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速度”問題包含兩個方麵的意思:一是“快速地執行”,即執行力的“速度”問題;一是管理“創新”的速度問題,即隻要某種製度或管理方式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老化”,就要毫不猶豫地立即予以創新,絕不拖延。

    我們知道,“經營”是存在“速度”問題的。每個企業都會為自己的“經營”製定計劃與目標。無論是長期、中期還是短期的,都在強調了一個“速度”問題:資金要在多長時間內完成周轉,企業要在多長時間內達成目標等等,都是通過強調“時間”概念,通過“速度”來激發員工的緊迫感與使命感,從而激發出員工“執行力”的手段。

    但是,“管理”也存在“速度”的概念嗎?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可以進一步地說,“管理”的“速度”問題甚至要大於“經營”的“速度”問題。因為可以非常明確地說,前者恰恰是後者得以實現的絕對必要前提與有力保障。但遺憾的是,很多人都在實際工作中忽略掉了這一點。甚至於往往是為了確保“經營”的“速度”達成而“刻意”地迴避掉“管理”的“速度”問題—現在正是實現經營目標的關鍵時刻,千萬別出亂子,穩定壓倒一切!

    不可否認,經營“目標”(速度)的達成是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管理”環境的。但如果管理環境本身就是僵化的,則有可能反而會影響到經營目標的達成。這就給“管理”的“速度”問題提出了新要求,就是說,為了確保經營目標的達成,恰恰需要管理的“創新”與“優化”,而且是“迅速”的行動(要確保實現“高速管理”)。

    對於一個企業而言,如果隻有經營目標的“激勵”,而沒有管理“創新”的支撐,則會失去勃勃的生機。員工每天生活在“一成不變”的“僵化環境”裏,逐漸被消磨了“銳氣”,那多好的目標,多遠大的理想都會僅僅成為一句空口號。而管理的創新則會為員工提供一種不斷的“動力”與“刺激”,使員工能夠真正拿出百倍的精神投入到經營目標完成的“大業”中去。

    當然,每一個“管理創新”都要經過深思熟慮,都要從現實出發並能夠解決現實問題。但是,事前過多的猶豫、過多的評估,往往會讓“管理”失去“速度”優勢,讓“管理創新”失去最寶貴的時機。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因噎廢食”的道理。“想”不如“做”,永遠不要對一件尚未發生的事情說“不行”,世界上有許多“必然”因素,也會有大量的“偶然”因素,哪怕是一件你曾經做過而失敗的事情,隨著時間、地點、人物及其他環境因素的改變,也許依然會有成功的可能。所以,“做做看”,比“想想看”永遠重要一百倍。“不做”,你就永遠不知道它是否有“成功”的可能。

    當然,管理的“速度”問題也有它的相對性。一個通過“實驗”或“實踐”證明了是好的東西,是要有一定的“保質期”的。在這個“保質期”內,不應該再做“大動”,頂多是小的“調整”。但一旦“保質期”將過,管理者一定要第一時間敏銳地洞察到,並要在第一時間拿出果斷的手腕予以創新。隻有能夠做到這一點的管理者,才能永葆管理的“青春”。

    與時消息,與時偕行,與時俱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給你一個公司,看你怎麽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勇並收藏給你一個公司,看你怎麽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