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這事兒我已經交代了
給你一個公司,看你怎麽管 作者:南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記住,我們的管理者不是國家幹部,凡事隻要“交代”下去就算完事兒。對“執行”的推進與落實是你義不容辭的責任。
所有的企業管理者都會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碰到這樣一件經典的“頭痛事兒”—你安排給下屬做的事情好幾天都沒有反應。當你把這位下屬叫來詢問的時候,他會頗為理直氣壯或時而帶點委屈地說“這事兒不怪我,我已經把這件事兒交代給下邊的人做了”。言外之意,他隻能做一個“傳話筒”,把“話”“傳出去”就算完事兒,至於底下的人做沒做到,那是他們的責任,與自己無關。
中國人稱這種現象為“大懶兒支小懶兒”。每個人都指望著“別人”去做事,自己隻負責“發號施令”就行。
誠然,在企業管理當中,“層級管理”很重要。隻要企業組織架構中所有層級的員工都能夠哪怕“按部就班”地擔負起各自的職責來,事情就可以得到有效地推進。但是,這種理想的“各盡其責”的局麵在我們中國的很多企業中,尤其是很多民營企業中往往很難真正實現。因此,這種“大懶兒支小懶兒”的做事習慣往往會導致很多事情都是在眾人的“嘴上”打轉兒,根本得不到切實的落實。每個人都在“說”,但是沒有人會去“做”。
我在上文中頗為“刻薄”地批判了民營企業中的“官僚主義”現象。對於一個民營企業來說,“做事”才是最高指導原則,是一切企業價值的最終體現,而“擺譜”則沒有任何意義。無論你是什麽經理,這個“總”那個“總”,隻要你是民營企業的“幹部”,不“做事”就沒飯吃。
但是,我們的很多管理者也許會“有話說”—我並不是想擺“官架子”。我也很忙啊!有一大堆事情做。而且,我也不可能“事必躬親”,那要底下的人幹嘛啊?
說得很對。我並不反對“支派人”做事,相反,我一貫認為真正聰明、能幹的管理者應該盡量減少“事必躬親”的機會,一定要敢於並善於“支派”別人做事。說得極端一點,那些過於兢兢業業,凡事必親力親為的管理者往往是“二三流”的管理者,他們的過分敬業與“親力親為”與其說是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不如說是起到了“剝奪手下人的責任感、敬業機會與表演舞台”的反作用。真正好的管理者絕不應該做那種“讓別人(手下人)閑下來,累死自己”的傻瓜,一定要做到“累死別人,讓自己閑下來”才行。當然,這個“閑下來”不是說鼓勵我們的管理者“偷懶”,恰恰相反,因為把手下人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充分地調動了起來(做到這點本身就是一個管理者管理手腕強大的生動表現。記住,“讓別人做事”的人才是管理者,“自己做事”的人隻能是普通員工),自己才會有閑下來的機會,而利用這寶貴的“閑暇時間”,管理者需要去做一件更為重要的事兒—監督那些你“交代”下去的事兒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落實。
再重新捋一遍思路。管理者要善於“支派”別人去做事,從而讓自己相對地“閑下來”,這樣才會有充分的時間與精力去監督自己“交代”下去的事兒是否得到了很好的落實。否則,不但自個兒累個半死,交代下去的事兒也一件沒落實,最後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白忙活”的結果。
記住,你隻是民營企業的“幹部”,不是政府機關的“高官達人”。“務實”與“做事”才是你能夠生存的唯一基礎。“這事兒我已經交代下去了”這種“官腔”還是少一些為妙。
所有的企業管理者都會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碰到這樣一件經典的“頭痛事兒”—你安排給下屬做的事情好幾天都沒有反應。當你把這位下屬叫來詢問的時候,他會頗為理直氣壯或時而帶點委屈地說“這事兒不怪我,我已經把這件事兒交代給下邊的人做了”。言外之意,他隻能做一個“傳話筒”,把“話”“傳出去”就算完事兒,至於底下的人做沒做到,那是他們的責任,與自己無關。
中國人稱這種現象為“大懶兒支小懶兒”。每個人都指望著“別人”去做事,自己隻負責“發號施令”就行。
誠然,在企業管理當中,“層級管理”很重要。隻要企業組織架構中所有層級的員工都能夠哪怕“按部就班”地擔負起各自的職責來,事情就可以得到有效地推進。但是,這種理想的“各盡其責”的局麵在我們中國的很多企業中,尤其是很多民營企業中往往很難真正實現。因此,這種“大懶兒支小懶兒”的做事習慣往往會導致很多事情都是在眾人的“嘴上”打轉兒,根本得不到切實的落實。每個人都在“說”,但是沒有人會去“做”。
我在上文中頗為“刻薄”地批判了民營企業中的“官僚主義”現象。對於一個民營企業來說,“做事”才是最高指導原則,是一切企業價值的最終體現,而“擺譜”則沒有任何意義。無論你是什麽經理,這個“總”那個“總”,隻要你是民營企業的“幹部”,不“做事”就沒飯吃。
但是,我們的很多管理者也許會“有話說”—我並不是想擺“官架子”。我也很忙啊!有一大堆事情做。而且,我也不可能“事必躬親”,那要底下的人幹嘛啊?
說得很對。我並不反對“支派人”做事,相反,我一貫認為真正聰明、能幹的管理者應該盡量減少“事必躬親”的機會,一定要敢於並善於“支派”別人做事。說得極端一點,那些過於兢兢業業,凡事必親力親為的管理者往往是“二三流”的管理者,他們的過分敬業與“親力親為”與其說是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不如說是起到了“剝奪手下人的責任感、敬業機會與表演舞台”的反作用。真正好的管理者絕不應該做那種“讓別人(手下人)閑下來,累死自己”的傻瓜,一定要做到“累死別人,讓自己閑下來”才行。當然,這個“閑下來”不是說鼓勵我們的管理者“偷懶”,恰恰相反,因為把手下人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充分地調動了起來(做到這點本身就是一個管理者管理手腕強大的生動表現。記住,“讓別人做事”的人才是管理者,“自己做事”的人隻能是普通員工),自己才會有閑下來的機會,而利用這寶貴的“閑暇時間”,管理者需要去做一件更為重要的事兒—監督那些你“交代”下去的事兒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落實。
再重新捋一遍思路。管理者要善於“支派”別人去做事,從而讓自己相對地“閑下來”,這樣才會有充分的時間與精力去監督自己“交代”下去的事兒是否得到了很好的落實。否則,不但自個兒累個半死,交代下去的事兒也一件沒落實,最後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白忙活”的結果。
記住,你隻是民營企業的“幹部”,不是政府機關的“高官達人”。“務實”與“做事”才是你能夠生存的唯一基礎。“這事兒我已經交代下去了”這種“官腔”還是少一些為妙。