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八年,我以販賣舊電器維生,暗中支援其他出版活動,並義助柏楊。這時我三十


    三歲。一九六九年,我又義助彭明敏。這時我三十四歲。這四年歲月,我整個的感覺如同陶


    淵明《擬古》九首中的最後一首:


    種桑長江邊,三年望當采。


    枝條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葉自摧折,根株浮滄海。


    本不值高原,今日復何悔?


    陶淵明詩裏說他在長江邊種桑樹,種了三年,剛要收成的時候,忽然山河變色,桑樹


    「柯葉自摧折,根株浮滄海」,一切成績,都漂失了,但他並無悔意,因為「本不值高原,


    今日復何悔」?本來就不在安全地帶種樹,又有什麽好後悔的呢?


    這詩舊解都說以桑樹喻晉朝,但我覺得喻自己的努力;才是正解。自己的努力,在亂世


    之中,一切都泡了湯,泡了湯並不後悔,因為本來就誌在犧牲,又何悔之有?《逸民傳》裏


    記鬼穀子對蘇秦張儀說:「二君豈不見河邊之樹乎?仆禦折其枝、風浪蕩其根,此木豈與天


    地有仇怨?所居然也。子見崇岱之鬆柏乎?上枝幹於青雲、下枝通於三泉,千秋萬歲,不逢


    斧斤之患,豈與天地有骨肉?所居然也。」正因為所居之地,是易遭「斧斤之患」的所在,


    所以柯葉之折與根株之浮,也就毫不意外了。這首詩有強烈的「求仁得仁」味道,意態悠遠


    可喜。陶淵明《歸園田居》五首中第三首也是我最喜歡的: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陶淵明寫他在廬山種豆的種種辛苦,最後晚露弄濕了衣服,舊解「夕露沾衣,喻貧賤之


    來傷人也」,但我覺得不計一切犧牲以維持素願,才是正解。我甚至覺得,這首詩該引申解


    釋做誌士仁人為素願奮鬥,有時會灰頭土臉、會犧牲自己的名譽,但名譽毀了也不足惜,隻


    要能救國救民就好了。對我個人說來,我在文星的努力,也正有陶淵明這種詩情。


    文星時代朋友中,有人是從頭到尾看到「柯葉自摧折,根株浮滄海」的局麵的,其中最


    值得一寫的,是梁實秋先生。一九六一年十一月一日,我在《文星》發表《老年人和棒


    子》,其中提到:老朽昏債賣身投靠的一輩我們不必說,即以最開明一代的老先生而論,從


    寫「人權與約法」時代的胡適之到寫「容忍與自由」時代的胡適之;從《人權論集》時代的


    梁實秋到《遠東英漢字典》時代的梁實秋,我們多少可以看出他們轉變的痕跡。弗洛斯特在


    他那首《預防》(precution)裏說,他年輕時不敢做一個急進派,因為怕他年老時變成一


    個保守派,我並非說胡適之與梁實秋已變成保守派,我是說,他們今日的「穩健」比起當年


    那種生龍活虎意氣縱橫的氣概是不大相稱的!寫《老年人和棒子》的時候,我還不認識梁實


    秋先生,後來認識了,聊過許多次天,證實我那篇文章的論斷,完全無誤。梁實秋在台灣,


    雖然「安分守己」,卻也被國民黨猜忌過。他告訴我:他家被搜查過一次,「一天有人叫


    門,開了門,進來許多治安人員,問你是這家主人嗎?我說是。他們說美國新聞處丟了一台


    打字機,有人說是你偷的,我們要來搜查。我說我是梁實秋,是大學教授,總不至於去偷美


    國新聞處的打字機吧?你們各位是不是弄錯了?他們聽了,拿出一張紙,上麵畫著我家的平


    麵圖,連說沒弄錯,就是你家。


    於是不由分說,進了屋裏,到處翻箱倒櫃起來,鬧了好一陣,什麽也沒搜到,然後要我


    具結他們沒帶走任何東西,就走了。


    事後我寫信給吳國幀抗議,可是一直沒有下文。,,據我研判,國民黨當年對梁實秋這


    番「戲弄」,有兩個目的,第一個目的在查他跟民社黨、跟羅隆基等的關係;第二個目的在


    警告他要識相,在台灣,知識分子有頭有臉而非國民黨如梁實秋者,畢竟不多,現在大家已


    經淪落到台灣來,對老子們要客氣一點!偷打字機事件後,還有一次他被告到蔣介石那兒,


    幸虧他提出毛澤東在延安抨擊他的文藝談話)才得過關。他還告訴我:他譯的那本《沉思


    錄》(meditations),作者是二世紀的羅馬皇帝marcus aurelius,由於中文譯名是瑪克


    斯,竟被國民黨官方認為是十九世紀的馬克思而惹過一點小麻煩。他還告訴我一些秘聞,例


    如《查泰萊夫人的情人》dy 插tterley’s lover)的一個中譯本,擅掛他的名字,事


    實上根本不是他翻的;傅儒家裏養了一對夫妻,事實上全和這位大藝術家有關係……他還談


    到他很欣賞當時的柳腰歌星華伯保,事後我請蕭孟能買了入場券送他,他欣然而往。這些瑣


    事,都可看到另一麵的梁實秋。梁實秋在一九二九年與胡適、羅隆基合著《人權論集》(上


    海新月書店版),靠著胡適,也對國民黨有太歲頭上動土的文章;後來又以民社黨黨員身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敖快意恩仇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敖並收藏李敖快意恩仇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