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來找我拍《後會無期》的時候,說他想拍攝一個有趣的公路故事,他不需要觀眾看完一定要有啟發,因為他最討厭的就是閱讀理解式的說教。我非常認同這個態度,就像他說的:“有多少人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人生是自己的,並不會因為一部電影就得到升華。

    但遇到馬浩漢這個角色之後,我又矛盾起來,又希望有人如果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能從他的悲劇中找到點什麽,改變些什麽,然後獲得幸福。

    我不知道韓寒在寫馬浩漢這個角色時想的是什麽。他曾說,這是他希望成為,卻又永遠無法成為的人。我曾很詫異,他想要成為一個悲劇而痛苦的英雄?但與“馬浩漢”相處了三個多月後,我越來越離不開這個角色。我發現他的勇敢無畏,他的無能為力,甚至因為他內心的痛苦而痛苦。殺青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我都常常想起他,仿佛迴到那條公路上,變成馬浩漢,再一次毅然決然地離開東極島,走向外麵的世界。我第一次希望每一個看過電影的觀眾,都能夠給這個角色一點愛和溫暖,你們可以把這當作我的私心。

    撇開朋友關係,作為一個演員,韓寒這個導演在我心裏已經合格了。他個性放蕩不羈,也貪玩,我本來以為和他拍戲應該很爽,收工後一起聊聊天起碼能做到。但是在片場的三個多月,他非常忙,每場戲拍完他都立即衝進剪輯室裏。他的現場把控能力也很好,作為一個新導演,已經很令人欽佩與欣賞。不管觀眾們對電影的評價如何,希望大家能看到他的用心。這是韓寒第一次拍電影,但我希望不是最後一部。都說相逢有時,後會無期,希望我們因電影建立起來的緣分,能夠此去不經年,後會能有期。

    que sera sera陳柏霖

    2013年11月10日,接到了來自製片人方勵的電話。整個聊天的內容像是一封邀請函,而我,再一次接受他這個有點意外的邀請。

    在得知導演是韓寒,搭檔有紹峰,在另外其他演員都還未定的情況下,我欣然答應了!因為我也是個“冒險家”。就這樣,過完了農曆新年,我踏上了《後會無期》之旅。

    拍攝的第一天,因為導演是韓寒,所以天空飄著雪花。而我的口音,也讓大家貼了暖寶。濃濃的台灣口音,讓我格格不入……所以“江河”來自南方。

    我所飾演的角色“江河”,是位地理老師。這是我第一次飾演老師。嚴格說起來,第一天拍完車內戲,接下來應該就是拍攝教室的戲了,沒想到第二天的拍攝,讓我記憶猶新,因為我對著馬桶,投入了各種情感……一整天。

    韓寒很幽默。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當天拍攝洗手間的戲,因為很冷,有了暖爐,我在那兒取暖,劇照師就拍了張照片,拍到了我的手……我的拇指是彎的。

    韓寒看了照片後—韓寒:柏霖,你的拇指好彎啊!

    我:是嗎?真的耶!你呢?

    韓寒:我是直的。

    我:哦?!

    韓寒:因為我是直男。

    這是我在片場聽到他第一個算是笑話的說話,當然,往後的拍攝,這類型的說話不勝枚舉,但,很多是高級&成熟的笑話,我就不方便說了……

    與韓寒有著奇妙的默契,觀影的品位、音樂的口味、文字的喜愛、善良的叛逆,更有時,很多影迷說,我們其實長得有點像。也許當他在幫電影《觀音山》寫主題曲的歌詞時,已經注定了我們將會在《後會無期》中相遇。

    紹峰很男人,心思很細膩,很注重音樂的品質,他電腦裏的音樂絕對是最高音質,他說要不聽起來會不舒服。

    和他的相處很愉快,我們在一起最長待著的空間,就是車子裏,因為這是一部公路片。我們常在車裏聊天,從電影聊到音樂,從導演聊到女演員,從外太空聊到內髒。幾乎每天都見麵,除了我們洗澡睡覺的

    時間。他也是個愛車的男人。

    我、韓寒、紹峰、高華陽,在微信裏有個群組,叫“影帝組,找到感覺了”。裏麵多半是當天要拍攝的劇本台詞、劇照,再來就是“車子”了。高華陽,是與韓寒同車隊的車手。

    高華陽,又名搞花樣,為人心地善良,木木訥訥,還會詠春,是我們組裏的開心果,常常聊賽車、摩托車、功夫。從他認識我之後,一直想教我車子的知識,教我如何漂移……但都還沒有……在電影裏,我覺得他是唯一一位用本色演出的演員,因為這是他第一次參與電影演出……很可愛,也很可貴……他愛陳喬恩。

    演了那麽多戲,其實,我依舊不清楚,什麽才是演戲。也許是信任,也許是環境,也許,所有的相遇,真的就是久違的重逢。這些,我在《後會無期》的劇組裏,都感受到,並且找到了。《後會無期》,對我而言,不像是工作,而像是非常重要的一趟旅程……

    我曾是江河,也曾經是馬浩漢,更有時,我也像是阿呂……《後會無期》,就像是數十道陽光,它照映出了自己不同時期的影子—過去的剪影、未來的憧憬;它也像是月光,在漆黑中,陪伴著你;它更像是星空,有著數以億計的未知與期待……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迴憶是一條直線,但未來,是無限的虛線,等著我們一一連線,描繪

    自己的人生。

    感謝《後會無期》,感謝電影的存在,使我們相遇。

    遊離drift高華陽

    這篇文章寫在電影《後會無期》上映前。此時的我,仍然以一種“遊離”的狀態存在於這部電影中,就好像這麽多年以來我一直存在的方式一樣。隻不過,這一次是導演和我之間的一個約定罷了。

    從我成長為一個男人開始,這種“遊離”狀態就一直陪伴著我。記得還在上高中時,我苦練籃球,還主攻過一段時間田徑,可那段時間最勾著我的事情是組建一支搖滾樂隊。上大學後,本以為自己這輩子就要跟音樂死嗑,卻誤打誤撞成了職業賽車手,一幹就是十二年。我發現自己總是在一個身份之外,專心地做另外一件事兒。

    就在我專心賽車的第十一年中的某一天,隊友韓寒神秘兮兮又故作隨意地問我:“我們要去一個地方試片,你要沒事就過來替我們當當模特。”於是,抱著好玩兒的心態我加入了《記一件難忘的事》(《後會無期》當時的名字)試片攝製組。

    拍攝過程一點兒都不複雜,很順利,就是有些熬人。據看過樣片的人說,我的表現很不錯,使勁兒演,一點兒都不像外行。後來,這件事兒就隨著緊張的賽季進程逐漸被淡忘了。再後來,就是2014年的大年初三接到製片方通知進入《歡天喜地過大年》(《後會無期》當時的名字)劇組報到。

    我這個人的身體素質很好,很少生病,但是第一次試妝那天我就病倒了。這其中發生的事情也都渾渾噩噩地記不清了,隻記得生平第一次像個演員一樣拿到了劇本—《農業頻道年度總結》(真的,《後會無期》當時的確叫這個名字)。

    我很了解自己,距離今年賽季開始還有幾個月的時間。在這之前,又要“遊離”到另一個我不熟悉的世界了。這麽多年,我養成了學習時做筆記的習慣,所以隨手記下一些“演員的自我修養”,有助於我盡快進入演員這個角色,忘記自己車手的身份。

    隨著影片的拍攝,我仿佛真的忘記自己是個車手。直到賽季開始,我也開始賽場、劇組兩頭兒趕,終於意識到遊離於兩種身份之間的巨大差異。除了工作任務截然不同,具體的表現就是在這趟航班上仔細記錄著演戲的點點滴滴,下趟航班上又拿著賽車筆記塗塗畫畫。

    但是,這一次的“遊離”又好像與以前的不太一樣。

    首先,在進入賽車這行後就再也沒想過會去幹別的,更別說去參與拍電影這種神秘高端上檔次的事情了。而且一上來就是頭頂著韓寒導演光環、大製作、不演死屍、不是路人甲,有台詞有角色的那種。我知道這種機會對於專業演員來說多麽難得,所以我也不想搞砸它。欣慰的是不光導演發現我不為己知的一麵,還有很多人支持並欣賞我的表演,讓我有種想要轉行的衝動。

    按照和劇組簽署的保密協議,我不可以讓別人知道我參與這部電影的任何信息,直接進入隱身模式。(這也是為什麽很多朋友詢問我關於這部電影時我總是拈花一笑、笑而不語、顧左右而言他的原因,請你們見諒。)

    所以,無論是在影片拍得如火如荼時,還是在上映前緊張繁忙的後期工作中,我都一直在怒刷不存在感。“遊離”在“在”與“不在”之間。當然,在你們看過這部電影後,這種“遊離”也就不複存在了,到那時導演為我精心設計的出場方式也一定會為影片和人物增色不少。

    “遊離”這種狀態,其實是我對於正在從事的工作的一種專注的方式,也是我對待人生的一種態度,所以無論何時你都不會忘了你是誰。完全地轉換身份去做事,才能完全地放下姿態去待人。這是我所理解的世界。

    我是胡生,雖然我的父母生我生得很草率,但這並不是我叫胡生的主要原因。《後會無期》(終於到它現在的名字了),後會應有期。

    劇組難忘的日子製片主任黃鷹

    由著名作家、賽車手韓寒自編自導的電影《後會無期》在2014年5月26日順利殺青了。我作為該劇組的製片主任,親身經曆了從籌備、選景、拍攝到殺青的整個過程。劇組生活、工作中的歡笑和艱辛,在我腦海中久久無法抹去。

    我是2013年8月初第一批進組,開始陪同導演和製片人采風、看景、選景、複景,前後參與籌備6個多月,拍攝3個半月。在這10多個月的劇組生活裏,結識了很多難舍難分的朋友,學到了很多聞所未聞的知識,積累了很多處理突發事情的經驗,增加了人生閱曆。當然一部電影的拍攝也不是那麽一帆風順的,特別是幕後一些鮮為人知的事情發生,時常會讓人心跳加速。

    心跳加速之一:開機。

    原定的開機時間是2014年2月7日,但由於上海天氣突變,接連幾天狂風暴雨,隻好將開機時間推遲到2月10日。9日晚上我們在上海旗山大酒店組織召開了盛大隆重的開機儀式,考慮到明天是開機的第一天,早上6點鍾就要出早工,路途比較遠,還有很多開機前的準備工作要再次檢查落實,會餐前就通知所有製片部門人員當晚不得喝酒,餐後再次檢查明天工作的準備情況,忙完所有事情是半夜2點。剛躺下不久,電話響起,一看時間才4點過幾分,電話那頭是上海外聯。他早上4點出發去接上海一家電影特效公司人員,發現戶外漫天大雪,道路結冰,高速路也被封閉,問我怎麽辦,今天是否正常開工。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我當即堅定地告訴他,一切按原計劃進行。我急忙叫醒現場製片和場務兄弟,分頭通知出工的駕駛人員,立即到賓館大廳集合,開個緊急短會,提前發車。5點前將人員集中一起,我再次強調了今天惡劣天氣出車的安全問題,路上結冰一定要保持車距。當通知發車時很多當地司機都以不認識路為由,原地不動。我很奇怪,他們都是當地司機,昨天還專門派車送駕駛人員去認了現場,今天怎麽就找不到路了?感覺今天這幫司機怪怪的,也沒有時間多想。

    好在劇組還聘請了幾輛拉道具的救援拖板車,他們與這幫專門跑劇組的司機不認識,對上海地區的道路也很熟悉,當即安排他們每輛車帶幾輛其他車輛立即出發,車上安排場務兄弟帶上對講機押車,5點半前將所有車輛都順利發出。80公裏路途走了三個小時才到達,途中車輛漂移、原地360度掉頭時有發生,好在路上沒有其他車輛,我們自己的車隊距離也拉得很開,才避免了事故發生。

    我們按原計劃完成了開機儀式和第一天的拍攝,收工迴來後才被告知,我們出發後不久,車墩掌控劇組車輛的江湖老大,在我們出發後不久帶著自製的攔路工具來到劇組駐地,準備封路阻止我們開工,因為他們要求在上海拍戲就必須全部租用他們的車輛,以控製劇組車輛來漫天要價。他們前一天晚上找了部分劇組司機,要求配合他們拒絕出車。幸虧老天幫忙,或是人品爆發,我們提前出車,才避免了一場不必要的衝突。當晚趕緊找到當地朋友出麵協調、斡旋,才擺平了此事,確保了劇組前後三次進入上海,租車、拍攝的順利進行。

    心跳加速二:轉場。

    這部電影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大轉場,我們前後轉場7次,用時20天,占拍攝周期的五分之一時間,行程10000多公裏,幾乎用盡了國內的所有交通運輸工具,用到了飛機、火車、汽車、沙漠越野車、輪船、遊艇、登陸艇等。

    每轉到一個新拍攝地,當導演確定了拍攝周期後,製片部門就要開始製作下一個轉場計劃了,提前預訂飛機票、火車票;查詢轉場線路和公裏數,給器材車輛駕駛員商定轉場費用和時間;選定押車人員及交代每天的安全匯報製度;新目的地的接送車輛及吃住。每一項工作都要具體落實分工到人頭上。而且每到一個新地方,就要在當地租用一批陌生車輛。所以對車輛的性能和車況掌控,就不能完全按照我們的意圖執行了。車輛途中出現各種意外,也要我們有各種快速應急預案。

    3月23日從四川西昌轉場去上海的途中,事情就發生了。原定計劃是22輛車早上7點一起從西昌出發,下午5點在成都上火車去上海。7點前我們逐一將車發出,由於有500多公裏高速路,車隊無法編隊前行,隻好各自為政。當大部分車輛走出200公裏外的休息站時,我接到電話,說後麵拉攝影組人員和器材的車輛爆缸壞在高速路邊了,經電話和司機確認無法繼續開行後,趕緊通知斷後的外聯製片協調其他車輛前去救援。半小時後聯係上了一輛從攀枝花到成都的大巴車,跟司乘人員協商後,說服部分旅客讓我們的人員和器材先行上車。

    本以為此事就解決了,不一會兒又接到電話,說上車的時候,我們有三個人當時去買水,沒有在原地等車,大巴車也不敢在高速路上久等,就開走了。而此時前麵上車人員的火車票在後麵攝影大助身上,後麵沒上車人員的身份證又在前麵車上的行李箱裏。再次聯係其他車輛去救援後麵的三個人,但他們已無法按時趕到火車站和我們一起上車了。

    我火速來到火車站,趕緊找到值班站長,將情況告訴他,請他幫我們想想辦法,最後同意我們先買張短途車票上車,到上海站出站時出示火車票就可以。原本下午3點就可以到達成都的大巴車,逾期一個小時都還沒有到達成都。而沒有身份證原件就無法購買實名製車票,焦急時刻,我果斷做出決定,移動組和製片組人員到火車站進站口接應攝影組,列車發車前5分鍾不管發生什麽情況,全速往車上衝,此外安排小紅帽提前將大家的行李搬運到火車上。

    距離火車開車還有15分鍾,攝影組人員終於帶著器材和行李來到車站,我當即安排移動組負責搬運器材上車;製片場務負責拿行李;生活製片帶人買車票;攝影組其他人員找出後麵三人的行李到就近的小件寄存處存放;到了售票點才發現,副攝影師的身份證沒有帶在身上,又去找派出所值班室開具臨時購票證明。等一切事情辦完,還差5分鍾發車。

    全體人員一陣狂奔,發車前1分鍾,人員和器材全部安全上車,後麵三人也於當晚乘飛機趕到上海。正是這種為保證拍攝,不拋棄、不放棄、堅持到最後一分鍾的團隊協作,才讓我們有了克服一切困難的勇氣和決心。

    心跳加速三:殺青。

    《後會無期》原定於5月24日完成東極島上的拍攝,5月25日轉場迴沈家門,5月26日在沈家門完成最後一天的拍攝就地殺青。為此我們提前做了大量的準備,敲定了主要演員的時間,聯係好了拍攝的場地,確定了關機宴的時間、地點,協調好了參加演出的80名群眾演員。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24日一早接到氣象通知,未來三天海上將會出現8~9級的台風,登陸艇無法靠岸,我們的器材車無法運出島,唯一的客輪裝載有限,無法將我們所有的工作人員及器材送出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眼看拍攝計劃就要落空,24日晚上和幾個主創人員商量後,臨時決定25日帶上拍攝需要的所有器材包客船出海,確保最後一天的拍攝能夠順利進行。25日一早來到碼頭,海麵上大霧彌漫,能見度不足10米,那麽惡劣的天氣,不知道船能否按時到達。好在老天開眼,中午出現了一絲陽光,船也如期到達,趕緊組織人員裝船出發。當船駛出避風港後,我們瞬間感覺到大海的威力,人在船上根本無法站立,幾分鍾後暈船的就出現了一大片,有抱著船甲板吐的;有跪坐在廁所邊上暈的;有躺下不能動彈的;甚至還有幾個船員也在旁邊嘔吐。我隻好來迴走動去安慰他們,當然也隻能是語言上的,因為我也快不行了,好在我們都堅持下來了,挑戰了自我。

    26日的拍攝如期完成,電影順利殺青,關機宴準時舉行,但我懸著的心仍然沒有放下。當得知最後一艘登陸艇安全靠岸時,懸著的心才徹底放下,給自己滿滿地斟上三杯酒:第一杯酒敬了製片人和導演,是你們對我的信任,給了我這次施展才能的機會;第二杯酒敬了劇組各部門同人,是我們的團結協作,才是這部電影順利完成的保證;第三杯酒敬了製片部門的所有兄弟姐妹,有你們的支持和幫助,才增強了我克服一切困難的勇氣和決心。

    迴想起這十個月的劇組生活,將是我永生難忘的美好迴憶,我愛你—《後會無期》劇組。

    少年光劇組宣傳統籌張冠仁

    無論你把環境調節得如何黑暗,無論你怎樣躲避,那道光始終都在。

    一、2014年2月27日淩晨2點,火車穿行於湖南或者四川某地,整節餐車裏隻剩下我們劇組。導演行政統籌於夢在切香腸,刀小腸短,人多口雜,為了保證十幾個人人手一份,他盡力把這條5厘米的香腸切得均勻。一個大男人墊著小小的餐巾紙,捉襟見肘,看著頗有喜感。

    劇組剛剛結束連續六天的大夜戲拍攝,百十來號人連夜坐上了火車,從上海開赴成都。這是我們萬裏轉場第一站,疲憊又興奮。車廂裏所有人都睡了,隻有地毯燈亮著,安靜得很,隻聽見燈光組二哥非常有節奏的打鼾聲,窗外漆黑一片,隻有大地上星星點點的火光忽明忽滅。2014年5月26日,遊船從舟山沈家門魯家峙碼頭開出,幽然航行於東海。我和於夢在甲板忽然聽到船舷甲板上傳來掌聲與歡唿,導演宣布《後會無期》最後一個鏡頭拍攝完成。紀錄片攝影劉璽抓下了這個鏡頭,可是因為激動,鏡頭晃動。於夢提議:“這個曆史時刻,我們要記錄一下。”可是放眼船舷之外,雲水彌漫,遠處叫不出名字的島嶼被霧氣籠罩,很遺憾,我們不知道確切的地理位置。於是,我們隻能這麽記錄:18點06分,《後會無期》殺青於茫茫東海。

    2014年7月10日,淩晨0點43分,北京七棵樹畫林映像公司,韓寒宣布修改完最後一個地方。而在6個小時之前,出品人兼製片人方勵第一次看完合成之後的初剪片(之前他強忍著不看),激動地衝進工作間,他抱住韓寒淚流滿麵,感動不已。

    2014年7月8日,畫林映像4k播放廳看樣片,導演需要修改聲音上的最後幾個瑕疵。當所有黑暗把你包裹起來,眼前巨大的屏幕上播放剛調完色的《後會無期》,光陰在幕布上斑駁流動的影子讓我想起這些畫麵,以及柏拉圖在《理想國》裏的著名的“洞穴”隱喻:洞穴人始終被束縛住手腳,終日隻能觀看眼前人造的稀薄虛假影像度日,他們安分守己,以為這就是世界。而終於有一個年輕人決定掙脫枷鎖,出去走一走,看見了真實世界,他歡唿著把這個信息帶給夥伴們,而洞穴人們以為他是瘋子,把他殺了。

    這是先知冒險者們的普遍命運,也是電影對於他人生活的意義,更像是所有文明傳播的路徑。

    二、當放映機開始運轉,那道高於你的頭頂的光就會射穿黑暗,穿過一段曖昧不清的距離,將一段封閉時空投放在你眼前,驕傲的光束裹雜了空氣中的飛塵。

    對於電影迷來說,如果世間真的存在天堂,那也許就是電影院的樣子吧。

    隻是,放映員說要有光,於是便有了光。

    作家格非曾經在一篇文章中提及這束神奇之光,這是他年少時對露天電影的記憶。全村人最希望看見的就是跑片員,他們騎著車把電影拷貝送到每一個村落每一個小鎮,於是全村人的節日開始了。如果上一本膠片播放完,下一本遲遲還沒送到,那麽節日就成了末日。如果把視線和鏡頭拉得更遠一些,那些在60年代中國廣袤大地上奔跑的年輕男人們就是一束束流淌著的電影之光。

    在電影中不斷出現的“旅行者一號”衛星,它也是一道光,它像一個勵誌故事一樣,衝出平凡的世界,最後孤獨地漂流。它像一個關於自由的隱喻,而那些消費它追隨它的旅行者二號們,他們口口聲聲要“年輕人改變世界觀,多走出去看看”,但是最後不過證明是一個偷車賊,就像電影中的那個旅行者阿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2014年7月7日,樸樹《平凡之路》demo剛出來,韓寒很高興,不斷要求再聽一遍。於是每天去七棵樹做後期的路上,車載音響不停反複播放這首歌,我們就這麽一路聽著心裏高興,覺得身上長出盔甲,吃了大力丸,幾十公裏之外的東壩瞬間可達,迴到了20歲出頭的時光。這首歌歌詞說的卻是人生無論如何千山萬水,最終通向的不過是一條平凡之路。這是馬浩漢和旅行者一號的結局,也是世間大部分人如你我的結局。

    1953年出生的製片人方勵是《後會無期》劇組裏年紀最大的之一。第一次見麵的時候,這個拍過《頤和園》的製片人就給我們這些第一次拍電影的年輕人打氣,說:“我特別反感‘養生’這個詞,生命就是用來燃燒的,當這一切結束之後的某一天,我們在座的所有人的名字能夠同時出現在一部電影裏那將是永恆的。”

    他是性情中人。電影快完成的這段時間裏,他微信朋友圈裏忽然多了許多對人生的感悟,以“老方我蠟燭所剩無多……”開頭,此前一片空白的頭像也曾換上了年輕時候的照片,又很快換成一束光芒被黑暗包裹,但依然執著發亮的照片。

    三、拍電影很早就是韓寒的夢想。聽他自己說好幾年前,在台灣某一個五星級酒店大堂裏,他為了向某投資人展示自己拍好電影的信心,指著十幾個電梯說自己能猜中所有電梯停靠的樓層。對方自然不信說隻要他猜中,就給他投,而結果就是盡管他猜中了所有電梯,卻沒有猜來資金。

    那時候,國產電影還沒有迎來今天這般的風光,大部分人都在泥濘中前行,韓寒也在前行,隻是他開賽車前行。不過泥濘之中,無論步行還是車行,最後結果都是不行。此時資本市場冷酷到需要一個第一次拍電影的年輕人用猜電梯的方式獲取資本,不,僅僅隻是接近資本。

    而短短幾年之後,依然還沒拍過電影的韓寒卻成了資本們追逐的對象。資本們開口就是:“我要和你簽約,你幫我拍十部片子!”

    作家張悅然說,韓寒是她見過變化最少的人。而在我眼裏,韓寒骨子裏始終是那個上海亭林鎮亭東村村頭熱愛摩托喜歡追風每天要洗頭的不羈少年。在界定少年的標準裏,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義氣。

    在電影後期階段,大概是猜到了他想馬上迴歸賽車場的心思,不斷有賽車商業比賽的邀約。而他在電話裏直接迴絕對方,理由是作為一名職業賽車手,半年多沒有迴歸車隊參加比賽,絕不能一複出就以私人身份參加商業比賽。

    在我印象中,他很少直接拒絕別人的要求。更多的時候,他總會考慮對方處境,以一種舒緩而略帶遲疑曖昧的方式讓對方知難而退。我也不知道這到底是他的個性使然,還是天秤座,抑或是救世主情結。

    在片場,他會為了照顧演員的自尊心,湊近對方耳朵小聲地交流,聲音之小距離之近令人發指。開始我們以為他隻對女演員這樣,後來才發現其實男演員也難逃魔掌。

    細心和不羈是他性格的雙麵,在片場他總是細心地照顧別人的感受,比如新司機不認識上海的路,南轅北轍繞到了幾十公裏之外。車停下來,他隻說:“我也很久沒來外灘了,看看挺好。”他的細心也從不耽誤他不斷的丟三落四。他曾在同一個飛機場同一個書報亭丟過不下三迴箱子。在片場,他還把副攝影師小白的錢包揣兜裏,花光了小白的錢,還導致小白差點沒趕上我們大部隊南來的火車。此外,電影拍攝期間,韓寒弄丟了大量手機充電器、充電線,而且絕大部分都是別人的。

    他非常討厭束縛,討厭被固定在某一個地方。在片場,隻要有機會就會不停地走動,我們都知道這是他思考的方式,所有人都會避讓出一條線路讓他自由地移動著思考。

    2013年8月,他曾經對我講過電影故事雛形,那是一個小島上少年們不安分守己想去遠方的故事。從上海出發,穿過320國道,抵達國境邊緣的雲南瑞麗。這大概是一條中國的66號公路,在這條全長4090公裏的公路上,他想拍出《在路上》的感覺。在那個故事裏,很有點少年青衫磊落駕車行的意思。

    這個最初版本裏,電影是從水麵裏浮現半個屁股開場。這是他幾年前,韓小野剛剛出生的時候,和廖擬、於夢聊起來的電影開頭。盡管那個十分鍾的開頭在電影成片裏看不到了,但是那道指引著江河、馬浩漢、胡生們無畏前行的光芒依然在那裏。

    四、2014年5月份的某天,東極島難得陽光明媚。攝製組已經被陰雨和大霧壓抑了許久,所以全部激動地跑到由美術組搭建的三棟道具房子處。從這塊島上高地往下望,黃昏港灣,遠處海麵上星星點點,空氣裏折射著透明略帶玫瑰色的光澤。

    這種光,我們曾經在西昌紅土高原的七裏壩,天高邈遠的博什瓦黑,五月降雪的內蒙古翁牛特旗,甚至在冬雨霏霏的二月上海,都不曾見到過,但是那麽熟悉和似曾相識,仿佛一早就在這裏等待著我們。這是東極島上二十多天來最美好的記憶。

    韓寒把the end of the world原曲改編,寫了歌詞,成了電影主題曲。原唱歌手skeeter davis卻能在這首傷心的歌曲裏唱出純真與治愈。這個從亭林鎮來的少年,在青春的開端追風而行,也許終會有一天他跑過了風,不過我猜他多半追不上。

    和風相比,光更難以琢磨。逐光是一段悲壯的旅程,每一個電影人就

    是勇敢追逐那道光的誇父,昔有誇父逐日,今有嶽父追光……

    每一個電影鏡頭,隻是接近那一束光的嚐試。世間所有光芒都是一場遠行,它們從太陽出發,隻是為了去未知的地球看一眼。文字、賽車、電影,這一切,也許就像西行火車上看見的大地上忽明忽滅的光。

    時有涯而光無盡,電影是每一個少年心頭追逐的那一束光。在電影麵前,62歲的製片人方勵和32歲的導演韓寒都是少年。

    2014年5月26日,殺青晚宴上,韓寒向工作人員鞠躬致謝之後說:

    “不需要大門向我們打開,因為我們自己就是鑰匙。”

    世間凡牆都是門,而隻有光能打開一切。

    最後,除了《大陸》,《光的深處》也曾是電影《後會無期》的名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告白與告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韓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韓寒並收藏告白與告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