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王經過短暫的沉默後,緩言道:“你說的這些,為父也曾有所耳聞,原以為是誇誇其談,沒想到這竟然是真的。怎麽樣,在京都的這幾個月,漢帝你見過幾次?”


    查爾瓚:“這幾個月共有十餘次吧。兒臣被歹人截殺的消息,父王想必已經知道。漢帝派遣錦衣衛營救兒臣並秘密護送京都。抵達京都的第一日,皇帝便秘密前往都護府來看望兒臣,都護府是大漢錦衣衛辦差的地方。自那以後,兒臣便被錦衣衛暗中保護。父王抵達京都的前兩日,皇帝還喚兒臣入宮閑談,將父王今日抵達京都的消息告訴了我。”


    吐蕃王:“得知你被歹人襲擊的消息,為父險些就要出兵入漢,還好你母親及時勸阻,將我攔了下來,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啊!聽你這麽一說,漢帝似乎對你還不錯,你覺得他為人如何?”


    查爾瓚:“父王是想聽真話,還是想聽假話。”


    吐蕃王聞言,便知道查爾瓚定會給出極高的評價,嘴角閃過一陣幹笑,言道:“此處隻有你我父子二人,自是實話,你可暢所欲言。”


    查爾瓚:“漢帝,華夏正統也。坊間對漢帝的評判不實,其目光及遠見,亙古未見,他的眼中並非腳下疆域,而是要睥睨天下。”


    話雖然不多,還是令吐蕃王倍感震驚。原以為他隻是適當誇讚幾句,沒想到他給出了這麽高的評價。


    別人他不了解,但自己的兒子是什麽樣的人,他還是很了解的。


    麵對查爾瓚給出的超高評價,吐蕃王陷入了短暫沉默。


    看自己的父親變得沉默起來,查爾瓚將話題轉移,開口詢問道:“父王,兒臣聽聞漢帝派兵馳援吐蕃,現在前線戰況如何?”


    聽到兒子的詢問,吐蕃王臉上閃過笑意,隻是他笑容中有些苦澀。


    “在漢將鄔振的統帥下,漢軍已經抵達前線,為父調撥了三萬兵力協助他們。前往京都的路上,為父收到消息,西方外敵已經撤退百裏。”


    “吐蕃舉全國之力,勉強抵抗西方敵軍,現在漢軍隻出兵三萬,輕而易舉的就讓他們退後百裏。漢軍,真乃天兵也。父王,現在看來,歸屬漢朝是吐蕃最好的選擇。”


    吐蕃王微微點頭,自己都已經到了京都,怕是想反悔也沒有退路了,現在隻能暗暗祈禱,漢帝是信守承諾的人。


    延禧殿內,魏征的身影出現。未等他開口,秦狄便已經知道了他的來意。


    吐蕃王與中山王進入青州後,他們的行程就一直在秦狄的掌控中。他們一進城,他便收到了消息。


    “啟奏陛下,吐蕃王及中山王,已抵達京都,臣奉旨將他們接到了鴻臚寺內,豺狼虎豹四位將軍值守。”


    魏征的聲音傳來,秦狄將來自冀州邊關的奏折放下,抬眼看向魏征:“都安頓好了?”


    “已經安頓好了。陛下,何時召見他們?”


    “遠道而來,今夜鴻臚寺設宴,由你代替朕款待他們吧。明日大朝,朕在大殿之上再見吧。”


    皇帝的話說的不緊不慢,神色極其平淡,也並未出現魏征想象中的喜悅。


    “諾,陛下若無其他交代,臣這就去準備晚上的宴席了。”


    “先下去吧,有事朕會派人通知你。”


    “微臣告退。”


    魏征來得快去的也快。他走後,秦狄側目看向旁邊的範老,低聲詢問道:“兩人多大歲數?”


    “中山王裘原,四十有八。吐蕃王查石邑,五十有三。”


    “他們身體怎麽樣?”


    “據說還行,老奴未曾見過,要不老奴去鴻臚寺看看?”


    秦狄思索片刻,努努嘴道:“算了,明日早朝朕還是親自看看吧。”


    翌日,天蒙蒙亮,秦狄穿著一身黑色龍袍,坐著龍輦離開朝雲宮,前往未央殿。既然是大朝,他就不能與往常一樣睡到自然醒了。要麽不上朝,要麽就要按照祖製,早早起床,在日出東方的那一刻,坐殿未央宮。


    打神鞭的脆響迴蕩在未央殿前的廣場上,朝中諸位大人按照文武官員的排列位次,文東武西


    隨著楊公公口中喊出的一聲陛下駕到,莊嚴肅穆的未央殿內,安靜得隻聽得見官員們的唿吸聲。秦狄邁步走上玉階,端坐在寶座之上,龍袍穿在身上,仿佛是換了個人一樣,渾身上下透露著一股王者霸氣。


    “跪!”


    楊公公高喝一語,殿內文武百官雙膝跪地,低頭參拜,齊聲高唿:“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聲音響徹朝堂,仿佛要穿透雲層。


    “眾卿免禮。”


    秦狄微微抬手,示意官員們起身。他們站起身來,恭敬地立在一旁,等待皇帝的指示。


    秦狄高坐於龍椅之上,威嚴赫赫。目光掃過群臣,嚴肅的麵容上帶著一種天生的威嚴。眾人低頭躬身,不敢有絲毫怠慢。


    “今日大朝,諸位愛卿可有本章上奏?”


    他的詢問聲落下,當即有官員手持笏板出列,對著寶座上的皇帝拜了一拜,開始上奏政務。


    聽他說完,秦狄開始詢問三省六部相關官員的處理意見。大臣們則依次稟報自己的看法和處理的方式,早朝之上,每一個決策都關係著國家的未來,身為皇帝的秦狄,更需要審慎思考,權衡利弊。


    僅僅是處理三省六部各司官員上奏的政務,就用了一個時辰。此時旭日東升,朝中官員也都安靜了下來。


    見無人再有本章上奏,魏征手持笏板,上前一步,開口道:“今我大漢日益強盛,萬國來朝。數月前,吐蕃與中山而過,已歸屬我朝。皇恩浩蕩,敕封原吐蕃國國君查石邑為吐蕃王,敕封原中山國國君裘原為中山王。二位王侯奉皇帝旨意,進京覲見,已於昨日抵達京都,此刻正在殿外侯旨,等待陛下召見。”


    眾人心知肚明,這才是今日的重頭戲。


    待到魏征話音落下,秦狄雙眸目視前方,沉聲道:“宣。”


    他的聲音落下,站立在寶座旁的楊公公向前跨出兩步,口中高唿道:“宣,吐蕃王查石邑、中山王裘原上殿。”


    站立在大殿外的太監聽到裏麵的聲音後,口中喊出同樣的話,聲音由遠及近,飄向遠方。


    沒多長時間,在禮部官員的引導下,兩個年過半百的人邁步進入大殿。昨夜禮部已經將上朝覲見皇帝的流程告訴了他們,為了謹防意外,已經演禮多次。


    “臣吐蕃查石邑,奉旨入京,覲見漢永盛皇帝。願陛下江山永坐,萬歲萬歲萬萬歲。”


    “臣中山裘原,奉旨入京,覲見大漢永盛皇帝。願陛下萬壽無疆,萬歲萬歲萬萬歲。”


    兩人自打進入大殿,秦狄的目光就在他們身上打量。雖已年過半百,身體看起來還不錯。按照目前這種狀態看,三五年扶持新人上位,可能性怕是不大。


    “兩位愛卿免禮平身。”


    皇帝的聲音傳入耳中,兩人齊唿道:“叩謝陛下隆恩,萬歲萬歲萬萬歲。”


    待到兩人起身站立,微微抬頭,目光看向寶座上的男人,寶座上的男人也在瞧著他們。隻這一眼,兩人微微低頭,心中都是一震。


    知道漢帝年輕,沒想到竟然是這般年紀,看模樣隻有二十五六歲。即便他們也曾是一國之君,就在高位,但與這個年輕人對視的那一刻,感受到了他身上散發著一股強大氣勢。眼眸間閃露著堅毅,堅毅中又透露著殺伐之氣。


    怪不得吾兒對皇帝如此敬佩,這般年紀便可滅越國,收南疆,擊潰塞北百萬聯軍。有此能力者世間少有,但如此年前就能有此作為,古往今來聞所未聞。


    就在查石邑心中暗自思量的時候,皇帝洪亮的聲音在大殿裏響起。


    “嗬嗬,今日能在未央殿內見到二位王侯,朕心甚喜。使團帶迴去的國書,二位王侯可曾看到。”


    中山王裘原深施一禮,迴答道:“啟奏陛下,國書已經送達。歸屬漢朝一事,臣並無異議。今日覲見陛下,特來奉上中山國國君璽印。自今日之後,中山國軍民,皆會接受永盛皇帝差遣,效忠陛下。”


    裘原的話音落下,跟隨在他身後的人上前兩步,躬身跪倒在地,手中舉起托盤,裏麵擺放著一個錦盒,錦盒內裝著的便是中山國玉璽。


    秦狄並未急著命人去接璽印,而是看向查石邑,麵帶笑意的詢問道:“不知吐蕃國這邊,可還有什麽異議嗎?”


    查石邑上前一步,與裘原一樣,單膝跪地在地,開口道:“陛下國書,已經收到。吐蕃並無異議,臣願意奉上吐蕃國國君玉璽,吐蕃國自即日起,歸屬於漢。臣與吐蕃軍民,願意奉漢室秦狄為帝。今呈送國璽,以表臣對永盛皇帝之忠心。”


    他的話說完,跟隨在他身後的人同樣上前,躬身跪倒在地,托盤裏裝便是吐蕃國璽。


    他們令人表態後,秦狄眼神示意。楊公公揮手,寶座下的兩名小太監上前,接過他們手中的托盤,來到楊公公麵前。


    楊公公先後查看了一番,確定裏麵沒有什麽機關暗器後,這才親自將兩枚玉璽送到皇帝麵前的龍案上。


    錦盒被打開,楊公公捧起其中一塊玉璽,角度傾斜,露出了下麵的字。秦狄點頭後,他在提前準備好的紙張上加印,再次驗證玉璽的真實性。


    確定兩枚國璽的真實性後,秦狄心中泛起一股得意。現在兩枚國璽在自己手中,意味著中山國和吐蕃的疆土,真正屬於了漢朝。


    他在寶座上暗喜的時候,下麵兩人十分忐忑。對他們來說,空氣在這一刻像是凝固了一樣,時間過的特別緩慢。別的不怕,現在就擔心秦狄言而無信。


    “二位王侯之忠心,日月可鑒,朕深感欣慰。楊光,宣旨。”


    “諾。”


    楊公公應允一聲,有小太監將聖旨捧了過來。殿內文武百官齊刷刷的跪倒在地,恭迎皇帝聖旨。


    聖旨一共兩份,一份屬於查石邑,另一份則屬於裘原。


    內容格式基本一致,開篇一些常見的說辭,什麽承蒼天恩德,朕如何如何。隨後便是對兩人做出歸屬漢朝的行為進行毫不吝嗇的誇讚以及肯定,最後才是重點,那就是敕封。


    按照之前的約定,兩人分別被敕封為吐蕃王與中山王,世襲罔替。兩國疆土納入漢境,由朝廷派兵戍守邊疆,百姓享漢政令,遵漢律法,免征三年賦稅。


    旨意宣讀完畢,兩人接下聖旨謝恩,懸著的那口氣可算是吐了出來。


    為了讓他們感受到被重視,同時也為了像那些猶豫著要不要歸屬漢朝的國家表態,秦狄起身,從寶座上走了下來。親自將兩人攙扶起來。


    看著麵前兩人,秦狄麵露笑意,揮揮手,楊公公捧著一個托盤來到皇帝身後,裏麵放著的同樣是一個精致錦盒,裏麵裝著的便是專屬於查石邑的王侯印信。秦狄捧起錦盒,送到吐蕃王麵前,開口道:


    “接下這枚王印,今後便是朕的臣子,吐蕃百姓之寄托,還需卿與朕共同承擔。”


    吐蕃王麵露凝重,跪地參拜後,雙手舉過頭頂,高唿道:“查石邑定會與陛下同心同德,效忠陛下,後世子孫萬代,皆會效忠漢室皇族。”


    秦狄滿意的點點頭,楊公公趕緊接過小太監手中的另一個托盤,送到皇帝麵前。他再次開口,嘴裏詞匯稍有變更,大概意思基本都一樣。


    裘原大禮參拜,說了些感人肺腑的話,接下王印。


    兩人起身後,秦狄更是親自為他二人引薦朝中文武百官。


    他們來的也是時候,如果敢在秦狄剛剛返迴京都的時候來,秦狄真就無法親自為他們引薦,原因也簡單,那時候的滿朝文武,他自己都認不全。


    現在的引見,無非就是走走形式,讓滿朝文武記住這兩位新的王侯。對他們二人來說,也就隻能記住三省六部的主要官員。除非記憶力超群的人,否則誰也無法在這麽短暫的時間內記下所有人的長相名字以及官職。


    早朝結束,秦狄返迴延禧殿。吐蕃王與中山王並未再次得到皇帝召見,於是也返迴了鴻臚寺。


    對他們來說,不見也好。盡管來之前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親手將自己的國家交到另一個人的手中,還需要點時間適應適應,順便平複複雜的內心。


    延禧殿內,秦狄望著擺在麵前的兩國玉璽,嘴角泛著笑意。用兩枚王印換兩枚國璽,這筆買賣絕對劃算。心中雖然這麽想,但想要獲取兩地的迴報,秦狄還需要先投資。


    其實這就是和做生意一個道理,沒有那麽多空手套白狼的便宜可占。就拿當初的越國來說,看似是空手套白狼,實際前期的投入非常大。一國之君親赴戰場,就已經承擔了極大風險,大軍糧草和銀錢的投入同樣數不勝數。萬幸他滅了越國,才得到了一筆極為可觀的財富。


    與那些財富相比,民心才是最大的收獲。海州和渝州經過這幾年的治理,基本已經與大漢融為一體。本就是同宗同源,接觸起來沒有那麽多的麻煩事。


    見皇帝眉梢眼角都閃露著笑意,楊公公適時開口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今日吐蕃與中山兩國順利歸屬我朝,我朝的輿圖又該換新了,真乃天大的喜事啊。”


    “確實值得慶賀,你去將大夏與越國的國璽取來。”


    望著麵前的兩枚國璽,做工雖然無法與自己的玉璽相比,他也十分喜歡,而且是越看越喜歡。


    楊公公將另外兩枚國璽擺在桌上,算上他自己的那枚,五枚國璽在桌上一字排開。


    見此一幕,楊公公笑著說道:“陛下,奴才以為應該換個方向擺。”


    聽到他的話,秦狄隨口詢問道:“你覺得該如何擺放?”


    楊公公上前一步,小心翼翼的挪動國璽,四枚按照四個方位擺放,最後將秦狄的那枚玉璽擺放在正中央。


    “奴才記得您當初征討越國凱旋而歸時,曾題詞一首,名為精忠報國。其中的最後一句,用在此處最為恰當,四方來喝。”


    秦狄對阿諛奉承,不太敏感。今日則不同,突然覺得,隻要時機合適,阿諛奉承的話,就是錦上添花。


    “哈哈哈,說得好。想不到你能說出這樣的話來,下去領賞吧。”


    “謝陛下。”


    楊公公屁顛屁顛的離開,秦狄望著麵前的五枚國璽,不斷的擺弄,像是個小孩在擺弄心愛的玩具一樣。


    “臣妾恭請陛下聖安。”


    就在他沾沾自喜時,公孫歆玥來到延禧殿。


    “玥兒來了,快來看看,這是朕收集的國璽。”


    見皇帝滿臉笑意的朝自己招手,公孫歆玥不敢怠慢,快步上前。秦狄的手輕輕一摟,順勢將她攬入懷中。


    坐在秦狄的腿上,公孫歆玥麵含笑意的說道:“陛下收集的哪是國璽,這明明就是豐功偉績嘛。”


    “今日吐蕃與中山國君上殿覲見陛下的消息,臣妾已經安排人將消息送往各地,想必用不了幾日,這個消息便會在諸國之間散播。”


    秦狄聞言,深吸口氣,緩言道:“有朝一日,朕定讓他國之國璽擺滿這張桌案。”


    說話的聲音不高,公孫歆玥卻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他言語間表達出的雄心壯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暴君登基橫掃九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煮酒笑餘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煮酒笑餘生並收藏暴君登基橫掃九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