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老師就教導我們要“嚴於律己”,但事實上沒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做到,因為具有超強自律性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再加上如今的工作、生活重壓,人類已經不堪負荷。研究發現,人在遭受強大壓力作用時,自控力是最差的,也最容易屈從誘惑。為什麽會這樣?壓力是如何讓人崩潰的?當大腦告訴你想要什麽時,你有沒有想過,這其實並不是你最需要的?那麽,大腦又是怎樣欺騙人類的?壓力日複一日加重,人類猝死事故頻發,這到底是誰的錯?猝死的真相又是什麽呢?誘惑麵前有良好的自控力顯然是符合一貫的道德標準的,但事實上,不加選擇的克製其實是沒有益處的,為什麽?你是否會因為情感不受控製而感覺到身心俱疲?是你的情感被人偷走了,還是你在庸人自擾?
第一節
那就這樣吧——屈從誘惑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新聞報道,一名男子身穿運動服在廣西大學、廣西財經學院內打球,等他下場後,會趁周圍人不注意,取走別人放在地上的錢包或手機等物品,後來民警將其抓獲,並在他的家中找到49部款式各異的手機以及好幾個錢包,而錢包內的現金、銀行卡、身份證等物品都原封不動地放著。一般,小偷偷完東西肯定會在第一時間找買家,將偷來的東西賣掉,但這個小偷卻將它們完好地保存著。問及原因時,他說了一句令民警大跌眼鏡的話——我壓力太大了!
偷東西因為壓力大?這種說法實在令人難以相信。但小偷強調,信不信這都是實話。真話假話外人也不好判斷,但根據專家研究發現,人在壓力大的情況下,確實會做出一些異常行為,尤其是麵對誘惑時,往往會不由自主地選擇屈從。
研究顯示,即便是一些輕微的壓力,都會使人的大腦中負責自我控製的神經迴路變得非常敏感,一旦當這個迴路在壓力的作用下陷入停頓狀態,那麽人們的原始衝動將不受控製。在人腦中,在緊貼著前額的背麵,有一個被稱作前額葉皮層的部位,這是控製力的執行中樞所在的地方,起著抑製衝動的作用。
一般情況下,沒有壓力時,前額葉皮層將產生一些信號,傳輸到大腦的深處,比如對日常飲食習慣加以控製的紋狀體、對飲食欲望以及性欲加以控製的下丘腦、對情緒加以調節和控製的杏仁核等。前額葉皮層還控製著腦幹對壓力的反應,比如產生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神經元的活動,適當的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結合一些受體,並且多巴胺還會使與前額葉皮層之間的連接得以強化。
而在壓力產生的時候,人們最基本的自控能力就會下降,並且此時的情緒也會變得更加負麵化。這是因為控製情緒的杏仁核受到壓力的作用,產生了過量的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導致前額葉皮層功能失調。
近期,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當巨大的或者不可控製的壓力降臨時,會引發一係列神經化學反應,減弱前額葉皮層的功能,加大進化相對比較緩慢的大腦區域的影響力。最新一項研究發現了壓力狀態下的人體生理活動狀況,即麵對壓力,人們所產生的反應不但是因為一種原始的神經衝動影響了大腦中的某些部位,而且壓力的存在還會影響靈長類動物大腦中最發達的部位,使最高級的大腦功能受到嚴重削弱。換句話說,就是大腦把思維和情感的控製權轉移到了原始部位,進而引發一係列不受現代人理性控製的行為,比如暴飲暴食、酗酒、瘋狂購物等,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就是失控的。
既然壓力會讓人的自控力下降,甚至消失,那麽,壓力又為什麽會引起欲望呢?科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實驗中,科學家要求實驗對象想象著自己正在麵臨巨大的壓力,比如有煙癮的人去看牙醫,結果抽煙的欲望異常強烈;讓喜歡暴飲暴食的人去做一個演講報告,結果他們對高脂肪、高糖分的事物表現出了強烈的渴望。這就像是一種自衛,當危險來臨時,我們會第一時間選擇自我保護,而在低落情緒降臨時,大腦也會想要保護自己,於是下令讓你去做一些可以為自己帶來快樂的事情,可以說,這是一種本能。
神經科學家已經證實,壓力應當包括憤怒、焦慮、悲傷、自我否定等負麵的情緒,促使大腦出現尋求“肯定”的狀態,於是隨著壓力的不斷增大,這種尋求的渴望就會越來越強烈。比如,一個改邪歸正後的扒手在與家人或朋友發生摩擦時,在他的大腦中就開始極度需要這種“肯定”,並確信隻有這樣才是唯一能夠使自己快樂起來的方式,此時大腦還會釋放出壓力荷爾蒙,大大提高多巴胺神經元的興奮度,這種興奮意味著,在他麵前所有的誘惑都比平時更加難以抵抗。
也有經濟學家對類似現象做了研究,發現那些原本就對自己的經濟能力感到擔憂的女性,往往會選擇通過瘋狂購物來排遣內心的焦慮和不安。為什麽會是購物?這不是加重了她們的經濟負擔嗎?焦慮情緒最終無法得到徹底緩解。但是大腦認為,這是使她暫時獲得快樂的最佳途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當一個正在減肥中的人經過長期的努力依舊得不到明顯效果時,他們會感到挫敗和自卑,而這些人往往很難繼續堅持,而是再次迴到以前的生活狀態,用暴飲暴食來撫慰自己的情緒;而一個患有拖延症的人麵對遠遠落後的進度時,他感到極度焦慮不安,這種焦慮的情緒會促使他繼續拖延,而不是奮起直追。在無數個案例中,壓力總是會摧毀自控力。
可見,過度的壓力確實會嚴重損害存在於大腦之中的高級執行區域的特有功能。美國心理學家協會調查發現,緩解壓力最為常見的方法就是激活大腦的“獎勵”係統,由此使大腦感受到被肯定的快樂,比如吃東西、抽煙、購物、打遊戲等。
耶魯大學教授作過一項動物測試,研究表明,在緊張的狀態下,前額葉皮層中的神經元信號發生改變,會快速切斷前額葉皮層的功能。而與此相反的是,大腦深處的區域會在這個時候發揮更為強大的控製力,多巴胺被傳送到大腦深處的一係列結構之中,並調節著人們的日常欲望、情緒以及運動反應等。這會讓我們在做某件事情時不至於出現意外,但同時也會讓我們對一些喜歡的事物上癮。
前額葉皮層通過一種錐形的細胞組成的龐大的內部網絡來實現其功能,與其距離較遠的大腦區域相連接。由壓力引起的應激反應會促使前額葉皮層功能減弱,甚至關閉,也就是說,當大量的神經遞質或應激激素刺激到神經元時,會促使神經元之間的連接發生中斷,抑製神經元的活性。
我們的大腦高級功能被抑製時,原始的神經迴路就會在危險的時候及時站出來製止,或者讓危險中的人們快速逃走。這就好比人們在麵對迎麵飛速而來的轎車時,本能地躲到路邊一樣。但專家指出,假如人們長期處在這樣的狀態下,前額葉皮層的功能會逐漸減弱,嚴重影響人體機能。
現代社會,持續不斷的壓力給年輕人帶來異乎尋常的心理重壓,邏輯思維減弱,甚至喪失,當在工作中遇到困難,人際關係處理不好,文稿寫不出來,演講失敗,或在規定時間內無法完成工作任務時,情緒上的一係列負麵效應就會接踵而至,鬱悶、緊張、憋屈、思維停頓、焦慮、抓狂,甚至抱頭痛哭、大聲尖叫等。
實際上,尋求心靈解脫和追求快樂原本就是一種很正常並且健康的生存機製,可是當這種快樂和解脫得到之後,人們還是會陷入無休止的惡性循環之中。美國心理學家協會在全國範圍內做了一項關於壓力的實驗,結果發現,那些被認為最常用的解壓方式正巧是當事人覺得最沒有效果的。那些選擇在情緒焦慮時吃東西的人,隻有16%的人覺得有效;女性在感到抑鬱時吃巧克力,這也是她們用來解壓的重要途徑,但事實證明,她們在吃完巧克力之後產生的罪惡感更加強烈。
麵對這種情況,科學家為了保持神經控製中心的平穩運行設計了一些方案,並提出在大腦從“思考型”向“反射型”退化的思維模式中尋找治療應激障礙的有效方法。研究證明,那些服兵役或接受過急救訓練的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擁有求生必需的反應,也就是說,這類訓練可以讓大腦深處的一係列神經結構(也叫做基底神經節)或其他的大腦結構學會求生的自發反應;動物實驗還表明,小動物們如果在青春時期麵對一般性壓力就能夠從容麵對,那麽在今後的成長過程中往往就能處理好各類壓力;而在針對人類的研究中,發現小孩子如果在壓力中不斷感到挫敗,那麽他們在長大之後對壓力就會格外的敏感,在負麵情緒的幹擾下就很容易難以自拔;那些自信的政客如果在聽眾麵前從容不迫,那麽當他們再次公開做演講時就會很興奮,但其他的人往往就感到惶恐不安,甚至腦袋一片空白。
科學家們從中分析出幾種治療手段,比如一種叫呱唑嗪的藥物,它本來用於治療高血壓,可以阻止去甲腎上腺素的負麵作用所產生的負麵效應,科學家正在用於測試,成功後或許能夠用來防治嗜酒後的強迫購物症。而近期,美國耶魯大學雪莉·麥基做了一項研究,發現胍法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製壓力帶來的反應。胍法辛是另外一種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它可以使前額葉皮層神經網絡的功能加強,幫助那些在壓力狀態下產生煙癮的人加強自控力;麵對壓力失去自控力的人很多,也有不少人因為承受不了長期的巨大壓力而選擇結束生命。曾有專項調查顯示,醫生自殺率超出常人3.4倍,女醫生的自殺率高達5.7倍;12%的醫生患過抑鬱症,在眾多護士中,67%經常感覺心情不好,58%會產生挫敗感,49%有焦慮情緒。
我們如何才能成功控製自己的情緒,不受負麵情緒的擺布呢?科學家指出,或許應該了解一下大腦在壓力狀態下的反應模式,這有助於加強自我控製感。美國心理學家發現,有效的解壓方式還是很多的,比如參加體育鍛煉、閱讀娛樂、外出散步、與家人一起聚聚、按摩、冥想、瑜伽、祈禱或參加宗教活動等;而最沒有效果並會帶來惡性循環的解壓方式是抽煙酗酒、購物刷卡、賭博、上網打遊戲、暴飲暴食。專家解釋說,有效與無效的解壓方式中,最大的區別在於,增加大腦中改善情緒的化學物質,譬如血清素、y-氨基丁酸等,這些都是能夠使人感到情緒良好的催產素,並讓大腦不再對壓力產生反應,減少人體內的壓力荷爾蒙;而釋放多巴胺常常使人興奮,給人造成錯覺,以為這種興奮正是人們所追求的快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所以,在麵臨壓力的時候,最好的辦法還是提醒自己究竟什麽才會讓你恆久快樂,而並非短暫的興奮。
當然,麵對壓力時,也並非所有人都會被欲望控製,在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麵對工作、生活壓力,也有人懂得巧妙地調節自己,並且依舊活得輕鬆快樂。科學家對這種現象也進行了研究,發現這不僅受性格的影響,甚至與遺傳因素也脫不了幹係。研究發現,遺傳因素或曾經的巨大壓力都會使人變得更加脆弱。正常情況下,當前額葉皮層掌管高級認知功能的神經迴路被多巴胺與去甲腎上腺素“關閉”時,人體中的酶會將其分解,並使這種關閉狀態不會持續很長時間;但科學家發現一種基因突變會削弱這種酶的分解能力,那麽,攜帶有這種突變基因的人便會受到負麵情緒的影響,嚴重時還會罹患心理疾病。此外,類似於鉛中毒這種環境因素也會使人變得比平時脆弱。
美國西奈山醫學院的約翰·莫裏森及其同事們通過實驗研究發現,壓力產生會影響前額葉皮層的功能,而一旦壓力消失,一切功能還可以恢複正常,但如果壓力過大或長期持續,那麽前額葉皮層的恢複能力就會下降,直至消失。也就是說,當前額葉皮層遭受長期巨大的刺激,前額葉皮層就會萎縮,人們也就失去了自控能力。
研究還發現,性別其實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因為它決定著麵對壓力的應對能力。專家解釋,女性在壓力麵前會表現出比男性更高的敏感性,這很有可能是受到了她們體內的雌性激素的影響。
第一節
那就這樣吧——屈從誘惑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新聞報道,一名男子身穿運動服在廣西大學、廣西財經學院內打球,等他下場後,會趁周圍人不注意,取走別人放在地上的錢包或手機等物品,後來民警將其抓獲,並在他的家中找到49部款式各異的手機以及好幾個錢包,而錢包內的現金、銀行卡、身份證等物品都原封不動地放著。一般,小偷偷完東西肯定會在第一時間找買家,將偷來的東西賣掉,但這個小偷卻將它們完好地保存著。問及原因時,他說了一句令民警大跌眼鏡的話——我壓力太大了!
偷東西因為壓力大?這種說法實在令人難以相信。但小偷強調,信不信這都是實話。真話假話外人也不好判斷,但根據專家研究發現,人在壓力大的情況下,確實會做出一些異常行為,尤其是麵對誘惑時,往往會不由自主地選擇屈從。
研究顯示,即便是一些輕微的壓力,都會使人的大腦中負責自我控製的神經迴路變得非常敏感,一旦當這個迴路在壓力的作用下陷入停頓狀態,那麽人們的原始衝動將不受控製。在人腦中,在緊貼著前額的背麵,有一個被稱作前額葉皮層的部位,這是控製力的執行中樞所在的地方,起著抑製衝動的作用。
一般情況下,沒有壓力時,前額葉皮層將產生一些信號,傳輸到大腦的深處,比如對日常飲食習慣加以控製的紋狀體、對飲食欲望以及性欲加以控製的下丘腦、對情緒加以調節和控製的杏仁核等。前額葉皮層還控製著腦幹對壓力的反應,比如產生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神經元的活動,適當的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結合一些受體,並且多巴胺還會使與前額葉皮層之間的連接得以強化。
而在壓力產生的時候,人們最基本的自控能力就會下降,並且此時的情緒也會變得更加負麵化。這是因為控製情緒的杏仁核受到壓力的作用,產生了過量的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導致前額葉皮層功能失調。
近期,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當巨大的或者不可控製的壓力降臨時,會引發一係列神經化學反應,減弱前額葉皮層的功能,加大進化相對比較緩慢的大腦區域的影響力。最新一項研究發現了壓力狀態下的人體生理活動狀況,即麵對壓力,人們所產生的反應不但是因為一種原始的神經衝動影響了大腦中的某些部位,而且壓力的存在還會影響靈長類動物大腦中最發達的部位,使最高級的大腦功能受到嚴重削弱。換句話說,就是大腦把思維和情感的控製權轉移到了原始部位,進而引發一係列不受現代人理性控製的行為,比如暴飲暴食、酗酒、瘋狂購物等,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就是失控的。
既然壓力會讓人的自控力下降,甚至消失,那麽,壓力又為什麽會引起欲望呢?科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實驗中,科學家要求實驗對象想象著自己正在麵臨巨大的壓力,比如有煙癮的人去看牙醫,結果抽煙的欲望異常強烈;讓喜歡暴飲暴食的人去做一個演講報告,結果他們對高脂肪、高糖分的事物表現出了強烈的渴望。這就像是一種自衛,當危險來臨時,我們會第一時間選擇自我保護,而在低落情緒降臨時,大腦也會想要保護自己,於是下令讓你去做一些可以為自己帶來快樂的事情,可以說,這是一種本能。
神經科學家已經證實,壓力應當包括憤怒、焦慮、悲傷、自我否定等負麵的情緒,促使大腦出現尋求“肯定”的狀態,於是隨著壓力的不斷增大,這種尋求的渴望就會越來越強烈。比如,一個改邪歸正後的扒手在與家人或朋友發生摩擦時,在他的大腦中就開始極度需要這種“肯定”,並確信隻有這樣才是唯一能夠使自己快樂起來的方式,此時大腦還會釋放出壓力荷爾蒙,大大提高多巴胺神經元的興奮度,這種興奮意味著,在他麵前所有的誘惑都比平時更加難以抵抗。
也有經濟學家對類似現象做了研究,發現那些原本就對自己的經濟能力感到擔憂的女性,往往會選擇通過瘋狂購物來排遣內心的焦慮和不安。為什麽會是購物?這不是加重了她們的經濟負擔嗎?焦慮情緒最終無法得到徹底緩解。但是大腦認為,這是使她暫時獲得快樂的最佳途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當一個正在減肥中的人經過長期的努力依舊得不到明顯效果時,他們會感到挫敗和自卑,而這些人往往很難繼續堅持,而是再次迴到以前的生活狀態,用暴飲暴食來撫慰自己的情緒;而一個患有拖延症的人麵對遠遠落後的進度時,他感到極度焦慮不安,這種焦慮的情緒會促使他繼續拖延,而不是奮起直追。在無數個案例中,壓力總是會摧毀自控力。
可見,過度的壓力確實會嚴重損害存在於大腦之中的高級執行區域的特有功能。美國心理學家協會調查發現,緩解壓力最為常見的方法就是激活大腦的“獎勵”係統,由此使大腦感受到被肯定的快樂,比如吃東西、抽煙、購物、打遊戲等。
耶魯大學教授作過一項動物測試,研究表明,在緊張的狀態下,前額葉皮層中的神經元信號發生改變,會快速切斷前額葉皮層的功能。而與此相反的是,大腦深處的區域會在這個時候發揮更為強大的控製力,多巴胺被傳送到大腦深處的一係列結構之中,並調節著人們的日常欲望、情緒以及運動反應等。這會讓我們在做某件事情時不至於出現意外,但同時也會讓我們對一些喜歡的事物上癮。
前額葉皮層通過一種錐形的細胞組成的龐大的內部網絡來實現其功能,與其距離較遠的大腦區域相連接。由壓力引起的應激反應會促使前額葉皮層功能減弱,甚至關閉,也就是說,當大量的神經遞質或應激激素刺激到神經元時,會促使神經元之間的連接發生中斷,抑製神經元的活性。
我們的大腦高級功能被抑製時,原始的神經迴路就會在危險的時候及時站出來製止,或者讓危險中的人們快速逃走。這就好比人們在麵對迎麵飛速而來的轎車時,本能地躲到路邊一樣。但專家指出,假如人們長期處在這樣的狀態下,前額葉皮層的功能會逐漸減弱,嚴重影響人體機能。
現代社會,持續不斷的壓力給年輕人帶來異乎尋常的心理重壓,邏輯思維減弱,甚至喪失,當在工作中遇到困難,人際關係處理不好,文稿寫不出來,演講失敗,或在規定時間內無法完成工作任務時,情緒上的一係列負麵效應就會接踵而至,鬱悶、緊張、憋屈、思維停頓、焦慮、抓狂,甚至抱頭痛哭、大聲尖叫等。
實際上,尋求心靈解脫和追求快樂原本就是一種很正常並且健康的生存機製,可是當這種快樂和解脫得到之後,人們還是會陷入無休止的惡性循環之中。美國心理學家協會在全國範圍內做了一項關於壓力的實驗,結果發現,那些被認為最常用的解壓方式正巧是當事人覺得最沒有效果的。那些選擇在情緒焦慮時吃東西的人,隻有16%的人覺得有效;女性在感到抑鬱時吃巧克力,這也是她們用來解壓的重要途徑,但事實證明,她們在吃完巧克力之後產生的罪惡感更加強烈。
麵對這種情況,科學家為了保持神經控製中心的平穩運行設計了一些方案,並提出在大腦從“思考型”向“反射型”退化的思維模式中尋找治療應激障礙的有效方法。研究證明,那些服兵役或接受過急救訓練的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擁有求生必需的反應,也就是說,這類訓練可以讓大腦深處的一係列神經結構(也叫做基底神經節)或其他的大腦結構學會求生的自發反應;動物實驗還表明,小動物們如果在青春時期麵對一般性壓力就能夠從容麵對,那麽在今後的成長過程中往往就能處理好各類壓力;而在針對人類的研究中,發現小孩子如果在壓力中不斷感到挫敗,那麽他們在長大之後對壓力就會格外的敏感,在負麵情緒的幹擾下就很容易難以自拔;那些自信的政客如果在聽眾麵前從容不迫,那麽當他們再次公開做演講時就會很興奮,但其他的人往往就感到惶恐不安,甚至腦袋一片空白。
科學家們從中分析出幾種治療手段,比如一種叫呱唑嗪的藥物,它本來用於治療高血壓,可以阻止去甲腎上腺素的負麵作用所產生的負麵效應,科學家正在用於測試,成功後或許能夠用來防治嗜酒後的強迫購物症。而近期,美國耶魯大學雪莉·麥基做了一項研究,發現胍法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製壓力帶來的反應。胍法辛是另外一種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它可以使前額葉皮層神經網絡的功能加強,幫助那些在壓力狀態下產生煙癮的人加強自控力;麵對壓力失去自控力的人很多,也有不少人因為承受不了長期的巨大壓力而選擇結束生命。曾有專項調查顯示,醫生自殺率超出常人3.4倍,女醫生的自殺率高達5.7倍;12%的醫生患過抑鬱症,在眾多護士中,67%經常感覺心情不好,58%會產生挫敗感,49%有焦慮情緒。
我們如何才能成功控製自己的情緒,不受負麵情緒的擺布呢?科學家指出,或許應該了解一下大腦在壓力狀態下的反應模式,這有助於加強自我控製感。美國心理學家發現,有效的解壓方式還是很多的,比如參加體育鍛煉、閱讀娛樂、外出散步、與家人一起聚聚、按摩、冥想、瑜伽、祈禱或參加宗教活動等;而最沒有效果並會帶來惡性循環的解壓方式是抽煙酗酒、購物刷卡、賭博、上網打遊戲、暴飲暴食。專家解釋說,有效與無效的解壓方式中,最大的區別在於,增加大腦中改善情緒的化學物質,譬如血清素、y-氨基丁酸等,這些都是能夠使人感到情緒良好的催產素,並讓大腦不再對壓力產生反應,減少人體內的壓力荷爾蒙;而釋放多巴胺常常使人興奮,給人造成錯覺,以為這種興奮正是人們所追求的快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所以,在麵臨壓力的時候,最好的辦法還是提醒自己究竟什麽才會讓你恆久快樂,而並非短暫的興奮。
當然,麵對壓力時,也並非所有人都會被欲望控製,在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麵對工作、生活壓力,也有人懂得巧妙地調節自己,並且依舊活得輕鬆快樂。科學家對這種現象也進行了研究,發現這不僅受性格的影響,甚至與遺傳因素也脫不了幹係。研究發現,遺傳因素或曾經的巨大壓力都會使人變得更加脆弱。正常情況下,當前額葉皮層掌管高級認知功能的神經迴路被多巴胺與去甲腎上腺素“關閉”時,人體中的酶會將其分解,並使這種關閉狀態不會持續很長時間;但科學家發現一種基因突變會削弱這種酶的分解能力,那麽,攜帶有這種突變基因的人便會受到負麵情緒的影響,嚴重時還會罹患心理疾病。此外,類似於鉛中毒這種環境因素也會使人變得比平時脆弱。
美國西奈山醫學院的約翰·莫裏森及其同事們通過實驗研究發現,壓力產生會影響前額葉皮層的功能,而一旦壓力消失,一切功能還可以恢複正常,但如果壓力過大或長期持續,那麽前額葉皮層的恢複能力就會下降,直至消失。也就是說,當前額葉皮層遭受長期巨大的刺激,前額葉皮層就會萎縮,人們也就失去了自控能力。
研究還發現,性別其實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因為它決定著麵對壓力的應對能力。專家解釋,女性在壓力麵前會表現出比男性更高的敏感性,這很有可能是受到了她們體內的雌性激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