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穿越之時,桓景就思考過,這是一個末世,必須有人站出來匡扶危局。雖說經過日常事務的消磨之後,他現在心中不過是想先治理好豫州一地而已,但心裏總還是存著如果將來晉室有難,自己必將出手相助,扶大廈於將傾的幻想。


    可當這個時刻到來的時候,他才發現,在自己也是焦頭爛額的情況下,憑借自己這點力量根本沒法幫上朝廷的忙。從自己的情感出發,自己對眼前這個內鬥不斷,幼主當朝的晉室毫無感情,所以也似乎並不值得相助。


    而從自身利益出發,趙固對譙城的進攻才是豫州最迫在眉睫的事情。在東麵空虛之際,總沒法僅憑借一席話語,就讓這位從前以精明狡詐聞名的盜匪乖乖退兵。如果這時抽調主力隨郭誦西去,那麽自己獨立擊敗趙固的難度,想必也會大大增加。


    他沉默著,努力避開郭誦的目光。


    郭誦似乎看出了桓景的為難:“司馬有什麽難處麽?”


    “我方兵力也吃緊”,桓景歎了一口氣:“請郭公子稍等片刻,此事事關重大,不得不從長考慮。”


    “司馬不必著急,等祖刺史從上蔡迴軍之後再議也不是不行,隻是也不能過於遷延,畢竟朝廷危在旦夕之間。”


    桓景揉了揉太陽穴,試圖清理思緒。看來一切都還得從利益本身出發,過多地考慮情感是不必要的。


    如果說迴絕郭誦的請求,拋棄長安的朝廷,又會如何呢?


    自己當初是以北伐的旗號統一豫州,所以吞並同為晉人的樊雅和張平才顯得名正言順。那麽現在朝廷有難,長安麵臨大敵,自己卻不發兵救援,那麽士人如何相信自己是真心北伐呢?以後再要統合中原的諸勢力,又如何能夠取信於人呢?


    這麽看,朝廷雖然和琅琊王多有齟齬,但自己發兵救援,本來就是應有之義。


    不過郭誦的提議也太突然了,桓景一時摸不著頭腦。


    司州距離長安萬裏之遙,即使李矩兵力充足,似乎也不太可能立即支援上長安。桓景之所以猶豫不決,也是因為不知道李矩將如何用上這些兵力,也無法評估自己發兵到底值不值。


    即使要救,也必須問個清楚。


    “不是還有涼州的張軌,和秦州的南陽王麽?為何不要他們救駕,卻要我們這些遠水,去解天子的近渴呢?”


    “南陽王和朝廷素來相互猜忌,而張軌雖然忠誠,但遠在涼州,而且也是垂垂老矣,恐不久於人世。這樣看來,天子所有的兵力,僅限於雍州賈疋一部,顯然是不夠的。”


    “好吧,我們就當長安無法自救。可即使這樣,如果我軍發兵,也是在長安數千裏之外,尊姑父又打算如何匡扶晉室呢?不也一樣遠水救不了近渴嗎?”


    “我軍離長安遠,但離賊軍近。賊軍向西攻打長安,東部空虛,這正是兵法乘勞之時。我姑父認為,當攻其所必救。”


    “怎麽個‘攻其所必救’呢?”


    雖然這麽問,桓景心裏大概也算是猜到了,李矩想進攻漢國薄弱處,來吸引劉曜迴援。畢竟通往關中的道路,無論是武關還是函穀關,現在都已斷絕。最為近便的營救措施,正是就地進攻,賭劉耀放棄長安,迴援洛陽。


    “如果我軍此時進攻洛陽,那麽胡虜必然迴援,因為洛陽和長安一樣,也象征著中原的法統,對於劉聰而言,是不得有失的。那麽他必然命令劉曜迴師,這樣一來,朝廷在長安前線的壓力,就會小不少。”


    雖然郭誦一口一個必然,但這並不能讓桓景完全相信。他心裏很清楚,這個計劃裏賭的成分太重了,最後成功的幾率不大。


    他努力迴憶著在原時空看過的史書,試圖從中找出一些靈感。突然,他腦中靈光一閃——不對,晉室雖說終究必然要完,但卻不是在這一年覆滅。


    當然,因為蝴蝶效應,這一事件並不必然發生。畢竟曆史上張平、樊雅這些人也活到了很後麵,而祖逖這一年本來還不應該在豫州——自已也是在賭曆史會在這個時空重演,這似乎是不現實的。


    但曆史上長安的朝廷既然能夠守住劉耀的一波攻擊,這本身就說明長安尚有一戰之力。


    桓景捏緊拳頭,仔細權衡利弊,良久才歎口氣,既然長安的危險並非迫在眉睫,自己就可以做個壞人了:


    “你姑父這樣做,並不能保證長安能夠萬無一失……”


    郭誦見桓景露出拒絕的意思,起身閃到一旁,拜伏在地麵上:“桓司馬,現在長安孤立無援,隻有我們能夠救急了,所以就算希望渺茫,也值得一試啊!”


    桓景趕緊上前向扶起郭誦,但怎麽也拉不起來,心裏也軟了下來。即使是象征性地幫個忙或許也是應該的。


    “這樣吧,待祖刺史來陳縣會師之後,我們再來定奪。我們現在也急需用兵,祖公是我上司,必須商量後決定。”


    郭誦這才不情願地起身拜謝,畢竟雖然桓景明顯是拿祖逖做緩兵之計,但也算是做出了可能發兵的表態。


    突然,他好像悟到了什麽,拍了一下腦袋,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來,抓住桓景的肩膀興奮地搖晃。


    桓景有些懵:“怎麽了?”


    “請問司馬您是擔心盤踞徐州的趙固嗎?”


    桓景點點頭,幹脆將張平和趙固如何相互勾結進攻譙城,還有塢堡主隨時可能被趙固煽動叛亂的事情全盤托出。


    “趙固本來除了徐州一州之地以外,還占據了沛縣,和譙城隻隔著銍縣。但銍縣的望族戴氏恰好隨時可能叛亂。說不定現在他們已經打到譙城了。所以說,這有什麽值得高興的麽?”他攤開雙手。


    “桓司馬,你看到的是趙固已得一州之地,還試圖擴張,欲染指豫州。我看到的卻是趙固在徐州待不下去了,必須進攻他處以立威,隻是以為你是個軟柿子罷了。”


    “此話怎講?”


    “趙固獲得徐州,名不正,言不順,你是知道的。”


    桓景迴憶起先前探子的情報,記起來趙固本是王彌的殘部,在詐降徐州刺史裴盾之後,娶了他的女兒,又殺了裴盾,這才得到的徐州之地。如此說來,確實可以說是名不正言不順。


    “趙固奸詐異常,我素有所聞。”他緩緩應道:“但即使沒有大義名分,僅憑兵強馬壯,他也一樣可以占據徐州啊?”


    “問題就在這裏,徐州和豫州不一樣。豫州先前戰亂頻繁,除了譙郡,本地豪族基本都逃亡得差不多了。但徐州本是琅琊王的大本營,豪族都未損分毫,隻是先前裴盾那老頭昏庸,不能用耳。


    “後來趙固又竊據徐州,這些豪族如何能夠心服?不過迫於軍勢,而且晉室衰頹,胡虜氣焰正盛,不得不虛與委蛇而已。”


    桓景想起來,趙固竊據徐州的時候,用的是漢國徐州刺史的名號。當初石勒勢大,想來徐州士族也連帶著畏懼趙固,所以他才得以穩居徐州刺史之位。


    想到這裏,他不禁頷首:“郭公子說得有理。這趙固靠著投靠胡虜,狐假虎威,來鎮住一州之地。現在石勒被打跑之後,大概就鎮不住徐州了,必須要向外立威。不過為何選擇現在這個時候進攻譙地呢?”


    “先前此賊也試圖投靠天子。當初天子還是秦王,需要支持,所以還是保他為徐州刺史。”談及長安朝廷的黑曆史,郭誦頓了頓:“但現在足下奉琅琊王之命號召北伐,名義至正,趙固害怕他手下的徐州豪族也起兵效法,所以借著天子和琅琊王的矛盾,想一舉削弱豫州。”


    桓景這下明白了,自己的旗號越正,趙固之類的牆頭草就越怕自己起勢,畢竟他手下忠於晉室的勢力隨時可能倒向自己。所以趙固的進攻並非是因為勢在必得,而是因為害怕。


    敵人怕什麽,就要給他來什麽。


    “誠如郭公子所言,隻要聯絡徐州的豪族,那麽等他們在後方起兵,趙固就可不戰而定。”桓景終於露出了笑意。


    “正是如此”,郭誦拱手道:“說不定現在他們的信使已經在聯絡足下的路上了。”


    “如果真是這樣,就太好了”,桓景興奮得拍手叫好:“隻要趙固退兵,那麽我們豫州肯定可以發兵助你姑父響應長安之急。”


    “那真是感激不盡。”


    當晚,在桓景的主導下,郭誦和新軍諸將議定了接下來的借兵方案:郭誦先隨桓景征討趙固,如果能在半個月內將趙固趕出豫州,桓景就可全軍西進,響應長安之急;如果半個月內解決不了趙固,那麽就由王仲堅率領陳郡守軍兩千人相助。


    而作為迴報,郭誦代李矩答應和桓景結成攻守同盟,無論琅琊王和朝廷的關係如何,兩方都隻要一方遭遇進攻,另一方必須支援。


    在會議接近尾聲的時候,冉良遞上了兩個竹筒,都是從譙城送來的。


    “這是桓宣送來的信。他還托信使將另一封信也轉交給司馬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晉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豆豉炒辣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豆豉炒辣椒並收藏晉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