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臣知情。父王為表達和平誠意,特讓外臣留在京都,跟隨皇帝學習治國之道。吐蕃地處高原,土地貧瘠。即便如此,西方之敵,依舊覬覦吐蕃疆土,邊關屢遭強敵襲擾。反觀我吐蕃東邊,雖與漢朝接壤,十餘年卻相安無事。父王感激漢帝仁德,故願歸屬漢朝稱臣,成為大漢屬地,隻求永盛皇帝,護佑吐蕃周全。”


    查爾瓚說的這些,在國書內也提到了,秦狄隻是想在親口確認一下。


    正如他所說,漢朝與吐蕃,多年來確實相安無事,甚至連商賈往來都少之又少。吐蕃地處高原,地勢又極為險峻,漢人商賈,極少會有人前往吐蕃。無利可圖是一方麵,稍有不慎可能就會引起高原反應。錢掙不到,甚至還會丟了性命,得不償失。


    如果換做是其他人,親耳聽到他的迴答,想必早已興奮不已。秦狄則不然,心中並沒有太多的喜悅。在他看來,不是自己打下來的疆土,終究還是有些不牢靠。


    心中所想,嘴上自然不能說出。人家已經主動示好,自己豈能推脫。就好比有人將飯菜送到嘴邊,隻需要張張嘴就可以了。


    “嗬嗬,吐蕃既然想附屬於大漢,朕自然歡迎。成為我朝屬地,護佑子民乃是理所當然。除此之外,你父王是不是還有其他要求呢?不妨都說說吧!”


    秦狄不傻,他相信吐蕃國王自然也不傻。僅憑這一點就歸屬於漢朝,顯然有些不切實際。


    “永盛皇帝明鑒,父王希望可免去吐蕃的進貢,同時請漢朝派兵進駐吐蕃,共同對抗西方來犯之敵。”說到這裏,查爾瓚停頓一下,繼續說道:“如果可能的話,還希望皇帝陛下可以援助吐蕃國一些物資,拯救國內百姓。”


    秦狄看向查爾瓚,等他繼續說下去的時候,他卻閉起了嘴巴:“隻有這些?”


    “是的。”


    得到他的肯定迴答,秦狄稍有錯愕。說句心裏話,吐蕃的這些條件,並不過分。這種主動請求附屬稱臣的國家,與被打下來的附屬國不同。戰敗稱臣,是迫於無奈,不想被滅國,又打不過,就隻有這一條路可走,用稱臣納貢的方式,來保全自己的國家。當然,他們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有人是真的為了百姓,也有人是貪戀富貴。


    吐蕃則與他們不同,主動稱臣,免去進貢之禮,也算是對對方的一種認可和獎賞。


    秦狄:“既然吐蕃如此有誠意,你們的條件,朕都允了。上元節後,朕會親派使團前往吐蕃,商談歸屬詳情。你以為如何?”


    查爾瓚:“外臣帶吐蕃一族,謝永盛皇帝恩德。”


    秦狄:“先別忙著謝恩,你且與朕說說,現在吐蕃境內是什麽情況。”


    查爾瓚:“近五年來,西方之敵屢次入侵,蠶食我國一半的疆土。吐蕃土地貧瘠,耕種產物極少,連續兩年幹旱,僅有的田地更是顆粒無收,就連牛羊吃的草都極為少見。國內因戰亂與饑餓而亡的百姓,不在少數,現如今整個吐蕃的人口,僅剩四十餘萬。”


    聽他之言,秦狄暗暗吃驚。他就屬於那種你不惹我,我不動你。你若惹我,老子必須要弄死你的類型。吐蕃與漢朝這幾年一直相安無事,故此他並未關注吐蕃那邊的情況。依稀記得繼位之初,聽他人提及過,吐蕃還算一個有點實力的國家。這幾年究竟是經曆了多大的戰亂,就剩下這麽點人。


    怪不得吐蕃想歸附於自己,四十萬人,毫不誇張的說,僅京都城內的人口都不止四十萬。隨著秦狄頒布的政令,這幾年的新生人口急劇上漲,加之從其他地方遷入京都的百姓,保守估計,京都城有六十萬人。


    與前幾年相比,人口提高了很多,但是距離秦狄的心理預期,還有一定的差距。不敢奢求人口過百萬,哪怕能夠達到前世的大唐盛世就可以了。當時的長安城,人口高達八十萬。據說南宋時期的臨安城,鼎盛時期人口高達一百五十萬。北宋鼎盛時期的汴京,亦是如此。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就是出自那個時期。


    秦狄:“吐蕃遭逢大難,作為鄰國,你們早就應該前來求援,朕豈能視而不見。”


    不能說一點私心都沒有吐蕃在,對大漢而言,無疑是多了一道屏障。吐蕃被滅,西邊的人,遲早也會將手伸到大漢,這就是他內心深處的想法。


    他的這句話說的有些深沉,心中在考慮如何接手吐蕃的爛攤子。可是他的話聽在查爾瓚的耳中,顯然就成了憂國憂民的聖君明主。


    求援於漢,吐蕃國王不是沒想過,隻是那時候的秦狄正在與越國激戰。作為一國之君的吐蕃也怕大漢戰敗,不敢輕舉妄動。後來越國被滅,他又擔心求援大漢,恐會惹火燒身,同時也害怕被漢朝侵吞。


    當時的吐蕃還能與西方國家一戰,後來隨著他國的加入,吐蕃接二連三的潰敗,戰線收縮,防守之力還是有的。想要求援時,又聽說漢帝南下,征討南疆。與此同時,塞北百萬大軍南下,準備吞並漢朝。他一看這架勢,南北開戰,這下大漢必亡。


    麵對西方的蠶食,吐蕃的戰線再一次收縮,也就無暇顧及漢朝的情況了。又堅持死守了兩年,節節敗退,一半疆土盡失,就在這個時候,突然收到了漢帝的國書。


    經過一番打探才得知,漢帝南征凱旋而歸,塞北諸國的百萬大軍不敵漢朝,被迫停戰退軍。這樣的消息,終於令吐蕃國君見識到了漢朝的強大。衡量再三,終於下定決心,投靠漢朝,以保全吐蕃僅剩的這幾十萬子民。


    從這個角度看,吐蕃國君還算是一個賢明之主。


    秦狄:“韓霆,你去安排一下,派人去一趟吐蕃。告訴吐蕃王,王子安全抵達京都,朕會好生照料。查爾瓚,你可親自修書一封,讓他們一並帶去。將朕的承諾,告知你父王知曉。你在我朝的遭遇,想必他已經知曉,看到你的書信也好讓他安心。”


    查爾瓚:“多謝皇帝陛下,外臣這就去寫信。”


    查爾瓚離開之後,秦狄端起桌上的茶杯,輕抿幾口。腦袋裏快速思索一番,將韓霆喚到麵前,低語道:“先派人暗中潛入吐蕃,看看吐蕃的真實情況究竟如何,朕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獲知真實消息。”


    韓霆:“屬下明白,這就去安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暴君登基橫掃九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煮酒笑餘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煮酒笑餘生並收藏暴君登基橫掃九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