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之後,蘇峻的軍隊也來到建康城下。
大軍既然匯聚於此,那麽自然就順理成章地展開了一場清洗。凡是在琅琊王府任過事的,從前司馬睿的郎官們,除了少數世家出身之外,都被夷滅三族。而不久前剛剛被殺的劉隗、刁協、戴淵也沒有逃過此劫,其兄弟妻小全部被殺,刁協曾任博士,門生眾多,這些寒士出身的門生也沒有被王敦放過。
隨即則是論功行賞。蘇峻如願得到青徐二州牧之位,封為汲縣縣侯;王導仍為丞相。當然最大的贏家還要屬王敦,他獲準奏事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加為大將軍、江揚二州牧、加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
十二月廿五日,鄭阿春在建康宮中產下一子,命名為司馬煥。這個剛剛出生的孩子立刻被封為琅琊王,其中深意昭然若揭。
而司馬睿和太子司馬昭被軟禁在石頭城中一角,每日雖然供給餐食,但是看守嚴密。好在看守者周顗還算仁厚,司馬父子的吃穿用度皆與從前相同。
直到鄭阿春生子的這一天,王導方才來“看望”天子。
“嗬嗬嗬!快看,王莽來了!王莽來了!”司馬睿見王導立於門前,拍手大笑起來。
王導跨過門檻,沒有理會司馬睿,隻是問守在一旁的周顗:
“伯仁,陛下神誌如此多久了?”
“自從大將軍入建康以來就這樣了。”
“尚能飯否?”
“衣食尚能自理,隻是如五歲小兒一般。”周顗一邊點頭,一邊歎氣。
司馬睿這時跳起來,撫弄著司馬紹的頭:“我乃天下第一大皇帝,你們怎麽不下拜呢?”
周顗和王導對視一眼,無奈地跪下來:“他天天都在讓我們向他下拜,幾乎隔一個時辰就要來一次。陛下已經瘋成這樣了,就順從他吧。”
司馬紹也跪下,向父親下拜;然而王導輕蔑一笑,依舊挺立不拜。司馬睿一邊笑著,一邊走近王導,先是在他麵上哈了一口氣,上下打量一番:“王莽,嘿嘿嘿,王莽……”
“看清楚,我是王導,王茂弘;不是什麽王莽。”
“你就是王莽!”司馬睿突然跳起來,伸出手,死死地揪住王導的頭發:“莽!莽!莽!一條大蟒蛇,怎麽沒有鱗片,而是長了一頭毛呢?”
王導大驚,一腳將司馬睿踹翻在地,見已經將他踹得隻是在地上打滾呻吟之時,才又氣喘籲籲地從地上撿起冠帽帶上,理了理自己的衣袖,喃喃地說:
“這話倒也不完全是胡話。”
“唔……”司馬睿一邊叫疼,一邊說道:“你這蟒蛇有什麽家世?我曾祖父宣帝神文聖武,我伯祖父武帝席卷八方,比你們那蟒蛇血統不知道高貴到哪兒去了。”
“來人!陛下又犯病了,快先讓他閉嘴。”
左右侍衛手忙腳亂地將司馬睿按在地上,然後用棉布封住了司馬睿的嘴。王導瞥見司馬紹跪在一旁,涕淚縱橫,眼神中滿是激憤,又假笑著靠近太子:
“方才天子之言差矣,殿下可知自家家事?”
司馬紹拭幹眼淚,昂首道:
“我高祖宣皇帝懿文武雙全,討平諸葛亮、公孫淵;我世宗景皇帝大敗諸葛恪,討平王淩毋丘儉;我太祖文皇帝襲滅蜀國,攘除諸葛誕;至若世祖武皇帝,天下匈匈百年,遂歸於一統。如此至德方有天下!”
王導冷笑一聲,開始在室內踱起步子:
“你們司馬家就是這種家教麽?”
“丞相這是何意?”司馬紹頂了迴去。
王導俯下身子,他的衣冠在司馬紹身上投下巨大的陰影,讓年輕的太子打了個寒顫:
“要我說,你們司馬家是有史以來最無恥、最無能、最邪惡的家族!你們還盤踞在帝位之上,就是對天命論最大的嘲諷!”
見司馬紹嚇得幾乎不敢說話,王導逼近司馬紹,惡狠狠地開始了他的敘述:
“你高祖宣皇帝和曹爽爭位,先是裝病騙過曹爽,又在高平陵政變。在洛水向曹爽發誓保他一生富貴,隨後拿誓言當發屁,殺了曹爽全家!
“世宗景皇帝協助乃父陰養死士、廢立天子、殺害夏侯玄,鎮壓毋丘儉和文欽,最後被文鴦的反擊嚇死!
“太祖文皇帝,那真是千古少有的惡人。襲殺天子,這是世上頭一遭;在任其間殘害忠良,動輒滅人九族;甚至是滅蜀的功臣,也被他逼得自相屠戮!
“到了世祖武皇帝,本來就無甚功德,先簒了大魏的帝位,又怠惰政事,沉迷女色,大封宗室。大晉的天下從一開始就不正。
“至於後來的惠帝,還有那群互殺的瘋子們,那就更不用說了。看看那個在角落裏呻吟的瘋子吧,他都算是你們司馬家最正常的一個人。但就是這個瘋子,還不一定是司馬家的種!我早在琅琊就聽說過,他是你奶奶夏侯氏和一個姓牛的小吏生的!”
司馬紹又驚又怕,向後退了兩步,正摔倒在床上。他又擔心自己的表情被王導猜透,索性將麵龐伏在床上,哭著說:
“若真的像你所說,我晉室的國祚又怎能夠長遠!”
王導大笑,滿意得捋了捋胡子,隨後拂袖而去:
“哼!知道就好!要是吾兄王敦來了,可就沒有這麽溫柔了。對了,伯仁,待會兒大將軍要商討伊霍之事,足下為天下名士,可不得不參加!”
周顗和司馬紹怔怔地看著王導遠去,空氣中唯有司馬睿“吃吃”的笑聲。
當日稍晚,王敦和王導通知建康城中的名士們匯聚在一起,討論廢立太子之事。表麵的理由是太子生得白麵黃須,是個“黃須鮮卑奴”。實際的理由大家心知肚明,鄭阿春剛剛生了第一個孩子,而鄭阿春可是僑士一派的人。
“怎麽周顗還不來?”王敦等的心裏焦急。
“伯仁一貫如此,名士脾氣罷了。”作為周顗好友,王導向王敦勸解道。
這時,有小吏慌張來報:“不得了了,太子不見了!”
“什麽?那伯仁呢?”王敦和王導都懵了。
“有人看見周尚書與數人騎馬向東而去,似要投奔京口。”
原來周顗雖然和王導親近,但由於是從北方而來,經曆過司馬鄴小朝廷的內鬥,早就看不慣這種不顧大局篡逆的行為。後來祖逖被朝廷遷調官職,周顗更是連番進諫,但都沒人聽。
隻是因為是僑士,所以司馬睿從來不敢重用他;而又因為為人耿直,在僑士中也被邊緣化了。所以作為一個吉祥物,他人微言輕,發揮不了什麽作用。
這次看護司馬睿父子,也是好友王導強行給他派的任務,就是用看押天子來作為周顗在僑士中的投名狀。可沒想到,周顗居然會把到手的投名狀棄之不顧。
王敦和王導對視一眼:“快追!”
建康城中禁軍騎兵精銳盡出,不過兩個時辰之後,就在建康城東抓到了周顗和他的隨從。王敦命人將周顗嚴刑拷打半日,周顗大罵不絕,堅持不透露一點太子的行蹤。王導趕緊悄聲勸止他的堂兄:
“伯仁此人吃軟不吃硬,打是沒有用的。”
他轉而蹲下身子,向周顗溫言說:
“周伯仁,你有負於我!”
“公領兵犯上作亂,下官管理詔獄,未能把事辦好,放跑了太子,因此有負於你。”周顗反嗆一句。
王導壓住自己的怒氣,笑著對周顗說:
“司馬家的天下已經是個空架子了,伯仁何苦為它賣命?”
周顗不答。
“伯仁,我是你的老友,若是你服個軟,我還能救你一命;換了別人,就是殺頭的罪了。”
周顗知道自己已經完了,隻求速死,索性心一橫,撒謊道:
“王茂弘,你知道這幾年為什麽不受天子重用麽?是因為我在天子哪兒說你的壞話。天子怎麽可能用一個他好友都覺得品行低劣的人呢?”
王導臉上的笑容消失了,冷冷地撂下了一句:“知道了。”
王敦趕緊湊在他的耳邊:“殺耶?不殺耶?”
王導不答,王敦會意,趕緊揮手道:“斬!”
隨即周顗被和他的隨從一並處斬。王敦擔心司馬紹是向東逃,跑去蘇峻那裏,於是下令嚴防死守京口瓜洲渡口,然而一連數日,都未能找到司馬紹,也未能找到司馬紹的屍體。
興許是死在半路上了吧,王敦這樣想。
司馬紹不見蹤跡,又不需要顧及周顗,那麽司馬睿也沒有什麽用了。於是結束搜查的當日,在王導的建議下,王敦進入石頭城。
這一次,麵對向他吐口水的司馬睿,王敦不再客氣,而是喚侍從取來毒酒。
“此美酒也,陛下不得不品嚐!”
司馬睿大叫:“不行,伯仁教我,不要亂吃他人隨便給的東西。”
“囉嗦什麽?叫你喝,你就喝!”王敦不耐煩了,直接按住司馬睿的頭,將毒酒灌入司馬睿的喉嚨中。司馬睿掙紮了一會兒,不動了。
毒酒撒了一地。
————————
“帝憂懼成疾,崩於石頭城。”《晉書·元帝本紀》
大軍既然匯聚於此,那麽自然就順理成章地展開了一場清洗。凡是在琅琊王府任過事的,從前司馬睿的郎官們,除了少數世家出身之外,都被夷滅三族。而不久前剛剛被殺的劉隗、刁協、戴淵也沒有逃過此劫,其兄弟妻小全部被殺,刁協曾任博士,門生眾多,這些寒士出身的門生也沒有被王敦放過。
隨即則是論功行賞。蘇峻如願得到青徐二州牧之位,封為汲縣縣侯;王導仍為丞相。當然最大的贏家還要屬王敦,他獲準奏事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加為大將軍、江揚二州牧、加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
十二月廿五日,鄭阿春在建康宮中產下一子,命名為司馬煥。這個剛剛出生的孩子立刻被封為琅琊王,其中深意昭然若揭。
而司馬睿和太子司馬昭被軟禁在石頭城中一角,每日雖然供給餐食,但是看守嚴密。好在看守者周顗還算仁厚,司馬父子的吃穿用度皆與從前相同。
直到鄭阿春生子的這一天,王導方才來“看望”天子。
“嗬嗬嗬!快看,王莽來了!王莽來了!”司馬睿見王導立於門前,拍手大笑起來。
王導跨過門檻,沒有理會司馬睿,隻是問守在一旁的周顗:
“伯仁,陛下神誌如此多久了?”
“自從大將軍入建康以來就這樣了。”
“尚能飯否?”
“衣食尚能自理,隻是如五歲小兒一般。”周顗一邊點頭,一邊歎氣。
司馬睿這時跳起來,撫弄著司馬紹的頭:“我乃天下第一大皇帝,你們怎麽不下拜呢?”
周顗和王導對視一眼,無奈地跪下來:“他天天都在讓我們向他下拜,幾乎隔一個時辰就要來一次。陛下已經瘋成這樣了,就順從他吧。”
司馬紹也跪下,向父親下拜;然而王導輕蔑一笑,依舊挺立不拜。司馬睿一邊笑著,一邊走近王導,先是在他麵上哈了一口氣,上下打量一番:“王莽,嘿嘿嘿,王莽……”
“看清楚,我是王導,王茂弘;不是什麽王莽。”
“你就是王莽!”司馬睿突然跳起來,伸出手,死死地揪住王導的頭發:“莽!莽!莽!一條大蟒蛇,怎麽沒有鱗片,而是長了一頭毛呢?”
王導大驚,一腳將司馬睿踹翻在地,見已經將他踹得隻是在地上打滾呻吟之時,才又氣喘籲籲地從地上撿起冠帽帶上,理了理自己的衣袖,喃喃地說:
“這話倒也不完全是胡話。”
“唔……”司馬睿一邊叫疼,一邊說道:“你這蟒蛇有什麽家世?我曾祖父宣帝神文聖武,我伯祖父武帝席卷八方,比你們那蟒蛇血統不知道高貴到哪兒去了。”
“來人!陛下又犯病了,快先讓他閉嘴。”
左右侍衛手忙腳亂地將司馬睿按在地上,然後用棉布封住了司馬睿的嘴。王導瞥見司馬紹跪在一旁,涕淚縱橫,眼神中滿是激憤,又假笑著靠近太子:
“方才天子之言差矣,殿下可知自家家事?”
司馬紹拭幹眼淚,昂首道:
“我高祖宣皇帝懿文武雙全,討平諸葛亮、公孫淵;我世宗景皇帝大敗諸葛恪,討平王淩毋丘儉;我太祖文皇帝襲滅蜀國,攘除諸葛誕;至若世祖武皇帝,天下匈匈百年,遂歸於一統。如此至德方有天下!”
王導冷笑一聲,開始在室內踱起步子:
“你們司馬家就是這種家教麽?”
“丞相這是何意?”司馬紹頂了迴去。
王導俯下身子,他的衣冠在司馬紹身上投下巨大的陰影,讓年輕的太子打了個寒顫:
“要我說,你們司馬家是有史以來最無恥、最無能、最邪惡的家族!你們還盤踞在帝位之上,就是對天命論最大的嘲諷!”
見司馬紹嚇得幾乎不敢說話,王導逼近司馬紹,惡狠狠地開始了他的敘述:
“你高祖宣皇帝和曹爽爭位,先是裝病騙過曹爽,又在高平陵政變。在洛水向曹爽發誓保他一生富貴,隨後拿誓言當發屁,殺了曹爽全家!
“世宗景皇帝協助乃父陰養死士、廢立天子、殺害夏侯玄,鎮壓毋丘儉和文欽,最後被文鴦的反擊嚇死!
“太祖文皇帝,那真是千古少有的惡人。襲殺天子,這是世上頭一遭;在任其間殘害忠良,動輒滅人九族;甚至是滅蜀的功臣,也被他逼得自相屠戮!
“到了世祖武皇帝,本來就無甚功德,先簒了大魏的帝位,又怠惰政事,沉迷女色,大封宗室。大晉的天下從一開始就不正。
“至於後來的惠帝,還有那群互殺的瘋子們,那就更不用說了。看看那個在角落裏呻吟的瘋子吧,他都算是你們司馬家最正常的一個人。但就是這個瘋子,還不一定是司馬家的種!我早在琅琊就聽說過,他是你奶奶夏侯氏和一個姓牛的小吏生的!”
司馬紹又驚又怕,向後退了兩步,正摔倒在床上。他又擔心自己的表情被王導猜透,索性將麵龐伏在床上,哭著說:
“若真的像你所說,我晉室的國祚又怎能夠長遠!”
王導大笑,滿意得捋了捋胡子,隨後拂袖而去:
“哼!知道就好!要是吾兄王敦來了,可就沒有這麽溫柔了。對了,伯仁,待會兒大將軍要商討伊霍之事,足下為天下名士,可不得不參加!”
周顗和司馬紹怔怔地看著王導遠去,空氣中唯有司馬睿“吃吃”的笑聲。
當日稍晚,王敦和王導通知建康城中的名士們匯聚在一起,討論廢立太子之事。表麵的理由是太子生得白麵黃須,是個“黃須鮮卑奴”。實際的理由大家心知肚明,鄭阿春剛剛生了第一個孩子,而鄭阿春可是僑士一派的人。
“怎麽周顗還不來?”王敦等的心裏焦急。
“伯仁一貫如此,名士脾氣罷了。”作為周顗好友,王導向王敦勸解道。
這時,有小吏慌張來報:“不得了了,太子不見了!”
“什麽?那伯仁呢?”王敦和王導都懵了。
“有人看見周尚書與數人騎馬向東而去,似要投奔京口。”
原來周顗雖然和王導親近,但由於是從北方而來,經曆過司馬鄴小朝廷的內鬥,早就看不慣這種不顧大局篡逆的行為。後來祖逖被朝廷遷調官職,周顗更是連番進諫,但都沒人聽。
隻是因為是僑士,所以司馬睿從來不敢重用他;而又因為為人耿直,在僑士中也被邊緣化了。所以作為一個吉祥物,他人微言輕,發揮不了什麽作用。
這次看護司馬睿父子,也是好友王導強行給他派的任務,就是用看押天子來作為周顗在僑士中的投名狀。可沒想到,周顗居然會把到手的投名狀棄之不顧。
王敦和王導對視一眼:“快追!”
建康城中禁軍騎兵精銳盡出,不過兩個時辰之後,就在建康城東抓到了周顗和他的隨從。王敦命人將周顗嚴刑拷打半日,周顗大罵不絕,堅持不透露一點太子的行蹤。王導趕緊悄聲勸止他的堂兄:
“伯仁此人吃軟不吃硬,打是沒有用的。”
他轉而蹲下身子,向周顗溫言說:
“周伯仁,你有負於我!”
“公領兵犯上作亂,下官管理詔獄,未能把事辦好,放跑了太子,因此有負於你。”周顗反嗆一句。
王導壓住自己的怒氣,笑著對周顗說:
“司馬家的天下已經是個空架子了,伯仁何苦為它賣命?”
周顗不答。
“伯仁,我是你的老友,若是你服個軟,我還能救你一命;換了別人,就是殺頭的罪了。”
周顗知道自己已經完了,隻求速死,索性心一橫,撒謊道:
“王茂弘,你知道這幾年為什麽不受天子重用麽?是因為我在天子哪兒說你的壞話。天子怎麽可能用一個他好友都覺得品行低劣的人呢?”
王導臉上的笑容消失了,冷冷地撂下了一句:“知道了。”
王敦趕緊湊在他的耳邊:“殺耶?不殺耶?”
王導不答,王敦會意,趕緊揮手道:“斬!”
隨即周顗被和他的隨從一並處斬。王敦擔心司馬紹是向東逃,跑去蘇峻那裏,於是下令嚴防死守京口瓜洲渡口,然而一連數日,都未能找到司馬紹,也未能找到司馬紹的屍體。
興許是死在半路上了吧,王敦這樣想。
司馬紹不見蹤跡,又不需要顧及周顗,那麽司馬睿也沒有什麽用了。於是結束搜查的當日,在王導的建議下,王敦進入石頭城。
這一次,麵對向他吐口水的司馬睿,王敦不再客氣,而是喚侍從取來毒酒。
“此美酒也,陛下不得不品嚐!”
司馬睿大叫:“不行,伯仁教我,不要亂吃他人隨便給的東西。”
“囉嗦什麽?叫你喝,你就喝!”王敦不耐煩了,直接按住司馬睿的頭,將毒酒灌入司馬睿的喉嚨中。司馬睿掙紮了一會兒,不動了。
毒酒撒了一地。
————————
“帝憂懼成疾,崩於石頭城。”《晉書·元帝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