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


    我呆了。開明書店呢?開明書店哪裏去了?難道連那麽一家極不景氣的店麵,也開不成


    了麽?我不死心,向麵包店的櫃檯小姐打聽打聽。小姐頭都沒抬,把手向上一指,又向後一


    指,聲音平直他說:「搬到三樓去了!它沒有門,你就從後麵上樓梯。」我頓覺起死迴生,


    謝謝她,遵命做了。走到後麵,滿屋滿地都是麵包工廠狼藉,滿樓梯也是。我左閃右躲、九


    轉十繞,總算上了三樓。迎麵的是一同小房,左邊有一點鐵櫃式書架,右邊就是四張辦公


    桌。要找的書,寥寥可數,就在書架上。辦事的是一位女孩子,她很親切地幫我包了書。我


    跟她談了幾句,她對開明書店卻很陌生。這時,一位老先生進來了,坐在朝窗的辦公桌旁。


    我想這位老先生一定知道得多些,我首先打聽索非先生的下落,他望著我,為之一怔。然後


    說:「索非在本店,已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下落早已不明。」


    我向他說:「四十多年前,我去過上海開明書店總店。」看他反應。他盯住我好一陣,


    慢慢他說:「你這位先生啊,你看到最風光時代的開明書店了。可是,這口開放探親後,我


    去了上海,上海的總店卻早就沒有了。所以,開明書店啊,全中國隻剩下台北這一家。我們


    這一家也撐不下去了,隻好把一樓房子租給麵包店,自己搬到三樓來。這就是開明書店。沒


    有人認識它了,連我也不認識它了。」


    抱著新買的一包書,我原路走下樓來,走出了「馬可孛羅麵包公司」。站在門口,我轉


    身仰望,在古老的建築沿線外,是一片蒼穹。像是死掉一個老朋友,我黯然而別。


    在上海,除了對書店的深刻記憶外,跟王家楨吃飯那次,也使我記憶猶新。王家幀是我


    姨父李子卓的小舅子,他本是替張學良主持外交的。張學良垮後,他的宦途也今非昔比。抗


    戰期中,他做國民參政員、做外交部顧問,已是閑職。抗戰勝利後,出任東北行轅政治委員


    兼東北生產管理局局長。抗戰時他在重慶,他的家人都留在北平。抗戰勝利後,他迴到北


    平,坐著新式福特汽車,國民黨大員也。值得注意的是:他在後方秘密討了個姨太太,而這


    姨太大卻是共產黨。他的最後投共,聽說跟這位姨太大有關。當時共產黨革命,多少女孩


    子,為了獻身國家與理想,甘心犧牲自己,而實際獻身給國民黨高幹以臥底者,比比皆是。


    這位王府姨太太下場還算好的,工曉波的母親,就是下場悽慘的一例:她嫁給憲兵高幹,最


    後被查出,伏屍法場。當年我被國民黨特務軟禁時,特務們看到王曉波來看我,就閑聊起他


    們見過王曉波的母親,說那位女士年輕漂亮,可惜犧牲了。


    我在上海住了半年,除了對書店的好印象外,其他乏善可陳,所見所聞,一片大難將至


    味道。早在抗戰勝利之後,我家的情況,在二姊筆下是這樣的:


    勝利後家裏陸續來過爸爸一些老朋友,他們是曾去重慶內地「抗戰」榮歸的接收大員


    們。我記得的有興安省主席吳煥章、撫順煤礦張莘夫、外祖母的娘家堂弟孫棣坡及老姨父的


    妹人、後來仟中共政協委員的王家幀等等。爸爸參加地下工作的一段經歷,就是由吳煥章出


    具證明的。很明顯爸爸思想上難以平衡。過去有些人學歷、資歷、能力不如爸爸,但有「內


    地抗戰」做雄厚的本錢,榮迴故裏,個個都是耀武揚威的功臣。爸爸苦笑著。受一家十多口


    人的拖累,爸爸又能做何選擇?曾有一度爸爸準備隨吳煥章去興安省任個職員。


    興安省是閏民黨當時新劃分的東北九省之一。可那個時候是共產黨的勢力範圍,吳主席


    空有頭銜無法上任。張莘夫在去撫順上任後遭慘害,國共兩黨相互推卸責任。最後爸爸靠舅


    老爺孫律坡介紹,到東北營城子煤礦當總務處處長,總算勉強撐住過重的家庭負擔。因為隻


    是個雇員,倒也過了段安定省心的日子。


    爸爸在營城煤礦的時候,認識了台灣人翁鎮,並且對他有所幫助。翁鎮感念爸爸,曾告


    訴他時局不好,可考慮去台灣,後來翁鎮返台,留下「台北市新起前街一段十一號六桂行」


    (後改為「台北市漢中街一三九號六桂行」)的地址,這是爸爸最早想來台灣的張本。可是


    一想到二二八時台灣人大殺外省人,就心有餘悸。所以從北平出來,沒有直來台灣,反倒先


    落腳上海。這一錯誤,大傷家中積蓄的元氣,最後匆促決定來台後,積蓄所剩無幾了。


    我們全家是一九四九年五月十一日早上離開上海的,搭的是中興輪。中興輪本來還算豪


    華,可是現在已淪為難民船,有立腳處,就是難民。我們把行李堆在甲板上,我就躺在行李


    上飄洋過海。五月十二日傍晚到了基隆,自此一住五十年!


    我們全家八口逃到台灣後,爸爸死了,枯骨一壇;媽媽九十高壽,與我同在。當年的孩


    子們;如今隻有我一人在台灣。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敖快意恩仇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敖並收藏李敖快意恩仇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