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沒給警備總部這些大老爺們施以一點點教育和教訓,你不覺得你失職嗎?你還好意思這


    麽得意嗎?」何凡雖然討人厭,但他大太林海音卻很好。她主持《聯合副刊》時,我曾投


    稿,有的用了有的不用。她雖然膽子不大,但比起後來政工係瘂弦之流來,卻高明寬大得


    多。


    她在文星後期,到我家看我一次,也預約過我的告別文壇十書,此後就不敢再和我來往


    了。十多年後,我出獄歸來,在路上一遇,聊了幾句,再見麵時不幸已對簿公堂-我代蕭孟


    能太太朱婉堅追究版權,告了多人,她也在其中。」她在法庭上遁同說:「她所以沒通知蕭


    太太,因為找不到她。」我說:


    「蕭太太過去有錢的時候,你們為什麽找得到她呢?」林海音為之語塞。無論如何,林


    海音是位不錯的朋友,雖然我們早就「幽明異路」了。


    我代朱婉堅追究版權的官司,在法院方麵全這當然和國民黨的司法黑暗有關。不過在一


    片黑暗中,我倒看到一幅光明的畫麵,那就是一九八七年六月八日《民生報》來訪問我時,


    做記錄的一位小女生徐開塵。她進我家門時,一片清秀脫俗、神韻飄逸,使我眼睛一亮,我


    一邊接受訪問,一邊偷看她,她真耐看!習慣上,我看到漂亮女人,都一邊看一邊挑她的毛


    病、找她的缺點,以便不再留戀,但這小女生卻挑不出毛病,並且愈看愈有餘味。此後幾


    年,這小女生和她的同事邱海嶽、林英哲等,與我聚餐過幾次,每次聚餐,我都忍不住要偷


    看她幾眼,非常舒服。有一次在敦化南路碰到她,我說你為什麽不打電話給我,她說打過一


    次你不在,我說為什麽不打第二次,她笑而不答——她的笑,可愛極了。又過了幾年,我從


    凱悅大飯店出來,看到基隆路對麵有人一再向我揮手,我過馬路一看,原來是這可愛的!旁


    邊有兩位她的同事。我半開玩笑的點破,我說你知道這麽多年來我一直對你單戀嗎?她又笑


    而不答——她的笑,可愛極了。


    前麵談到文星時代我與梁實秋的交往,也數落了他的不是,不過,梁實秋有一事,最令


    我感佩感恩,就是他還有老輩的那種主動推薦人才的氣度。自我被陶希聖請出文獻會後,梁


    實秋認為李敖如此人才,任其流落,太可惜了,因此他不得我同意也沒告訴我,就秘密寫信


    「中央研究院」王世傑院長、歷史語言研究所李濟所長。對李濟說來,其實這是有點難堪的


    事,因為李敖是他學生,自己學生自己都不能賞識,還要勞動校外的與李敖非親非故的梁實


    秋推薦,這不是有眼無珠嗎?盡管梁實秋甘冒不匙,推薦了李敖,王世傑、李濟他們,還是


    拒絕了。這一拒絕內幕,多年後我才完整了解。一九九0年三月,「中央研究院」院長吳大


    猷、近代史研究所所長張玉法,以公帑出版了《王世傑日記》全十冊,其中一九六五年十二


    月二十日全天隻記一件事,內文如下:


    有李敖者,日前在文星書店應所刊《蔣廷黻選集》,對餘被免總統府秘書長(民國四十


    二年十二月)與簽訂中蘇條約兩事,做侮辱性抨擊。中央黨部穀鳳翔等促餘向法院控訴其誣


    毀。餘殊不願給此等人以出鋒頭之機會。惟餘對此兩事為避免牽涉他人過失之故,迄未發布


    文字,抑或是餘之過。李敖為台大畢業生,有才華而品行不端,梁實秋於五十二年五月曾推


    薦於中研院史語所,李濟之以其行為不正,不願收納,餘遂拒絕之。彼即因此懷恨。


    這日記一開頭說「有李敖者」四字,就是後語不對前言的話。


    因為這種語氣,好像他王世傑以前不知道「李敖」似的,事實上,早在一九六三年九月


    十日的日記中,他就有這樣的話:


    台大畢業生李敖甚有才華,與胡秋原涉訟(彼此均以誹謗為訴由)。餘頗欲成全李敖學


    業,勸彼等中止訴訟,但似不能說服胡秋原。


    可見王世傑早知李敖是誰,兩年後竟用這種語氣寫日記,顯然別有居心。當時「中央研


    究院」不接受梁實秋的推薦,真正的原因明明怕立法委員胡秋原等人,但卻假託出一個李敖


    人品上的理由,這是最高學術機關負責人不該有的懦怯,也恰恰反證了人品上出了問題的,


    原來是他們自己。他們在人品上既未能堅持道德勇氣、也未能維護學術尊嚴,甚至起碼的知


    人論事的求真態度,都出了問題。例如他們假託出所謂李敖「品行不端」、「行為不正」,


    就是毫無根據的。當時是一九六三年,上距我台大畢業當兵退伍才兩年,我還是台大歷史研


    究所學生的身份,為了貼補研究生公費的不足,在開國文獻會做「雇員」,每月賺一千元。


    試問這樣一個單純的二十多歲的青年人,究竟有何赫赫履歷如王世傑、李濟者,可有在人間


    上下其手,施展所謂「品行不端」、「行為不正」的機會?這樣一個青年人,既未有機會如


    王世傑之賣國、矇混舞弊,亦未有機會如李濟之奪權、占著學術茅坑不拉屎,而王世傑、李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敖快意恩仇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敖並收藏李敖快意恩仇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