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的信使和那支少得可憐的援軍向劉曜進發之時,桓景正在河東攻城略地。


    五月,桓景攻克蒲阪之後,向解縣進軍。劉曜當初在河東沒有根基,所以斬殺了一些和劉粲、靳準親善的當地官員之後,不得不用當地士族補上空缺。解縣柳家的柳卓就被推上了縣令之位。


    現在麵對,桓景的大軍,柳卓非常痛快地寫信舉族投誠。並且還讓擔任猗氏城守備的兄長柳恭也投降桓景。於是桓景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解縣、猗氏二城。


    “河東不見王師久矣。如今匈奴自相殘殺,又橫征暴斂,自大姓至於庶民,都思歸朝廷!”


    “很好”,桓景不知柳卓是真心誇讚還是奉承,但這個態度顯然是對的:“我將取河東,足下可有建議?”


    柳卓思忖片刻:“劉曜本部屠各兵少,所以擴充了大量晉人來作為當地守軍,在河東的守備現在多是晉人。然而晉人思朝廷已久,使君可趁著劉曜還沒南下,速入安邑,安邑可傳檄而定。”


    桓景向軍中斥候和尚虞備用處的探子多方印證之後,確認劉曜的主力尚在平陽集結,於是迅速輕兵朝安邑城進發。一至安邑城下,桓景就下令將馱在駱駝背上的攻城兵器部件在城下組裝起來,向城中投石。同時又讓弩兵朝城中射箭,箭上盡是勸降之辭。


    河東的郡治安邑城不過朝城外射了幾箭,城中的抵抗就停止了,仿佛整個城池陷入了沉默。桓景也不攻城,隻是繼續命士卒向城中射勸降信。信中隻說若是城中百姓歸降,不會追究附逆之罪。


    當天夜裏,城中果然火光大起,拂曉之時,匈奴守將的頭已經懸上了城門處塔樓。原來是倒戈的當地晉人士族聯合守軍中的晉人士卒殺死了守將,桓景立刻下令軍隊入城,一舉拿下了安邑。入城之後,城中大姓和百姓公推一個老者前來見桓景。


    桓景見來人大約六旬左右,本來是含飴弄孫的年紀,不禁感歎:


    “足下年事已高,卻不料有如此之勇,成如此之功!長者可否報知姓名?”


    “在下薛雕,家兄薛恢曾在元康年間任河東太守,不過已經去世多年了”,來人略一行禮,言辭謙卑:“在下不過借著家兄之名,又兼有些部曲。劉曜將老朽的部曲強征入軍來守安邑,所以老朽才能聯合軍中的熟人與城中各大姓,不過推波助瀾耳。至於功勞,老朽實不敢當。”


    一聽到部曲,桓景半是興奮,半是警惕。興奮的是,這說明河東的晉人尚且有不少人力,估計是劉曜在河東時日短,所以沒有被劉曜全數召入軍中。警惕則是因為,部曲無論如何還是士族的私兵,將來要牢牢控製河東,恐怕還需要爭取當地士族的支持。


    “不必過謙,足下方才說到部曲,可否召入我軍軍中助力?”


    “那是自然”,薛雕慨然允諾:“如今亂世,老朽已經站在使君一方了,自然也是托付了身家性命。何況這些部曲,也不是老朽的私產,隻是老朽祖輩的同路人罷了。”


    “此話怎講?”


    “家祖薛齊曾經是劉禪的蜀郡太守,後來本朝滅蜀之後,就讓家祖為首領,遷蜀郡五千戶到河東。這些部曲,就是當初那五千戶人家的後代,所以說是老朽祖輩的同路人,而並不從屬。”


    桓景明白了,亂世之中,薛雕的家族和他們的所謂“部曲”不過是個借著同鄉之誼抱團的集團。但也就是這樣齊心的團體,方才能在河東這種地方生存下來。


    “此次有功,足下希望有何封賞?”


    薛雕下拜:“老朽不過希望家中子輩能入使君軍中任職。此外,老朽求免河東一年賦稅,以安民心。”


    桓景自然允諾,攻破安邑的當日,薛雕的長子薛茂和薛盛都加入了新軍之中。桓景把他們都交給卞壼手下擔任主簿的職務,去處理後勤事務了。當地人熟悉地形時令,對於軍隊的在當地的後勤補給必然極有幫助。


    而攻破安邑之後,桓景繼續收降河東各地,到了五月底,河東全境除了最北端的聞喜縣,全境收複;同時北路的桓宣也傳來捷報,拿下了汾陰。桓景大喜:這樣一來,劉曜就失去了過河的所有渡口,沒法過河襲取關中,隻能正麵麵對占據河東的自己了。


    六月,等到劉曜集結平陽附近的軍馬匆匆趕至聞喜縣時,河東大半已經歸屬了桓景,他先前強行征召並訓練的河東當地晉人士兵也幾乎全倒戈到桓景的旗下了。


    麵對桓景的大軍,劉曜心中開始慌了:他手上的兵完全不足以對抗桓景,就更不要說奪迴河東了。


    他這次來河東,是帶上了屠各氏最後一批青壯,甚至連十五六歲剛剛能拿動武器的少年也被拉入軍隊,這樣才勉強在河東晉人叛逃之時又湊了兩萬人。


    可顯然這兩萬人不是都能戰鬥的。其中能戰的一萬河東軍又不是劉曜的嫡係,而是先前劉易的部下,隻是因為同為匈奴屠各族裔,所以才聽劉曜調遣。饒是如此,劉曜指揮起來,也不會像之前那樣得心應手了。


    劉曜的全部希望,就押在石勒或許能夠看在還是漢國臣子,又同為晉室死敵的份上,多少支援自己一點兵力,拉自己一把。正當他焦躁不安之際,一個宦官傳來了他期待已久的消息:


    “趙王使團並援軍至!”


    “快,大備宴席,朕要厚待之。不想石世龍竟忠臣也。”


    劉曜一下打起了精神,頭一次對石勒居然有了感激之情,也頭一次覺得事情有了轉機。可等到他來到營門,真正看見所謂的“援軍”之時,又一下泄了氣,差點嘔出血來,那點感激之情也蕩然無存——


    石勒隻派來了不到千人的軍人,而且都是匈奴人,大多是先前漢國安插在石勒一方的官吏和使臣。這簡直不像是過來支援,反而像是石勒接機清洗了軍中殘餘的漢國勢力,轉而讓自己接盤。


    除此之外,就還有一點少得可憐的糧草,和兩個“沒用”的俘虜——祖逖和他的兒子祖渙。


    劉曜越想越氣,怒氣填胸,恨不得要手刃來使。但轉念想到現狀,又隻覺得絕望,所以隻是打發石勒的使節走了。


    當下之計,唯有迴師平陽,做長久計,他不禁哀歎。雖然丟了河東,然而本部戰兵萬人尚足以守平陽一郡。十則圍之,桓景的實力雖然強於自己,但還沒有到達十倍的地步。自己退據平陽郡,把守要道,或許還能守幾年,讓桓景不敢貿然北上。


    計策已定,劉曜悻悻地準備收兵迴平陽,將整個河東讓給桓景。軍中已經傳下命令,全軍擇日離開聞喜,迴防平陽。


    這時一個不速之客來到了營中,稱自己有妙計大破桓景,還望漢天子求見。


    “是本地晉人麽?怎麽口氣如此之大?”劉曜皺眉問報信的宦官。


    “是聞喜縣的望族裴氏家族的人。想來裴家在河內勢大,在先帝在世時也還算忠順,或許能聯合河內尚忠於陛下的勢力來對桓景來一次突襲也說不定。”


    對啊!裴家,這個河東最大的士族,和張華齊名的前尚書左仆射裴頠的家族,自己怎麽忘了。雖然其家族許多人逃到了江東,然而留在河東的裴氏族人依然在當地頗有名望。


    劉曜仔細清理著記憶。


    “來人有報姓名麽?”


    “那裴家的人自稱裴詵!”


    “居然是他!”如溺水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劉曜掙紮著起身,不顧皇家禮儀地大喊:“快!快讓我見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晉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豆豉炒辣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豆豉炒辣椒並收藏晉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