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上旬,蝗群在河內郡已經肆虐快整整一月,蝗蟲過處,找不到糧食,不光農田上殘留的麥稈被啃了個精光,連田間的草地上草芽也幾乎一點不剩。人尚且可以由庫存的糧食解決問題,然而牛羊則吃不到草,一個個都瘦得皮包骨。
對蝗群的撲殺一直在持續不斷地進行,當蝗蟲成群之後,人力能消滅的蝗蟲不過是整個蝗群中很小的一部分。但蝗群天然地會繞開硬骨頭,在河內沒有裸露在外的糧食,四處又是煙又是火,還不斷有人撲殺,那麽蝗群自然而然地改變了方向,開始向北轉移,漸漸離開司州。
雖說蝗群一直在向北轉移,然而身處蝗群正中的郡縣,百姓隻是看見這撥蝗蟲被趕走,接著又來一波,這樣的日子幾乎望不到頭,困難一個接著一個。
一開始是糧價被競相哄抬,不少剛剛派到地方的保甲長也參與其中。在洛陽緊急連發了幾封官文,並且讓桓彝在懷縣抓捕了幾個“典型”之後,糧價才稍稍平抑下去。而糧食市場真正被穩定,還是在南邊諸郡的糧食大量運到河內之後了。
在這樣艱難的時候,蝗群不滅論又一度甚囂塵上。這時,洛陽適時地傳來了一些村落成功驅趕蝗群的文章,河內郡的百姓們爭相傳閱,這才知道自己正在用的這些土方法真能驅趕蝗蟲,現在無非是時候還不到罷了。
之後的日子裏,每隔幾天就會有洛陽的小冊子傳來河內郡,上麵不光有洛陽附近滅蝗的最新進展,還有司州各地的趣聞、以及整個天下的形勢。這些小冊子,成為了滅蝗期間河內百姓難得的慰藉。
糧草供應無虞,而又知道現在刺史的方法已經有人試成功過,於是自官吏至百姓,信心普遍大增,雖然接下來的日子依然艱苦,但好歹是撐下來了。
於是到了七月初的這幾日,河內郡的蝗群終於普遍地稀薄下去,蝗群的主力轉而進入並州與河北地界——現在該是石勒去操心的時候了。
長久的撲殺讓百姓們和下級官吏都精疲力竭。但對於下級官吏,身體上的疲乏倒在其次,洛陽不斷傳來小道消息,說是桓景要清算滅蝗期間的各種違命之舉,一時人心惶惶。
最為恐慌的,當然是實實在在地貪墨了支援河內郡錢糧的官吏與保甲長。
大部分官吏所謂的違命,其實並非貪墨,而是保甲長在地方根本無規可依,所以多用簡單粗暴的辦法。比如強征百姓去做滅蝗的勞力,比如強行逼迫村中的大戶交出糧食,比如滅蝗的環節有所缺失。雖然這些相比於貪墨事小,然而總算是擅自行事,如果桓景要拿他們是問,那麽也免不了牢獄之災。
但這時小部分貪墨錢糧的官吏與保甲長就開始煽風點火,說桓景打算在蝗災之後,將河內郡的官吏徹底清洗一遍。風言風語在河內郡散播,人人自危。
這些都沒有逃過尚虞備用處探子的耳朵,不久之後,兩份名單擺上了桓景的案頭,一份是河內所有疑似或者有確實違命之舉的官吏和保甲長,以及他們對應的罪狀;一份是近期謠言的疑似源頭。
“果然是罪重的想裹挾一群罪輕的。”
但桓景依然不打算立刻處理,因為蝗災還沒有完全過去。
七月二十日,蝗群已經基本離開了河內郡內各縣,直到這個時候,桓景才來到河內郡懷縣,在議事廳接見各地方的保長和糧食調運官吏。
大廳上氣氛肅殺。從桓景的幾案兩側延伸到大廳的入口,左邊一排是候命的官吏,右邊一排是從各地匆匆趕來的保長。
“今日蝗災已經過去,召大家前來,是為了賞罰之事。如此喜慶之時,可以不必緊張。”桓景笑著做了開場。
可是廳中的眾官吏哪裏相信什麽“喜慶之時”?
原來,就在這兩旁官吏和保長身後,桓景新選的兩排親衛正腰插雙刀,虎視眈眈。文官看到兵,自然嚇得魂不附體,而各保甲長們皆是從前桓景的親衛,如今看到身後皆是新人,心中也咯噔了一下——這些人如果要法辦自己,可是不會念在新軍中同袍的舊情的。
這個時候,突然,議事廳的大門洞開。接著一聲鑼響之後,從門外傳來一聲門房的吆喝:
“刺史開始議事了,今日是公開議事,商討的是災後賞罰之事,請圍觀諸位肅靜!”
官吏們順著聲音向外望去,隻見門外黑壓壓地一片人。原來等各官吏到齊之後,桓景立刻遣人知會全城,不少百姓於是過來湊個熱鬧。
但站在廳中的官吏們更加慌張了,這次的賞罰可以說是十手所指,十目所視,可逃不開百姓的眼睛!
“諸位為何戰戰栗栗,汗出如漿?今日是喜事,大家高興起來啊!”
但廳中肅靜無言,有的官吏嚇得發抖,而有的則神色自若。桓景見氣氛已經烘托到位了,於是將幾案上的一份帛書展開。眾官吏眼巴巴地看著帛書——那肯定是賞罰的名冊了。
“孫虎!”
一個年輕的保長雙腿猛地一並,卻是依著新軍中的習慣,兩手緊貼著下衣,仰著頭顫顫巍巍地大喊一聲:“到!”
這個孫虎,原來是白雲塢的佃農,本名是孫狗兒,在桓景的大改名運動中被改為了現在這個名字。在最開始的幾次戰鬥中,他也參與過,所以立下功勞,得以進入親衛序列。隻是因為後來親衛並不怎麽親臨戰地,而加之孫虎又是個安分守己的性子,所以並沒有再升官,隻是在親衛中做了個小軍官。
蝗災之後,他被下放在河陽附近的一處鄉村做保長,他的幾個手下也是村中的甲長。第一次處理政務,而且一來就是對付蝗災這種事情,處理得肯定不算妥當。所以從一開始,他就選擇死保兩樣東西:百姓的口糧,和滅蝗本身;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現在,他心中慌亂至極,但更多是有些委屈,畢竟在村上自己也還算盡力滅蝗,強征百姓勞役的事情也不是沒有,加之一開始也收了村中鄉紳的一些錢財,雖然不像一些人那樣借機哄抬糧價,對於鄉紳隻收錢不辦事,但或許正是因為這一點,自己被人告發了。
他隻等著桓景說出自己的處分:
“因其在河陽李家坪滅蝗有功,蝗群不過旬日即走,且無複發;晉新軍親衛百夫長,賜百石!”
對蝗群的撲殺一直在持續不斷地進行,當蝗蟲成群之後,人力能消滅的蝗蟲不過是整個蝗群中很小的一部分。但蝗群天然地會繞開硬骨頭,在河內沒有裸露在外的糧食,四處又是煙又是火,還不斷有人撲殺,那麽蝗群自然而然地改變了方向,開始向北轉移,漸漸離開司州。
雖說蝗群一直在向北轉移,然而身處蝗群正中的郡縣,百姓隻是看見這撥蝗蟲被趕走,接著又來一波,這樣的日子幾乎望不到頭,困難一個接著一個。
一開始是糧價被競相哄抬,不少剛剛派到地方的保甲長也參與其中。在洛陽緊急連發了幾封官文,並且讓桓彝在懷縣抓捕了幾個“典型”之後,糧價才稍稍平抑下去。而糧食市場真正被穩定,還是在南邊諸郡的糧食大量運到河內之後了。
在這樣艱難的時候,蝗群不滅論又一度甚囂塵上。這時,洛陽適時地傳來了一些村落成功驅趕蝗群的文章,河內郡的百姓們爭相傳閱,這才知道自己正在用的這些土方法真能驅趕蝗蟲,現在無非是時候還不到罷了。
之後的日子裏,每隔幾天就會有洛陽的小冊子傳來河內郡,上麵不光有洛陽附近滅蝗的最新進展,還有司州各地的趣聞、以及整個天下的形勢。這些小冊子,成為了滅蝗期間河內百姓難得的慰藉。
糧草供應無虞,而又知道現在刺史的方法已經有人試成功過,於是自官吏至百姓,信心普遍大增,雖然接下來的日子依然艱苦,但好歹是撐下來了。
於是到了七月初的這幾日,河內郡的蝗群終於普遍地稀薄下去,蝗群的主力轉而進入並州與河北地界——現在該是石勒去操心的時候了。
長久的撲殺讓百姓們和下級官吏都精疲力竭。但對於下級官吏,身體上的疲乏倒在其次,洛陽不斷傳來小道消息,說是桓景要清算滅蝗期間的各種違命之舉,一時人心惶惶。
最為恐慌的,當然是實實在在地貪墨了支援河內郡錢糧的官吏與保甲長。
大部分官吏所謂的違命,其實並非貪墨,而是保甲長在地方根本無規可依,所以多用簡單粗暴的辦法。比如強征百姓去做滅蝗的勞力,比如強行逼迫村中的大戶交出糧食,比如滅蝗的環節有所缺失。雖然這些相比於貪墨事小,然而總算是擅自行事,如果桓景要拿他們是問,那麽也免不了牢獄之災。
但這時小部分貪墨錢糧的官吏與保甲長就開始煽風點火,說桓景打算在蝗災之後,將河內郡的官吏徹底清洗一遍。風言風語在河內郡散播,人人自危。
這些都沒有逃過尚虞備用處探子的耳朵,不久之後,兩份名單擺上了桓景的案頭,一份是河內所有疑似或者有確實違命之舉的官吏和保甲長,以及他們對應的罪狀;一份是近期謠言的疑似源頭。
“果然是罪重的想裹挾一群罪輕的。”
但桓景依然不打算立刻處理,因為蝗災還沒有完全過去。
七月二十日,蝗群已經基本離開了河內郡內各縣,直到這個時候,桓景才來到河內郡懷縣,在議事廳接見各地方的保長和糧食調運官吏。
大廳上氣氛肅殺。從桓景的幾案兩側延伸到大廳的入口,左邊一排是候命的官吏,右邊一排是從各地匆匆趕來的保長。
“今日蝗災已經過去,召大家前來,是為了賞罰之事。如此喜慶之時,可以不必緊張。”桓景笑著做了開場。
可是廳中的眾官吏哪裏相信什麽“喜慶之時”?
原來,就在這兩旁官吏和保長身後,桓景新選的兩排親衛正腰插雙刀,虎視眈眈。文官看到兵,自然嚇得魂不附體,而各保甲長們皆是從前桓景的親衛,如今看到身後皆是新人,心中也咯噔了一下——這些人如果要法辦自己,可是不會念在新軍中同袍的舊情的。
這個時候,突然,議事廳的大門洞開。接著一聲鑼響之後,從門外傳來一聲門房的吆喝:
“刺史開始議事了,今日是公開議事,商討的是災後賞罰之事,請圍觀諸位肅靜!”
官吏們順著聲音向外望去,隻見門外黑壓壓地一片人。原來等各官吏到齊之後,桓景立刻遣人知會全城,不少百姓於是過來湊個熱鬧。
但站在廳中的官吏們更加慌張了,這次的賞罰可以說是十手所指,十目所視,可逃不開百姓的眼睛!
“諸位為何戰戰栗栗,汗出如漿?今日是喜事,大家高興起來啊!”
但廳中肅靜無言,有的官吏嚇得發抖,而有的則神色自若。桓景見氣氛已經烘托到位了,於是將幾案上的一份帛書展開。眾官吏眼巴巴地看著帛書——那肯定是賞罰的名冊了。
“孫虎!”
一個年輕的保長雙腿猛地一並,卻是依著新軍中的習慣,兩手緊貼著下衣,仰著頭顫顫巍巍地大喊一聲:“到!”
這個孫虎,原來是白雲塢的佃農,本名是孫狗兒,在桓景的大改名運動中被改為了現在這個名字。在最開始的幾次戰鬥中,他也參與過,所以立下功勞,得以進入親衛序列。隻是因為後來親衛並不怎麽親臨戰地,而加之孫虎又是個安分守己的性子,所以並沒有再升官,隻是在親衛中做了個小軍官。
蝗災之後,他被下放在河陽附近的一處鄉村做保長,他的幾個手下也是村中的甲長。第一次處理政務,而且一來就是對付蝗災這種事情,處理得肯定不算妥當。所以從一開始,他就選擇死保兩樣東西:百姓的口糧,和滅蝗本身;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現在,他心中慌亂至極,但更多是有些委屈,畢竟在村上自己也還算盡力滅蝗,強征百姓勞役的事情也不是沒有,加之一開始也收了村中鄉紳的一些錢財,雖然不像一些人那樣借機哄抬糧價,對於鄉紳隻收錢不辦事,但或許正是因為這一點,自己被人告發了。
他隻等著桓景說出自己的處分:
“因其在河陽李家坪滅蝗有功,蝗群不過旬日即走,且無複發;晉新軍親衛百夫長,賜百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