是給少了,現在二人一走,倒也好得緊。
張靜齋之前可能不走可能真的是覺得湯知縣錢給得少了,而範進卻是想看著迴民釋放之後再走,如今迴民沒事,範進也就安心,而他又下誌要考進士,所以想迴去了。
湯知縣心裏是這麽想的不管,但是中國人的傳統還是要安排上,連忙對著範進和張靜齋二人說到:“我卻是想要你們多留幾天。”又怕二人聽到這話後不走了又接著對範進說到:“但如今卻是應遵守禮製,不然恐落人把柄。”
湯知縣將一個為人師關心弟子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讓得同樣虛假的範進表現得依依不舍,並緊接著對湯知縣表示到之後有空還會再來的。
湯知縣頓時傻眼了,早知道就該不那樣說,以前那個每年都來打秋風的張靜齋本來已經夠煩了,現在怕是還要多個範進了。
中國古代是以孔孟的儒家思想為思想基礎,而忠孝文化又是儒家最為推崇的思想。所以維持大孝子的人設也會讓範進以後不說平步青雲,也不會落人口實。
在明朝萬曆年間,內閣首輔張居正當年在變法時期父親去世,而張居正就被群臣攻擊,要求他迴去守製,雖然當時萬曆下令不許提此事,但是再到張居正死了之後,他又被人拿出這件事情來鞭撻。
所以這就是古代孝道的重要性。
又過了幾日,迴民這個事情了了之後,範進就想要迴家去了,這次的事情對他的打擊還是比較大的,所以他想迴去奮力苦讀,準備三年之後大展拳腳。
然後範進找到張靜齋說到:“世兄,如今我二人出來也有好幾天了,吾乃帶孝之身,在外有所不便,卻是想家得緊。”
張靜齋聽了後,帶著歉意對範進說:“倒是忽略了世兄的感受,也罷,待為兄先去差人安排車馬,待明日你我二人便迴去。”
範進聽到後,對張靜齋表示了感謝,二人就商量著告訴湯知縣一聲,也好感謝他這幾天對二人的照顧。
範進和張靜齋前往湯知縣處,卻聽小廝說老爺去上早堂還沒有迴來。
範進和張靜齋就覺得奇怪了是,因為湯知縣一般上早堂基本就是去摸魚的,兩人在這邊幾天,也未見過湯知縣如此的敬業。
然後二人也沒在家中等候,而是跑到衙門前,準備進去一探究竟。
二人便進去拜見了湯知縣。
還沒等幾人說幾句話,就看見有兩個人進來,開口就是喊冤,然後湯知縣讓人將其待上來問其故。
一一詢問二人之後才知道一個是被嚴貢生搶了豬,而且腿也被打折了,另一個則是被嚴貢生強行討要利息。
範進和張靜齋聽了二人的話之後麵麵相覷,範進想到的是當時嚴貢生的小廝來通知他有人來討豬的事情
張靜齋則是想到了前幾天剛來的時候嚴貢生接待二人的時候對二人說的話:“為人率真,在鄉裏之間,從不占別人半點便宜,所以曆來的父母官都蒙相愛。”
都說知人知麵不知心,張靜齋本來也是個官場的老狐狸了,但是前幾天硬是沒有看出來那個嚴貢生是那樣的人。也是二人接觸的太少,而且嚴貢生又是送飯又是說好聽的表示對二位的尊崇,所以也讓張靜齋對嚴貢生的感官很好。
而範進之前就知道他是個什麽人,也沒有過於驚訝這件事。
知縣聽到後卻是大怒,說到:“好歹他還是個貢生,每日卻魚肉鄉裏,不僅不為鄉裏做事,而且還欺壓百姓,如此騙人實在可惡。”
然後將告狀二人的狀子全部批下,讓那兩人現在就在此地等待。
在湯知縣審判時候,就有人通風報信,將衙門上發生的事情都告訴了嚴貢生。
嚴貢生知道以後,心裏卻是慌亂如麻,因為這些事情都是自己做過的,若是自己到衙門走上一圈,不僅得賠錢與那兩位,而且要是傳了出去,自己的貢生名額都可能被削掉。
嚴貢生想了想:“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然後收拾了行李,往省城跑了去。
而湯知縣這邊並不知道嚴貢生已經跑掉了,若是知道現在去追也還來得及。
湯知縣一聲令下,差了兩個人去嚴貢生家將他捉拿歸案。
待衙役到了嚴家,卻發現那嚴貢生早已跑掉了。
在古代信息閉塞,基本上不具備跨區域抓人的條件,而且嚴貢生犯的也是小事,畢竟也沒有出人命,湯知縣聽到衙役迴來匯報嚴貢生已經跑路了,也拿他沒什麽辦法,這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在衙門退堂之後,張靜齋找到湯知縣問道:“這嚴貢生不是與世叔有些交情嗎?為何如此?”
湯知縣氣還沒消,懨懨的對張靜齋說到:“我與他有勞什子交情,也就當時他兒子被我點了秀才,他拿了一些禮物登門拜謝了一下,其餘時間我與他見過幾次?”
張靜齋自知觸了黴頭,尷尬的笑了笑,望了望範進然後對湯知縣說到:“前幾日我與世兄來此,見您出去未歸,於是我二人到關帝廟稍作歇息,就遇見了那嚴貢生,他告訴我二人您與他是一見如故,還專門點了他兒子的秀才。”
湯知縣一聽心中更是惱火,卻也無可奈何,身旁也隻有範進和張靜齋二人在,也不好對二人發脾氣。
湯知縣又看著範進二人,問道:“你們二人來此作甚?”
張靜齋迴答道:“我二人在此幾天,多虧世叔盛情款待,奈何範兄因守孝製,離家太久怕也不好,所以特來向世叔告辭。”
湯知縣一聽張靜齋的話,心中頓時一鬆,即使剛剛因為嚴貢生生的氣也都消得差不多了,心裏麵想到:“這二人終於是要走了!”因為湯知縣以為範進和張靜齋收了錢也就走了,結果二人還留在此幾天,他最開始還懷疑自己是不是給少了,現在二人一走,倒也好得緊。
張靜齋之前可能不走可能真的是覺得湯知縣錢給得少了,而範進卻是想看著迴民釋放之後再走,如今迴民沒事,範進也就安心,而他又下誌要考進士,所以想迴去了。
湯知縣心裏是這麽想的不管,但是中國人的傳統還是要安排上,連忙對著範進和張靜齋二人說到:“我卻是想要你們多留幾天。”又怕二人聽到這話後不走了又接著對範進說到:“但如今卻是應遵守禮製,不然恐落人把柄。”
湯知縣將一個為人師關心弟子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讓得同樣虛假的範進表現得依依不舍,並緊接著對湯知縣表示到之後有空還會再來的。
湯知縣頓時傻眼了,早知道就該不那樣說,以前那個每年都來打秋風的張靜齋本來已經夠煩了,現在怕是還要多個範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