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崇禎的感慨
大明,盛世從太子監國開始 作者:物語000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建奴鑲黃旗旗主英俄爾代一起被潰兵裹挾著後撤。
氣的他連砍幾個韃子,並聲嘶力竭大罵
“後退者,殺無赦……”
兵敗如山倒,雖然靠近他的都是戰鬥力超強的鑲黃旗滿洲兵。
可此時他們也無法轉身作戰,隻能嗷嗷怪叫著被潰兵推著逃跑。
一些急眼的建奴牛錄章京和甲喇章京,急忙舉刀砍翻幾個推搡著他們的蒙軍。
可很快又有更多潰兵潮水般湧來,他們唯有被動的被潰兵推搡著撤退……
明軍後方孫應元和黃得功二人並未讓麾下追殺建奴,他們微笑看著楊國柱等幾個總兵。
片刻後,黃得功才說道:
“小白臉,都說明軍畏敵如虎,可今天他們全部像打雞血似的追殺建奴,這下夠建奴喝一壺了,哈哈……”
孫應元微微一笑道:
“這幾個總兵本來戰鬥力就還可以,若是劉澤清王樸之流,建奴反身應戰,他們肯定比兔子跑的還快……”
二人正談笑風生時,一匹戰馬飛快跑到他們麵前,馬上之人高聲叫道:
“二位將軍,陛下口諭……”
來人正是嶽洋麾下錦衣衛,他對孫應元和黃德功說幾句話,隨後催馬離開。
黃德功立即叫過虎賁軍龍營主將賀豹,同時孫應元也對龍騰軍龍營主將燕雄鷹交代一番。
“喏!”
二人領令,隨後率領麾下脫離大部隊而去……
“護國軍勇士們,隨本帥殺建奴……”
兩支軍隊離開後,黃德功和孫應元立即抽出腰間長劍,率領兩軍虎營想建奴逃跑方向追殺過去。
賀豹和燕雄鷹率領兩軍龍營離開,雖然對聯軍戰鬥力有一定的影響。
但兩個虎營還有近兩萬人馬,加上楊國柱他們的四萬人馬,還是照樣碾壓建奴鑲黃旗……
建奴鑲黃旗被潰兵裹挾著離開乳峰山,下山不久前方即是一片空曠之地,鑲黃旗旗主英俄爾代還想利用騎兵優勢反擊一波。
迴頭一看,四千多旗丁和阿哈隻剩一千多人,漢軍也隻有幾百人,相比之下,蒙軍人數最多,約有三千人左右。
不等英俄爾代傳令,蒙軍已經催馬快速越過前方建奴滿洲兵,正拚命向前狂奔,要打建奴自己打,他們不奉陪了。
蒙軍加入建奴八旗的目的,就是為了跟隨建奴入關劫掠,最近幾年建奴入關屢遭重創,蒙軍也一萬多人馬被誅殺在關內。
如今跟隨建立看不到任何希望,他們湊個熱鬧還行,不會再為建奴賣命了。
看到蒙古人脫離戰場,鑲黃旗旗主英俄爾代長歎一聲:
“蒙古人都尼瑪是小人,形勢一旦對大清不利,他們馬上就會生出異心,還不如漢軍忠誠,傳令,快速向主力靠攏!”
“喳!”
建奴鑲黃旗旗主英俄爾代一聲令下,四千建奴鑲黃旗滿洲兵立即催馬向主力撤退的方向狂奔。
他們身後的漢軍和旗丁包衣們,此時正被明軍追殺,為了保證鑲黃旗正兵編製完整,英俄爾代隻能讓其自生自滅了……
“撤,漢軍旗快撤……”
漢軍鑲黃旗固山額真馬光遠看到建奴跑了,他急忙飛身上馬,同時高聲喊叫,讓為數不多的漢軍快跑。
幾大漢奸在建奴這邊也在勾心鬥角,皇太極對此很清楚,隻要不耽誤打仗,皇太極對此一直睜隻眼閉隻眼。
一旦鑲黃旗漢軍被徹底打殘,馬光遠也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了,所以他在逃跑之前,還想把活著的麾下帶迴去。
“砰……”
他話音未落,突然一聲槍響傳來,馬光遠的腦袋被一槍打爆,死屍在戰馬上搖晃幾下,隨後摔下戰馬……
馬光遠一死,本就大亂的漢軍立即一哄而散,同樣都是火銃兵,他們連被追殺時,一心隻想逃跑,連一槍都來不及放。
賀人龍他們率領麾下明軍很快追上來,騎兵迅速出擊繞前截擊,攔截他們敗退的道路……
建奴和蒙軍都已經暫時逃掉,他們扔下的這一千多旗丁和奴隸,此時已經都絕望了。
突然,不知是誰第一個扔掉兵器投降,緊接著有絕大部分人都扔掉兵器跪地投降:
“不要殺我們,我們投降……”
賀人龍哈哈大笑:
“你們投降?誰允許你們投降的?給本帥殺光他們”
說罷,賀人龍一揮手,他麾下秦軍看到韃子腦袋立即眼睛冒光,迅速上前把這些人包圍起來,舉刀就砍……
一陣慘叫傳來,這些所謂的清兵腦袋被一顆顆砍掉……
吳三桂擔心秦軍把清兵腦袋砍光,急忙叫道:
“賀帥,讓你們的人手下留情,給其他總兵留幾顆腦袋吧!”
賀人龍嘿嘿一笑道:
“兄弟,這樣不好吧,剛才這幫孫子已經投降了,本帥這是在殺俘虜,皇帝怪罪下來,咱老賀擔著,絕不連累兄弟部隊了,嘿嘿嘿……”
聽到他們在殺俘虜,吳三桂頓時一愣,看看還活著的幾百人,他默默退到一邊,反正又不是真韃子,沒有必要承擔殺俘虜的罪名……
遼東總兵劉兆基和宣府總兵楊國柱則笑罵道:
“好你個賀瘋子,秦軍吃肉好歹也給兄弟們留口湯吧,快讓你麾下將士讓開,本帥願意承擔殺俘虜的罪責,遼東和宣府兵上去練練手……”
……
大淩河
朱慈烺率領神武軍繞道快速急行軍,在多爾袞他們撤到大淩河之前,兩萬神武軍和一萬虎豹騎已經在此列陣等候。
在朱成功和黃蜚率領麾下水師拿下大淩河城不久,施琅率領近百艘小型戰船來援。
大淩河錦州段五十裏範圍已經被明軍水師控製,附近船隻基本被明軍水師全部炸毀,浮橋和石橋同樣一座未留。
這次大明憑借水師優勢,水陸兩路大軍嚴控大淩河和鬆錦地區,建奴插翅難飛越大淩河,朱慈烺勢必要把皇太極消滅在錦州。
當然,由於多爾袞嚴密封鎖皇太極死亡消息,無論是神武皇帝朱慈烺,還是明軍諸位總兵,到目前為止都還不知道皇太極已經吐血身亡。
神武軍在距離河邊三百步左右列陣之時,朱慈烺和崇禎在衛隊保護下來到大淩河岸邊。
朱慈烺雖然知道大淩河之戰的慘烈,最終導致明軍在遼東盡失,但畢竟他沒有親身經曆,隻是心裏有些感慨而已。
可崇禎太上皇此時心情和他卻完全不同,沒有人比崇禎更清楚,在大淩河之戰時,他心裏有多麽無助。
此時大淩河麵上密密麻麻全是大明戰船,看著戰船上高高飄揚的大明龍旗,又看看不遠處的大淩河城,崇禎太上皇非常激動,在他閉上眼睛瞬間,眼中有兩滴淚水悄然滑落……
他想起了崇禎四年的大淩河之戰,想起戰死在大淩河的數萬大明將士,他想起被吃掉和餓死在錦州城裏的上萬百姓……
那時明軍能有如此戰力,那時大明若能調動數百艘戰船,大淩河之戰絕對不會慘敗,明軍在遼東更不會失去和建奴有一戰之力的軍隊……
沉默良久,崇禎太上皇突然問道:
“皇兒,你能猜到崇禎四年,大淩河之戰慘敗的最終原因嗎?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大臣告訴父皇真實情況。
朝廷連續派兵救援,結果每次都是慘敗,其中還有兩次援兵全軍覆沒,若那時朕有現在明軍兵力,大淩河之戰勝負幾何?……”
朱慈烺頓時一愣,他沒有想到崇禎會這麽問他,看來大淩河之戰崇禎一直被蒙在鼓裏。
那時明軍雖然無法和現在明軍相提並論,但若戰術得當,絕對不會打成那個慘樣,勝負至少五五開。
用現在護國軍去打崇禎四年的大淩河之戰,就算讓孫應元來統帥,都能把皇太極打出屎來,有可能直接滅了建奴。
崇禎太上皇還是不了解現在明軍的強大,不要說打大淩河之戰,可以說放在古代曆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是最強軍隊。
數十萬支線膛槍,數千門大小火炮,七萬鐵甲騎兵還配手銃,還有火箭軍和手榴彈,軍官裝備手銃,二十五萬嚴格訓練軍紀森嚴的護國軍,放在古代任何地方皆無敵!
朱慈烺知道,大淩河之戰因為明朝要重築大淩河城,以屏蔽錦州,皇太極不幹,親率大軍來搞拆遷。
此前袁崇煥就曾兩次試圖重築大淩河城,但均被後金軍隊破壞,這次也不例外,看來大淩河城是皇太極的底細。
明軍負責修築大淩河城的主將是祖大壽,巡撫丘禾嘉和祖大壽不和,孫承宗建議把巡撫調走。
本來,城中有士兵近三萬人,其中包括祖大壽直屬的精兵四千,負責修築城池的班兵一萬四千,以及負責保護築城順利進行的石砫土兵一萬。
但在皇太極率後金軍隊襲來之前,明朝內部進行一次政治鬥爭,導致這近三萬士兵離開了一半。
當時,丘禾嘉在朝中的後台梁廷棟被罷免,朝中很多文官說不該修大淩河城,要追責他。
丘禾嘉嚇得趕緊撤了,還帶走了一萬石砫土兵,及班兵四千,也就是說他直接帶走一萬四千軍隊。
因此,當後金軍襲來時,大淩河城中隻有兵一萬四千左右,加上商人、家眷等萬餘人,總共城中有三萬餘人。
祖大壽當然知道打不贏,在後金軍隊用壕溝合圍大淩河城之前,他率部突圍四次,均告失敗,最後隻能在後金軍隊的壕溝圍城中閉門待援。
大淩河城中的糧食不多,隨時會被後金攻破,能否得救,就要看當時已經趕赴錦州的明軍遼東統帥孫承宗的本事了。
而後金軍隊在皇太極的指揮下,把大淩河城用壕溝圍住後,也開始圍而不打,坐實了要圍城打援。
大淩河城被圍困十天後,明軍開始動了,在隨後的一個多月內,明軍從錦州四次出兵救援大淩河城。
其中,首次出兵兩千,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是出兵六千,最後一次是盡出精兵四萬。
結果,明軍的四次救援行動全部失敗,每次都敗得相當慘,最後一次的四萬大軍還全軍覆沒
從整個戰爭的過程看,明軍在救援大淩河城時,顯然是犯了兵家大忌。
明軍的戰鬥力本就不如後金軍隊,還采用添油戰術,逐次增援,沒有集中兵力和強大的後金軍隊決戰,以獲取更大可能的勝利機會。
雖然集中兵力也未必打得贏,但這種添油戰術也讓老帥孫承宗備受指責,成為他軍事生涯中的一大汙點。
後人在複盤“大淩河之戰”時,也會很疑惑,孫承宗也是老謀深算,並非不知兵。
他肯定也知道後金的圍城打援的打算,以及明軍戰鬥力跟後金軍隊的差異,可他為何還要分批出兵救援?
孫承宗對上述明軍戰鬥力的缺點,以及分批救援的成功可能性極低,都是一清二楚,但他沒有多少選擇,他要計算的還有政治賬。
首先,大淩河城危在旦夕,誰也不知道後金會什麽時候拿下城池。
當時跟城中已經斷絕和外麵聯係,在錦州的明軍也無從得知城中還能堅持多長時間,五天?十天?一個月?完全不清楚。
在外圍的明軍,隻能不斷派軍過去,哪怕打不過去,也要讓大淩河城中的守軍看到希望,堅定他們守城的決心,
而且,這一戰,不管戰爭過程如何,隻要失敗,作為主帥的孫承宗就要背責,他必須做出積極主動的行為,否則,在朝中的政敵不會讓他好過。
軍事上,添油戰術不可取,但政治上必須做出姿態,不停去救援的姿態。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錦州城、鬆山城中的關寧軍,也在逼孫承宗不停地派兵去救援。
因為大淩河城中圍著的是祖大壽,大淩河城對關寧軍來說,是無所謂守不守得住的,但祖大壽對整個關寧軍係統來說,就太重要了。
當時,遼東將門及關寧軍的頭號首腦就是以祖大壽為首的祖家勢力,他要是完蛋,不管是戰死還是投降後金,對關寧軍來說,都是毀滅性打擊。
朝廷都知道祖大壽的重要性,“己巳之變”時,袁崇煥被捕,祖大壽馬上帶兵擅自離開,崇禎皇帝都隻能捏著鼻子認了,不敢治他的罪。
有祖大壽在,遼東將門和關寧軍就是一個整體,能團結起來跟朝廷討價還價,獨占遼東,獨占遼餉。
萬一祖大壽不在了,這個利益集團不能短時間推出讓人信服的首腦的話,就極有可能分崩離析。
所以,在後方以吳襄為首的關寧軍絕不會坐視祖大壽完蛋,他們即使知道添油戰術不對,依舊會逼迫孫承宗出兵。
在最終的兩軍決戰中,明軍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吳襄部的防線被後金軍隊攻破,他率先逃亡,導致明軍失敗
但在整個“大淩河之戰”的四次救援行動中,他都是最積極的。
四次救援,吳襄參與了三次,去一次敗一次,依然還去救援,結果再敗……
吳襄是祖大壽的妹夫,是遼東將門利益集團中的重要人物,他知道祖大壽的重要性。
孫承宗或許會去賭大淩河城能堅持到明軍所有援軍到來之前,吳襄絕對不敢賭,站在他背後的遼東將門和關寧軍也不敢賭。
他們必須出兵,孫承宗不出兵,他們哪怕違抗軍令都會出兵。
戰後,孫承宗黯然下野,這一戰成為他政治生涯的終結。
崇禎十一年,清軍入關,打到他的老家高陽,孫承宗率全族攜城中軍民抵抗,孫氏舉族遇難,滿門忠烈。
而大淩河城中的祖大壽向清軍投降後,又哄騙皇太極說要招降錦州,借機逃迴來。
他繼續掌控遼東將門利益集團及關寧軍,又賺了十多年遼餉,直到崇禎十五年時再度向清軍投降。
在祖大壽投降後,關寧軍歸屬成長起來的吳三桂執掌,吳三桂最終投降建奴,並聯合其他漢奸,率兵對忠於明朝勢力發起致命打擊。
作為穿越者,朱慈烺當然很清楚怎麽迴事,可崇禎太上皇不可能知道,朱慈烺又沒法和他細說。
他隻能說道:
“戰術上嚴重失望,明知建奴圍點打援,卻還是派兵三千五千救援,完全就是羊入虎口,有多少明軍夠這樣消耗,為了救一個祖大壽,最終讓六萬救援大軍全軍覆沒……”
“這次皇太極兵圍錦州目的,依然是圍點打援,他想把我護國軍消滅在乳峰山。父皇看明軍如何將建奴打的全軍覆沒,到時抓住黃太極,希望您不要太過激動哦……”
氣的他連砍幾個韃子,並聲嘶力竭大罵
“後退者,殺無赦……”
兵敗如山倒,雖然靠近他的都是戰鬥力超強的鑲黃旗滿洲兵。
可此時他們也無法轉身作戰,隻能嗷嗷怪叫著被潰兵推著逃跑。
一些急眼的建奴牛錄章京和甲喇章京,急忙舉刀砍翻幾個推搡著他們的蒙軍。
可很快又有更多潰兵潮水般湧來,他們唯有被動的被潰兵推搡著撤退……
明軍後方孫應元和黃得功二人並未讓麾下追殺建奴,他們微笑看著楊國柱等幾個總兵。
片刻後,黃得功才說道:
“小白臉,都說明軍畏敵如虎,可今天他們全部像打雞血似的追殺建奴,這下夠建奴喝一壺了,哈哈……”
孫應元微微一笑道:
“這幾個總兵本來戰鬥力就還可以,若是劉澤清王樸之流,建奴反身應戰,他們肯定比兔子跑的還快……”
二人正談笑風生時,一匹戰馬飛快跑到他們麵前,馬上之人高聲叫道:
“二位將軍,陛下口諭……”
來人正是嶽洋麾下錦衣衛,他對孫應元和黃德功說幾句話,隨後催馬離開。
黃德功立即叫過虎賁軍龍營主將賀豹,同時孫應元也對龍騰軍龍營主將燕雄鷹交代一番。
“喏!”
二人領令,隨後率領麾下脫離大部隊而去……
“護國軍勇士們,隨本帥殺建奴……”
兩支軍隊離開後,黃德功和孫應元立即抽出腰間長劍,率領兩軍虎營想建奴逃跑方向追殺過去。
賀豹和燕雄鷹率領兩軍龍營離開,雖然對聯軍戰鬥力有一定的影響。
但兩個虎營還有近兩萬人馬,加上楊國柱他們的四萬人馬,還是照樣碾壓建奴鑲黃旗……
建奴鑲黃旗被潰兵裹挾著離開乳峰山,下山不久前方即是一片空曠之地,鑲黃旗旗主英俄爾代還想利用騎兵優勢反擊一波。
迴頭一看,四千多旗丁和阿哈隻剩一千多人,漢軍也隻有幾百人,相比之下,蒙軍人數最多,約有三千人左右。
不等英俄爾代傳令,蒙軍已經催馬快速越過前方建奴滿洲兵,正拚命向前狂奔,要打建奴自己打,他們不奉陪了。
蒙軍加入建奴八旗的目的,就是為了跟隨建奴入關劫掠,最近幾年建奴入關屢遭重創,蒙軍也一萬多人馬被誅殺在關內。
如今跟隨建立看不到任何希望,他們湊個熱鬧還行,不會再為建奴賣命了。
看到蒙古人脫離戰場,鑲黃旗旗主英俄爾代長歎一聲:
“蒙古人都尼瑪是小人,形勢一旦對大清不利,他們馬上就會生出異心,還不如漢軍忠誠,傳令,快速向主力靠攏!”
“喳!”
建奴鑲黃旗旗主英俄爾代一聲令下,四千建奴鑲黃旗滿洲兵立即催馬向主力撤退的方向狂奔。
他們身後的漢軍和旗丁包衣們,此時正被明軍追殺,為了保證鑲黃旗正兵編製完整,英俄爾代隻能讓其自生自滅了……
“撤,漢軍旗快撤……”
漢軍鑲黃旗固山額真馬光遠看到建奴跑了,他急忙飛身上馬,同時高聲喊叫,讓為數不多的漢軍快跑。
幾大漢奸在建奴這邊也在勾心鬥角,皇太極對此很清楚,隻要不耽誤打仗,皇太極對此一直睜隻眼閉隻眼。
一旦鑲黃旗漢軍被徹底打殘,馬光遠也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了,所以他在逃跑之前,還想把活著的麾下帶迴去。
“砰……”
他話音未落,突然一聲槍響傳來,馬光遠的腦袋被一槍打爆,死屍在戰馬上搖晃幾下,隨後摔下戰馬……
馬光遠一死,本就大亂的漢軍立即一哄而散,同樣都是火銃兵,他們連被追殺時,一心隻想逃跑,連一槍都來不及放。
賀人龍他們率領麾下明軍很快追上來,騎兵迅速出擊繞前截擊,攔截他們敗退的道路……
建奴和蒙軍都已經暫時逃掉,他們扔下的這一千多旗丁和奴隸,此時已經都絕望了。
突然,不知是誰第一個扔掉兵器投降,緊接著有絕大部分人都扔掉兵器跪地投降:
“不要殺我們,我們投降……”
賀人龍哈哈大笑:
“你們投降?誰允許你們投降的?給本帥殺光他們”
說罷,賀人龍一揮手,他麾下秦軍看到韃子腦袋立即眼睛冒光,迅速上前把這些人包圍起來,舉刀就砍……
一陣慘叫傳來,這些所謂的清兵腦袋被一顆顆砍掉……
吳三桂擔心秦軍把清兵腦袋砍光,急忙叫道:
“賀帥,讓你們的人手下留情,給其他總兵留幾顆腦袋吧!”
賀人龍嘿嘿一笑道:
“兄弟,這樣不好吧,剛才這幫孫子已經投降了,本帥這是在殺俘虜,皇帝怪罪下來,咱老賀擔著,絕不連累兄弟部隊了,嘿嘿嘿……”
聽到他們在殺俘虜,吳三桂頓時一愣,看看還活著的幾百人,他默默退到一邊,反正又不是真韃子,沒有必要承擔殺俘虜的罪名……
遼東總兵劉兆基和宣府總兵楊國柱則笑罵道:
“好你個賀瘋子,秦軍吃肉好歹也給兄弟們留口湯吧,快讓你麾下將士讓開,本帥願意承擔殺俘虜的罪責,遼東和宣府兵上去練練手……”
……
大淩河
朱慈烺率領神武軍繞道快速急行軍,在多爾袞他們撤到大淩河之前,兩萬神武軍和一萬虎豹騎已經在此列陣等候。
在朱成功和黃蜚率領麾下水師拿下大淩河城不久,施琅率領近百艘小型戰船來援。
大淩河錦州段五十裏範圍已經被明軍水師控製,附近船隻基本被明軍水師全部炸毀,浮橋和石橋同樣一座未留。
這次大明憑借水師優勢,水陸兩路大軍嚴控大淩河和鬆錦地區,建奴插翅難飛越大淩河,朱慈烺勢必要把皇太極消滅在錦州。
當然,由於多爾袞嚴密封鎖皇太極死亡消息,無論是神武皇帝朱慈烺,還是明軍諸位總兵,到目前為止都還不知道皇太極已經吐血身亡。
神武軍在距離河邊三百步左右列陣之時,朱慈烺和崇禎在衛隊保護下來到大淩河岸邊。
朱慈烺雖然知道大淩河之戰的慘烈,最終導致明軍在遼東盡失,但畢竟他沒有親身經曆,隻是心裏有些感慨而已。
可崇禎太上皇此時心情和他卻完全不同,沒有人比崇禎更清楚,在大淩河之戰時,他心裏有多麽無助。
此時大淩河麵上密密麻麻全是大明戰船,看著戰船上高高飄揚的大明龍旗,又看看不遠處的大淩河城,崇禎太上皇非常激動,在他閉上眼睛瞬間,眼中有兩滴淚水悄然滑落……
他想起了崇禎四年的大淩河之戰,想起戰死在大淩河的數萬大明將士,他想起被吃掉和餓死在錦州城裏的上萬百姓……
那時明軍能有如此戰力,那時大明若能調動數百艘戰船,大淩河之戰絕對不會慘敗,明軍在遼東更不會失去和建奴有一戰之力的軍隊……
沉默良久,崇禎太上皇突然問道:
“皇兒,你能猜到崇禎四年,大淩河之戰慘敗的最終原因嗎?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大臣告訴父皇真實情況。
朝廷連續派兵救援,結果每次都是慘敗,其中還有兩次援兵全軍覆沒,若那時朕有現在明軍兵力,大淩河之戰勝負幾何?……”
朱慈烺頓時一愣,他沒有想到崇禎會這麽問他,看來大淩河之戰崇禎一直被蒙在鼓裏。
那時明軍雖然無法和現在明軍相提並論,但若戰術得當,絕對不會打成那個慘樣,勝負至少五五開。
用現在護國軍去打崇禎四年的大淩河之戰,就算讓孫應元來統帥,都能把皇太極打出屎來,有可能直接滅了建奴。
崇禎太上皇還是不了解現在明軍的強大,不要說打大淩河之戰,可以說放在古代曆史上任何一個朝代都是最強軍隊。
數十萬支線膛槍,數千門大小火炮,七萬鐵甲騎兵還配手銃,還有火箭軍和手榴彈,軍官裝備手銃,二十五萬嚴格訓練軍紀森嚴的護國軍,放在古代任何地方皆無敵!
朱慈烺知道,大淩河之戰因為明朝要重築大淩河城,以屏蔽錦州,皇太極不幹,親率大軍來搞拆遷。
此前袁崇煥就曾兩次試圖重築大淩河城,但均被後金軍隊破壞,這次也不例外,看來大淩河城是皇太極的底細。
明軍負責修築大淩河城的主將是祖大壽,巡撫丘禾嘉和祖大壽不和,孫承宗建議把巡撫調走。
本來,城中有士兵近三萬人,其中包括祖大壽直屬的精兵四千,負責修築城池的班兵一萬四千,以及負責保護築城順利進行的石砫土兵一萬。
但在皇太極率後金軍隊襲來之前,明朝內部進行一次政治鬥爭,導致這近三萬士兵離開了一半。
當時,丘禾嘉在朝中的後台梁廷棟被罷免,朝中很多文官說不該修大淩河城,要追責他。
丘禾嘉嚇得趕緊撤了,還帶走了一萬石砫土兵,及班兵四千,也就是說他直接帶走一萬四千軍隊。
因此,當後金軍襲來時,大淩河城中隻有兵一萬四千左右,加上商人、家眷等萬餘人,總共城中有三萬餘人。
祖大壽當然知道打不贏,在後金軍隊用壕溝合圍大淩河城之前,他率部突圍四次,均告失敗,最後隻能在後金軍隊的壕溝圍城中閉門待援。
大淩河城中的糧食不多,隨時會被後金攻破,能否得救,就要看當時已經趕赴錦州的明軍遼東統帥孫承宗的本事了。
而後金軍隊在皇太極的指揮下,把大淩河城用壕溝圍住後,也開始圍而不打,坐實了要圍城打援。
大淩河城被圍困十天後,明軍開始動了,在隨後的一個多月內,明軍從錦州四次出兵救援大淩河城。
其中,首次出兵兩千,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是出兵六千,最後一次是盡出精兵四萬。
結果,明軍的四次救援行動全部失敗,每次都敗得相當慘,最後一次的四萬大軍還全軍覆沒
從整個戰爭的過程看,明軍在救援大淩河城時,顯然是犯了兵家大忌。
明軍的戰鬥力本就不如後金軍隊,還采用添油戰術,逐次增援,沒有集中兵力和強大的後金軍隊決戰,以獲取更大可能的勝利機會。
雖然集中兵力也未必打得贏,但這種添油戰術也讓老帥孫承宗備受指責,成為他軍事生涯中的一大汙點。
後人在複盤“大淩河之戰”時,也會很疑惑,孫承宗也是老謀深算,並非不知兵。
他肯定也知道後金的圍城打援的打算,以及明軍戰鬥力跟後金軍隊的差異,可他為何還要分批出兵救援?
孫承宗對上述明軍戰鬥力的缺點,以及分批救援的成功可能性極低,都是一清二楚,但他沒有多少選擇,他要計算的還有政治賬。
首先,大淩河城危在旦夕,誰也不知道後金會什麽時候拿下城池。
當時跟城中已經斷絕和外麵聯係,在錦州的明軍也無從得知城中還能堅持多長時間,五天?十天?一個月?完全不清楚。
在外圍的明軍,隻能不斷派軍過去,哪怕打不過去,也要讓大淩河城中的守軍看到希望,堅定他們守城的決心,
而且,這一戰,不管戰爭過程如何,隻要失敗,作為主帥的孫承宗就要背責,他必須做出積極主動的行為,否則,在朝中的政敵不會讓他好過。
軍事上,添油戰術不可取,但政治上必須做出姿態,不停去救援的姿態。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錦州城、鬆山城中的關寧軍,也在逼孫承宗不停地派兵去救援。
因為大淩河城中圍著的是祖大壽,大淩河城對關寧軍來說,是無所謂守不守得住的,但祖大壽對整個關寧軍係統來說,就太重要了。
當時,遼東將門及關寧軍的頭號首腦就是以祖大壽為首的祖家勢力,他要是完蛋,不管是戰死還是投降後金,對關寧軍來說,都是毀滅性打擊。
朝廷都知道祖大壽的重要性,“己巳之變”時,袁崇煥被捕,祖大壽馬上帶兵擅自離開,崇禎皇帝都隻能捏著鼻子認了,不敢治他的罪。
有祖大壽在,遼東將門和關寧軍就是一個整體,能團結起來跟朝廷討價還價,獨占遼東,獨占遼餉。
萬一祖大壽不在了,這個利益集團不能短時間推出讓人信服的首腦的話,就極有可能分崩離析。
所以,在後方以吳襄為首的關寧軍絕不會坐視祖大壽完蛋,他們即使知道添油戰術不對,依舊會逼迫孫承宗出兵。
在最終的兩軍決戰中,明軍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吳襄部的防線被後金軍隊攻破,他率先逃亡,導致明軍失敗
但在整個“大淩河之戰”的四次救援行動中,他都是最積極的。
四次救援,吳襄參與了三次,去一次敗一次,依然還去救援,結果再敗……
吳襄是祖大壽的妹夫,是遼東將門利益集團中的重要人物,他知道祖大壽的重要性。
孫承宗或許會去賭大淩河城能堅持到明軍所有援軍到來之前,吳襄絕對不敢賭,站在他背後的遼東將門和關寧軍也不敢賭。
他們必須出兵,孫承宗不出兵,他們哪怕違抗軍令都會出兵。
戰後,孫承宗黯然下野,這一戰成為他政治生涯的終結。
崇禎十一年,清軍入關,打到他的老家高陽,孫承宗率全族攜城中軍民抵抗,孫氏舉族遇難,滿門忠烈。
而大淩河城中的祖大壽向清軍投降後,又哄騙皇太極說要招降錦州,借機逃迴來。
他繼續掌控遼東將門利益集團及關寧軍,又賺了十多年遼餉,直到崇禎十五年時再度向清軍投降。
在祖大壽投降後,關寧軍歸屬成長起來的吳三桂執掌,吳三桂最終投降建奴,並聯合其他漢奸,率兵對忠於明朝勢力發起致命打擊。
作為穿越者,朱慈烺當然很清楚怎麽迴事,可崇禎太上皇不可能知道,朱慈烺又沒法和他細說。
他隻能說道:
“戰術上嚴重失望,明知建奴圍點打援,卻還是派兵三千五千救援,完全就是羊入虎口,有多少明軍夠這樣消耗,為了救一個祖大壽,最終讓六萬救援大軍全軍覆沒……”
“這次皇太極兵圍錦州目的,依然是圍點打援,他想把我護國軍消滅在乳峰山。父皇看明軍如何將建奴打的全軍覆沒,到時抓住黃太極,希望您不要太過激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