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不是說有就能有的,楊廣現在除了掃盲就是在工匠營中來迴轉悠視察。除了初一十五的朔望朝會外,他絕大部分精力都用來研究黑科技了。


    不得不說,這皇位坐久了,楊廣愈發能體會原主的心思了。數千萬人俯首稱臣,麵對這等誘惑,親兄弟算的了什麽,敢搶就是得砍。


    前世的他想玩個航模,不但得跪求女友撥款,更是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去精挑細選,生怕糟蹋錢。


    如今太府中的數萬大匠和工匠營、流民大營,幾十萬人盡為他所有。隻要他一聲號令,數十萬人為之奔走,國內資源任意調動。再也沒有人敢說他敗家罵他不如正業了。


    說起來還挺想前世女友的,“呸呸呸,抖m,賤骨頭。”楊廣嘴裏亂罵了兩句。罷了以後老子給你封神立廟,讓你得享一份香火,也算給她積德了,希望她能過的好點,雖然肯定沒我好。


    通過這段時間的觀摩,楊廣終於搞明白了國人的種族天賦--心靈手巧。現在的考工大匠不敢說和後世的八級工媲美,但看他們製作出來的機械,也當的一句鬼斧神工了。而且這個時候可沒有分工這個說法,這些大匠多是全才,這放在楊廣眼裏那一個個都是工業母機啊。


    上個月他視察工匠營時,看到一些工人在徒手墨磨製石墨粉時。提了一句要重視機械的發明,不能因為人力便宜就死用人來幹。這對於科技進步和工匠技藝沒有任何幫助的。


    今天再來看,鉛筆工坊的工匠們已經用上了水利磨坊,從打碎到磨製再到混合粘土和最後的擠壓工序,現在的土鉛筆已經完全實現了水利機械化。


    這鉛筆和算盤是楊廣記憶中僅存的幾項能夠實現的發明了。土鉛筆的工藝很簡單,隻要用石墨粉和黏土按比例混合然後加水攪拌壓製便是鉛筆的雛形了。


    楊廣拿起一支鉛筆試了試,嗯,手感還行。動作輕一點還是可以流暢書寫的。這個年頭文具是很珍貴的,想必沒人會舍得用嘴咬。


    接著就是印刷坊了,中國古代早就有了石刻,雕版印刷無非就是刷上墨汁再蓋張紙罷了。沒什麽難度,難的是墨汁的配製。現在印刷都是采用的水墨,不但繁瑣而且還會被紙張吸收造成墨暈。一張紙也隻能印一麵,紙張和墨汁的浪費都很厲害。但楊廣也沒辦法,畢竟不是學這個的。如果沒有油墨,活字印刷就是個笑話。


    後世油墨的配方他是不懂的,隻記得大豆油似乎是植物油墨的主料。至於其他配料添加劑什麽的,那不是一個文科生該懂得事兒,能知道主料就不錯了,剩下的窮舉唄。反正大豆是不缺的,稻、黍、稷、麥、菽五穀中的菽就是豆。現在的豆主要就是用來榨油和喂馬。這個時代的人連用各種動物尿液淬火都能想出來,發明個油墨想必不難……吧。


    愉快的將這個信息傳達下去後,楊廣也就不管了。能發明出來最好,發明不出來也無所謂。反正那些水墨印製的書,他是不會看的,他桌案上的書都是靜心修訂的。製作材料和字跡那都是上上之選,比之後世的精裝本也不差了。


    如此,鉛筆、印刷和算盤便是齊備了,便捷的書寫工具,快捷的書本複刻方法和計算工具。這三樣可是傳播文化的利器,到要看那些士族拿什麽抵抗這種大勢。


    楊廣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文明進步經濟繁榮這些倒是其次,重點在於不利於他的統治。這個時代的人們都是很懵懂的,抱緊戰火的他們可能今日是齊人明日就是隋人了,所以此時的人們並沒有明確的國別界限。


    這意味著容易被唬弄,而且也不利於他以後發掘人民自豪感這個大殺器。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古人不明標點真是一大敗筆。雖然不喜歡儒家,但楊廣覺得孔老夫子的本意因該是好的,若是讓他來說,這民自然是知之的好。這樣那些官僚歪曲政令的時候就得掂量一下民眾輿論了。若是從官僚角度出發,那百姓越傻越好,最好都是那種一根筋,他們說什麽就是什麽。


    如今的流民大營和工匠營中,每三個月便考核一次,能通百以內數算和識得千字者為上等。通過考核的人就不用幹苦力活了,他們會被集中起來學習珠算刑律等科目,由專門的吏來指導他們。


    這就是楊廣的後備官僚培訓班,這培訓班會一直辦下去,知道這些人徹底掌控了地方。這也是為以後的公務考試做準備。吏是真正做事的人,在他的設想中朝廷的官員必須有過任職小吏的經驗。至於那些四書五經就暫且做為思想品德科目吧。想靠他做官兒是不可能的。


    自上次楊廣下令采用木炭煉鋼後,工匠們都反應,這木炭煉鋼確實有效,不論是質量還是鍛造性都遠勝於灌鋼法所產。唯一的缺點就是耗費太大,成本太高。每日不過是三五百斤的產量。即便是日夜開工,沒個幾年也別想給軍隊換裝。這沒辦法,他知道煉鐵要用木炭或者焦炭還得感謝初三那兩本世界史呢。焦炭,黃土高原上不少,具體怎麽煉還得讓人去實踐,現在先就拿木炭頂吧。


    至於亂砍濫伐、環境汙染……


    工業怎麽可能沒有汙染呢,這叫黎明前的黑暗,分娩前的陣痛。不足為慮不足為慮……


    最後就是軌道了,鐵路的出現讓全麵戰爭成為可能,火車的運力也不是畜力人力能比的。現在的主要工具就是馬,後勤運輸非常不方便,一打仗動輒幾十萬,全是輔兵,戰兵最多三分之一。


    鐵路火車什麽的現在肯定沒那技術。但祖龍早就用他的智慧告訴我們,隻要敢想,沒有什麽不可能。秦朝的馳道天下聞名,但是誰知道秦朝是有木軌道的。


    楊廣前世就不喜歡騎馬,他完全找不到騎馬的爽點。一場跑下來,腰背屁股大腿無一不疼。騎這種行為還是人比較合適,馬就算了。


    這木軌道也是他準備在京師建造的,秦朝的軌道製作工藝自然是失傳了。但經過大量實驗後,考工大匠們已經有了一套全新的設計。


    看著麵前著條軌道和其上拖著車廂再來迴馳騁的馬兒,楊廣大為吃驚。現在他終於明白為什麽祖龍要車同軌了。


    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和貨幣,這都是祖龍的功績書同文和統一貨幣度量衡這些還都是可以理解的。但車同軌就很是奇怪了。車輪間距必須相同,這不是開玩笑嗎。現代汽車輪距都不同,馬車牛車哪有那麽多講究。


    祖龍為什麽強製要求車同軌呢。皇帝的車子可是用六匹馬拉的。一般人即便用得起,也不敢用啊。現在看到這條軌道,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了。軌道自然得間距一樣。


    這樣說來六國可不簡單,要同的前提就是大家不同,那說明六國也是有軌道的,不然說不過去。


    現在鋪設一條軌道是很昂貴的,作為軌道的木材更是要做防腐處理方能使用。而且還得夯實路基,其造價根據地形浮動,在數萬數十萬間不等。這等耗費便是隋朝這樣的統一國家,楊廣覺得肉疼。戰國那會兒怎麽修的。這樣說來,曆史到底是上升了還是倒退了還真說不準。


    修是肯定要修得,再貴也要修,比起人力運輸它得效率高多了。原主三征高麗時動用了數百艘船數十萬民夫來運轉糧草。若是有此軌道,何須如此靡費。而且對於他來說,這軌道也是拉攏軍隊的一大法寶。有了它,將軍們建功立業就不需要擔心後勤運輸了,不怕他們不動心。


    誠然這種木製軌道很容易被破壞,還得經常保養。這一來一去便是天價。就像後世鐵道年年賠錢年年修,為什麽。總有能找補迴來的地方。那句話怎麽說的來著,要想富先修路。


    這樣想來,也挺劃算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隋煬帝,不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今夜登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今夜登基並收藏朕,隋煬帝,不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