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2章 首戰
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 作者:物語000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片區域距離緬甸國都東籲最遠,緬王的勢力最弱,比較容易得手。
緬軍想堅壁清野難度很大,有黔國公府和雲南大力支持,明軍給養被切斷的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
李定國率領大軍一路南下,登陸後,按照地圖繞到老官屯背後攻擊。
明軍水陸夾擊,拔取這個緬軍最重要的防禦工事,然後直搗緬甸國都東籲!
軍機部製定作戰計劃時,神武皇帝這個戰略計劃,得到眾將一致認同。
上一次大明征戰緬甸,明軍孤軍深入,最大的原因,就是老官屯沒拿下。
加上從木邦一路南下的路上,各地土司基本還受到緬王牽製,緬軍實行堅壁清野的策略。
一旦斷糧和補給線被切斷,明軍就會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建奴攻打緬甸失敗,正是如此。
選擇從緬甸西北進軍,很好的避免這個問題,當地土司遠離緬王,靠近大明,補給線和行軍都安全的多。
一個熟悉緬甸事務的南軍都督府官員提議,若想平定緬甸拿下賊都東籲,必須有二十萬大軍才行!
沐天波對此嗤之以鼻,明軍五萬人馬都是什麽裝備,一旦接近緬軍,能秒殺他們,況且還有兩路大軍夾擊。
盧象坤對緬甸情況不了解,為大局著想,他主動讓出指揮權,決定讓沐天波來指揮。
沐天波推辭不過,隻好答應……
沐天波希望明軍在伊洛瓦底江上大顯身手,攻陷緬軍水上最重要的防禦工事,也是緬甸境內最大的木柵營寨——老官屯!
對於沐天波來說,打個緬甸,即便是緬甸曆史上最強勢的東籲王朝,五萬裝備精良的明軍足夠了,況且大明兵分三路。
明軍進入緬甸西北部再南下,出其不意在老官屯前方的重鎮新街出現,打緬軍措手不及。
沐天波知道征緬之戰,絕不能拖延,雖然大明補給線強大,可多線線作戰,還是越快越好,最好減少對後勤的消耗。
然而,當明軍重新踏足緬甸境內時,黔國公沐天波震驚發現,緬甸沒有想象中那麽好打,環境實在太惡劣了。
在雲南那麽多年,他自認為對緬甸很熟悉,真正進入緬甸叢林才發現,自己對緬甸還是不夠了解。
緬甸的雨季太變化無常,明軍剛走不久,天氣開始變化,突然大雨傾盆……
空氣中濕氣非常重還帶著熱氣,一股混合著泥土和草木的味道,將士們行軍幾裏路,已經大汗淋漓氣喘籲籲。
本來就沒有什麽路,現在都變成稀爛的水泥路,是水和稀泥組成的路,可不是混凝土水泥路。
有的地方馬腿都能陷進去半尺深,前進速度非常慢,沐天波都感到意外,首次南下的盧象坤更懵逼。
幸虧入緬甸作戰的明軍都穿著野戰迷彩服,若將士們還穿著鐵盔鐵甲,在緬甸雨季將寸步難行……
盧象坤不了解緬甸,他也不會發表什麽意見,正常行軍全靠沐天波,盧象坤隻負責指揮作戰。
後世二戰時,遠征軍進入緬甸原始森林都無法承受,結果損失慘重,在明朝時期肯定更難走。
若不是大明皇帝給他們最合適的路線圖,大明軍隊前進速度將更加艱難。
明軍馬匹拖著幹糧和帳篷等,艱難地行走在林間小道上,戰馬不小心踏入稀泥,很容易滑倒。
這種情況,在行軍途中時常發生,沐天波沒有料到,緬甸的爛路這麽難走,甚至比雲南的山路還難走許多!
更可怕的是天氣忽晴忽雨,剛剛還被大雨淋濕瑟瑟發抖,突然又被太陽暴曬。
夜晚隻能在路邊休息,士兵們經常是上半身淋著雨,下半身還踩在泥水地裏。
一天後,很多士兵開始出現感冒拉肚子等症狀,若得不到及時醫治,肯定會出現非戰鬥減員。
幸虧神武皇帝對此早有準備,他們帶很多係統兌換後世藥物,將士們用藥後,很快恢複健康。
沐天波率領的明軍如此,但李定國他們那行軍要好很多,他們帶著的都是輕裝備,食品都是各類罐頭,目的乃是快速行軍,速戰速決。
經過一年苦練,他們都熟練掌握火器,已經變成一支訓練有素戰鬥力很強的隊伍。
明軍不擔心被樹枝荊棘刮出傷口,也不擔心雨林裏感染,他們都有消炎藥。
有的路段非常狹窄,將士們趴在馬背慢慢過去,行軍速度比沐天波他們快很多。
……
緬甸地理環境,幾乎都是山地叢林為主。
這種地理環境,對沐天波和盧象坤率領的明軍影響非常大,無論是補給路線,還是行軍,都造成很大困擾。
當沐天波他們艱辛抵達戛鳩時,駐守的東籲軍已經撤走了。
他們撤走時,還搶走所有的糧餉儲備,明顯是有準備的撤退。
其實,這是東籲軍慣用的戰術,明軍每到一個地方,緬軍就會提前撤走。
他們如此做,乃是在考驗明軍的補給,看明軍能堅持多久,等明軍虛弱時,給明軍致命一擊……
為防止這樣的情況出現,沐天波和盧象坤商量後決定,留下兩個千總駐守戛鳩。
此地為進軍緬甸的要道,兩萬雲南兵擔負著雲南到前線的後勤補給,必須有所預備,防止被東籲軍散兵切斷補給線。
沐天波和盧象坤則率領五萬大軍,繼續堅持南下……
兩天後,大軍終於抵達孟拱土司城,此時明軍已經進入緬甸五天了。
好在孟拱土司方麵是親的,看到明軍到來,土司獻出幾百頭牛羊和千石糧食。
二人商量後決定,大軍在此休整一日,又買數千頭牛和數千石米作為給養。
緬甸泥路太爛,馬牛車都不好走,買些牛羊可以趕著行軍。
牛能托運糧食,羊群也能少量運糧,牛羊還能殺掉吃肉,這樣方法在緬甸最好不過,絕對一舉兩得……
……
明軍沒有對孟拱動手,孟拱土司很高興,向黔國公和盧象坤表示永遠效忠大明。
孟拱土司是大明在緬北設置的,乃是孟養軍民宣慰司下的一部,屬三宣六慰之一。
雖然大明在西南進行改土歸流,雲南境外緬北的宣慰司,都還是土司自己管理,兵馬也是土司自己召集,但要向明廷繳稅。
隨著緬甸的崛起,這些宣慰司的能力有限,壓力也很大。
他們向大明和緬甸兩頭朝貢,在大明和緬甸之間玩起平衡策略,以保證自己利益最大化……
沐氏紮根西南二百餘年,沐王府在西南邊境各邦國和土司中威望很高。
江頭城,太公城、馬來城、安正國城和蒲甘緬王城,並稱為緬中五城,都是緬甸的戰略要衝,東籲軍主力便駐紮此地。
明軍隻要拿下此地,便可進入一馬平川的緬中地區,直達緬甸東籲國都阿瓦。
江頭城被當地人稱之為老街,在中國史書上也被記載為老官屯……
明軍補給充足後,沐天波盧象坤繼續率領大軍南下,往猛養土司地盤行軍,與李定國部會師。
一路上,親緬的土司頭目見明軍龍旗,沒有絲毫抵抗,立即逃之夭夭,並丟下大量的補給。
明軍兵不血刃拿下十幾個土司領地,並把土司領地財物全部清光,為明軍補給減輕極大負擔,也加快行軍速度。
這一切都因為明軍的強大,才讓當地吐司不敢有二心,並有意為明軍留下補給,不然明軍行軍不會如此順利……
沐天波和盧象坤商量一番,事後決定,率先攻打江頭城,迅速占據有利地形。
當大明軍隊抵達暮蠻之時,緬軍又退了,沐天波和盧象坤一臉懵逼,很快斥候傳來消息。
東籲軍已經在老官屯和新街附近準備水陸大軍,江麵上也出現東籲軍的偵查船巡邏。
……
在明軍南下時,得到消息的東籲軍,立即派幾艘小船搜尋明軍情報,近百名緬甸水兵,駕著輕便小船沿著伊洛瓦底江北上。
一直沒有看到明軍,緬甸東籲水兵以為一切風平浪靜,便大膽繼續向北挺進,想盡多收集明軍情報。
又前進十幾裏,東籲軍水兵看到兩岸雜草叢似乎有些異樣。
他們又沒有望遠鏡,急忙睜大眼睛仔細看向兩岸,兩岸突然響起槍聲。
“呯呯呯……”
一陣陣槍響,幾十東籲軍中槍摔入江中,其餘的水兵嚇得屁滾尿流,慌忙掉頭瘋狂劃槳逃跑。
緬甸戰船特點是速度快,靈活,緬軍對此非常自信,他們認為明軍大型艦船絕追不上他們。
可他們再快,也不可能快過岸上明軍的子彈。
半柱香左右,江麵隻剩下漂浮屍體和被打成窟窿的小船。
神武七年三月二十日,李定國部抵達野牛壩,明軍兩路大軍會師。
沈挺揚率領水師順著伊洛瓦底江而下,直接進攻江頭城緬軍大寨!
一百多艘明軍戰船,並非都是大型戰艦,基本都是小型戰船,並分為三種,最大的戰船僅能容納七十多人。
大點戰船裝備大明神銃和火炮,這種戰船也可人工劃槳驅動。
二等船四十艘,能容納五十多人。
三等船三十艘,容納三十多人。
兩種小型戰船都攜帶大型號迫擊炮和大明神銃。
大型戰艦無法在緬甸內河航行,這是專門為緬甸這樣的河流眾多的小國而準備的。
一百多艘戰船,在寬闊的伊洛瓦底江江麵航行,明軍即將進攻江頭城!
二十三日,明軍水師遇到逆水而行的二十多艘緬軍戰船,雙方炮戰開始……
沈挺揚參加過多次海戰,曾參加過收複台灣之戰,又幹過日本海軍。
常年在廣闊無垠的大海上浪,乃是見過大場麵的水師將領,讓他對付緬甸水師,大明算是給緬甸水兵臉了。
緬甸主力戰船都是長尾船,火炮架在船頭和船尾,兩側為劃槳的水手,然後搭配一些火槍兵。
長尾船的特點是靈活、速度快,但不經打,船上有老式火炮,老掉牙的那種,打小國不錯,打大明水師,絕對一言難盡……
看到緬甸水軍試炮隻有三百多米,沈挺揚笑了,下令迫擊炮轟擊緬軍戰船。
“轟隆隆……”
比射速和炮彈威力,明軍全球領先,還沒輸過哪個國家……
“嘭嘭嘭……”
也不知道炸多少響,江麵上頓時火光衝天,緬軍十幾艘戰船瞬間被炸得粉碎……
漫天的硝煙順風刮向緬軍後麵戰船,見勢不妙,緬軍戰船掉頭就跑……
可是跑著跑著又停了,他們的速度無法和迫擊炮相提並論,人炸死了,船自然停……
明軍水戰首勝,不費吹灰之力!
接著,明軍大隊人馬繼續進軍,在江頭城前沿重鎮新街,輕鬆攻克一座緬軍營寨。
擊斃敵八百二十九名,生擒兩個活口,繳獲緬軍的馬匹和許多糧食,陸戰同樣告捷。
江頭城守將在明軍抵達暮蠻的時候,火速派人去通知緬王。
他駐守老官屯多年,幾次戰役他都守在這裏,這次明軍的意圖讓他明白,大明動真格的了!
緬王派出炮兵兩百,火炮三十六門,陸軍三萬多人,戰象三百頭,從伊洛瓦底江西岸,支援老官屯東岸。
丞相摩訶都羅領五十支水軍,共五萬人的大部隊,直接走水路支援江頭城,緬甸水陸並舉迎戰明軍。
三月二十八日,緬軍先頭部隊抵達新街,這支部隊由孟密土司和緬軍先鋒帶領的門戶兵,很多都是臨時征召來的野人部落……
明軍的先頭部隊則由盧象坤和黔國公沐天波統領,人數五萬左右。
緬軍的門戶兵跟黑社會大哥一樣,各式各樣的紋身,拿著的兵器有的是長矛,有的是長刀,更多是長短不一的鐵器……
偶爾幾百人的部隊中間,會有幾頭戰象,戰象裝備得很簡陋,沒有象背上座椅和兵器架,一個象奴拿著大刀騎在上麵。
盧象坤和沐天波端詳半天,感覺這支部隊更像是來做法事,而不是來打仗的。
其實緬軍並非都是烏合之眾,也有使用火器的精銳部隊。
自東籲王朝雄主莽瑞體時代開始,緬甸就有專門拱衛王室的禁衛軍,首都東籲城也有國王衛隊。
緬甸王的精銳部隊,基本都在首都東籲城範圍內,離開這片地區的其他土邦,定期給緬王繳納花馬禮,有戰事出兵相助。
緬王勢力強大的時候,可以控製這些地區,一旦勢力衰弱,這些地區就會叛亂。
從蒲甘王朝時期開始,緬甸的軍隊就分為了象兵,步兵,騎兵和水軍,規定步兵經曆十場戰爭方可升為騎兵,享有馬匹這些重要的戰爭資源。
成為騎兵後,再經曆過十場戰爭後,才能晉升為象兵,駕馭中南半島重型武器。
緬軍想堅壁清野難度很大,有黔國公府和雲南大力支持,明軍給養被切斷的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
李定國率領大軍一路南下,登陸後,按照地圖繞到老官屯背後攻擊。
明軍水陸夾擊,拔取這個緬軍最重要的防禦工事,然後直搗緬甸國都東籲!
軍機部製定作戰計劃時,神武皇帝這個戰略計劃,得到眾將一致認同。
上一次大明征戰緬甸,明軍孤軍深入,最大的原因,就是老官屯沒拿下。
加上從木邦一路南下的路上,各地土司基本還受到緬王牽製,緬軍實行堅壁清野的策略。
一旦斷糧和補給線被切斷,明軍就會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建奴攻打緬甸失敗,正是如此。
選擇從緬甸西北進軍,很好的避免這個問題,當地土司遠離緬王,靠近大明,補給線和行軍都安全的多。
一個熟悉緬甸事務的南軍都督府官員提議,若想平定緬甸拿下賊都東籲,必須有二十萬大軍才行!
沐天波對此嗤之以鼻,明軍五萬人馬都是什麽裝備,一旦接近緬軍,能秒殺他們,況且還有兩路大軍夾擊。
盧象坤對緬甸情況不了解,為大局著想,他主動讓出指揮權,決定讓沐天波來指揮。
沐天波推辭不過,隻好答應……
沐天波希望明軍在伊洛瓦底江上大顯身手,攻陷緬軍水上最重要的防禦工事,也是緬甸境內最大的木柵營寨——老官屯!
對於沐天波來說,打個緬甸,即便是緬甸曆史上最強勢的東籲王朝,五萬裝備精良的明軍足夠了,況且大明兵分三路。
明軍進入緬甸西北部再南下,出其不意在老官屯前方的重鎮新街出現,打緬軍措手不及。
沐天波知道征緬之戰,絕不能拖延,雖然大明補給線強大,可多線線作戰,還是越快越好,最好減少對後勤的消耗。
然而,當明軍重新踏足緬甸境內時,黔國公沐天波震驚發現,緬甸沒有想象中那麽好打,環境實在太惡劣了。
在雲南那麽多年,他自認為對緬甸很熟悉,真正進入緬甸叢林才發現,自己對緬甸還是不夠了解。
緬甸的雨季太變化無常,明軍剛走不久,天氣開始變化,突然大雨傾盆……
空氣中濕氣非常重還帶著熱氣,一股混合著泥土和草木的味道,將士們行軍幾裏路,已經大汗淋漓氣喘籲籲。
本來就沒有什麽路,現在都變成稀爛的水泥路,是水和稀泥組成的路,可不是混凝土水泥路。
有的地方馬腿都能陷進去半尺深,前進速度非常慢,沐天波都感到意外,首次南下的盧象坤更懵逼。
幸虧入緬甸作戰的明軍都穿著野戰迷彩服,若將士們還穿著鐵盔鐵甲,在緬甸雨季將寸步難行……
盧象坤不了解緬甸,他也不會發表什麽意見,正常行軍全靠沐天波,盧象坤隻負責指揮作戰。
後世二戰時,遠征軍進入緬甸原始森林都無法承受,結果損失慘重,在明朝時期肯定更難走。
若不是大明皇帝給他們最合適的路線圖,大明軍隊前進速度將更加艱難。
明軍馬匹拖著幹糧和帳篷等,艱難地行走在林間小道上,戰馬不小心踏入稀泥,很容易滑倒。
這種情況,在行軍途中時常發生,沐天波沒有料到,緬甸的爛路這麽難走,甚至比雲南的山路還難走許多!
更可怕的是天氣忽晴忽雨,剛剛還被大雨淋濕瑟瑟發抖,突然又被太陽暴曬。
夜晚隻能在路邊休息,士兵們經常是上半身淋著雨,下半身還踩在泥水地裏。
一天後,很多士兵開始出現感冒拉肚子等症狀,若得不到及時醫治,肯定會出現非戰鬥減員。
幸虧神武皇帝對此早有準備,他們帶很多係統兌換後世藥物,將士們用藥後,很快恢複健康。
沐天波率領的明軍如此,但李定國他們那行軍要好很多,他們帶著的都是輕裝備,食品都是各類罐頭,目的乃是快速行軍,速戰速決。
經過一年苦練,他們都熟練掌握火器,已經變成一支訓練有素戰鬥力很強的隊伍。
明軍不擔心被樹枝荊棘刮出傷口,也不擔心雨林裏感染,他們都有消炎藥。
有的路段非常狹窄,將士們趴在馬背慢慢過去,行軍速度比沐天波他們快很多。
……
緬甸地理環境,幾乎都是山地叢林為主。
這種地理環境,對沐天波和盧象坤率領的明軍影響非常大,無論是補給路線,還是行軍,都造成很大困擾。
當沐天波他們艱辛抵達戛鳩時,駐守的東籲軍已經撤走了。
他們撤走時,還搶走所有的糧餉儲備,明顯是有準備的撤退。
其實,這是東籲軍慣用的戰術,明軍每到一個地方,緬軍就會提前撤走。
他們如此做,乃是在考驗明軍的補給,看明軍能堅持多久,等明軍虛弱時,給明軍致命一擊……
為防止這樣的情況出現,沐天波和盧象坤商量後決定,留下兩個千總駐守戛鳩。
此地為進軍緬甸的要道,兩萬雲南兵擔負著雲南到前線的後勤補給,必須有所預備,防止被東籲軍散兵切斷補給線。
沐天波和盧象坤則率領五萬大軍,繼續堅持南下……
兩天後,大軍終於抵達孟拱土司城,此時明軍已經進入緬甸五天了。
好在孟拱土司方麵是親的,看到明軍到來,土司獻出幾百頭牛羊和千石糧食。
二人商量後決定,大軍在此休整一日,又買數千頭牛和數千石米作為給養。
緬甸泥路太爛,馬牛車都不好走,買些牛羊可以趕著行軍。
牛能托運糧食,羊群也能少量運糧,牛羊還能殺掉吃肉,這樣方法在緬甸最好不過,絕對一舉兩得……
……
明軍沒有對孟拱動手,孟拱土司很高興,向黔國公和盧象坤表示永遠效忠大明。
孟拱土司是大明在緬北設置的,乃是孟養軍民宣慰司下的一部,屬三宣六慰之一。
雖然大明在西南進行改土歸流,雲南境外緬北的宣慰司,都還是土司自己管理,兵馬也是土司自己召集,但要向明廷繳稅。
隨著緬甸的崛起,這些宣慰司的能力有限,壓力也很大。
他們向大明和緬甸兩頭朝貢,在大明和緬甸之間玩起平衡策略,以保證自己利益最大化……
沐氏紮根西南二百餘年,沐王府在西南邊境各邦國和土司中威望很高。
江頭城,太公城、馬來城、安正國城和蒲甘緬王城,並稱為緬中五城,都是緬甸的戰略要衝,東籲軍主力便駐紮此地。
明軍隻要拿下此地,便可進入一馬平川的緬中地區,直達緬甸東籲國都阿瓦。
江頭城被當地人稱之為老街,在中國史書上也被記載為老官屯……
明軍補給充足後,沐天波盧象坤繼續率領大軍南下,往猛養土司地盤行軍,與李定國部會師。
一路上,親緬的土司頭目見明軍龍旗,沒有絲毫抵抗,立即逃之夭夭,並丟下大量的補給。
明軍兵不血刃拿下十幾個土司領地,並把土司領地財物全部清光,為明軍補給減輕極大負擔,也加快行軍速度。
這一切都因為明軍的強大,才讓當地吐司不敢有二心,並有意為明軍留下補給,不然明軍行軍不會如此順利……
沐天波和盧象坤商量一番,事後決定,率先攻打江頭城,迅速占據有利地形。
當大明軍隊抵達暮蠻之時,緬軍又退了,沐天波和盧象坤一臉懵逼,很快斥候傳來消息。
東籲軍已經在老官屯和新街附近準備水陸大軍,江麵上也出現東籲軍的偵查船巡邏。
……
在明軍南下時,得到消息的東籲軍,立即派幾艘小船搜尋明軍情報,近百名緬甸水兵,駕著輕便小船沿著伊洛瓦底江北上。
一直沒有看到明軍,緬甸東籲水兵以為一切風平浪靜,便大膽繼續向北挺進,想盡多收集明軍情報。
又前進十幾裏,東籲軍水兵看到兩岸雜草叢似乎有些異樣。
他們又沒有望遠鏡,急忙睜大眼睛仔細看向兩岸,兩岸突然響起槍聲。
“呯呯呯……”
一陣陣槍響,幾十東籲軍中槍摔入江中,其餘的水兵嚇得屁滾尿流,慌忙掉頭瘋狂劃槳逃跑。
緬甸戰船特點是速度快,靈活,緬軍對此非常自信,他們認為明軍大型艦船絕追不上他們。
可他們再快,也不可能快過岸上明軍的子彈。
半柱香左右,江麵隻剩下漂浮屍體和被打成窟窿的小船。
神武七年三月二十日,李定國部抵達野牛壩,明軍兩路大軍會師。
沈挺揚率領水師順著伊洛瓦底江而下,直接進攻江頭城緬軍大寨!
一百多艘明軍戰船,並非都是大型戰艦,基本都是小型戰船,並分為三種,最大的戰船僅能容納七十多人。
大點戰船裝備大明神銃和火炮,這種戰船也可人工劃槳驅動。
二等船四十艘,能容納五十多人。
三等船三十艘,容納三十多人。
兩種小型戰船都攜帶大型號迫擊炮和大明神銃。
大型戰艦無法在緬甸內河航行,這是專門為緬甸這樣的河流眾多的小國而準備的。
一百多艘戰船,在寬闊的伊洛瓦底江江麵航行,明軍即將進攻江頭城!
二十三日,明軍水師遇到逆水而行的二十多艘緬軍戰船,雙方炮戰開始……
沈挺揚參加過多次海戰,曾參加過收複台灣之戰,又幹過日本海軍。
常年在廣闊無垠的大海上浪,乃是見過大場麵的水師將領,讓他對付緬甸水師,大明算是給緬甸水兵臉了。
緬甸主力戰船都是長尾船,火炮架在船頭和船尾,兩側為劃槳的水手,然後搭配一些火槍兵。
長尾船的特點是靈活、速度快,但不經打,船上有老式火炮,老掉牙的那種,打小國不錯,打大明水師,絕對一言難盡……
看到緬甸水軍試炮隻有三百多米,沈挺揚笑了,下令迫擊炮轟擊緬軍戰船。
“轟隆隆……”
比射速和炮彈威力,明軍全球領先,還沒輸過哪個國家……
“嘭嘭嘭……”
也不知道炸多少響,江麵上頓時火光衝天,緬軍十幾艘戰船瞬間被炸得粉碎……
漫天的硝煙順風刮向緬軍後麵戰船,見勢不妙,緬軍戰船掉頭就跑……
可是跑著跑著又停了,他們的速度無法和迫擊炮相提並論,人炸死了,船自然停……
明軍水戰首勝,不費吹灰之力!
接著,明軍大隊人馬繼續進軍,在江頭城前沿重鎮新街,輕鬆攻克一座緬軍營寨。
擊斃敵八百二十九名,生擒兩個活口,繳獲緬軍的馬匹和許多糧食,陸戰同樣告捷。
江頭城守將在明軍抵達暮蠻的時候,火速派人去通知緬王。
他駐守老官屯多年,幾次戰役他都守在這裏,這次明軍的意圖讓他明白,大明動真格的了!
緬王派出炮兵兩百,火炮三十六門,陸軍三萬多人,戰象三百頭,從伊洛瓦底江西岸,支援老官屯東岸。
丞相摩訶都羅領五十支水軍,共五萬人的大部隊,直接走水路支援江頭城,緬甸水陸並舉迎戰明軍。
三月二十八日,緬軍先頭部隊抵達新街,這支部隊由孟密土司和緬軍先鋒帶領的門戶兵,很多都是臨時征召來的野人部落……
明軍的先頭部隊則由盧象坤和黔國公沐天波統領,人數五萬左右。
緬軍的門戶兵跟黑社會大哥一樣,各式各樣的紋身,拿著的兵器有的是長矛,有的是長刀,更多是長短不一的鐵器……
偶爾幾百人的部隊中間,會有幾頭戰象,戰象裝備得很簡陋,沒有象背上座椅和兵器架,一個象奴拿著大刀騎在上麵。
盧象坤和沐天波端詳半天,感覺這支部隊更像是來做法事,而不是來打仗的。
其實緬軍並非都是烏合之眾,也有使用火器的精銳部隊。
自東籲王朝雄主莽瑞體時代開始,緬甸就有專門拱衛王室的禁衛軍,首都東籲城也有國王衛隊。
緬甸王的精銳部隊,基本都在首都東籲城範圍內,離開這片地區的其他土邦,定期給緬王繳納花馬禮,有戰事出兵相助。
緬王勢力強大的時候,可以控製這些地區,一旦勢力衰弱,這些地區就會叛亂。
從蒲甘王朝時期開始,緬甸的軍隊就分為了象兵,步兵,騎兵和水軍,規定步兵經曆十場戰爭方可升為騎兵,享有馬匹這些重要的戰爭資源。
成為騎兵後,再經曆過十場戰爭後,才能晉升為象兵,駕馭中南半島重型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