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篇小錯誤大處理,大錯誤小處理
給你一個公司,看你怎麽管 作者:南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小題大做—“小”錯誤一定要“大”處理,絕不姑息;大題小做—“大”錯誤倒可以“小”處理,適當原諒,這才是一個更為正確、更加高明的管理方法。
很多管理者在“訓誡”自己的員工時都喜歡說這樣一句話:“我們要盡量少犯錯誤,尤其是要避免犯大的錯誤”。
這句話的“潛台詞”就是—犯“小錯誤”還是可以原諒的,但是犯“大錯誤”就不可饒恕了。
所以,在我們的企業中總是會有這樣一些人,他們或者抱著“無過便是功”的態度,凡事躲得遠遠的,但求自己“沒事”就行,天天“混日子”;或者“大錯不犯,小錯不斷”,雖說令管理者頭痛不已,但畢竟沒什麽大錯,又拿這種人沒辦法。
所以很顯然,“小錯可恕,大錯不可饒”的管理理念是有問題的,這種觀念往往具有“懲罰先進、鼓勵後進”的反作用,因此必須予以必要的糾正。
道理也很簡單,正是我們的管理者對“小錯誤”的頻繁姑息才最終導致了員工的“大錯誤”,你還有什麽資格嚴厲處罰人家?而且,那些偶爾犯“大錯誤”的人,往往都是一些敢闖、敢試、勇於擔當的人,你卻要“嚴厲懲罰”;而那些“小錯不斷,大錯不犯”的人則往往是一些不敢擔當、混日子的人,對這種人你卻時不常地要予以“鼓勵”,稱他們比“犯大錯”的人強,這豈不是“本末倒置”,腦子進水?從這個意義上說,“小錯可恕,大錯不可饒”的管理理念實際上等於鼓勵大家盡量“別擔責任”。而且,“小錯”天天犯的人遲早有天會釀成“大錯”,因為“量變”最終必然會導致“質變”,誰都躲不了。
隻有那些對“小錯”從不姑息,認真對待的人,偶爾犯的“大錯”才值得原諒。而平時對“小錯”極為嚴肅認真的人其實犯“大錯”的概率也是很小的。不止如此,這種人的“大錯”往往是由於他們勇於做“探索性”、“開拓性”強的工作,勇於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導致。因此,他們的“大錯”往往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是富有“生產性”的,這些“失誤”與“挫折”往往能夠給企業帶來某種重大提示或戰略轉機。
所以,在很多時候,也許換一個思路考慮問題,一切都會“豁然開朗”。即,也許小題大做—“小”錯誤一定要“大”處理,絕不姑息;大題小做—“大”錯誤倒可以“小”處理,適當原諒,才是一個更為正確、更加高明的管理方法。這兩者互為因果,相輔相成—前者(小題大做)是後者(大題小做)的前提,後者是前者的必然結果,它們都反映了一個管理者卓越的領導智慧。
很多管理者在“訓誡”自己的員工時都喜歡說這樣一句話:“我們要盡量少犯錯誤,尤其是要避免犯大的錯誤”。
這句話的“潛台詞”就是—犯“小錯誤”還是可以原諒的,但是犯“大錯誤”就不可饒恕了。
所以,在我們的企業中總是會有這樣一些人,他們或者抱著“無過便是功”的態度,凡事躲得遠遠的,但求自己“沒事”就行,天天“混日子”;或者“大錯不犯,小錯不斷”,雖說令管理者頭痛不已,但畢竟沒什麽大錯,又拿這種人沒辦法。
所以很顯然,“小錯可恕,大錯不可饒”的管理理念是有問題的,這種觀念往往具有“懲罰先進、鼓勵後進”的反作用,因此必須予以必要的糾正。
道理也很簡單,正是我們的管理者對“小錯誤”的頻繁姑息才最終導致了員工的“大錯誤”,你還有什麽資格嚴厲處罰人家?而且,那些偶爾犯“大錯誤”的人,往往都是一些敢闖、敢試、勇於擔當的人,你卻要“嚴厲懲罰”;而那些“小錯不斷,大錯不犯”的人則往往是一些不敢擔當、混日子的人,對這種人你卻時不常地要予以“鼓勵”,稱他們比“犯大錯”的人強,這豈不是“本末倒置”,腦子進水?從這個意義上說,“小錯可恕,大錯不可饒”的管理理念實際上等於鼓勵大家盡量“別擔責任”。而且,“小錯”天天犯的人遲早有天會釀成“大錯”,因為“量變”最終必然會導致“質變”,誰都躲不了。
隻有那些對“小錯”從不姑息,認真對待的人,偶爾犯的“大錯”才值得原諒。而平時對“小錯”極為嚴肅認真的人其實犯“大錯”的概率也是很小的。不止如此,這種人的“大錯”往往是由於他們勇於做“探索性”、“開拓性”強的工作,勇於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導致。因此,他們的“大錯”往往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是富有“生產性”的,這些“失誤”與“挫折”往往能夠給企業帶來某種重大提示或戰略轉機。
所以,在很多時候,也許換一個思路考慮問題,一切都會“豁然開朗”。即,也許小題大做—“小”錯誤一定要“大”處理,絕不姑息;大題小做—“大”錯誤倒可以“小”處理,適當原諒,才是一個更為正確、更加高明的管理方法。這兩者互為因果,相輔相成—前者(小題大做)是後者(大題小做)的前提,後者是前者的必然結果,它們都反映了一個管理者卓越的領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