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斯洛森實驗——強大的心理暗示
1899年,埃德溫·埃默裏·斯洛森首次進行了一組實驗,但實驗還未完成就被迫終止了。因為參加實驗並坐在第一排的某些人對實驗的結果感到不滿而離開。後來,查理德博士模仿埃德溫·埃默裏·斯洛森的實驗,精心組織了一次嗅覺實驗。查理德博士找了接近20位願意配合實驗的誌願者,大家在一間小房子裏坐成四排,實驗人員將一瓶小小的綠色的香水拿給誌願者們看,並說,當揭開瓶蓋的時候,濃烈的薄荷氣味會彌漫在整個房間裏。
接著,實驗人員就將瓶蓋擰開了,並要求聞到薄荷氣味的人把手舉起來。不久,第一排的人就舉手了,接著,第二排的人也舉手了,然後陸陸續續又有好幾個人把手舉了起來。最後,20位誌願者中有一大半的人都舉手了,有人還描述說,香水的薄荷味很清新,很怡人。但事實上,綠色瓶子裏隻是一些添加了綠色染料的水,所謂的薄荷氣味其實根本就不存在。那麽,參與實驗的誌願者們為什麽會聞到薄荷氣味呢?實驗證明,正是強烈心理暗示的作用。
如果心理暗示可以使人聞到原本就不存在的氣味,那麽,是不是也可以使人看到那些奇異的現象,比如“鬼魂”、“靈異物體”呢?
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那些稱自己看到過靈異現象的人,都對“靈異”、“鬼魂”這類事深信不疑,也就是說,他們之所以會看到別人沒看到的東西,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心理暗示的作用。也可以說,如果我們告訴你,這片樹林裏一到晚上就有女幽靈出現,那麽,相信當你勇敢地“造訪”那片樹林時,會將四周的風聲、樹葉晃動的聲音,乃至蟲子的鳴叫聲等,第一時間與“靈異”聯係起來。如果這些東西足以引起你的恐懼心理,那麽,在接下來你將會順利地看到你想要看到的東西。
深夜,我們路過一個墳場,膽小的人,尤其是那些潛意識裏相信有鬼存在的人,往往會感到毛骨悚然,緊張害怕,因為“怕鬼”的心理暗示,使得人們的大腦皮層中的某些區域處於極度興奮的狀態,耳朵、眼睛、嗅覺等都在極力地搜索,哪怕有一點點的風吹草動,就極有可能被認為是“鬼魂”作怪,四肢在此時也顯得不太靈活,在這樣的情況下,草木搖擺的影子都有可能被看做是鬼影。可見,人在意念高度集中的時候,是很容易產生幻覺的。埃德溫·埃默裏·斯洛森的實驗也已經充分證實了這一點。
心理學研究認為,心理暗示是人們通過思想、詞語對個體施加的一種影響,在這個過程中,它能夠使人的心理狀態發生變化,從而促使某些生理功能出現相應的轉變。俗話說“疑心生暗鬼”,客觀世界裏根本不存在超脫肉體的東西,反而是我們的意識暗示自己,一方麵造成錯覺,另一方麵在理性認知方麵也存在錯誤。
以捉鬼聞名的詹姆斯·賀朗先生組織了這樣一個實驗。實驗地點是一個廢棄的劇院,他要求一群誌願者分成兩組,在院子裏繞著劇院一邊走動,一邊將感受反饋給他。在此之前,他告訴第一組人,這個劇院內經常鬧鬼,大家要小心;告訴第二組人,該劇院正在整修。實驗的結果是,第一組參與實驗的人報告稱,在院子裏行走的時候,幾乎處處都給人十分異樣的感覺;而第二組參與實驗的人則沒有一個人報告有異樣之感。這個實驗很直觀地證明了心理暗示的強大作用。
這不禁讓作者想起很久之前聽過的一個故事:幾個年輕人在一起開玩笑,把其中一個年輕人綁了起來,並放在一段廢棄不用的火車軌道上。但當時被綁起來的青年並不知情,不久,他聽到一陣火車飛馳而過的轟鳴聲,年輕人掙紮了幾下,就不再動彈了。後來,其他的幾個年輕人見同伴沒有反應,便上前打算給他鬆綁,但卻發現他身體僵硬,已經沒有了氣息。
至此,想必很多人都已經明白,靈異事件多半都是心理暗示的作用。也許很多人都有仰望天空的習慣,特別是在小時候,孩子們常常仰著腦袋看著天空,當空中的雲彩聚集在一起,我們就會把那些雲的形狀想象成自己熟悉的某些事物,比如一隻公雞、一條大鯉魚、一個動畫片中的人物,或者是長著長鼻子的“怪獸”等,大人們也會逗我們說,天上的神仙專門治那些不聽話的小孩。
其實靈異景象也一樣。在眼睛在觀看的同時,大腦會迅速將眼前的景象與記憶中的畫麵聯係起來,比如人們會在一塊起司麵包中看到一雙模糊的眼睛,在汽車尾部或前部看到幽靈的影子,在一棟建築物的屋頂上看到一張耶穌的臉,把漂浮在水麵上的塑料袋看做是僵屍的臉皮等等。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為在一些模糊不清的狀態中,人腦總是很擅長找出並不存在的形態,即一種能夠將曖昧不清的關係轉化為其期待中的樣子的能力。
心理暗示確實可以解釋很多有關的靈異事件,由於人腦錯誤的分析與判斷,才造成一係列靈異現象的產生。但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20世紀40年代,著名的心理學家福利茲·海德爾以及瑪麗·安·斯邁爾共同進行了一項實驗研究:他們事前製作了一些道具以及一部十分簡短的動畫片:一個大的三角形、一個小的三角形以及一個小圓圈,它們共同在一個盒子裏進進出出。
隻是這麽一個簡單的小動畫,當海德爾與斯邁爾把它播放給人們看,並要求大家根據畫麵進行一些描述時,人們的描述多半是一個故事,譬如說小圓圈嬌俏可人,同時獲得了大三角和小三角的愛,但小圓圈喜歡的是大三角,爭強好勝的小三角便展開了更強的愛情攻勢等。
這就驗證了牛津大學著名的心理學家賈斯汀·巴雷特曾經提出的觀點:即便很多現象並不存在,人們同樣可以想象得出它存在時的樣子,這是一種超敏感媒介,而人的大腦中恰恰有一部分專門用以檢測這種媒介,隻不過有時這種功能過於興奮,即使在毫無意義的刺激麵前,也依舊會被檢測成為人類的行為。因此,人們普遍認為每一件事情的發生都具有其特定的意義,這也是為什麽很多人都聲稱自己看到了幽靈、鬼魂等靈異物體的原因。
譬如說,某人前不久在商店偷偷拿了一個小螺絲,放在自己的口袋裏,事後一旦聽到警車的鳴笛聲或看到警察從身邊走過,就會疑心是商店的工作人員報了案,警察正在四處搜捕自己。靈異現象的原理與此是完全相通的,好比夜晚你看到窗外有影子,便疑心是幽靈或鬼魂,可實際上,那隻是野貓的影子而已。假如我們給自己少點心理暗示,不輕易相信那些所謂的幽靈、鬼魂事件,相信我們的生活中從此就極少再有靈異現象發生了。
斯洛森實驗——強大的心理暗示
1899年,埃德溫·埃默裏·斯洛森首次進行了一組實驗,但實驗還未完成就被迫終止了。因為參加實驗並坐在第一排的某些人對實驗的結果感到不滿而離開。後來,查理德博士模仿埃德溫·埃默裏·斯洛森的實驗,精心組織了一次嗅覺實驗。查理德博士找了接近20位願意配合實驗的誌願者,大家在一間小房子裏坐成四排,實驗人員將一瓶小小的綠色的香水拿給誌願者們看,並說,當揭開瓶蓋的時候,濃烈的薄荷氣味會彌漫在整個房間裏。
接著,實驗人員就將瓶蓋擰開了,並要求聞到薄荷氣味的人把手舉起來。不久,第一排的人就舉手了,接著,第二排的人也舉手了,然後陸陸續續又有好幾個人把手舉了起來。最後,20位誌願者中有一大半的人都舉手了,有人還描述說,香水的薄荷味很清新,很怡人。但事實上,綠色瓶子裏隻是一些添加了綠色染料的水,所謂的薄荷氣味其實根本就不存在。那麽,參與實驗的誌願者們為什麽會聞到薄荷氣味呢?實驗證明,正是強烈心理暗示的作用。
如果心理暗示可以使人聞到原本就不存在的氣味,那麽,是不是也可以使人看到那些奇異的現象,比如“鬼魂”、“靈異物體”呢?
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那些稱自己看到過靈異現象的人,都對“靈異”、“鬼魂”這類事深信不疑,也就是說,他們之所以會看到別人沒看到的東西,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心理暗示的作用。也可以說,如果我們告訴你,這片樹林裏一到晚上就有女幽靈出現,那麽,相信當你勇敢地“造訪”那片樹林時,會將四周的風聲、樹葉晃動的聲音,乃至蟲子的鳴叫聲等,第一時間與“靈異”聯係起來。如果這些東西足以引起你的恐懼心理,那麽,在接下來你將會順利地看到你想要看到的東西。
深夜,我們路過一個墳場,膽小的人,尤其是那些潛意識裏相信有鬼存在的人,往往會感到毛骨悚然,緊張害怕,因為“怕鬼”的心理暗示,使得人們的大腦皮層中的某些區域處於極度興奮的狀態,耳朵、眼睛、嗅覺等都在極力地搜索,哪怕有一點點的風吹草動,就極有可能被認為是“鬼魂”作怪,四肢在此時也顯得不太靈活,在這樣的情況下,草木搖擺的影子都有可能被看做是鬼影。可見,人在意念高度集中的時候,是很容易產生幻覺的。埃德溫·埃默裏·斯洛森的實驗也已經充分證實了這一點。
心理學研究認為,心理暗示是人們通過思想、詞語對個體施加的一種影響,在這個過程中,它能夠使人的心理狀態發生變化,從而促使某些生理功能出現相應的轉變。俗話說“疑心生暗鬼”,客觀世界裏根本不存在超脫肉體的東西,反而是我們的意識暗示自己,一方麵造成錯覺,另一方麵在理性認知方麵也存在錯誤。
以捉鬼聞名的詹姆斯·賀朗先生組織了這樣一個實驗。實驗地點是一個廢棄的劇院,他要求一群誌願者分成兩組,在院子裏繞著劇院一邊走動,一邊將感受反饋給他。在此之前,他告訴第一組人,這個劇院內經常鬧鬼,大家要小心;告訴第二組人,該劇院正在整修。實驗的結果是,第一組參與實驗的人報告稱,在院子裏行走的時候,幾乎處處都給人十分異樣的感覺;而第二組參與實驗的人則沒有一個人報告有異樣之感。這個實驗很直觀地證明了心理暗示的強大作用。
這不禁讓作者想起很久之前聽過的一個故事:幾個年輕人在一起開玩笑,把其中一個年輕人綁了起來,並放在一段廢棄不用的火車軌道上。但當時被綁起來的青年並不知情,不久,他聽到一陣火車飛馳而過的轟鳴聲,年輕人掙紮了幾下,就不再動彈了。後來,其他的幾個年輕人見同伴沒有反應,便上前打算給他鬆綁,但卻發現他身體僵硬,已經沒有了氣息。
至此,想必很多人都已經明白,靈異事件多半都是心理暗示的作用。也許很多人都有仰望天空的習慣,特別是在小時候,孩子們常常仰著腦袋看著天空,當空中的雲彩聚集在一起,我們就會把那些雲的形狀想象成自己熟悉的某些事物,比如一隻公雞、一條大鯉魚、一個動畫片中的人物,或者是長著長鼻子的“怪獸”等,大人們也會逗我們說,天上的神仙專門治那些不聽話的小孩。
其實靈異景象也一樣。在眼睛在觀看的同時,大腦會迅速將眼前的景象與記憶中的畫麵聯係起來,比如人們會在一塊起司麵包中看到一雙模糊的眼睛,在汽車尾部或前部看到幽靈的影子,在一棟建築物的屋頂上看到一張耶穌的臉,把漂浮在水麵上的塑料袋看做是僵屍的臉皮等等。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狀況,是因為在一些模糊不清的狀態中,人腦總是很擅長找出並不存在的形態,即一種能夠將曖昧不清的關係轉化為其期待中的樣子的能力。
心理暗示確實可以解釋很多有關的靈異事件,由於人腦錯誤的分析與判斷,才造成一係列靈異現象的產生。但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20世紀40年代,著名的心理學家福利茲·海德爾以及瑪麗·安·斯邁爾共同進行了一項實驗研究:他們事前製作了一些道具以及一部十分簡短的動畫片:一個大的三角形、一個小的三角形以及一個小圓圈,它們共同在一個盒子裏進進出出。
隻是這麽一個簡單的小動畫,當海德爾與斯邁爾把它播放給人們看,並要求大家根據畫麵進行一些描述時,人們的描述多半是一個故事,譬如說小圓圈嬌俏可人,同時獲得了大三角和小三角的愛,但小圓圈喜歡的是大三角,爭強好勝的小三角便展開了更強的愛情攻勢等。
這就驗證了牛津大學著名的心理學家賈斯汀·巴雷特曾經提出的觀點:即便很多現象並不存在,人們同樣可以想象得出它存在時的樣子,這是一種超敏感媒介,而人的大腦中恰恰有一部分專門用以檢測這種媒介,隻不過有時這種功能過於興奮,即使在毫無意義的刺激麵前,也依舊會被檢測成為人類的行為。因此,人們普遍認為每一件事情的發生都具有其特定的意義,這也是為什麽很多人都聲稱自己看到了幽靈、鬼魂等靈異物體的原因。
譬如說,某人前不久在商店偷偷拿了一個小螺絲,放在自己的口袋裏,事後一旦聽到警車的鳴笛聲或看到警察從身邊走過,就會疑心是商店的工作人員報了案,警察正在四處搜捕自己。靈異現象的原理與此是完全相通的,好比夜晚你看到窗外有影子,便疑心是幽靈或鬼魂,可實際上,那隻是野貓的影子而已。假如我們給自己少點心理暗示,不輕易相信那些所謂的幽靈、鬼魂事件,相信我們的生活中從此就極少再有靈異現象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