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隔夜修書——魔術師的讀心法
在第一節中我們提到了畢曉普的讀心表演,在當時引起的反響之大是不容置疑的。但這種類似的表演技巧似乎在曆史上從來都沒有停止過。畢曉普是借助與知情人之間的肢體互動來達到的讀心目的,與其說讀心大師讀的是人們的心,不如說他們讀的是人本身。
在20世紀的美國,著名讀心大師霍華德上演了一出轟動全球的讀心表演,他所使用的道具僅僅是一個水晶球。其中有一場表演是這樣的,他請一位自願參加表演的美女觀眾上台,按照霍華德的要求,她背對著霍華德坐下,然後從一摞撲克牌裏抽出了一張紅心8,接著又迅速地放進整摞紙牌中。在整個過程中,霍華德始終背對著美女,並且一直盯著自己的那顆水晶球。後來,霍華德洗牌,緊接著就把那摞撲克牌麵對著觀眾,高高舉了起來,此時台下的觀眾,包括台上的那位美女,都不知道接下來將會發生什麽。正在大家凝神屏氣之時,令在場的人驚訝的一幕發生了:有一張紙牌從整摞牌中緩緩升了起來,大家再定睛一看,正是那張紅心8!
霍華德的這場表演結束後,立即上了新聞報紙的頭版頭條,他本人包括他那神奇的水晶球表演也一下子廣為人知。這位大師成功地“讀出了人心”,自然也就能感應到美女觀眾選擇的是哪張牌,這讀的是人們已經有的想法。而在中國,有一個叫做“隔夜修書”的故事,其中的主人公所“讀”的就是人們還沒有想好或還未成形的想法。這位主人公是個書生,每天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用心去感應他身邊的人們,預知這些人即將要做的事情。幾乎每個晚上,他都會在一張紙上寫下他這一天中所感應到的想法,譬如,老父親明天要去鎮上,妻子明天要去哪裏買布等,令人驚奇的是,他每次在紙條上寫下的預感,幾乎都會應驗。時間一長,大家都稱他為“先知”。
長久以來,人類對“讀心”這種神秘卻又無法解釋的東西,一直充滿向往和崇拜,有人想要一探究竟,發出質疑,也有人充滿熱情地加入到了“讀心”的隊伍中來。後來就誕生了一種聲稱可以預測人們選擇的精彩的撲克牌表演,表演者邀請一位嘉賓,兩人相對而坐,接著表演者將手中的牌分成三份,拿起旁邊的一張紙,在上麵寫下了一句話,對折後放在嘉賓的手掌下。他表示,這句話將在後麵得以驗證。然後,表演者請嘉賓從那三摞牌中任意挑選一摞,嘉賓用手指了指中間那摞牌。緊接著,表演者又要求嘉賓將其他兩摞牌的第一張掀起來,分別是9和a。最後,嘉賓掀起自己剛才選中的那摞牌的第一張,發現是張8。表演進行到這裏,似乎並沒有什麽,但當紙條打開後,眾人皆唿不可思議,因為紙條上分明就寫著“我知道你將選擇8”,一切就好像真的被預知了一樣。嘉賓的心思和選擇似乎就在表演者的掌控之中。這位表演者就是譽滿海內外的“中國魔王”——付騰龍。
實際上,在整個表演的過程中,付騰龍巧妙地將重點移到了後部分,真正的重點應該是分牌的過程。表麵上看去,分牌的過程很隨意,其實付騰龍早就布好了局,三張8分別位於三摞牌中的最後、第一和第二的位置上,也就是說,不管嘉賓最終選擇哪一摞牌,8都會出現,隻是位置不同罷了。譬如說,假如嘉賓選擇的是第一摞牌,那麽他會讓嘉賓將整摞牌都翻過來,第一張剛好就是8;假如嘉賓選擇的是第三摞牌,他就換個說法,讓嘉賓將最上麵一張牌抽出來,那最後嘉賓選擇的還是8。
知道真相後,也許很多人會感歎:“這也能叫讀心術?”如果不稱為讀心術,那我們就要看穿這其中的把戲,但事實上我們普通人根本看不透,不僅是變幻莫測的撲克牌,還有那些隔空傳物、憑空消失、人體被一分兩半的精彩表演,我們的眼睛確確實實捕捉到了這些驚人的畫麵。大約在100多年前,就有很多心理學家展開了研究。在19世紀90年代末,美國心理學家約瑟夫·賈斯特若和其他兩位同樣著名的魔術師亞曆山大·赫爾曼、哈利·凱勒組合在了一起,目的就是要研究人類的雙手與眼睛到底哪個更快。
赫爾曼和凱勒在當時一直處於相互競爭的狀態,兩人的魔術水平也始終不相上下。賈斯特若把這兩位魔術大師請到了自己的實驗室,分別進行了一係列的檢測,包括兩位魔術大師反應時間的測試、移動速度和手指動作的精準程度的測試實驗。結果發現,檢測魔術大師們得出的數據,和檢測普通人得出的數據並不存在本質的區別。也就是說,魔術師表演魔術和雙手的速度其實沒有多大關係,反而是他們那些難辨真假的高仿真手法幫了他們。比如,某些手勢、機關、暗道等,而這些技巧就好像為他們套上了一件隱形衣一樣,觀眾永遠不能直觀地看到裏麵的真相。最終歸結到心理技巧上,其中心理暗示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算命先生、靈媒大師,乃至魔術師的麵前,我們的耳朵和眼睛往往會變得不辨真假。事實上,當某種暗示處在積極狀態,對我們起到的作用無疑也是積極的,反之,我們就有可能出現消極厭世的狀態。因此,不管什麽時候,與其相信別人眼中的自己,相信眼睛看到的所謂“事實”,不如相信真實的自己,相信自己的心,因為真正能夠掌握命運的人,其實還是我們自己。
隔夜修書——魔術師的讀心法
在第一節中我們提到了畢曉普的讀心表演,在當時引起的反響之大是不容置疑的。但這種類似的表演技巧似乎在曆史上從來都沒有停止過。畢曉普是借助與知情人之間的肢體互動來達到的讀心目的,與其說讀心大師讀的是人們的心,不如說他們讀的是人本身。
在20世紀的美國,著名讀心大師霍華德上演了一出轟動全球的讀心表演,他所使用的道具僅僅是一個水晶球。其中有一場表演是這樣的,他請一位自願參加表演的美女觀眾上台,按照霍華德的要求,她背對著霍華德坐下,然後從一摞撲克牌裏抽出了一張紅心8,接著又迅速地放進整摞紙牌中。在整個過程中,霍華德始終背對著美女,並且一直盯著自己的那顆水晶球。後來,霍華德洗牌,緊接著就把那摞撲克牌麵對著觀眾,高高舉了起來,此時台下的觀眾,包括台上的那位美女,都不知道接下來將會發生什麽。正在大家凝神屏氣之時,令在場的人驚訝的一幕發生了:有一張紙牌從整摞牌中緩緩升了起來,大家再定睛一看,正是那張紅心8!
霍華德的這場表演結束後,立即上了新聞報紙的頭版頭條,他本人包括他那神奇的水晶球表演也一下子廣為人知。這位大師成功地“讀出了人心”,自然也就能感應到美女觀眾選擇的是哪張牌,這讀的是人們已經有的想法。而在中國,有一個叫做“隔夜修書”的故事,其中的主人公所“讀”的就是人們還沒有想好或還未成形的想法。這位主人公是個書生,每天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用心去感應他身邊的人們,預知這些人即將要做的事情。幾乎每個晚上,他都會在一張紙上寫下他這一天中所感應到的想法,譬如,老父親明天要去鎮上,妻子明天要去哪裏買布等,令人驚奇的是,他每次在紙條上寫下的預感,幾乎都會應驗。時間一長,大家都稱他為“先知”。
長久以來,人類對“讀心”這種神秘卻又無法解釋的東西,一直充滿向往和崇拜,有人想要一探究竟,發出質疑,也有人充滿熱情地加入到了“讀心”的隊伍中來。後來就誕生了一種聲稱可以預測人們選擇的精彩的撲克牌表演,表演者邀請一位嘉賓,兩人相對而坐,接著表演者將手中的牌分成三份,拿起旁邊的一張紙,在上麵寫下了一句話,對折後放在嘉賓的手掌下。他表示,這句話將在後麵得以驗證。然後,表演者請嘉賓從那三摞牌中任意挑選一摞,嘉賓用手指了指中間那摞牌。緊接著,表演者又要求嘉賓將其他兩摞牌的第一張掀起來,分別是9和a。最後,嘉賓掀起自己剛才選中的那摞牌的第一張,發現是張8。表演進行到這裏,似乎並沒有什麽,但當紙條打開後,眾人皆唿不可思議,因為紙條上分明就寫著“我知道你將選擇8”,一切就好像真的被預知了一樣。嘉賓的心思和選擇似乎就在表演者的掌控之中。這位表演者就是譽滿海內外的“中國魔王”——付騰龍。
實際上,在整個表演的過程中,付騰龍巧妙地將重點移到了後部分,真正的重點應該是分牌的過程。表麵上看去,分牌的過程很隨意,其實付騰龍早就布好了局,三張8分別位於三摞牌中的最後、第一和第二的位置上,也就是說,不管嘉賓最終選擇哪一摞牌,8都會出現,隻是位置不同罷了。譬如說,假如嘉賓選擇的是第一摞牌,那麽他會讓嘉賓將整摞牌都翻過來,第一張剛好就是8;假如嘉賓選擇的是第三摞牌,他就換個說法,讓嘉賓將最上麵一張牌抽出來,那最後嘉賓選擇的還是8。
知道真相後,也許很多人會感歎:“這也能叫讀心術?”如果不稱為讀心術,那我們就要看穿這其中的把戲,但事實上我們普通人根本看不透,不僅是變幻莫測的撲克牌,還有那些隔空傳物、憑空消失、人體被一分兩半的精彩表演,我們的眼睛確確實實捕捉到了這些驚人的畫麵。大約在100多年前,就有很多心理學家展開了研究。在19世紀90年代末,美國心理學家約瑟夫·賈斯特若和其他兩位同樣著名的魔術師亞曆山大·赫爾曼、哈利·凱勒組合在了一起,目的就是要研究人類的雙手與眼睛到底哪個更快。
赫爾曼和凱勒在當時一直處於相互競爭的狀態,兩人的魔術水平也始終不相上下。賈斯特若把這兩位魔術大師請到了自己的實驗室,分別進行了一係列的檢測,包括兩位魔術大師反應時間的測試、移動速度和手指動作的精準程度的測試實驗。結果發現,檢測魔術大師們得出的數據,和檢測普通人得出的數據並不存在本質的區別。也就是說,魔術師表演魔術和雙手的速度其實沒有多大關係,反而是他們那些難辨真假的高仿真手法幫了他們。比如,某些手勢、機關、暗道等,而這些技巧就好像為他們套上了一件隱形衣一樣,觀眾永遠不能直觀地看到裏麵的真相。最終歸結到心理技巧上,其中心理暗示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算命先生、靈媒大師,乃至魔術師的麵前,我們的耳朵和眼睛往往會變得不辨真假。事實上,當某種暗示處在積極狀態,對我們起到的作用無疑也是積極的,反之,我們就有可能出現消極厭世的狀態。因此,不管什麽時候,與其相信別人眼中的自己,相信眼睛看到的所謂“事實”,不如相信真實的自己,相信自己的心,因為真正能夠掌握命運的人,其實還是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