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爺倆聊遼東
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 作者:物語000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崇禎太上皇站在大淩河邊,想起往事心情很不美好。
聽到朱慈烺說大淩河之戰乃是戰術失敗時,他並未否認,隻是輕輕歎口氣:
“算了,過去都已經成為曆史,希望皇兒要吸取教訓,在關鍵之戰時,一定要抓住戰機……”
說到這裏,崇禎太上皇突然渾身一顫,他一把抓住朱慈烺手臂緊張的問道:
“皇兒,你剛剛說皇太極什麽?”
原來朱慈烺說話時,崇禎思想在開小車,並未聽清楚朱慈烺後麵的話,直到現在才突然反應過來。
朱慈烺微微一笑道:
“父皇,皇兒已經把皇太極退路封死,很可能會抓住皇太極,到時您千萬不要過於激動,皇兒擔心您心髒承受不了……”
“抓住皇太極?這可能嗎……”
崇禎緊緊抓住皇兒手臂,激動的渾身都在顫抖,心裏有千言萬語,可一時卻不知如何開口。
朱慈烺輕輕拍拍崇禎手背笑道:
“父皇不要過於激動,就當皇兒和您開玩笑,兩天之內見結果,就算抓不住皇太極,皇兒也抓幾個建奴旗主給您泄泄憤……”
朱慈烺雖然不確定此戰能否抓住皇太極,但他知道護國軍肯定把渡過大淩河的建奴兩黃旗和正白旗全部消滅。
把鬆錦地區建奴三旗主力消滅後,建奴八旗實際上已經被打殘了。
濟爾哈朗的鑲藍旗被困蓋州,沒有什麽威脅的兩紅旗殘部在沈陽,隻有多鐸鑲白旗現在失去消息。
如今大淩河已經被大明水師封鎖,明軍在鬆錦地區二十多萬大軍,絕對讓皇太極插翅難飛。
崇禎低落的情緒瞬間被神武皇帝的話點燃,他似乎看到沈陽上空再次高高飄起大明龍旗。
崇禎心情激動之下,立即拉著朱慈烺坐在大淩河岸邊,開始和兒子講述起努爾哈赤起兵以來,對大明的多次戰爭經過,他希望皇兒能吸取以前的教訓……
“皇兒,從努爾哈赤十三副鎧甲起兵造反開始,到皇太極建立清朝收降蒙古,你知道他們和大明打過多少次戰爭嗎?
在此期間明軍幾乎每逢大戰必敗,別說抓住皇太極,從你皇伯父到父皇連建奴貝勒都不曾抓過,想抓皇太極談何容易。
如果皇兒能抓住皇太極,從父皇和你皇伯父手中丟失的大明領土,應該可以全部收迴。
到時我們帶著皇太極的人頭,去祭祀你皇伯父和大明列祖列宗,大皇兄可能會激動的棺材板都壓不住……”
……
從萬曆四十六年在撫順第一次交鋒開始,一直到崇禎十七年,三十年時間裏建奴與明朝打了大小小小的百餘次戰爭。
但真正使建奴奠定基礎,並最後入主中原的有四次大戰役最為關鍵,可這四次大戰役明軍全敗。
建奴對明朝由守勢變為攻勢的戰爭就是薩爾滸之戰,此戰是一個由防到攻的開始之戰。
五年時間裏,努爾哈赤率領部族統一了建州各部,又統一了海西和東海各部。
其控製區域東邊到達日本海,西邊到達了遼東都司轄區,南邊抵達了鴨綠江,北邊到了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嶺之地。
雖然人煙稀少,但統一的區域內女真族和其他部落都歸附於努爾哈赤管轄,努爾哈赤趁勢確立了兵民一體的八旗製度。
所有女真人都分編在八旗之中,類似於金朝的猛安謀克製度,此時努爾哈赤的兵力達到6萬多人。
雖然是重步兵,但已經具備很強的作戰能力。萬曆十四年,努爾哈赤以赫圖阿拉為都城,建立後金。
明朝與後金的對抗中,女真葉赫部為避免努爾哈赤的兼並,就歸附明朝與後金對著幹。
而朝鮮李氏王朝也傾向於明朝,蒙古察哈部在唿和浩特與承德中間,基本上反抗後金,但與明朝也不是太好。
而蒙古科爾沁部和大淩河以北的喀爾喀部,則與後金交好,並聯合反抗明朝。
到了明朝末期,因為明軍忙於鎮壓農民起義,對遼東防務根本顧不過來。
此時明朝在遼東駐軍缺錢少糧,訓練廢弛,而防備渙散,戰鬥力極差,但卻給了努爾哈赤發展的機會。
努爾哈赤以“7大恨”為由誓師反明。
兩萬後金兵首先發起進攻,撫順城以東的明朝防守點都被攻占,不久撫順清河被占。
努爾哈赤想一口吃掉遼沈兩城,於是後來爆發薩爾滸之戰。
戰爭發起後,努爾哈赤識破了楊鎬的戰略,他利用明軍杜鬆部隊冒進而孤立。
當杜鬆軍進入薩爾滸附近時,努爾哈赤帶領主力迎擊,利用戰術全殲了明朝西路軍,杜鬆等將領全部戰死。
明朝北路軍在馬林的帶領下,到了薩爾滸東北不敢前行了,為了保存實力居然就地防禦,這又給了努爾哈赤機會。
努爾哈赤率軍攻打時,馬林以為後金軍人數並不多,就匯合三路軍隊與努爾哈赤大戰。
之前追擊明軍的八旗兵最後趕了過來,由於後金兵突然從後方衝撞,把明軍打懵了,北路軍也被殲。
明將劉綎所率的東路軍因山路崎嶇行軍緩慢,未能到達指定作戰地域。
努爾哈赤打完北路軍,迴過頭來就收拾東路軍,劉綎中計遭伏擊被殺,南路軍李如柏嚇得跑了,朝鮮李氏五千人直接向後金投降。
努爾哈赤順勢攻占了開原、鐵嶺,並征服了葉赫部,至此明軍由攻轉守,後金開始了攻勢。
薩爾滸是一場關鍵之戰,這場戰爭使努爾哈赤信心大增,但他還沒有到絕對占優的地步,不過明軍則開始自信心缺失。
在薩爾滸之發生之前,女真族中的各個部落都是屬於明朝的統治之下的少數民族地區的部落。
努爾哈赤起兵之後,明朝就開始派遣人員,到女真族的部落地區進行開采礦石等工作。
而女真族各部落則是不斷地入侵明朝的邊境地區,對於當地的百姓進行騷擾。
之前努爾哈赤與明朝進行了邊界的明確劃分,此時依舊是承認女真族各部是屬於明朝統治之下的部落。
在雙方發生薩爾滸之戰之後,雙方的關係開始發生了轉折,後金在此次戰爭中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這也讓長期因為畏懼明朝強大的軍事實力而臣服的後金,開始失去了對於明朝的統治的畏懼和信仰。
後金逐漸開始膨脹起來,對於明朝已經不再感到威脅,由此也使得後金徹底站到了明朝的對立麵,成為了明朝一個強有力的敵對勢力。
努爾哈赤乘著薩爾滸戰役的勝利,繼續擴大戰果,順勢向沈陽、遼陽進攻,因為這是兩座明朝重要城市,努爾哈赤也有意取得兩城後遷都。
天啟元年,努爾哈赤率四萬大軍向沈陽與遼陽中間的奉節堡進攻,明將李秉成兵敗迴逃迴城裏。
3月,努爾哈赤率10萬大軍攻打沈陽城,用計把沈陽守將賀世賢騙出來,殺了一千多明軍。
另一名守將尤世功出城營救時,也被努爾哈赤所殺,努爾哈赤提前安插奸細把城門打開,後金軍攻入城中。
努爾哈赤沒有停留,繼續發起對遼陽的進攻,他這次又用了一計,他率軍故意向遼陽西南奔山海關方向而去。
遼陽守將袁應泰以為努爾哈赤要去山海關,急忙調大部分兵在遼陽西想攔住努爾哈赤。
其實努爾哈赤大部兵力在遼陽東、西兩城,袁應泰率兵到遼陽東山上想遷製努爾哈赤的兵力。
但後金軍數量太多了,努爾哈赤一麵攻城,一麵攻山,袁應泰戰敗,努爾哈赤的間諜又起作用了,遼陽城陷。
沈遼之戰雖然與薩爾滸之戰相隔很近,但沈遼之戰卻是明朝在遼東統治終結,使努爾赤信心更加強烈。
沈遼之戰取得勝利後,努爾哈赤把都城遷到沈陽。
遼沈即失,廣寧勢孤。
明朝派熊廷弼為兵部尚書兼左副都禦史,駐山海關經略遼東軍務,又用王化貞為右僉都禦史,巡撫廣寧。
問題是經撫不和,這兩人戰略思想完全不同,還互相鬧別扭。
熊廷弼想搞的是“三方布置策”,廣寧駐陸軍,牽製後金主力。
天津和登萊兩地則加強水師,從海上乘虛而入,經略駐山海關節製三方
王化貞卻想搞的是“畫地分守,裏應外合”。諸軍在三岔河分設各營,畫地分守,策反後金將領,聯絡蒙古援軍,鼓動遼東民眾。
大明朝堂拒絕了熊廷弼要求調集重兵加強防禦的計劃,都支持王化貞的主張,熊廷弼徒有經略之名,掌握不了多少力量被架空了。
天啟二年正月,努爾哈赤率兵進攻,渡遼河,圍西平堡,破城而入,殺掉守將羅一貫。
鎮武堡、閭陽驛兵潰散,王化貞棄廣寧,倉皇而逃,在大淩河遇到了熊廷弼,痛哭流涕。
他還想再守住寧遠及前屯,但熊廷弼認為時機已去,就下令軍隊掩護潰民入關,後金軍攻下了廣寧,並占領了遼西四十餘城。
明朝逮捕了王化貞,崇禎年間被殺,熊廷弼也罷免下獄被斬,傳首九邊。
至此,整個遼東徹底落入努爾哈赤手中,而努爾哈赤並沒有停下滅明戰略。
天啟六年,努爾哈赤統帥八旗6萬人出征寧遠,又率軍發起了寧遠之戰,結果敗於袁崇煥守的寧遠城下,大明才算吐氣揚眉了一把。
努爾哈赤被袁崇煥打敗後,不久身患毒病去世。
皇太極繼位後,繼續與明朝作戰,崇禎十三年,建奴和大明發生最為關鍵的鬆錦之戰。
皇太極率軍圍困錦州城,曆史兩年戰敗明軍,明軍主力基本全殲,祖大壽和洪承疇投降,至此遼東隻剩下寧遠的吳三桂。
不過建奴之所以能連續大勝,應該感謝李自成和張獻忠的起義軍,如果沒有這兩個打不死的小強,建奴想入駐中原基本不可能。
崇禎太上皇和神武皇帝朱慈烺爺倆,一起坐在大淩河邊聊起建奴和大明的戰爭,從努爾哈赤十三副盔甲起兵,一直聊到眼前鬆錦之戰。
朱慈烺剛想把他的兵力部署告訴崇禎太上皇,夜不收大隊長飛馬來報:
“陛下,建奴主力來了,此時距離我軍五裏左右。”
朱慈烺看看旁邊炸毀的浮橋道:
“建奴肯定以為明軍會留下浮橋備用,希望皇太極拚命奪橋,不要讓朕失望,父皇隨皇兒返迴軍陣!”
崇禎太上皇點點頭,起身跟著朱慈烺後麵走向軍陣。
兩萬神武軍早就完成布陣,一共三個火槍陣,每個火槍陣中又部署一個野戰炮營和數千虎豹騎。
看到神武皇帝迴來,周遇吉立即上前敬禮:
“陛下,建奴距離我軍五裏,神武軍已經做好戰鬥準備!”
“走,隨朕登指揮台!”
朱慈烺隨後登上戰車第三層指揮台。
這是大明兵仗局特意為神武皇帝打造的指揮車,第三層平時不用,隻有在戰場上才會組裝成指揮平台。
在朱慈烺之後,崇禎太上皇和周遇吉嶽洋閻應元等人,也先後上去站在他身旁。
前方是一個大平原,眾人上去立即看到遠處塵煙滾滾,有經驗的人一看就知道有大隊騎兵在快速逼近。
崇禎從未在一線戰場露過麵,更沒有看到過兩軍激烈廝殺,看到建奴大隊人馬快速逼近之時,他手心和後背開始出現冷汗。
……
“王爺大事不好,大淩河浮橋已經被明軍占領……”
“什麽?這怎麽可能?”
多爾袞接到報告頓時就懵逼了,不過他馬上就反應過來,急忙說道;
“傳本王命令,讓拜音圖不惜一切代價拿下大淩河浮橋,若影響大軍渡河,提頭來見!”
“喳!“
最先接近明軍的並非是多爾袞的正白旗,而是一個整編的建奴正黃旗,正黃旗旗主拜音圖發現明軍後,立即派人向睿親王多爾袞報告。
多爾袞為了能夠順利返迴盛京,他先拿皇太極的鑲黃旗斷後做炮灰,又命令正黃旗在前開路。
而他自己的親軍正白旗則居中,若明軍想追上來,必須要幹掉鑲黃旗,多爾袞認為鑲黃旗擋吳三桂他們一天沒有任何問題。
一天之後,他早就率領正白旗和正黃旗跑到義州了。
至於前方多爾袞完全不擔心,大淩河有愛新覺羅屯齊看守,現在又有正黃旗開路,絕對能輕鬆渡過大淩河……
聽到朱慈烺說大淩河之戰乃是戰術失敗時,他並未否認,隻是輕輕歎口氣:
“算了,過去都已經成為曆史,希望皇兒要吸取教訓,在關鍵之戰時,一定要抓住戰機……”
說到這裏,崇禎太上皇突然渾身一顫,他一把抓住朱慈烺手臂緊張的問道:
“皇兒,你剛剛說皇太極什麽?”
原來朱慈烺說話時,崇禎思想在開小車,並未聽清楚朱慈烺後麵的話,直到現在才突然反應過來。
朱慈烺微微一笑道:
“父皇,皇兒已經把皇太極退路封死,很可能會抓住皇太極,到時您千萬不要過於激動,皇兒擔心您心髒承受不了……”
“抓住皇太極?這可能嗎……”
崇禎緊緊抓住皇兒手臂,激動的渾身都在顫抖,心裏有千言萬語,可一時卻不知如何開口。
朱慈烺輕輕拍拍崇禎手背笑道:
“父皇不要過於激動,就當皇兒和您開玩笑,兩天之內見結果,就算抓不住皇太極,皇兒也抓幾個建奴旗主給您泄泄憤……”
朱慈烺雖然不確定此戰能否抓住皇太極,但他知道護國軍肯定把渡過大淩河的建奴兩黃旗和正白旗全部消滅。
把鬆錦地區建奴三旗主力消滅後,建奴八旗實際上已經被打殘了。
濟爾哈朗的鑲藍旗被困蓋州,沒有什麽威脅的兩紅旗殘部在沈陽,隻有多鐸鑲白旗現在失去消息。
如今大淩河已經被大明水師封鎖,明軍在鬆錦地區二十多萬大軍,絕對讓皇太極插翅難飛。
崇禎低落的情緒瞬間被神武皇帝的話點燃,他似乎看到沈陽上空再次高高飄起大明龍旗。
崇禎心情激動之下,立即拉著朱慈烺坐在大淩河岸邊,開始和兒子講述起努爾哈赤起兵以來,對大明的多次戰爭經過,他希望皇兒能吸取以前的教訓……
“皇兒,從努爾哈赤十三副鎧甲起兵造反開始,到皇太極建立清朝收降蒙古,你知道他們和大明打過多少次戰爭嗎?
在此期間明軍幾乎每逢大戰必敗,別說抓住皇太極,從你皇伯父到父皇連建奴貝勒都不曾抓過,想抓皇太極談何容易。
如果皇兒能抓住皇太極,從父皇和你皇伯父手中丟失的大明領土,應該可以全部收迴。
到時我們帶著皇太極的人頭,去祭祀你皇伯父和大明列祖列宗,大皇兄可能會激動的棺材板都壓不住……”
……
從萬曆四十六年在撫順第一次交鋒開始,一直到崇禎十七年,三十年時間裏建奴與明朝打了大小小小的百餘次戰爭。
但真正使建奴奠定基礎,並最後入主中原的有四次大戰役最為關鍵,可這四次大戰役明軍全敗。
建奴對明朝由守勢變為攻勢的戰爭就是薩爾滸之戰,此戰是一個由防到攻的開始之戰。
五年時間裏,努爾哈赤率領部族統一了建州各部,又統一了海西和東海各部。
其控製區域東邊到達日本海,西邊到達了遼東都司轄區,南邊抵達了鴨綠江,北邊到了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嶺之地。
雖然人煙稀少,但統一的區域內女真族和其他部落都歸附於努爾哈赤管轄,努爾哈赤趁勢確立了兵民一體的八旗製度。
所有女真人都分編在八旗之中,類似於金朝的猛安謀克製度,此時努爾哈赤的兵力達到6萬多人。
雖然是重步兵,但已經具備很強的作戰能力。萬曆十四年,努爾哈赤以赫圖阿拉為都城,建立後金。
明朝與後金的對抗中,女真葉赫部為避免努爾哈赤的兼並,就歸附明朝與後金對著幹。
而朝鮮李氏王朝也傾向於明朝,蒙古察哈部在唿和浩特與承德中間,基本上反抗後金,但與明朝也不是太好。
而蒙古科爾沁部和大淩河以北的喀爾喀部,則與後金交好,並聯合反抗明朝。
到了明朝末期,因為明軍忙於鎮壓農民起義,對遼東防務根本顧不過來。
此時明朝在遼東駐軍缺錢少糧,訓練廢弛,而防備渙散,戰鬥力極差,但卻給了努爾哈赤發展的機會。
努爾哈赤以“7大恨”為由誓師反明。
兩萬後金兵首先發起進攻,撫順城以東的明朝防守點都被攻占,不久撫順清河被占。
努爾哈赤想一口吃掉遼沈兩城,於是後來爆發薩爾滸之戰。
戰爭發起後,努爾哈赤識破了楊鎬的戰略,他利用明軍杜鬆部隊冒進而孤立。
當杜鬆軍進入薩爾滸附近時,努爾哈赤帶領主力迎擊,利用戰術全殲了明朝西路軍,杜鬆等將領全部戰死。
明朝北路軍在馬林的帶領下,到了薩爾滸東北不敢前行了,為了保存實力居然就地防禦,這又給了努爾哈赤機會。
努爾哈赤率軍攻打時,馬林以為後金軍人數並不多,就匯合三路軍隊與努爾哈赤大戰。
之前追擊明軍的八旗兵最後趕了過來,由於後金兵突然從後方衝撞,把明軍打懵了,北路軍也被殲。
明將劉綎所率的東路軍因山路崎嶇行軍緩慢,未能到達指定作戰地域。
努爾哈赤打完北路軍,迴過頭來就收拾東路軍,劉綎中計遭伏擊被殺,南路軍李如柏嚇得跑了,朝鮮李氏五千人直接向後金投降。
努爾哈赤順勢攻占了開原、鐵嶺,並征服了葉赫部,至此明軍由攻轉守,後金開始了攻勢。
薩爾滸是一場關鍵之戰,這場戰爭使努爾哈赤信心大增,但他還沒有到絕對占優的地步,不過明軍則開始自信心缺失。
在薩爾滸之發生之前,女真族中的各個部落都是屬於明朝的統治之下的少數民族地區的部落。
努爾哈赤起兵之後,明朝就開始派遣人員,到女真族的部落地區進行開采礦石等工作。
而女真族各部落則是不斷地入侵明朝的邊境地區,對於當地的百姓進行騷擾。
之前努爾哈赤與明朝進行了邊界的明確劃分,此時依舊是承認女真族各部是屬於明朝統治之下的部落。
在雙方發生薩爾滸之戰之後,雙方的關係開始發生了轉折,後金在此次戰爭中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這也讓長期因為畏懼明朝強大的軍事實力而臣服的後金,開始失去了對於明朝的統治的畏懼和信仰。
後金逐漸開始膨脹起來,對於明朝已經不再感到威脅,由此也使得後金徹底站到了明朝的對立麵,成為了明朝一個強有力的敵對勢力。
努爾哈赤乘著薩爾滸戰役的勝利,繼續擴大戰果,順勢向沈陽、遼陽進攻,因為這是兩座明朝重要城市,努爾哈赤也有意取得兩城後遷都。
天啟元年,努爾哈赤率四萬大軍向沈陽與遼陽中間的奉節堡進攻,明將李秉成兵敗迴逃迴城裏。
3月,努爾哈赤率10萬大軍攻打沈陽城,用計把沈陽守將賀世賢騙出來,殺了一千多明軍。
另一名守將尤世功出城營救時,也被努爾哈赤所殺,努爾哈赤提前安插奸細把城門打開,後金軍攻入城中。
努爾哈赤沒有停留,繼續發起對遼陽的進攻,他這次又用了一計,他率軍故意向遼陽西南奔山海關方向而去。
遼陽守將袁應泰以為努爾哈赤要去山海關,急忙調大部分兵在遼陽西想攔住努爾哈赤。
其實努爾哈赤大部兵力在遼陽東、西兩城,袁應泰率兵到遼陽東山上想遷製努爾哈赤的兵力。
但後金軍數量太多了,努爾哈赤一麵攻城,一麵攻山,袁應泰戰敗,努爾哈赤的間諜又起作用了,遼陽城陷。
沈遼之戰雖然與薩爾滸之戰相隔很近,但沈遼之戰卻是明朝在遼東統治終結,使努爾赤信心更加強烈。
沈遼之戰取得勝利後,努爾哈赤把都城遷到沈陽。
遼沈即失,廣寧勢孤。
明朝派熊廷弼為兵部尚書兼左副都禦史,駐山海關經略遼東軍務,又用王化貞為右僉都禦史,巡撫廣寧。
問題是經撫不和,這兩人戰略思想完全不同,還互相鬧別扭。
熊廷弼想搞的是“三方布置策”,廣寧駐陸軍,牽製後金主力。
天津和登萊兩地則加強水師,從海上乘虛而入,經略駐山海關節製三方
王化貞卻想搞的是“畫地分守,裏應外合”。諸軍在三岔河分設各營,畫地分守,策反後金將領,聯絡蒙古援軍,鼓動遼東民眾。
大明朝堂拒絕了熊廷弼要求調集重兵加強防禦的計劃,都支持王化貞的主張,熊廷弼徒有經略之名,掌握不了多少力量被架空了。
天啟二年正月,努爾哈赤率兵進攻,渡遼河,圍西平堡,破城而入,殺掉守將羅一貫。
鎮武堡、閭陽驛兵潰散,王化貞棄廣寧,倉皇而逃,在大淩河遇到了熊廷弼,痛哭流涕。
他還想再守住寧遠及前屯,但熊廷弼認為時機已去,就下令軍隊掩護潰民入關,後金軍攻下了廣寧,並占領了遼西四十餘城。
明朝逮捕了王化貞,崇禎年間被殺,熊廷弼也罷免下獄被斬,傳首九邊。
至此,整個遼東徹底落入努爾哈赤手中,而努爾哈赤並沒有停下滅明戰略。
天啟六年,努爾哈赤統帥八旗6萬人出征寧遠,又率軍發起了寧遠之戰,結果敗於袁崇煥守的寧遠城下,大明才算吐氣揚眉了一把。
努爾哈赤被袁崇煥打敗後,不久身患毒病去世。
皇太極繼位後,繼續與明朝作戰,崇禎十三年,建奴和大明發生最為關鍵的鬆錦之戰。
皇太極率軍圍困錦州城,曆史兩年戰敗明軍,明軍主力基本全殲,祖大壽和洪承疇投降,至此遼東隻剩下寧遠的吳三桂。
不過建奴之所以能連續大勝,應該感謝李自成和張獻忠的起義軍,如果沒有這兩個打不死的小強,建奴想入駐中原基本不可能。
崇禎太上皇和神武皇帝朱慈烺爺倆,一起坐在大淩河邊聊起建奴和大明的戰爭,從努爾哈赤十三副盔甲起兵,一直聊到眼前鬆錦之戰。
朱慈烺剛想把他的兵力部署告訴崇禎太上皇,夜不收大隊長飛馬來報:
“陛下,建奴主力來了,此時距離我軍五裏左右。”
朱慈烺看看旁邊炸毀的浮橋道:
“建奴肯定以為明軍會留下浮橋備用,希望皇太極拚命奪橋,不要讓朕失望,父皇隨皇兒返迴軍陣!”
崇禎太上皇點點頭,起身跟著朱慈烺後麵走向軍陣。
兩萬神武軍早就完成布陣,一共三個火槍陣,每個火槍陣中又部署一個野戰炮營和數千虎豹騎。
看到神武皇帝迴來,周遇吉立即上前敬禮:
“陛下,建奴距離我軍五裏,神武軍已經做好戰鬥準備!”
“走,隨朕登指揮台!”
朱慈烺隨後登上戰車第三層指揮台。
這是大明兵仗局特意為神武皇帝打造的指揮車,第三層平時不用,隻有在戰場上才會組裝成指揮平台。
在朱慈烺之後,崇禎太上皇和周遇吉嶽洋閻應元等人,也先後上去站在他身旁。
前方是一個大平原,眾人上去立即看到遠處塵煙滾滾,有經驗的人一看就知道有大隊騎兵在快速逼近。
崇禎從未在一線戰場露過麵,更沒有看到過兩軍激烈廝殺,看到建奴大隊人馬快速逼近之時,他手心和後背開始出現冷汗。
……
“王爺大事不好,大淩河浮橋已經被明軍占領……”
“什麽?這怎麽可能?”
多爾袞接到報告頓時就懵逼了,不過他馬上就反應過來,急忙說道;
“傳本王命令,讓拜音圖不惜一切代價拿下大淩河浮橋,若影響大軍渡河,提頭來見!”
“喳!“
最先接近明軍的並非是多爾袞的正白旗,而是一個整編的建奴正黃旗,正黃旗旗主拜音圖發現明軍後,立即派人向睿親王多爾袞報告。
多爾袞為了能夠順利返迴盛京,他先拿皇太極的鑲黃旗斷後做炮灰,又命令正黃旗在前開路。
而他自己的親軍正白旗則居中,若明軍想追上來,必須要幹掉鑲黃旗,多爾袞認為鑲黃旗擋吳三桂他們一天沒有任何問題。
一天之後,他早就率領正白旗和正黃旗跑到義州了。
至於前方多爾袞完全不擔心,大淩河有愛新覺羅屯齊看守,現在又有正黃旗開路,絕對能輕鬆渡過大淩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