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坐在這裏聽講的那都是關隴集團下一代核心子弟,在他們心中,如今的大隋是如日中天,父輩的功業便是想要比肩都難談何超越。但現在一聽這大隋朝別說穩如泰山了,簡直就是一條外表華麗內裏腐朽瀕臨沉沒的大船。心有餘悸的同時,更有一股舍我其誰想要力挽狂瀾的壯誌豪情。更不用說後麵還有分封的大餅等著。


    看著下麵激動的麵紅耳赤摩拳擦掌的人群,楊廣就知道這次的煽動成功了。不論什麽時候這種人都是最好鼓動的,他們不缺吃穿,從小聽著父輩的功業長大,崇拜是肯定的但更多的是想超越父輩。而且他們有條件有誌氣,雖然現在沒有掌權,但隻要把種子埋下去,日後的戰亂便是它們成長的資糧啊。說起來楊廣和他們才是一輩的,那些大將族長都是上一輩人了,這就有了共同語言。


    不過這還不夠,冒進的苦果已經結成。要想努力挽迴局麵,楊廣就隻能寄希望於宣傳來盡量洗白自己。為了社稷穩定而采取下作手段的皇帝總比不擇手段肆意斂財的皇帝好聽點。對此楊廣編造了大量關於士族兼並土地轉嫁租稅的邪惡段子讓牛朝宗手下的探子去各地散布。


    從士族怎樣兼並土地到抵製兩稅法的施行和推脫放糧賑災的事宜,他全給栽到士族頭上,既然已經局勢已經不可挽迴了,那就盡量爭取民心吧。


    深知宣傳重要性的楊廣對於這件事是無比重視的,宣傳如同打仗,一定要在開始就取得領先優勢,拉鋸戰是最要不得的。他的段子深切結合當前百姓的三大困擾,土地、賦稅、災荒。不但指明了原因(士族從中作梗),更是給他們帶來了希望,皇帝與他們同在。


    要讓百姓知道皇帝始終關心著他們,皇帝心憂他們的苦難現在都吃不下飯了。現在的苦日子都是士族那幫子蠹蟲造成的,隻要鑿沉了他們,日子就會好過很多。


    這並不是謊言,士族覆滅後,空出來的土地自然可以容納許多人。至於土地不夠這種事,百姓會知道嗎。


    至於宣傳手法,這就有講究了。市井酒肆雖然是傳播的好地方,但這隻能讓中產之家知道,流民連城都進不來,如何去喝酒。這群人是不想要變革的,他們的生活過的去,時不時還能到酒肆喝兩口針砭一下時弊。生活安穩的很,如何豁的出去。對於他們楊廣要求不高,隻要不反對自己就行了。


    宣傳的重點是各地的流民隊伍,散布、傳謠,不需要他們起來鬧事,隻要讓人們知道,是誰讓他們成了這樣就夠了。


    “這就叫靶向宣傳”楊廣得意對新任錦衣衛長官牛朝宗說道。鑒於牛朝宗的上進和錦衣衛的要害性質,他還是選擇了太監來擔任。


    “你要知道百姓需要什麽,他們關心什麽,一味的宣傳新法不但沒有用甚至會產生負麵影響,要宣傳百姓喜歡的內容,同時引導百姓向自己所希望的方向思考。”


    “陛下智計無雙,老奴受教了。”


    “你這樣,每隔幾天就讓你的探子散布一些朕的愛民言論、或者工匠營的美好生活又或者關中流民大營的優良待遇。總之,要讓他們不滿。讓他們知道朕的好和士族的壞,最好還是采用編故事的手法,比如:皇帝的兩稅法免除了諸多的苛捐雜稅,法令一定要講清楚,要讓他們明白自己到底失去了什麽。然後便是士族不尊詔令強買強賣放高利貸,最後逼迫百姓賣兒賣女來抵債,或者將人害的家破人亡賣身葬父之類的。故事中的農民必須符合百姓的需求和願景卻又不能離他們太遠,老婆孩子熱炕頭就行,士族必須殘忍粗暴毫無人性。這樣才能喚醒他們麻木的心靈。讓你的人走的遠些,凡是有流民的地方都要去,讓他們裝的像一點,挑那些麵黃肌瘦的去,不要被人看穿了。”


    現在的百姓大多是文盲,但出於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他們會選擇那些聽起來更好一些的勢力,誰的消息對他們更有利,他們就相信誰。這是百姓的樸素情懷,楊廣利用起來沒有絲毫的負擔。


    他堅信自己可以贏得民心,現在人們並不重視宣傳,那些士族大多是利用迷信,或者是臨到頭了想個法子出來應付事兒。這種粗淺的手段如何能和飽經後世信息轟炸的楊廣比。


    但這也意味著下一波流民潮會很快到來,怎麽處理他們呢?


    砍樹,這算是此時唯一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了,砍倒、運出、剝皮、加工,隨便哪一個都需要大量人手。他現在需要大量的木材來供應工匠營的消耗。


    自從楊廣下達了煉鐵必須用木炭的命令後,工匠營的木材消耗日益增長。這個年代木材是主要的材料來源,不論是水力機械還是戰船房屋,木材都是必不可少的。現在的工匠營中男子燒炭煉鐵,女子紡紗織絲,剩下的老弱小孩都是在幹一些剝皮砍枝的輔助工作。


    流民大營位於西城郡石泉縣,這裏的樹木高大挺拔數量也多,至於過度砍伐什麽的楊廣並不擔心,五千年都沒砍光,現在連個電鋸都沒有,瞎操心什麽。


    上一批被糧食吸引來的十八萬流民如今已經住進了新蓋的木頭房子裏。在這裏他們除了砍樹,每三天還要抽半天來接受教育。主要就是識字和算數,老師就是那些被遷徙到陵邑的沒落士子。


    這些士子就是楊廣普及教育的第一批班底了,他本來是想從這些流民中選拔一些人才的,奈何手下卻連個專職教師都找不到。


    隋朝初年是有學校的,國子學、太學、四門學、書學、算學、比比皆是。可惜的是到了隋文帝末年,楊堅覺得學校太多,才俊卻沒幾個,於是下令壓縮學校規模,這一口氣就將全國的學校全給廢了,就留下個國子學和裏麵的七十個學生。


    每每想到這裏楊廣就覺得這個便宜老子腦子真的是有問題,設立倉儲的是他,喊著“寧積於人,不藏府庫”的也是他。可一發現官員貪腐,直接將放糧的權力收歸朝廷的還是他,弄得地方一遭災,縣令第一件事不是放糧賑災而是上報朝廷。前麵也說了,隋朝297個州的政務都有皇帝批閱,等命令下來百姓早就餓死了。


    辦學也是,怎麽就那麽功利呢,不出人才是學校的問題嗎,你不想著整改一下提高教學質量,反而是將學校一口氣拆掉讓人連上學的地方都沒有,是何道理。


    弄得現在楊廣想找幾個老師都沒有,如今的教育部隻有小貓小狗兩三支,部長更是由他親自代理。


    這也罷了,沒了學校要是能給自己多留點錢也行啊。但人楊堅不這麽想,人把建學校的錢都拿去修寺廟了,一口氣就是上千座,大手筆啊。


    楊廣真想把楊堅從棺材裏刨出來問問:“學校出不來人才難道寺廟就能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隋煬帝,不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今夜登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今夜登基並收藏朕,隋煬帝,不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