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聽罷,亦言道:


    “此戰得南郡足矣,待來日袁紹與曹操決裂之時,方是主公大展宏圖之日。


    不過,以我之見,主公不必全取南郡,隻需奪得魚複至江陵一線諸城,再取此線以南之地便可。


    如此一來,主公既能得小半南郡,又可將荊南、荊北劃開。


    至於南郡北部,其地域雖廣,諸縣皆為小城,易攻難守,縱然取下,益處亦不大,反會因此分兵,易為劉表各個擊破。


    不如棄之不取,則可稍稍隱去虎狼之態,以安諸侯之心。”


    蔡瑜聽罷,笑道:


    “諸位之謀極為周密,甚合我意。


    此戰我有意於水、陸兩路同時出兵。


    四載之前,我便叫興霸操練水軍五千人,此次正可派上用場。


    水路,由興霸親率五千水軍,乘蒙衝經三峽直下夷陵。


    陸路,我領三萬兵馬出魚複,奪巫縣、秭歸,至夷陵與興霸會合。


    其後,先取枝江,再下江陵。”


    這時,法正說道:“主公或可趁其不備,以水軍直搗江陵,輕取此城。”


    蔡瑜搖頭,說道:


    “不可如此。


    夷陵以西,道路崎嶇難行,人不能並走,馬不得疾馳,陸路不如水路快,便是有人見到興霸之水軍,亦來不及通風報信。


    而夷陵以東,水流放緩,且需繞行,陸路卻道路開闊,騎馬可日行數百裏。


    若如此行事,一旦為敵事前所察覺,興霸一部便成孤軍,極易有所閃失。”


    法正又道:“我明主公之意,隻是江陵乃大城,本就難攻,如此一來,劉表必會有所防備,於江陵屯重兵而守,若因此久攻不下,豈非因小失大?”


    蔡瑜笑道:“劉表若果真如此行事,倒是正合我意。”


    法正畢竟閱曆不足,不能思慮周全,聞言不解蔡瑜之意。


    見法正疑惑,賈詡說道:“主公可是欲以張羨為內應?”


    “正是如此!


    我已著人探明,劉表麾下兵馬不及八萬之數,韓曦、劉虎領兵一萬屯於潁川,黃祖領兵兩萬屯於江夏,韓玄、文聘領軍一萬屯於南陽,蔡瑁、吳巨領軍萬五屯於襄陽,龐季領兵一萬屯於江陵,張允領兵五千屯於秭歸,劉磐、黃忠領兵五千屯於長沙。


    此外,另有些許散兵屯於荊州各處,每處無非數百人,不值一提。


    待發兵之時,我將令文遠領軍出武關,佯攻南陽,劉表見此,必不敢輕動南陽、襄陽、潁川三地之兵馬。


    長沙劉磐、黃忠有防備孫策之大任,其亦難以動用。


    如此一來,能用作援兵者,唯江夏而已。


    而江夏乃重地,我料定劉表至多分兵一萬去救江陵,如此一來,合計不過兩萬兵馬,與我對敵,兵力仍稍顯不足。


    值此之際,若張羨請命派郡兵相助於江陵,劉表又不知張羨將反,豈能不允?


    待張羨之兵入城,江陵便為我所得矣。”


    法正聽罷,恍然大悟,不由暗自歎道:“俗語曰薑是老的辣,此番方知,我不及荀、賈兩位軍師與主公遠矣,當自勉才是。”


    荀攸說道:


    “主公之策甚好,我隻有一事擔憂,江陵有護城河相守,開城門、放吊橋,絕非易事,此前曹操攻下邳時,陳珪拚死,方能於千鈞一發之際將城門打開,險些功虧一簣。


    張羨所派之人不知能否勝任?


    若其不能打開江陵城門,使此妙計成空,便壞了大事。”


    蔡瑜讚道:“公達之謀,百密無疏。”


    讚罷,蔡瑜唇角上勾,輕輕一笑:“我雖不知張羨麾下有無能勝此任者,卻知,我有。”


    荀攸四人聞言皆笑,隨後散去。


    次日朝議,蔡瑜奏道:


    “陛下,前次討袁之時,荊州牧劉表不肯盡力,對朝廷敷衍搪塞,未見寸功便草草退兵。


    其以宗室之身,行這般事,罪責尤重,若不加以懲處,隻恐天下諸侯盡皆效仿,朝廷之威嚴將蕩然無存。”


    劉協問道:“蔡卿以為當如何懲處?”


    “陛下,如今諸侯割據,皆擁兵自重,劉表亦是一方諸侯,若以禮相待,下詔命其來江州向陛下請罪,隻恐劉表非但不會奉詔,此舉反令諸侯輕視於陛下。


    故此,臣有意親率大軍前往荊州,征討劉表,宣揚陛下之武德,以作敲山震虎之用。”


    劉協對討逆之事喜聞樂見,又見楊彪等人並無異議,當即準許蔡瑜所請。


    於是,蔡瑜留荀攸、賈詡、淩操三人鎮守江州,命袁渙代為處置州事,又拜黃門侍郎鍾繇為中郎將,叫其負責調運糧草一事,自領典韋、法正、董昭三人前往魚複。


    鍾繇隨劉協至江州已一載有餘,蔡瑜知曉其人有大才,此次將糧草重任相托,乃是有意一試其是否用心任事,若能盡力,來日自有大用,如若不能,或另有居心,蔡瑜自會叫其見識軍法之嚴峻,須知,有淩操在江州,又有何事能瞞過蔡瑜?


    鍾繇今歲四十有餘,卻雙目炯炯,長髯潤澤黑亮,不顯老態。


    接到蔡瑜將令,鍾繇心中思緒萬千:


    “天子至江州時,身側僅餘七位大臣,我為其一。


    至江州年餘,蔡子珪獨掌大權,我卻不得其重用,每日於朝中蹉跎,想來定是疑我乃天子死忠。


    我雖無此念,無奈又不能說破,已生辭官之心,以免來日宗族受此牽連。


    不想,今日蔡子珪竟用我,為宗族計,我定當盡心竭力才是。”


    其後,鍾繇欣然赴任。


    魚複,甘寧見到蔡瑜幾人前來,便知將有戰事,欣喜若狂。


    蔡瑜知其生性好戰,便不再贅言,徑自問道:“興霸,水軍如今可有駕舟通行三峽之力?”


    甘寧說道:


    “夜間不能視物,斷無一絲機會。


    若是日間,水軍習操舟之技四載有餘,縱然三峽水急,亦不在話下,隻是,定然會有所損失。”


    “或會損失幾何?”


    “至多一成。”


    “一成?五百人,可!”蔡瑜暗忖,又問:“若去夷陵,水道可熟識?”


    “此前我命軍中操舟最為嫻熟者已數度換白衣順江東去,自魚複至江陵,水道皆知。”


    “好!去夷陵需用時幾何?”


    “順江而下,其速極快,一個時辰多則可行六十裏,少則可行四十裏,魚複至夷陵有水路八百裏,需用時十五個時辰左右,又因夜間不能行船,最快兩日可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子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菜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菜愚並收藏漢末子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