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發出去的求職信絕大部分石沉大海,在他們語音信箱裏的留言,也都杳無音信。
「做過暑期工的不過是鳳毛麟角,那麽多沒有暑期工作經驗的人畢業後不也一樣進了投資銀行?」我隻能像阿q一樣安慰著自己。
然而,奇蹟真的就這麽發生了。
兩個月以後,柳暗花明:我竟然接到來自美林的電話,請我到紐約去麵試。
關於麵試的故事我聽說了許多,特別是初次麵試,各種尷尬的場麵時有出現。我的一個朋友,今天已經是某著名投資基金的董事總經理,當年麵試時就曾經有過這樣一段對白:
招聘者問:「你為什麽對corporatefinance(公司融資)感興趣?」
朋友彬彬有禮地迴答:「抱歉,我希望做的是investmentbanking(投資銀行)。」
對方又問:「我是在問你,為什麽想做corporatefinance?」
朋友很奇怪,心想怎麽又問了一遍,於是更堅定地迴答:「我不想做corporatefinance,我想做investmentbanking。」
「難道你不知道corporatefinance就是investmentbanking嗎?」
朋友頓時麵紅耳赤,啞口無言,悔恨自己怎麽如此白癡。
corporatefinance和m&a(收購兼併)一樣,都是投行業務的一部分,很多時候,人們會用corporatefinance來泛指investmentbanking。
通俗點說,他們那段對話好比就是:
「你為什麽對做公安感興趣?」
「抱歉,我希望做的是警察。」
「我是在問你,為什麽想做公安?」
「我不想做公安,我想做警察。」
「借」一身套裝去麵試
連載(七)
我即將麵對的是生平第一個麵試,期待,興奮,可想而知。我前所未有地嚴陣以待,將大家的經驗之談悉數記在心中:
千萬不能緊張,要落落大方,侃侃而談。
為什麽選擇達特茅斯,為什麽願意來到美林證券,答案一定要事先準備。
麵試前幾天的《華爾街日報》必須仔細閱讀,道瓊、納斯達克、恆生指數和主要的外匯匯率也都要熟記在心。
握手的力度要適中,太輕了顯得不自信,太重了會招致反感。
手中最好拿一個可以放筆記本的皮夾,這樣顯得比較職業。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所以目光不能飄忽遊移,隻有進行眼神的交流,才會顯得充滿信心。假如不敢直視對方的眼睛,那就盯著他的鼻樑,這樣既不會感到對方目光的咄咄逼人,而在對方看來,你仍然在保持目光接觸。
套裝應該是深色的,最好是黑色和深藍色,絲襪要隨身多備一雙,以防麵試前突然脫絲……
後來,我知道了投資銀行的確有些以貌取人,得體的服飾著裝可以在麵試中加分不少。
做學生時,我從來都是t恤牛仔,外加一個大大的jansports雙肩背書包。為了讓自己脫胎換骨,向職業女性看齊,到了紐約,一下飛機,我便直奔百貨商店bloomingdale。
bloomingdale位於曼哈頓中城,裏麵的套裝琳琅滿目,每一款都漂亮得讓我愛不釋手。售貨小姐也熱情周到,伶牙俐齒地勸說我一件一件試穿,並在我每一次走出試衣間時瞪大雙眼,對我讚不絕口。
試衣鏡裏的自己果然煥然一新,看上去職業而幹練。
「您是隻選一套呢,還是多選幾套?」售貨小姐甜美的聲音讓我從雲端突然迴落到地麵。我這才意識到,我居然忘記了看價格。
bloomingdale的定位其實隻屬於中檔,但是價格標牌上那一連串的數字還是讓我望而生畏。畢竟,我隻是一個依靠獎學金生活的學生。我試穿的那幾套衣服加上消費稅,最貴的有1000多美元,最便宜的也要500多美元。
「買?還是不買?」我激烈地進行著思想鬥爭。
「它們真的很適合你!」售貨小姐好像也看出了我的困窘,努力作著最後的鼓動。
這時,旁邊的收銀台突然來了一位要退商品的顧客。看到她,我靈機一動,立刻拿出了信用卡,態度之爽快,仿佛刷卡金額不是500美元,而是隻有5美元。
售貨小姐笑容可掬地為我結帳、包裝。她大概並不清楚,24小時後,等眼前這個對職業化裝扮的自己甚為滿意的女孩參加完麵試,就會原封不動地把這套ellentracy的西裝退還給她,一分不少地收迴那筆「巨額款項」。
第二天,穿著那套似乎專門為我定製、卻又並不屬於我的深藍色套裝,我鎮定自若、胸有成竹地走進了美林的會議室。
麵對來自香港的兩位銀行家,半個小時裏,我學著美國人的方式,滔滔不絕地自我推銷,把自己說得像愛因斯坦一樣聰明,像老黃牛一樣勤奮,又像老鼠愛大米那樣深深地熱愛投資銀行。
握手告別時,在他們的臉上,我找到了自己要的答案:這個女孩,天生就屬於投資銀行。
把羞怯、謙遜拋到九霄雲外
連載(八)
在美林度過的那個夏天,我並沒有學會太多的金融知識或操作技能,但是,它卻為我打開一扇窗戶,讓我欣賞到投資銀行的美麗風景,並且從此立下誌願:我要真正成為華爾街的一分子。
於是,四年級一開學,我便身不由己地捲入了一輪又一輪看不到盡頭的麵試旋渦裏。和每一位忙著找工作的96級學生一樣,盡管11月的達特茅斯早已是冰天雪地,我卻在零下20多度的天氣裏穿著西裝短裙和薄薄的絲襪,披著黑色長大衣,腳蹬高跟鞋,在漢諾瓦旅館和教室宿舍間來來迴迴,奔走穿梭。
</br>
「做過暑期工的不過是鳳毛麟角,那麽多沒有暑期工作經驗的人畢業後不也一樣進了投資銀行?」我隻能像阿q一樣安慰著自己。
然而,奇蹟真的就這麽發生了。
兩個月以後,柳暗花明:我竟然接到來自美林的電話,請我到紐約去麵試。
關於麵試的故事我聽說了許多,特別是初次麵試,各種尷尬的場麵時有出現。我的一個朋友,今天已經是某著名投資基金的董事總經理,當年麵試時就曾經有過這樣一段對白:
招聘者問:「你為什麽對corporatefinance(公司融資)感興趣?」
朋友彬彬有禮地迴答:「抱歉,我希望做的是investmentbanking(投資銀行)。」
對方又問:「我是在問你,為什麽想做corporatefinance?」
朋友很奇怪,心想怎麽又問了一遍,於是更堅定地迴答:「我不想做corporatefinance,我想做investmentbanking。」
「難道你不知道corporatefinance就是investmentbanking嗎?」
朋友頓時麵紅耳赤,啞口無言,悔恨自己怎麽如此白癡。
corporatefinance和m&a(收購兼併)一樣,都是投行業務的一部分,很多時候,人們會用corporatefinance來泛指investmentbanking。
通俗點說,他們那段對話好比就是:
「你為什麽對做公安感興趣?」
「抱歉,我希望做的是警察。」
「我是在問你,為什麽想做公安?」
「我不想做公安,我想做警察。」
「借」一身套裝去麵試
連載(七)
我即將麵對的是生平第一個麵試,期待,興奮,可想而知。我前所未有地嚴陣以待,將大家的經驗之談悉數記在心中:
千萬不能緊張,要落落大方,侃侃而談。
為什麽選擇達特茅斯,為什麽願意來到美林證券,答案一定要事先準備。
麵試前幾天的《華爾街日報》必須仔細閱讀,道瓊、納斯達克、恆生指數和主要的外匯匯率也都要熟記在心。
握手的力度要適中,太輕了顯得不自信,太重了會招致反感。
手中最好拿一個可以放筆記本的皮夾,這樣顯得比較職業。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所以目光不能飄忽遊移,隻有進行眼神的交流,才會顯得充滿信心。假如不敢直視對方的眼睛,那就盯著他的鼻樑,這樣既不會感到對方目光的咄咄逼人,而在對方看來,你仍然在保持目光接觸。
套裝應該是深色的,最好是黑色和深藍色,絲襪要隨身多備一雙,以防麵試前突然脫絲……
後來,我知道了投資銀行的確有些以貌取人,得體的服飾著裝可以在麵試中加分不少。
做學生時,我從來都是t恤牛仔,外加一個大大的jansports雙肩背書包。為了讓自己脫胎換骨,向職業女性看齊,到了紐約,一下飛機,我便直奔百貨商店bloomingdale。
bloomingdale位於曼哈頓中城,裏麵的套裝琳琅滿目,每一款都漂亮得讓我愛不釋手。售貨小姐也熱情周到,伶牙俐齒地勸說我一件一件試穿,並在我每一次走出試衣間時瞪大雙眼,對我讚不絕口。
試衣鏡裏的自己果然煥然一新,看上去職業而幹練。
「您是隻選一套呢,還是多選幾套?」售貨小姐甜美的聲音讓我從雲端突然迴落到地麵。我這才意識到,我居然忘記了看價格。
bloomingdale的定位其實隻屬於中檔,但是價格標牌上那一連串的數字還是讓我望而生畏。畢竟,我隻是一個依靠獎學金生活的學生。我試穿的那幾套衣服加上消費稅,最貴的有1000多美元,最便宜的也要500多美元。
「買?還是不買?」我激烈地進行著思想鬥爭。
「它們真的很適合你!」售貨小姐好像也看出了我的困窘,努力作著最後的鼓動。
這時,旁邊的收銀台突然來了一位要退商品的顧客。看到她,我靈機一動,立刻拿出了信用卡,態度之爽快,仿佛刷卡金額不是500美元,而是隻有5美元。
售貨小姐笑容可掬地為我結帳、包裝。她大概並不清楚,24小時後,等眼前這個對職業化裝扮的自己甚為滿意的女孩參加完麵試,就會原封不動地把這套ellentracy的西裝退還給她,一分不少地收迴那筆「巨額款項」。
第二天,穿著那套似乎專門為我定製、卻又並不屬於我的深藍色套裝,我鎮定自若、胸有成竹地走進了美林的會議室。
麵對來自香港的兩位銀行家,半個小時裏,我學著美國人的方式,滔滔不絕地自我推銷,把自己說得像愛因斯坦一樣聰明,像老黃牛一樣勤奮,又像老鼠愛大米那樣深深地熱愛投資銀行。
握手告別時,在他們的臉上,我找到了自己要的答案:這個女孩,天生就屬於投資銀行。
把羞怯、謙遜拋到九霄雲外
連載(八)
在美林度過的那個夏天,我並沒有學會太多的金融知識或操作技能,但是,它卻為我打開一扇窗戶,讓我欣賞到投資銀行的美麗風景,並且從此立下誌願:我要真正成為華爾街的一分子。
於是,四年級一開學,我便身不由己地捲入了一輪又一輪看不到盡頭的麵試旋渦裏。和每一位忙著找工作的96級學生一樣,盡管11月的達特茅斯早已是冰天雪地,我卻在零下20多度的天氣裏穿著西裝短裙和薄薄的絲襪,披著黑色長大衣,腳蹬高跟鞋,在漢諾瓦旅館和教室宿舍間來來迴迴,奔走穿梭。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