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章 全家都是造反狂魔(112)
快穿成反派大佬的女兒後我躺贏了 作者:骨子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報!”
“大捷!”
“陛下率軍深入敵後,活捉匈奴單於及左右賢王等一百一十八人,斬殺匈奴七萬四千三百一十二人……”
捷報傳來,天下震驚。
朝堂上眾臣聽完半晌還無法迴神。
誰?
陛下?
走之前不是說好了他隻是去坐鎮後方,穩定軍心,不會親上戰場殺敵的嗎?怎麽還繞到敵後直戳匈奴心髒腹地去了?
有些從北地就一直跟著蕭羈,每次出征前都要勸他不要冒進的老臣直接就讓人掐起了人中,但更多人卻是對此見怪不怪。
將在外還軍令有所不受呢,何況陛下!
作為帝國最高統帥,他的話就是聖旨,軍中又有誰敢違抗他的旨意,硬將他留在軍中鎮守後方呢?
他是言而無信,食言而肥、出爾反爾,愚弄朝堂了,但那又怎麽了?
他還不是打了勝仗!
還不是活捉了匈奴單於!
還不是殲滅了匈奴有生力量!
最重要的,這一切的發生,竟然是在三日之內!
能在這麽短時間內改變戰局,徹底摧毀敵人防線,消滅敵人有生力量,減少我軍傷亡,替國庫節省錢糧……除了天子,還有誰?
天子大駕尚未歸來,朝臣們已經為他找好了最為合理的借口。
之後又有捷報從北方傳來,雖然大都是勝仗,但戰績相對於天子而言,就沒那麽可觀了。
也是在這時,不少曾經對蕭羈持懷疑貶低態度的人才明白,為何當初陳帝下旨讓人平叛之時,那些個身經百戰的武將會裝病甚至斷腿了。
他們並非不想封侯拜相,並非不想聲震華夏,他們隻是打不過蕭羈,隻是清楚結果無論如何都不會改變所以不想去送死而已!
這也就能夠解釋當初長安城為什麽能在一夜之間被攻破了。
不是守不住,而是沒想守。
前朝不亡,天理難容啊!
……
對匈奴之戰進入收尾階段,漠北再無王庭,這也意味著匈奴對中原長達幾百年的侵擾徹底進入了尾聲,北方將再無大的戰事發生。
連日來,朝堂上一直都是一副喜氣洋洋的氛圍,太子收斂了他狠辣無情雄心勃勃的一麵,眾臣都在猜測他這麽做是不是因為陛下即將迴歸長安時,一個很少出現在早朝的人走入了大家的視野。
“拜見太子。”
王毋穿著一身常服,頗有些風塵仆仆的味道,嗅覺靈敏者更是從他帶來的風裏聞到了肅殺的血腥氣。
晦氣。
這位一來,準沒好事!
有人這般想著,便聽王毋說起了什麽。
眾人先是一愣,當“私通匈奴”、“出售鐵器”,“資敵”以及“害我軍損傷一萬多人”這些字眼傳入耳中後,一些人憤怒非凡,目眥欲裂,隻恨不能親手殺死這些敗類。
而一些人,卻是瞬間臉色慘白,渾身冰冷,顫抖不止。
他們自以為做的天衣無縫,卻不知怎麽露出了馬腳,還讓人屠王毋抓到了重要線索。
這一天,終究還是來了。
長安展開“鋤奸”行動時,錦晏對北地也進行了一次大清洗。
在長安為質的時候,她給阿父送過馬鞍馬鐙的製作方法,後來墨家聯手北地的工坊,為所有鐵騎都配上了馬鞍馬鐙,這不止是為了對抗當時的朝廷,更是為了對匈奴之戰做準備。
她在信中並未明言,但阿父深知這一點,故而在保密上麵做了很多工作,後來清君側入長安,騎兵功不可沒,在封賞大軍時不可避免地走入了眾人視線,自然而然也就有了泄露的風險。
這次對匈奴之戰,當看到匈奴人腳下踩著的馬鐙時,蕭羈心中便已經想好了幾百種殺人的方法。
對待這種出賣民族的敗類,就該讓他們承受這世間最殘酷嚴峻的刑罰,讓他們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最為慘烈的代價!
消息傳至北地,錦晏第一時間讓親衛圍住了負責製作馬鞍馬鐙的工坊,墨家巨子得知原委,也是第一時間控製住了所有弟子,並一一進行了排查。
查來查去,查到了工坊一名工匠身上。
那工匠有個做生意的叔叔,常年行走在邊地,一次偶然聽工匠提起可以最大限度讓雙手解放的騎馬工具時,他便動了一些歪心思。
起初工匠不願出賣秘密,可巨大的財富誘惑下,他動搖了,最終將馬鞍馬鐙的製作方法透露了出去。
盡管因為時間和材料都不足的緣故匈奴未能進行大規模的生產,可他們自小在馬背上長大,對馬的駕馭本來就很厲害,有了器物輔助,便更是如虎添翼,生產以及購買的馬鞍馬鐙少了些,可依舊還是對大軍造成了傷害。
那工匠跪地懺悔,求饒,稱自己一時鬼迷心竅才會做出這種背叛之事,希望錦晏可以饒過他,放過他的家人親眷,給他一次贖罪的機會。
他知道錦晏心善,心軟。
可他不知道,錦晏的心可以很軟,也可以比世間所有東西都硬。
工匠死了。
他的家人親眷,所有在北地工坊做活的人,一一排查之後也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而那些與他們來往密切的友人鄉黨,也受到牽連,永不錄用。
這是一次教訓,也是一次警示。
不僅讓所有人看清了錦晏不為人知的一麵,也讓他們都認識到了背叛的代價。
這事之後,錦晏許久都沒再露麵,有傳言稱她是被行刑那日的慘烈場麵給嚇到了,因為殺了太多無辜之人,心緒不寧,就病倒了。
但這種說法一出來,就遭到了廣大百姓的詛咒唾棄。
殺幾個敗類怎麽了?
他們該死!
還有他們的親眷,難道他們不知道工坊每月能發多少錢嗎?不知道自己吃穿用度花的錢來得十分蹊蹺嗎?
他們深知工匠有問題,卻裝作不知,不詢問,不阻止,不舉報,看著那工匠在犯錯的路上越走越遠,直至無法迴頭。
作為享受了利益好處的他們,哪裏無辜?無辜的是本可以活下來,卻因匈奴有了馬鞍馬鐙而死去的那些將士,是在家中苦苦等待他們迴去的父母妻兒。
造謠者沒能如願,百姓非但不覺錦晏殘忍,反而大肆稱讚她的做法,他們見不到錦晏,便以這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立場。
對錯與否,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
“大捷!”
“陛下率軍深入敵後,活捉匈奴單於及左右賢王等一百一十八人,斬殺匈奴七萬四千三百一十二人……”
捷報傳來,天下震驚。
朝堂上眾臣聽完半晌還無法迴神。
誰?
陛下?
走之前不是說好了他隻是去坐鎮後方,穩定軍心,不會親上戰場殺敵的嗎?怎麽還繞到敵後直戳匈奴心髒腹地去了?
有些從北地就一直跟著蕭羈,每次出征前都要勸他不要冒進的老臣直接就讓人掐起了人中,但更多人卻是對此見怪不怪。
將在外還軍令有所不受呢,何況陛下!
作為帝國最高統帥,他的話就是聖旨,軍中又有誰敢違抗他的旨意,硬將他留在軍中鎮守後方呢?
他是言而無信,食言而肥、出爾反爾,愚弄朝堂了,但那又怎麽了?
他還不是打了勝仗!
還不是活捉了匈奴單於!
還不是殲滅了匈奴有生力量!
最重要的,這一切的發生,竟然是在三日之內!
能在這麽短時間內改變戰局,徹底摧毀敵人防線,消滅敵人有生力量,減少我軍傷亡,替國庫節省錢糧……除了天子,還有誰?
天子大駕尚未歸來,朝臣們已經為他找好了最為合理的借口。
之後又有捷報從北方傳來,雖然大都是勝仗,但戰績相對於天子而言,就沒那麽可觀了。
也是在這時,不少曾經對蕭羈持懷疑貶低態度的人才明白,為何當初陳帝下旨讓人平叛之時,那些個身經百戰的武將會裝病甚至斷腿了。
他們並非不想封侯拜相,並非不想聲震華夏,他們隻是打不過蕭羈,隻是清楚結果無論如何都不會改變所以不想去送死而已!
這也就能夠解釋當初長安城為什麽能在一夜之間被攻破了。
不是守不住,而是沒想守。
前朝不亡,天理難容啊!
……
對匈奴之戰進入收尾階段,漠北再無王庭,這也意味著匈奴對中原長達幾百年的侵擾徹底進入了尾聲,北方將再無大的戰事發生。
連日來,朝堂上一直都是一副喜氣洋洋的氛圍,太子收斂了他狠辣無情雄心勃勃的一麵,眾臣都在猜測他這麽做是不是因為陛下即將迴歸長安時,一個很少出現在早朝的人走入了大家的視野。
“拜見太子。”
王毋穿著一身常服,頗有些風塵仆仆的味道,嗅覺靈敏者更是從他帶來的風裏聞到了肅殺的血腥氣。
晦氣。
這位一來,準沒好事!
有人這般想著,便聽王毋說起了什麽。
眾人先是一愣,當“私通匈奴”、“出售鐵器”,“資敵”以及“害我軍損傷一萬多人”這些字眼傳入耳中後,一些人憤怒非凡,目眥欲裂,隻恨不能親手殺死這些敗類。
而一些人,卻是瞬間臉色慘白,渾身冰冷,顫抖不止。
他們自以為做的天衣無縫,卻不知怎麽露出了馬腳,還讓人屠王毋抓到了重要線索。
這一天,終究還是來了。
長安展開“鋤奸”行動時,錦晏對北地也進行了一次大清洗。
在長安為質的時候,她給阿父送過馬鞍馬鐙的製作方法,後來墨家聯手北地的工坊,為所有鐵騎都配上了馬鞍馬鐙,這不止是為了對抗當時的朝廷,更是為了對匈奴之戰做準備。
她在信中並未明言,但阿父深知這一點,故而在保密上麵做了很多工作,後來清君側入長安,騎兵功不可沒,在封賞大軍時不可避免地走入了眾人視線,自然而然也就有了泄露的風險。
這次對匈奴之戰,當看到匈奴人腳下踩著的馬鐙時,蕭羈心中便已經想好了幾百種殺人的方法。
對待這種出賣民族的敗類,就該讓他們承受這世間最殘酷嚴峻的刑罰,讓他們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最為慘烈的代價!
消息傳至北地,錦晏第一時間讓親衛圍住了負責製作馬鞍馬鐙的工坊,墨家巨子得知原委,也是第一時間控製住了所有弟子,並一一進行了排查。
查來查去,查到了工坊一名工匠身上。
那工匠有個做生意的叔叔,常年行走在邊地,一次偶然聽工匠提起可以最大限度讓雙手解放的騎馬工具時,他便動了一些歪心思。
起初工匠不願出賣秘密,可巨大的財富誘惑下,他動搖了,最終將馬鞍馬鐙的製作方法透露了出去。
盡管因為時間和材料都不足的緣故匈奴未能進行大規模的生產,可他們自小在馬背上長大,對馬的駕馭本來就很厲害,有了器物輔助,便更是如虎添翼,生產以及購買的馬鞍馬鐙少了些,可依舊還是對大軍造成了傷害。
那工匠跪地懺悔,求饒,稱自己一時鬼迷心竅才會做出這種背叛之事,希望錦晏可以饒過他,放過他的家人親眷,給他一次贖罪的機會。
他知道錦晏心善,心軟。
可他不知道,錦晏的心可以很軟,也可以比世間所有東西都硬。
工匠死了。
他的家人親眷,所有在北地工坊做活的人,一一排查之後也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而那些與他們來往密切的友人鄉黨,也受到牽連,永不錄用。
這是一次教訓,也是一次警示。
不僅讓所有人看清了錦晏不為人知的一麵,也讓他們都認識到了背叛的代價。
這事之後,錦晏許久都沒再露麵,有傳言稱她是被行刑那日的慘烈場麵給嚇到了,因為殺了太多無辜之人,心緒不寧,就病倒了。
但這種說法一出來,就遭到了廣大百姓的詛咒唾棄。
殺幾個敗類怎麽了?
他們該死!
還有他們的親眷,難道他們不知道工坊每月能發多少錢嗎?不知道自己吃穿用度花的錢來得十分蹊蹺嗎?
他們深知工匠有問題,卻裝作不知,不詢問,不阻止,不舉報,看著那工匠在犯錯的路上越走越遠,直至無法迴頭。
作為享受了利益好處的他們,哪裏無辜?無辜的是本可以活下來,卻因匈奴有了馬鞍馬鐙而死去的那些將士,是在家中苦苦等待他們迴去的父母妻兒。
造謠者沒能如願,百姓非但不覺錦晏殘忍,反而大肆稱讚她的做法,他們見不到錦晏,便以這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立場。
對錯與否,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