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河龍王死了,司徒、司空、司馬三個一看就是化名的道士也走了。
倒不是這三個人不願意在盛唐氣象中出自己的一份力——隻要是華夏之人,沒人會拒絕參與建設大唐。
也不是這三人上杆子要去襄助唐僧取經,三藏法師雖然值得尊敬,齊天大聖也是他們兒時偶像,但畢竟道不同,道統麵前可講不了什麽情麵。
而且這還不是吳承恩創造的小說世界,這位小說家排行前列的太乙金仙雖然明麵上崇佛貶道,但無處不透漏著諷刺。
唐僧在大唐的時候一路順暢,出了兩界山就到處是妖魔匪盜,西牛賀洲的治安環境比起南瞻部洲來差了十個北俱蘆洲。
蕭瑀崇佛,和傅奕這個排佛先鋒辯難地時候被人罵了個無父無母,屁都沒敢放一個,還是李世民下場調解。
似這種例子數不勝數,射陽山人明褒暗貶的手藝練到家了;但這個世界裏,唐僧取經乃是天意,是必定要靠他這一趟廣大佛門的。
在玄奘迴來之後,不僅他的唯識宗光大,律宗、淨土宗的善導也開始嶄露頭角;高宗、則天皇帝時有智詵、惠能、神秀禪宗三支分別在南、北、西麵開花;開元時期有三大士傳承密宗。
可以說,自玄奘取經使,到唐武宗滅佛,佛門至少昌盛了一百五十年,而因為馬祖道一傳下叢林之法,百丈懷海訂下戒律,唐武宗、周世宗滅了兩次佛也沒把自食其力的禪宗滅掉,韓愈、歐陽修這等排佛急先鋒也無從下手,才有之後的三教合流,全真道、心學和本土化的佛法才融入華夏的文明中。
可以說,玄奘算是個標杆,前頭的鳩摩羅什、佛圖澄、釋道安、達摩、支道林雖然士林也把他當個人物,還促成了魏晉玄學的誕生,但絕沒有三藏法師對佛門的貢獻大。
張部長和司馬良都是創建道統盟的元老,當時就沒帶和尚們玩兒,到了這裏取經隻是雖然不可違逆,但怎麽會主動幫忙?
還不是太上的意思!
所以,哪怕貞觀的人物再吸引人,三個人也得啟程走了,再不走,就和觀音菩薩撞上了。
不過走歸走,幾個人還是和李世民交流了不少東西。
張部長跟他說了官職、軍製、法律和科考上邊的弊端。唐朝的宰相權威過重,地方藩鎮太強,商貿流通不足,寒門較難出頭,科舉舞弊公開化,這都是施政的錯漏之處。
雖然從曆史上來看,這些問題都是情有可原,甚至比起察舉征辟、九品中正都是進步得不得了的先進製度,但李世民克兒子、叛亂頻發、安祿山之亂、黃巢之害、牛李黨爭這些事情能不出現最好還是讓他別出現。
司馬良和張部長說的差不多,隻不過他是對外,著重強調了突厥、迴紇、高麗、南詔、吐蕃這些勢力,還提了一嘴複百家、辟邪說的建議。
那顆龍丹也被司馬良留給了李世民,還饒上了一瓶玉液——這是太上兜率宮附近有不少靈霧,三個人都收集了不少。
在皇宮這個靈氣被壓製的環境裏研磨成粉,每日用玉液送服,雖然這個世界的規則規定李世民修煉不了,但至少能讓他往日的舊病內傷恢複好,活到凡人壽命的上限,不必想秦瓊一樣舊傷太多,去年就薨了。
作為交換,司馬良還帶走了兩個人,推薦了兩個人。推薦的兩個人是狄仁傑、薛仁貴,這兩個一個是七歲頑童,一個是小兵辣子,隻是讓李世民關注一下。
帶走的兩個人,一個是身邊跟著的駱賓王,作為初唐四傑年紀最大的一個,駱賓王的命數跟那幾個難兄難弟差不多——初唐四傑裏王勃早夭,盧照鄰多病抑鬱,駱賓王不得誌叛亂,隻有楊炯一生還算順利。
除了王勃死得早,剩下三個在文學史上都有綽號,楊炯號“點鬼簿”,因為他作詩好提古人、用典故;盧照鄰號“幽憂子”,因為多病而抑鬱;駱賓王則號“算博士”,因為他喜歡在詩文裏用數字,“一抔之土未幹,六尺之孤安在?”就是典型的例子。
帶著他,是覺得這個懷才不遇的初唐四傑可惜了——不,應該是初唐四傑都挺可惜的,現在王勃、楊炯還沒出生,盧照鄰才四歲,隻好帶著駱賓王走一遭。
還有一個,就是王玄策這個有名的使者了,依靠三十人的使團和大唐國威,在天竺橫掃八方——這個世界應該說是西牛賀洲了,司馬良正想帶著他去看看西牛賀洲盛景,方便大唐開疆拓土。
一個羊是趕,倆羊也是放,太上既然要往取經隊伍裏摻人手,就一定和世尊達成了一定的默契,既如此,多三個和多五個也都一樣。
當然,這兩個就不能像司馬良他們三個一樣隱居雙叉嶺等唐僧來了,他們名義上是大唐使團,駱賓王、王玄策正好一文一武,帶著五十人出使,到了寶象國就把隨員都留下,他們二人跟著取經隊伍繼續西行。
老劉頭留給李世民的東西最了不得,是星際爭霸宇宙裏,人族和星靈的靈能武器圖紙。
大唐百萬大軍,各個都有三四級的水準,一般的火器無用,而重機槍、火炮等閑也造不出來,不如另辟蹊徑,反正此界靈氣濃鬱的都能釀出玉液金瓊,換個能量驅動裝置,靈能武器恰好得用。
這一邊三人飛遁雙叉嶺,駱賓王、王玄策為使出玉門關且先不提,單說這大唐皇帝李世民,雖然免了涇河龍王鬼祟纏身,神經衰弱引發多出疾病導致死亡的命運,但太上和世尊這兩個世界頂尖的人物都需要他去地府走一遭,豈有不能之理?
這一日,將作大匠閻立德來報,老劉頭留下的靈氣武器圖紙已經造出了一樣,李世民想起那日見到的地堡、護盾電池等,大喜過望,前去觀看時,卻叫一個外域刺客路上射了一箭,叫李世民去地府走了一遭——別問,問就是李世民和那箭有緣。
其中遇見崔判官、借了相公相婆一庫金銀、劉全送瓜等事大家都熟,茲不贅述,等李世民迴轉來,自然和到了長安的觀音菩薩一拍即合,把陳江流認了禦弟,賜了法號三藏,發往西天取經去也!
倒不是這三個人不願意在盛唐氣象中出自己的一份力——隻要是華夏之人,沒人會拒絕參與建設大唐。
也不是這三人上杆子要去襄助唐僧取經,三藏法師雖然值得尊敬,齊天大聖也是他們兒時偶像,但畢竟道不同,道統麵前可講不了什麽情麵。
而且這還不是吳承恩創造的小說世界,這位小說家排行前列的太乙金仙雖然明麵上崇佛貶道,但無處不透漏著諷刺。
唐僧在大唐的時候一路順暢,出了兩界山就到處是妖魔匪盜,西牛賀洲的治安環境比起南瞻部洲來差了十個北俱蘆洲。
蕭瑀崇佛,和傅奕這個排佛先鋒辯難地時候被人罵了個無父無母,屁都沒敢放一個,還是李世民下場調解。
似這種例子數不勝數,射陽山人明褒暗貶的手藝練到家了;但這個世界裏,唐僧取經乃是天意,是必定要靠他這一趟廣大佛門的。
在玄奘迴來之後,不僅他的唯識宗光大,律宗、淨土宗的善導也開始嶄露頭角;高宗、則天皇帝時有智詵、惠能、神秀禪宗三支分別在南、北、西麵開花;開元時期有三大士傳承密宗。
可以說,自玄奘取經使,到唐武宗滅佛,佛門至少昌盛了一百五十年,而因為馬祖道一傳下叢林之法,百丈懷海訂下戒律,唐武宗、周世宗滅了兩次佛也沒把自食其力的禪宗滅掉,韓愈、歐陽修這等排佛急先鋒也無從下手,才有之後的三教合流,全真道、心學和本土化的佛法才融入華夏的文明中。
可以說,玄奘算是個標杆,前頭的鳩摩羅什、佛圖澄、釋道安、達摩、支道林雖然士林也把他當個人物,還促成了魏晉玄學的誕生,但絕沒有三藏法師對佛門的貢獻大。
張部長和司馬良都是創建道統盟的元老,當時就沒帶和尚們玩兒,到了這裏取經隻是雖然不可違逆,但怎麽會主動幫忙?
還不是太上的意思!
所以,哪怕貞觀的人物再吸引人,三個人也得啟程走了,再不走,就和觀音菩薩撞上了。
不過走歸走,幾個人還是和李世民交流了不少東西。
張部長跟他說了官職、軍製、法律和科考上邊的弊端。唐朝的宰相權威過重,地方藩鎮太強,商貿流通不足,寒門較難出頭,科舉舞弊公開化,這都是施政的錯漏之處。
雖然從曆史上來看,這些問題都是情有可原,甚至比起察舉征辟、九品中正都是進步得不得了的先進製度,但李世民克兒子、叛亂頻發、安祿山之亂、黃巢之害、牛李黨爭這些事情能不出現最好還是讓他別出現。
司馬良和張部長說的差不多,隻不過他是對外,著重強調了突厥、迴紇、高麗、南詔、吐蕃這些勢力,還提了一嘴複百家、辟邪說的建議。
那顆龍丹也被司馬良留給了李世民,還饒上了一瓶玉液——這是太上兜率宮附近有不少靈霧,三個人都收集了不少。
在皇宮這個靈氣被壓製的環境裏研磨成粉,每日用玉液送服,雖然這個世界的規則規定李世民修煉不了,但至少能讓他往日的舊病內傷恢複好,活到凡人壽命的上限,不必想秦瓊一樣舊傷太多,去年就薨了。
作為交換,司馬良還帶走了兩個人,推薦了兩個人。推薦的兩個人是狄仁傑、薛仁貴,這兩個一個是七歲頑童,一個是小兵辣子,隻是讓李世民關注一下。
帶走的兩個人,一個是身邊跟著的駱賓王,作為初唐四傑年紀最大的一個,駱賓王的命數跟那幾個難兄難弟差不多——初唐四傑裏王勃早夭,盧照鄰多病抑鬱,駱賓王不得誌叛亂,隻有楊炯一生還算順利。
除了王勃死得早,剩下三個在文學史上都有綽號,楊炯號“點鬼簿”,因為他作詩好提古人、用典故;盧照鄰號“幽憂子”,因為多病而抑鬱;駱賓王則號“算博士”,因為他喜歡在詩文裏用數字,“一抔之土未幹,六尺之孤安在?”就是典型的例子。
帶著他,是覺得這個懷才不遇的初唐四傑可惜了——不,應該是初唐四傑都挺可惜的,現在王勃、楊炯還沒出生,盧照鄰才四歲,隻好帶著駱賓王走一遭。
還有一個,就是王玄策這個有名的使者了,依靠三十人的使團和大唐國威,在天竺橫掃八方——這個世界應該說是西牛賀洲了,司馬良正想帶著他去看看西牛賀洲盛景,方便大唐開疆拓土。
一個羊是趕,倆羊也是放,太上既然要往取經隊伍裏摻人手,就一定和世尊達成了一定的默契,既如此,多三個和多五個也都一樣。
當然,這兩個就不能像司馬良他們三個一樣隱居雙叉嶺等唐僧來了,他們名義上是大唐使團,駱賓王、王玄策正好一文一武,帶著五十人出使,到了寶象國就把隨員都留下,他們二人跟著取經隊伍繼續西行。
老劉頭留給李世民的東西最了不得,是星際爭霸宇宙裏,人族和星靈的靈能武器圖紙。
大唐百萬大軍,各個都有三四級的水準,一般的火器無用,而重機槍、火炮等閑也造不出來,不如另辟蹊徑,反正此界靈氣濃鬱的都能釀出玉液金瓊,換個能量驅動裝置,靈能武器恰好得用。
這一邊三人飛遁雙叉嶺,駱賓王、王玄策為使出玉門關且先不提,單說這大唐皇帝李世民,雖然免了涇河龍王鬼祟纏身,神經衰弱引發多出疾病導致死亡的命運,但太上和世尊這兩個世界頂尖的人物都需要他去地府走一遭,豈有不能之理?
這一日,將作大匠閻立德來報,老劉頭留下的靈氣武器圖紙已經造出了一樣,李世民想起那日見到的地堡、護盾電池等,大喜過望,前去觀看時,卻叫一個外域刺客路上射了一箭,叫李世民去地府走了一遭——別問,問就是李世民和那箭有緣。
其中遇見崔判官、借了相公相婆一庫金銀、劉全送瓜等事大家都熟,茲不贅述,等李世民迴轉來,自然和到了長安的觀音菩薩一拍即合,把陳江流認了禦弟,賜了法號三藏,發往西天取經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